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主要用來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總結分析能力等,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
家長都很關心如何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孩子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持久戰,除了重視平時的基礎知識積累外,還應注重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和方法。
本篇文章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4講,主要內容是:
1、文章閱讀理解中表現手法及作用
2、記敘文閱讀理解中怎麼感受人物,分析形象
3、記敘文文體知識思維導圖
《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4類文章的閱讀理解常見題型和答題技巧,並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化繁為簡,把握精髓,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水平。適合初中階段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使用。每種文體,都有近10種題型分析和答題技巧。前期更新12節,每節講2-3種題型及答題技巧。後續有新內容,還會繼續新增章節。訂閱後可以私信我領取電子列印文檔。
表現手法及作用
表現手法(寫作方法)有:象徵、對比、襯託、烘託、反襯、比較、先抑後揚、夾敘夾議、虛實結合、運用典故、借古諷今、化動為靜、以小見大、託物言志、寓事於理、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答題模板:
在文章寫作中,作者運用了「XX」的手法,通過「…(文章相關的內在實質意義)」使文章「…
1、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徵,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具體分析)
2、象徵手法:對所描寫的事物寄託特定的意義,表達…的情感,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3、諷刺手法:用反語、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揭露、批判某個人或事物,增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的辛辣幽默更加生動。
4、襯託手法(側面烘託手法):以次要的人或物襯託主要的人或物,突出人或物的特徵、性格、思想和情感等。
5、前後照應(首尾呼應):故事中心突出、結構緊湊、情節完整。
6、先抑後揚:先貶抑,然後大力頌揚所描寫的事物,使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描寫的事物,收到意想不到的感人效果。
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繼續閱讀其餘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