中國團隊工作榮登《科學》封面:發現新型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

2020-12-17 中國生物技術網

《科學》雜誌封面報導了來自中國科研團隊的一項重要研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柳紅/許葉春/蔣華良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饒子和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張磊砢/肖庚富團隊通力合作,在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一類結構新穎、高效、安全的抗SARS-CoV-2病毒候選藥物。

圖片來源:Illustration: C. Bickel/Science; Data: PDB ID 6M0K (SARS-CoV-2 main protease)

本研究最初於3月28日發表在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並於4月22日在《科學》在線發表。今日榮登《科學》封面,也證明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來重溫本研究的關鍵信息

以下轉載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SCIENCE | 柳紅/楊海濤/許葉春/張磊砢合作團隊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策略開發出新型抗SARS-CoV-2病毒候選藥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柳紅/許葉春/蔣華良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饒子和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張磊砢/肖庚富團隊通力合作,在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一類結構新穎、高效、安全的抗SARS-CoV-2病毒候選藥物。該研究成果於3月28日發表在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並於4月22日在Science上在線發表。

截止目前,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COVID-19)全球確診病例高達250萬,感染死亡人數已增至17萬,已發展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且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用於COVID-19的治療。

SARS-CoV-2屬於單正鏈的RNA病毒,和SARS-CoV以及MERS-CoV具有較高的同源性。該病毒感染進入宿主細胞後,在宿主細胞的幫助下,其遺傳物質RNA首先翻譯表達出兩條多聚蛋白前體(pp1a和pp1ab),多聚蛋白前體在3CL蛋白酶和木瓜樣蛋白酶的作用下發生分子內的切割產生多個非結構蛋白,由於3CL蛋白酶至少負責11個位點的切割,故又稱之為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Mpro)。多聚蛋白前體產生的非結構蛋白參與了病毒亞基因RNA和四個結構蛋白(E蛋白、M蛋白、S蛋白和N蛋白)的產生,進而完成子代病毒的繁衍與釋放。由於主蛋白酶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且人體內沒有同源蛋白,故主蛋白酶是一個抗病毒藥物研發的理想靶點。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柳紅/蔣華良團隊多年來從事抗病毒藥物研發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該團隊設計併合成了兩個擬肽類化合物11a和11b。這兩個化合物在體外展示出對SARS-CoV-2 Mpro極佳的抑制活性 (11a: IC50 = 0.053 ± 0.005 μM,11b: IC50 = 0.040 ± 0.002 μM),同時抗病毒活性測試結果表明,化合物11a和11b都具有較好的抗病毒效果,EC50分別為0.53 μM和0.72 μM。更為重要的是這兩個化合物均展示出良好的體內藥代動力學性質和安全性,有開發成為抗SARS-CoV-2新藥的潛力。

圖1 SARS-CoV-2主蛋白酶抑制劑的設計策略及化合物11a和11b的化學結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化合物11a和11b與SARS-CoV-2主蛋白酶複合物的三維結構顯示這兩個化合物均佔據底物結合口袋,其中化合物的醛基和蛋白酶催化位點145位半胱氨酸殘基形成共價鍵,牢牢地將其鎖住。高分辨的複合物結構信息不僅展示了化合物11a和11b與主蛋白酶精確的互作模式,還揭示了化合物抑制病毒蛋白酶的分子機制。

圖2 化合物11a和11b與SARS-CoV-2主蛋白酶晶體複合物及結合模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柳紅研究員、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教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張磊砢副研究員和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許葉春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其中,柳紅/許葉春/蔣華良團隊完成化合物的設計、合成和酶水平抑制活性評價, 張磊砢/肖庚富團隊完成細胞水平抗病毒的活性評估,楊海濤/饒子和團隊完成化合物與靶蛋白複合物晶體結構的解析工作。該研究還得到國家成都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的大力支持。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與中國藥科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戴文豪、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兵博士、武漢病毒所碩士研究生薑夏銘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博士生蘇海霞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工程院-馬雲基金會、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以及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資助。

全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21/science.abb4489

參考資料:

[1] Wenhao Dai et al., (2020), Structure-based design of antiviral drug candidates targeting the SARS-CoV-2 main protease,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b4489

[2]

SCIENCE | 柳紅/楊海濤/許葉春/張磊砢合作團隊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策略開發出新型抗SARS-CoV-2病毒候選藥物, Retrieved April 22, 2020, from http://www.simm.ac.cn/xwzx/kydt/202004/t20200422_5560121.html

來源:學術經緯

相關焦點

  • 中科院上海藥研所: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又有新發現
    4月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官網獲悉,中科院上海藥研所發布聲明,該所柳紅、許葉春、蔣華良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饒子和團隊並與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張磊砢、肖庚富團隊合作,在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一類結構新穎、高效、安全的抗病毒候選藥物。
  •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候選藥物  Evelyn Zhang • 2020-04-23
  • 京領日報|中國新冠藥物研究登《科學》、清華主辦世界和平論壇
    本次特別會議主題為「後疫情時代:中國與世界」。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來自多個國家的前政要、智庫負責人和戰略家針對當今世界人類所面臨的新安全挑戰進行討論,提出建設性應對方案,努力推動國際社會的安全合作。人大:畢業生可任一年返校參加學位授予儀式中國人民大學的2020屆畢業典禮擬定於6月30日上午九點舉行,以線上加線下「雲畢業典禮」模式進行,畢業典禮不再分本科生和研究生批次。鑑於當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組織在校師生代表到現場參加典禮,其他畢業生在線參加典禮。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研究人員從一名新冠康復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分離出4種人源單克隆抗體。實驗顯示,這4種抗體對新型冠狀病毒均有中和能力。其中,分別被稱為B38和H4的兩種抗體能夠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與其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
  • 中國團隊在《科學》雜誌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據《科學》(Science)官網顯示,5月6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研究顯示,此次使用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
  • 何時找到新冠病毒的剋星?
    1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正式宣布發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是此次疫情的病原體,1月10日發布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並完成PCR診斷試劑的開發和測試。1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開始向武漢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
  • 「對新冠病毒暫時沒有特異性藥物,但抗C肝病毒有」
    事實上,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止過,交鋒無數、互有勝負。人類對付病毒有兩類最有效的武器,一類是疫苗,一類是抗病毒藥物。通過接種疫苗,人類已成功打敗了天花、脊髓灰質炎病毒和B型肝炎病毒等曾經危害很久的病毒。相比之下,抗病毒藥物的發展就稍顯遜色。至今我們還無法通過藥物完全治癒HIV感染,對已發病的狂犬病病毒感染也無能為力,目前對新冠病毒沒有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
  • 中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中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2020-09-17 14:57:54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洪恆飛 王蕊 江耘 |,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破解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合作組建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新近率先在國際上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3種不同的藥物發現計策,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相關學術論文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專訪」病毒研究連登Nature、Science,饒子和院士團隊有何秘訣
    為更好地推動全球對新冠病毒的聯合研究,團隊成果第一時間和全球共享,並向全球幾百家著名大學、研究所和公司的實驗人員提供了結構數據,下一步將與相關優勢團隊合作繼續推動新藥的發現以及可能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
  • 藥聞速遞|研究發現戈謝病藥物可抵抗新冠病毒,青蒿琥脂靜脈注射劑...
    來源:藥聞社1、中國學者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可被開發為新型藥物27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教授等研究員人員發現了一系列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對開發新冠病毒新型藥物和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2、瀋陽超額完成4+7中選藥品採購任務 惠民效應持續擴大據瀋陽市政府新聞辦27日召開的發布會消息,目前,瀋陽順利轉換為省聯盟採購模式,圓滿完成了「4+7」試點工作任務。
  • 高福院士:新冠藥物和疫苗研發仍面臨突出問題
    10月17日至18日,2020全國醫學病毒學會議在上海召開。來自中國頂尖的病毒學家就新冠病毒的研究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儘管醫學界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正在變得更清晰,但新冠藥物和疫苗的開發仍面臨很大挑戰。抗體保護時長仍不確定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大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量科研論文的發表為醫學界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提供了寶貴信息。但是目前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的科學問題,比如中和抗體與保護作用的關聯,中和抗體在體內的持續時間多長,抗體依賴增強效應(ADE)等問題至今沒有明確答案。
  • 科學網—美學者繪製新冠病毒突刺蛋白三維圖像
    本報訊 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繪製了第一張新冠病毒突刺蛋白的3D原子尺度圖像,這將大大推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工作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科學》上。 科學家表示,突刺蛋白是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的部分,繪製其圖譜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樣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就可以開發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來對抗這種病毒。該科研小組目前正在研究相關的可行疫苗。 領導這項研究的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副教授Jason McLellan和同事花了多年時間研究其他冠狀病毒,包括SARS-CoV和MERS-CoV。
  • 科學家繪製新冠病毒突刺蛋白三維圖像—新聞—科學網
    ,繪製了第一張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度圖像,這將大大推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鎖定冠狀病毒的突刺蛋白,使其更容易分析,並能有效地將其轉化為疫苗的候選者。這一經驗使他們比其他研究這種新型病毒的研究團隊更有優勢。 「當得知這是一種冠狀病毒時,我們覺得必須馬上採取行動。」McLellan說,「因為我們可能是最先獲得這種結構的人之一。我們確切地知道應該加入什麼突變,因為我們已經證明這些突變對其他一些冠狀病毒有效。」
  • 全球最大免費公開新冠藥物虛擬篩選資料庫, 華為雲「神農項目」登...
    日前,化學信息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化學信息與建模)出版了2020年12月新冠特刊,封面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神農辨藥嘗百草的畫面。
  • 美國藥管局將為抗新冠病毒藥物瑞德西韋開綠燈:臨床5天見效
    進行「持續協商」,以儘快向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提供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desivir)。 當天早些時候,白宮健康顧問安東尼-福奇(Anthony Fuci)博士表示,一項抗新冠病毒藥物的臨床試驗顯示,吉利德的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見效,這是「相當好的消息」,並為冠狀病毒患者設定了一個新的護理標準。 福奇博士在白宮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被告知試驗數據顯示,瑞德西韋「在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方面有明顯的積極效果」。
  •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團隊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
    新冠病毒已導致全球數百萬人感染,目前尚無針對其的特效藥物。因此,亟需開發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抗體,為抗擊新冠病毒提供新型藥物和治療方案。近期,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團隊在抗新冠抗體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系列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可靶向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上的五類不同表位。
  • 肺和結腸類器官可作療法研究模型中美科學家篩出三種抗新冠病毒...
    原標題:肺和結腸類器官可作療法研究模型中美科學家篩出三種抗新冠病毒活性藥物國際戰「疫」行動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生成了肺和結腸類器官系統,藉助這一成果他們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藥物進行篩選後,鑑定出了三種顯示對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藥物。
  • 為何蝙蝠攜帶大量病毒卻「百毒不侵」?研究發現了這些秘密
    研究團隊最終發現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他們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助力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有力抗擊疫情,更為人類未來抗擊突發病毒流行打下基礎。此外,譚旭實驗室的這項工作由清華大學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課題,北京市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聯合資助。人類需要廣譜抗病毒藥物從SARS、伊波拉到2019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一直是嚴重危害全球健康的主要病種之一。
  • 日媒:日本花王公司等單位開發出抑制新冠病毒增殖的抗體
    通常情況下,病毒進入細胞並增殖,導致病情加重。新抗體可與病毒結合,阻止其進入細胞。即使已感染細胞中的病毒增加,也能防止病毒擴大至周邊細胞,有望產生療效。花王積累了用於開發洗滌劑的微生物培養等技術。該公司與源自埼玉大學的初創企業Epsilon Molecular Engineering(簡稱EME)展開合作,應用了EME擁有的能高效發現抗體候選蛋白質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