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博物館:模型之外的未來城市

2020-12-18 東方財富網

龍華寺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韓國坡州書城……在上海,有一個地方能讓你足不出滬,也能欣賞到各地的優秀建築作品,它就是藏身於靜安區江場三路風語築大樓9樓的建築模型博物館。別看它藏得這麼深,這家全預約制的博物館目前的可預約時間已排到9月份,是不折不扣的「網紅」博物館。

青年報記者蔡嫻

一束光點亮非常建築模型

走出電梯,你首先看到的是一條黑色的通道,顯得神秘感十足,突然間對面的翻片數控牆上開始「播放」博物館的相關信息與建築模型的圖案元素等,科技感十足。推開黑色的大門,博物館內部卻是大面積的白,瞬間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空間對比,正如1樓風語築接待大廳牆上的標語——「好玩的時候才剛剛開始」。

博物館的主展大廳正在展出的是建築師張永和的「非常建築模型展」,共展出33件模型作品,其中包括玻璃鋼宅、緞庫合院、同濟建築廣場、西打磨廠改造、龍華寺博物館、韓國坡州書城、2010上海世博會企業家聯合館等等,這也是張永和作品在建築模型博物館的首次集中展出。有趣的是,每當你邁出一步,地面上會有特殊設計的光影追蹤著你的腳步,參觀者每走一步,都有閃爍的方塊光斑跟隨前行,靈動又可愛。同時,這束光還會照亮你眼前的模型,便於你仔細觀賞。

博物館收藏了約300件來自國內外有名建築師們的模型作品,有張永和、水雁飛、馬巖松、王澍等當代建築大家的作品,也有叫不上名字卻令你好奇的先鋒設計作品,甚至還有初出茅廬的學生作品。建築模型不僅風格各異,材質也非常多元,有實木、混凝土、PVC,甚至也有碳纖等材料。這些模型不僅反映了建築師及建築設計行業所經歷的建造技術發展、建築歷史文脈的傳承與革新,也折射出不同設計語境下的建築風貌,更體現了建築設計的多樣性和地域性。據博物館負責人蔡雯婷介紹,這些模型藏品搭配數位化的展示手法,希望打造出一種「未來城市」的概念,館內還暗藏了《頭號玩家》《銀翼殺手》等14部科幻電影和2部科幻小說的彩蛋。

這是設計語言也是宣言

之所以會誕生這樣一座有趣又特別的博物館,是源於風語築創始人李暉的一個建築夢想。同濟大學建築系畢業的李暉在創業初期,通過創辦模型公司而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希望能開一家模型博物館。後來,又受到日本「建築倉庫」的啟發,李暉希望打造出中國首個建築模型博物館。

「建築模型代表了建築師的設計和風格,具有很強的紀念意義。建築模型博物館是為建築師和公眾搭建的公益平臺。」在李暉看來,從建築誕生的第一天起,建築模型就成為與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建築模型本身反映了建築師及建築設計行業所經歷的建造技術發展、建築歷史文脈的傳承與革新,也折射出不同設計語境下的建築風貌,更體現了建築設計的多樣性和地域性,同時也是建築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因此,收集和保存建築模型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於是,李暉找到了好友,同時也是知名建築師俞挺,為博物館操刀設計。「既然博物館集中展示的是各種建成或未建成項目的建築模型,那麼如果以宏觀的視角觀察這些千差萬別的項目,然後一旦懸置它們的地域和時間的差異,它們其實可以一起構成一個世界。」於是,俞挺決定把整個博物館設計成一個巨大的「未來城市」模型。而這些收集來的模型就是這個未來城市肌理上的不同的構成部分,它們各自發散性地預言著不同的未來。這樣的模型博物館才是具有建築學意義的,這就是Models in model。

俞挺使用了5653根鋼管建造出一座「垂直城市」。他把結構柱和裝飾柱在尺寸和視覺上設計成一樣,來刻意削弱結構的存在表達。而這些鋼管連續形成序列後,又成為「垂直城市」不同區域的分隔界面。俞挺認為,「垂直城市」是超級城市未來發展唯一可能的方向,而只有貫穿於立體交通工具之間的多功能綜合建築群,才能稱得上是「垂直城市」。否則,僅僅是超級摩天大樓而已。所以,他選擇了高難度的自我挑戰,以複雜又藝術化的聯結方式,精心陳列每個建築模型。除了黑白灰,在博物館的三個角落,俞挺還分別用紅黃藍三色點亮了三個特別的展出空間:紅色是Olympus(《蘋果核戰記》),藍色是Asgard(《雷神》),黃色是Arrakis(《沙丘》)。「它們其實也象徵了一件事,純粹的空間終究要突破界限更華麗地拓展未知的領域才能持續性發展。」俞挺解釋說,他特別標記的這三個空間,是同時作為這個城市的神聖空間聯繫著建築模型博物館和真實世界。

館內還有一處神秘之地,就是藏在一側的樓梯間,俞挺原本想將其設計成儲藏間。但當他站在這個空間裡,卻有了新的發現:本來為了減輕夾層重量而把樓板變成了穿孔板,結果光線漏過板上的洞孔窸窸窣窣地灑進房間。「這光線讓我心頭一動,我決定把這個空間設計成一個特展廳,並命名為Tyrell,向偉大的《銀翼殺手》致敬。」牆上還頗為契合地留下了貝聿銘的一句話:讓光線來做設計。

俞挺說,他把這座建築模型博物館當作了一種建築學的宣言:「建築學需要以建築作為工具去思考人類的未來命運,直面未來。建築學不能躲到歷史、文脈和地域所構築的果殼後面,而是以這些作為起點去創造更宏大的未來或者是卑微的神靈。堅固,永恆性或許是我們堅持的一種幻覺。但那種開放性、臨時性、多樣性、偶然性,意外或者短暫的失憶,瞬間的靈感,曇花一現的美麗和輕微的脆弱也是值得建築學關注並由此創造什麼。」

展品

《竹裡》 袁烽作品

從博物館的2層俯視,只需一眼就會被這個倒臥的數字「8」,或者是「無限」(∞)的符號吸引。這是同濟大學袁烽教授的《竹裡》建築模型。(建築物位於成都崇州市道明村)。《竹裡》曾在201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中國館中,作為中國對「建設未來鄉村」的實踐作品展出,憑藉建築數位化設計方法與傳統中國文化的完美結合,示範實踐了自然、城市與建築的共生關係,獲得矚目無數。

《垂直玻璃宅》 張永和作品

這件《垂直玻璃宅》的建築模型,是張永和於1991年設計而成的。當時,它是日本建築師雜誌舉辦的一年一度的新建築住宅設計大賽的參賽作品。張永和因這一設計獲得了榮譽提名獎。這件作品是一個城市住房原型,探討了垂直方向透明的概念,也是對現代主義水平方向透明以及玻璃屋總是面向景觀開敞且沒有私密性的一種批判。將經典的玻璃屋旋轉了90度的垂直玻璃屋的特點從某方面來說是精神層面的:封閉的牆體、透明的樓板和屋頂使房屋面向天空與大地開敞,使住戶正好處在中間,創造了一個冥想的場所。

(文章來源:上海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個建築模型博物館,其實是一個未來城市的預 [mó] 言 [xíng]!
    Models in model△ StargateWutopia Lab受風語築公司委託以預言未來城市的方式完成了的中國第一個建築模型博物館於是,我決定把整個博物館設計成一個巨大的未來城市的模型。而這些收集來的模型就是這個未來城市肌理上的不同的構成部分,它們各自發散性地預言著不同的未來。
  • 中國首個「建築模型博物館」,一個巨大的未來城
    建築模型博物館是中國首個模型博物館,館內收藏眾多著名建築師手工模型,搭配上數位化的科技展示手法展現,打造未來城市的概念。博物館的靈感來自東京的模型倉庫。既然博物館集中展示的是各種建成或未建成項目的建築模型,那麼如果以宏觀的視角觀察這些千差萬別的項目,然後一旦懸置它們的地域和時間的差異,它們其實可以一起構成一個世界。把整個博物館設計成一個巨大的未來城市的模型。
  • 荷蘭「博物館之城」,宮殿式的國立博物館,是城市網紅打卡地標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以自由開放的城市氛圍聞名於世,而許多人不知,這裡其實也是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之一,城中如今擁有50多座博物館和140多家藝術展覽館,被稱為「博物館之城」,在各個博物館中都可以欣賞到世界頂級藝術家的作品。
  • 日本橫濱拉麵博物館——網紅餐廳文和友的靈感來源?
    作為一個網紅打卡地和城市文旅新地標,文和友不僅將體驗做到極致,也為行業重新劃定了餐飲消費、市井文化、城市IP的商業邊界。而通過一系列對文和友商業模式的剖析,不難看出它與日本橫濱拉麵館猶有幾分相似之處。同樣都是從銷售商品走向銷售文化與生活方式,只不過長沙文和友從街頭餐飲向上出發,而橫濱拉麵館則從文化生活向下探索。
  • 《國家寶藏》電視劇熱播效應 9大博物館成「網紅」
    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劉佳)日前,被稱作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國寶探秘節目《國家寶藏》正在熱播,9家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一一亮相,無不令人讚嘆古代工匠的智慧,其背後的故事和情懷更是打動人心,在一夜之間讓博物館成為「網紅」。  記者從驢媽媽旅遊網了解到,自12月初《國家寶藏》節目開播以來,「博物館」相關旅遊產品的搜索量環比上升近1倍。
  • 石家莊城市館:在這裡,看見城市的未來
    正如網友所說,該館並不是傳統認知中的規劃館,除了恢弘的沙盤模型、規劃圖展示,更融入了現代化的科技感十足的互動展廳,讓人們能在體驗中感受石家莊歷史、現在和未來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這座城市。這座展館是由天津華匯工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梁思成獎獲得者、國家建築大師周愷所設計,集展覽、會議、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以「人民城市為人民」為主題,以「過去現在未來」為展示脈絡,建築規模與展覽規模在全國同類展館中位居前列,是目前國內功能最為完備、科技手段運用最為豐富的一流展示場館。
  • 布萊頓玩具和模型博物館——位於英國海濱城市布萊頓
    布萊頓玩具和模型博物館經常被人們稱為布萊頓玩具博物館,建立於1991年,是世界上最棒的玩具博物館之一。它位於英國東薩塞克斯郡著名的海濱城市布萊頓。這裡的玩具和模型藏品分布在面積達四千平方英尺的古建築內,內部主要依靠四個維多利亞早期時代的拱門支撐著,古樸典雅。
  • 網紅街區化身「移動博物館」!
    打卡網紅街區,探尋電影故事,策展人全程導覽,上海電影博物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珍貴館藏走進街區啦!街道建築成為展區空間,整個街區化身為「移動博物館」。電影博物館在以展覽及文化空間打造為基礎的業務模式上,結合City Walker(城市行走者)的概念,在建築可閱讀的基礎上,以館藏精品為核心,融入特色文創,聯通電影內外,定製獨一無二的「移動博物館+文旅」的概念線路,探索電影主題的文旅新方式。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展播: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共100家,分為七大類主題榜單。即日起,北京旅遊網將對這100家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逐一介紹,為您遊玩北京提供參考。人文景觀類——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位於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處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新館建成於2014年,它已經是第三代博物館了。從300平米,到1000平米,再到現在的8000平米,是周口店遺址保護工作做得越來越好的明證。
  • 「網紅院長」單霽翔佛山開講:「佛山建設『博物館之城』,我很有...
    在他執任院長期間,故宮博物院成為全網最紅的文化IP之一。昨日,單霽翔「空降」佛山,暢談城市文化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分享文創產品開發、推廣、運用經驗。單霽翔認為,佛山作為嶺南文化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他對佛山打造「博物館之城」充滿信心。
  • 博物館的「網紅」之路還有多遠?
    3月26日晚,一聲春雷在成都上空炸響,這一刻,這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甦醒了。閉館後的大都會博物館在恢復開放時間尚不確定的情況下,即便未來有一些展覽可以延期,但還是有一些原定的展出,很有可能隨著這段時光的流逝,成了永遠的遺憾。
  • 打造網紅的極簡模型
    隨著papi醬、李佳琦、李子柒等頂級網紅突破圈層火爆全網,「網紅」這個詞在近年來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內。 全民直播時代,人人都有一個網紅夢。
  • 漂浮城市、扭曲博物館、垃圾發電廠後,那個建築界網紅又要在森林裡...
    很快這裡就會發展成一個未來的新型社區,除了人人都能來參觀打卡,你甚至還能在這白天徒步健身、沉浸式看展,深夜探險露營、聚會辦沙龍。去森林深處的未來工廠看一看挪威人丁稀少的馬格諾鎮旁,有一片遠離喧囂的松樹林。
  • 廈門是一座很浪漫的城市,還有許多網紅打卡地,你都去過嗎?
    ,還有許多網紅打卡地。這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如果說大理是一個尋找自我的地方,那麼廈門就是一個理想的人長期停留的地方,在這裡,你會發現時間是浪費的,鼓浪嶼,廈門大學,海灘,美食……這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我聽說過它的許多美麗之處,很舒服,節奏很慢,此行親身搜索收集了廈門的一些NICE的地方,比如在網上名人裡拍照,在網上名人裡吃喝打牌,幾乎涵蓋了廈門小資旅遊的所有地方,請小心保管!
  • 超級文和友「師從」橫濱拉麵博物館?文化消費何以塑造城市IP?
    近年來網紅經濟的話題始終吸引著人們的關注,並由此催生了千億流量市場,網紅餐廳、網紅景區、網紅奶茶……數不勝數。其中一家主打小龍蝦的湘菜館——超級文和友,更成了餐飲界的網紅扛把子。一天排號3萬+、一年賣掉3000噸小龍蝦,還走出國門,進軍聯合國晚宴,霸屏紐約時代廣場,10年時間文和友以近乎瘋狂的速度發展並成功出圈。
  • 南陽再添「網紅打卡地」,號稱南陽城市會客廳,而且都是免費的!
    南陽再添「網紅打卡地」,而且都是免費的! 每個城市都有地標性建築,它代表著城市的名片,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些建築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發展,在南陽你能記起那些地標性建築?
  • 小眾顏值高,去打卡魔都這些博物館吧
    建築模型博物館 關鍵詞:未來城市、大師之作 去年,中國首座建築模型博物館落戶魔都,由著名建築師俞挺設計,用了5653根鋼管建造了純白的未來空間,掀起了一陣打卡熱潮。
  • 超級文和友「師從」橫濱拉麵博物館?文化消費場景何以塑造城市文化...
    近年來網紅經濟的話題始終吸引著人們的關注,並由此催生了千億流量市場,網紅餐廳、網紅景區、網紅奶茶……數不勝數。其中一家主打小龍蝦的湘菜館——超級文和友,更成了餐飲界的網紅扛把子。
  • 青島藝術博物館的外牆成了網紅牆,為什麼會這麼火
    青島有一堵網紅牆,近幾年成為國內旅遊網紅打卡地,年輕人以在此拍照留影為榮。網紅牆其實是青島藝術博物館的外牆,上面各鑲嵌一個漢白玉路牌,一個標有大學路,一個標有魚山路。金黃色的琉璃瓦,朱紅色的牆壁,吸引著年輕人。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展播:中國電影博物館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共100家,分為七大類主題榜單。即日起,北京旅遊網將對這100家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逐一介紹,為您遊玩北京提供參考。文化藝術類——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是經國務院批准,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級電影專業博物館,是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的標誌性建築,是展示中國電影發展歷程、博覽電影科技、傳播電影文化和進行學術研究交流的藝術殿堂,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電影文化活動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