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7月2日電 今日,第九屆四川國際茶葉博覽會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位於主場館核心區域的崇州展館同步開放,以特色鮮明的竹編造型和裝飾,驚豔亮相茶博會。
崇州枇杷茶、道明竹編以組團的方式聯袂參展,入駐博覽會2號館。佔地近500平方米的「中國古茶樹崇州枇杷茶」展館憑藉天府韻味十足的竹編造型、竹林景觀,成為眾多展館中的點睛之筆。頭頂上是宛若茶葉的竹編吊頂,展臺邊是生動逼真的竹葉造型。今年,崇州不僅帶來了最具地方特色的崇州枇杷茶,更將其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竹編相結合,打造出了竹香茶韻的展館氛圍,首次實現崇州「雙地標、雙非遺」獨特魅力的融合展示。
作為距離成都市中心距離最近的原生茶葉產區和龍門山竹產業帶的核心區,崇州特有的枇杷茶、道明竹編都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近年來,通過「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聯動經營模式,崇州不僅實現了優秀文化的保護,更有機植入了產業元素,實現了「保護 傳承 開發」的協調統一。此次崇州組織了8家枇杷茶經營主體組團參展,尋求茶產業的合作機遇,同時通過展館的主題展示,推介精巧、靈動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竹編,著重凸顯道明竹編在文化氛圍營造、精品茶具製作等方面的潛力,尋找更多的合作機遇。
「我們帶來了枇杷茶、枇杷茶酒,以及崇州特產的蜂蜜、竹編茶具。」參展的四川竹裡枇杷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雷丹介紹,公司的產品均結合了崇州濃鬱的天府文化韻味,期待在茶博會這個交流平臺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也學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
除了枇杷茶,茶竹風味融合的崇州展館也別具特色。由今年剛剛成立的四川道明竹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打造,崇州展館明顯區別於傳統的會展展陳風格,融合了竹文化精髓的裝飾方式集聚四川本土的風味與特色。
作為枇杷茶傳統的包裝方式,以精巧、靈動而聞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竹編原本多用於各式茶具、工藝品、用具等小型文創產品。今年,道明鎮將合作社、村集體和傳承人等平臺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四川道明竹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首次實現了設計、加工、製作、包裝等完整的產業鏈規範化運營,具備了文化創意包裝、景觀建築製造和場景空間營造的能力。
茶博會上,崇州正式啟動崇州枇杷茶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工作。茶種屬於中國珍稀原生茶種,製作工藝被收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崇州枇杷茶不僅是山清水秀的崇州珍貴的生態財富,更是成都鮮活的「山林味道」。因茶樹葉片肥大、形似枇杷葉而得名的枇杷茶,只原產於崇州文井江流域的山地。早在宋朝,龍門山脈一帶的枇杷茶就被作為貢品進貢朝廷,「龍門貢茶」之譽流傳甚廣。
作為農產品地理標誌,崇州枇杷茶色澤紅潤、香氣濃鬱、味道甘甜,特色鮮明且適合養生健康。而隨著崇州全域旅遊產業、農特產品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散落在山林中的千年古茶樹得到了有效保護。依託這些資源,崇州開發的一系列枇杷茶品類,成為了崇州又一張靚麗的名片。(李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