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建築模型博物館,其實是一個未來城市的預 [mó] 言 [xíng]!

2021-01-16 建築師的非建築

Models in model


△ Stargate


Wutopia Lab受風語築公司委託以預言未來城市的方式完成了的中國第一個建築模型博物館。




Models in model |


風語築創始人李暉希望在這個博物館裡展示所有中國當代知名建築師的建築模型。他的靈感來自東京的模型倉庫。當我(本文作者:俞挺)翻看模型倉庫的照片時,一個靈感閃電般擊中我。既然博物館集中展示的是各種建成或未建成項目的建築模型,那麼如果以宏觀的視角觀察這些千差萬別的項目,然後一旦懸置它們的地域和時間的差異,它們其實可以一起構成一個世界。



於是,我決定把整個博物館設計成一個巨大的未來城市的模型。而這些收集來的模型就是這個未來城市肌理上的不同的構成部分,它們各自發散性地預言著不同的未來。這樣的模型博物館才是具有建築學意義的,這就是Models in model。




1909 Theorem |

「All the comforts of the country with none of its disadvantages」


東京的模型倉庫貨架上密密麻麻的模型讓我想起了庫哈斯在《瘋狂的紐約》裡引用的漫畫家A.B Walker 在1909年三月在雜誌上發表的漫畫。庫哈斯認為這代表了一種對摩天樓的烏託邦想像。2011年,我關於垂直城市的博士論文裡引用了庫哈斯的這段文字和圖片。我認為20世紀初從歐洲到北美對摩天樓的各種想像形成了垂直城市的雛形。由此激發我要把博物館設計成一個關於未來的垂直城市模型。


△ 漫畫家A.B Walker對摩天大樓最初功能的遐想


《看不見的城市》中輕盈的城市之二中提到的完全建築在高腳樁上的珍諾比亞幫助我確定了未來城市的基本架構。我希望作為城市一部分的模型是漂浮在這個未來城市的界面之上的。但我不想具體化這個未來城市的形象。為了突出的是建築師們的建築模型,這個城市應該是抽象的。最後我決定用高腳即直徑為32mm的圓杆作為基本元素來構築這個未來城市, the Last Redoubt(名字來自於1912年的科幻小說The Night Land)。





看不見結構的建造 |


我們總共用了5653根鋼管建造了Last Redoubt這個垂直城市。我把結構柱和裝飾柱在尺寸和視覺上設計成一樣來刻意削弱結構的存在表達。這些鋼管連續形成序列後又成為垂直城市不同區域的分隔界面。



Last Redoubt同時具有人和模型的兩種尺度。在模型的尺度上,Last Redoubt有十幾層高,所有的模型承板都是懸挑焊接在圓杆上的。不同的模型坐落在不同高度上的承板上,它們同時塑造Last Redoubt的形態。在人的尺度上,博物館有個穿越各個展區的夾層。夾層是用懸吊的方式建造,吊杆一樣是直徑32mm的白色圓形鋼管。我把夾層隱藏在鋼管形成的界面中是為了避免在視覺上讓兩種尺度發生衝突。參觀者可以隱秘地穿行在模型之間來觀察模型。是作為博物館重要的體驗流線,同時它也是作為模型的Last Redoubt立體交通系統的一個部分。




Acropolis |


我用20世紀初美國畫家William R Leigh所創作的關於未來城市的幻想繪畫作品——Visionary City來命名入口大廳,它是Last Redoubt的衛城。Visionary City更像一個空空蕩蕩的曠野,只有the Stackes(疊城,頭號玩家)孤零零地矗立在一側,Stackes上的建築沉默不言。不過當四周的玻璃通電後,玻璃背後的宏大的垂直城市突然出現在你周圍,地面上會出現投影掠過這個世界的驚鴻,幻覺才是真的Visionary City。


△ Visionary City


△ Visionary City


△ Stacks



3 Main Zones |


Last Redoubt的內城也是博物館的主展區分成三個主要部分。分別為Tijuana(星際牛仔),Ironia(來自於銃夢裡的City of Iron,我覺得名字太長就改成了Ironia)和Pod bay(2001太空漫遊)。


△ Tijuana


△ Tijuana


△ Tijuana


Tijuana和Ironia的差別在於根據原始平面尺寸而採用了不同的排列方式。


△ Ironia


△ Ironia


△ Ironia


△ Ironia夾層


Pod bay類似城市的廣場,是Tijuana和Ironia兩者的交匯空間。


△ Pod Bay


△ Pod Bay


△ Pod Bay



1 Pantheon |


原始平面的西南角有個圓形空間。我們決定用它作為VR展示,休息或者會談之用。它是博物館唯一的一個社交空間,仿佛城市的Pantheon。儘管我以 The Thunder dome(瘋狂麥克斯)來命名它。但它是個被光潔光線所籠罩的平靜的場所。


△ Thunder Dome


△ Thunder Dome



意外的致敬 |


在dome 一側是進入夾層的樓梯。我原本把樓下的空間設計成儲藏間。但當我站在這個房間裡,我本來為了減輕夾層重量而把樓板變成了穿孔板,結果光線漏過空洞悉悉索索地灑進房間。這光線讓我心頭一動,我決定把這設計成一個特展廳,我把它命名為Tyrell,向偉大的《銀翼殺手》致敬。


△ Dome的一側是進入夾層的樓梯


△ 減輕夾層重量的穿孔板樓板


△ Tyrell



3 Sacred Spaces |


Last Redoubt是作為完整的方形城市嵌入到原始平面中,它和凹凸進退的原始平面之間形成一些零碎的邊角空間。我用紅黃藍三色標記了這三個空間作為特別的展出空間。他們同時作為這個城市的神聖空間聯繫著作為Last Redoubt的建築模型博物館和真實世界。紅色是Olympus(蘋果核戰記),藍色是Asgard(雷神),黃色是Arrakis(沙丘)。它們其實也象徵了一件事,純粹的空間終究要突破界限更華麗地拓展未知的領域才能持續性發展。


△ Olympus


△ Olympus


△ Asgard


△ Asgard


△ Arrakis



3 Harbors |


原始平面上有3個陽臺,我可以置之不理。但我覺得任何偉大的城市和文明一定會拓展它的邊疆去探索未知。我把這三個陽臺看成Last Redoubt的三個航空港上的飛船。他們分別是The Eclipse(星球大戰)代表著徵服的野心,The Covenant(星際迷航)代表了好奇和探索, 就在Pod bay邊上的金色The Serenity(螢火蟲)則代表了勇氣和運氣。它們證明了我的Last Redoubt和小說裡等待死亡的Last Redoubt不一樣,人類終究毫無畏懼地走出堡壘去開拓更廣闊的天地。


△ Serenity


△ the Eclipse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白色的Last Redoubt之外就是 Night Land。作為對偶的一組關係,我把電梯廳設計成黑色,仿佛黑夜。夜色中矗立的黑色沉默的巨型城市The Peach Tree(特警判官)是Visionary City裏白色Stackes的另外一面,它們隔著Stargate相互對視,但已經是兩個世界了。


△ Night Land


△ Peach tree


正對電梯的是巨大的黑色數控牆,可以把信息包括圖案顯示在上面。它更像是Monolithic(2001太空漫遊)。暗示了大門背後那個光輝萬丈的Last Redoubt和Night Land的息息相關。


△ Monolithic









我原來想用窗簾將博物館隔絕成一個完全內向完整的空間。可是當圓杆矗立起來後,陽光仿佛被過濾般滴落在博物館內,整個博物館看上去真實又不真實,實體被消解似乎還是存在的。這深深觸動並改變了我。



建築學需要以建築作為工具去思考人類的未來命運。直面未來,建築學不能躲到歷史,文脈和地域所構築的果殼後面,而是以這些作為起點去創造更宏大的未來或者是卑微的神靈。堅固,永恆性或許是我們堅持的一種幻覺。但那種開放性,臨時性,多樣性,偶然性,意外或者短暫的失憶,瞬間的靈感,曇花一現的美麗和輕微的脆弱也是值得建築學關注並由此創造什麼。是的,我把建築模型博物館看成一個建築學的宣言了。










| 視頻 |






| 項目信息 |


設計公司:Wutopia Lab

主持建築師:俞挺

項目建築師:孫悟天

設計團隊:張海旭,張賁

施工團隊:上海邁昌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業主:上海風語築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地點:上海市靜安區風語築設計大樓

面積:1000平方米

建成時間:2019年01月

攝影:CreatAR Images




彩蛋

| 地主是誰?|


Wutopia Lab 的兩位創始人

(左 俞挺,右 閔而尼)


建築師俞挺

建築師、美食家、作家、業餘歷史學者、重度魔都熱愛症患者、身體力行的都市生活家實踐者、兼具高逼格思維與表達的話嘮,金陵路夢幻空中別墅「水塔之家」改造者,女性bnb創造者,城市微空間孜孜不倦的強迫症修正師。


俞挺認為建築應該刺破形式主義的皮囊,坦誠人的七情六慾,並繼續深入,刺醒久已沉睡的靈魂。俞挺的建築,精緻的拙樸,是他追求的建築境界。如果這個世界不夠美好,我們就給他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Wutopia Lab建築事務所

Wutopia Lab,由俞挺和閔而尼於2013年創立於上海,以魔幻現實主義,創造日常奇蹟的全球本地化先鋒建築設計事務所。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建築模型博物館」,一個巨大的未來城
    建築模型博物館是中國首個模型博物館,館內收藏眾多著名建築師手工模型,搭配上數位化的科技展示手法展現,打造未來城市的概念。博物館的靈感來自東京的模型倉庫。既然博物館集中展示的是各種建成或未建成項目的建築模型,那麼如果以宏觀的視角觀察這些千差萬別的項目,然後一旦懸置它們的地域和時間的差異,它們其實可以一起構成一個世界。把整個博物館設計成一個巨大的未來城市的模型。
  • 「網紅」博物館:模型之外的未來城市
    龍華寺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韓國坡州書城……在上海,有一個地方能讓你足不出滬,也能欣賞到各地的優秀建築作品,它就是藏身於靜安區江場三路風語築大樓9樓的建築模型博物館。別看它藏得這麼深,這家全預約制的博物館目前的可預約時間已排到9月份,是不折不扣的「網紅」博物館。
  • [分享]中國美院民藝博物館建築資料下載
    中國美院民藝館 圖片來自網絡  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的山間,掩映著一座外形層層疊疊宛如茶田的建築,這就是由普利茲克獎得主、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中國美院民藝館
  • 探索未來:「疊加城市: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開幕
    展覽積極回應了前海的第一個十年以及即將展開的未來圖景,共分為「回到未來」、「前海疊加態」和「瞬間城市」三個版塊,其中,Archigram在中國的首次文獻回顧展、世界頂尖建築師事務所精品首次集體亮相以及多位建築規劃界專家學者的對話和論壇都在展覽中進行了精彩呈現,展覽還集中向公眾展示了前海規劃建築領域的學術探索和實踐成果。
  • 武漢市中小學生建築模型競賽開賽 孩子動手做未來城市
    孩子們把自己想像的未來城市製作成建築模型 記者胡冬冬 攝(實習生黃騁)「未來的城市不僅要各種設施齊全、樓房高大,還要是乾淨、純粹的。」昨日上午,2015年武漢市中小學生建築模型競賽開賽,481名小選手自己設計、動手製作,運用各種材料,將他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製作成了模型。
  • 喜歡建築嗎?來東京這家模型博物館吧
    今年夏天早些時候,「建築倉庫」在東京品川區落戶開門,這是一個致力於收藏並展示日本建築模型的倉庫式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由 Warehouse TERRADA 公司建造的,大且空曠的空間中一排排碼放著明亮的微型設計模型,有很多是東京著名景點的模型,比如東京塔、東京國際機場、淺草文化中心和遊客中心。
  • 大峽谷:一個了不起的建築模型公司
    1994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一個了不起的建築模型公司---大峽谷在深圳創立。跟隨改革開放的步伐,大峽谷集團逐漸發展壯大。現代建築模型現代建築模型簡單理解就是指數字沙盤模型設計與多媒體技術結合的呈現。數字沙盤常運用在地產營銷、樓盤展示、城市的規劃、企業規劃等。先進的數字設備使得沙盤的展示也變得更加的有科技感。數位技術的融入讓電子沙盤具備了更多的功能,可以進行互動,語音以及動畫展示等。
  • 中國那些值得打卡的「設計型」博物館和美術館……
    作為城市的文化名片,美術館/博物館既是重要的社會文化信息資源,也是廣大市民在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本期內容設計之旅為大家分享的是中國那些值得打卡的設計型博物館/美術館: -01-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拉薩
  • 劉克成作品: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 / 2017-2018年度建築設計獎·建築...
    -1-項目概況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地處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舊址,與南京夫子廟比鄰,面對秦淮河。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江南貢院土地先後被政府、商業、醫院、劇場等佔據,目前僅存考場中心建築明遠樓,以及飛虹橋。2012年,南京市政府決定在江南貢院舊址興建中國科舉博物館,全面展示科舉制度的歷史,以及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博物館建築為地下4層,用地面積2萬9千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萬7千平方米。
  • 建築模型博物館
    開闊的高科技大廳,懸浮於空中的走道,點線面組成的純白空間,這個挑高設計的迷宮建築 就是中國建築模型博物館。為了保證參觀體驗,每天只接待40人,學術氛圍濃厚。如果是現在泛指的「宅男」定義,那我是個可以一個月不出門的宅男。小時候迷過哪些二次元人物?為什麼迷?初中的時候特別喜歡鬼冢英吉(《GTO麻辣教師》)這個角色,因為當時我身邊的老師實在是一言難盡。所以特別希望有這樣一個老師來對我進行愛的教育。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徐匯
    此次的城市行走路線之一是來到了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為市民上了一場生動的城市行走課程,希望通過專業的建築師和建築學者帶領參與者閱讀建築,在城市行遊中深度理解優秀歷史建築對於城市文化的意義,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使街區成為露天的小課堂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上海
    ,深度理解優秀歷史建築對於城市文化的意義,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使街區成為露天的小課堂,讓參與者在行走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並深度感受上海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導覽活動現場活動特別邀請織城網絡組織設計,作為一個以建築學為背景的研究與策展團隊,為策劃一系列上海「城市行走」活動,挖掘建築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多次勘探現場,用一兩個月的時間收集資料、考證文獻,設計出了吸引不同年齡、不同背景市民的行走路線
  • 小手築夢 2000餘名青少年賽建築模型
    圖說:上海市青少年建築模型錦標賽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昨日,上海市青少年建築模型錦標賽在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吸引了2000多名選手比拼創意。從方案設計、構思落實,到材料的加工應用,選手需要悉心揣摩每一個步驟……建築模型錦標賽是一項具有客觀性、藝術性、教育性和創造性的活動。參與建築模型競賽要求每位選手不僅能表達自己對建築美學的理解、掌握建築力學的基本概念,而且對邏輯思維及動手能力也有更高標準的要求。
  • 一個博物館,讓你了解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在北京的前門正陽樓東側,默默矗立著這樣一個博物館,是由曾經火爆京城的前門商業大廈改建而成。這裡有著北京城市規劃大模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規劃模型之一,整個模型展區近1300平方米,比例1:750,其中模型面積302平方米,將北京城的前世今生繪聲繪色的講解了出來。這裡北京城市規劃大模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規劃模型之一,整個模型展區近1300平方米,比例1:750,其中模型面積302平方米,周邊滿鋪同比例航拍正攝影像圖燈箱片近1000平方米。
  • 2020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暨深港雙城雙年展前海分展開幕
    世界頂尖建築師事務所精品在前海呈現 前海的高起點發展,在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上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多家建築事務所在前海激烈角逐,從不同的設計維度為前海未來提案,將前海的藍圖落實到一個個建築的設計和落地上。
  • 石家莊城市館:在這裡,看見城市的未來
    正如網友所說,該館並不是傳統認知中的規劃館,除了恢弘的沙盤模型、規劃圖展示,更融入了現代化的科技感十足的互動展廳,讓人們能在體驗中感受石家莊歷史、現在和未來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這座城市。這座展館是由天津華匯工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梁思成獎獲得者、國家建築大師周愷所設計,集展覽、會議、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以「人民城市為人民」為主題,以「過去現在未來」為展示脈絡,建築規模與展覽規模在全國同類展館中位居前列,是目前國內功能最為完備、科技手段運用最為豐富的一流展示場館。
  • 東京有一個建築倉庫,把最棒的建築模型都放在一起
    如果可以一次看完全日本最棒的建築設計,這會是個不錯的想法嗎?在東京天王洲,由日本建築文化保護協會發起開設了日本唯一一個建築模型博物館,它收藏了眾多優秀的日本建築模型,其中不乏坂茂、隈研吾、山本理顯等知名建築師的作品。它滿足了建築愛好者一次觀賞到諸多優秀設計的心願。
  • 中國寧波網丨建築信息模型工程師:為建築產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夏友誼(右)運用三維建築模型圖進行現場施工。(浙江省二建建設集團供圖)在中國古代,建築被譽為「凝固的詩、立體的畫」,凝聚著設計師的匠人匠心。如今,走在現代化都市中,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同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 AnupamaKundoo在路易斯安那博物館展覽中的手工建築特色
    主要展覽在路易斯安那州博物館在丹麥照在聚光燈Anupama Kundoo,印度的建築師與傳統材料和工藝傳統的獨特的知識。Anupama Kundoo –《花時間》 深入探討了驅動Kundoo的「慢速建築」方法的思想,她將該方法應用於住房和社區基礎設施。她的工作重點是手工製作的元素,而不是大量生產的組件,它的重點是對可持續性實踐和材料的持續深入研究。
  • 奇妙博物館|認識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博物館
    每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寶物的生命軌跡都值得世人為之嘆服。有一句話說得好,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今天,本小川就帶著大家一起走進四川的各大寶藏博物館,來一場文化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