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小動物,問十萬個為什麼,DK動物大百科為孩子答疑解惑

2020-12-17 凝媽悟語

文|凝媽

有這樣一個場景,大家應該很熟悉:

動物園都是大人帶孩子去看動物,很少有成人單獨去看動物。看動物的時候,孩子看得更專注,也更容易興奮。家長們就是提著包、拿著孩子的衣服,跟在孩子後面走,保護著孩子。孩子不光看,還要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家長們不斷彎下腰給孩子解釋著,有時候搖搖頭查查手機,孩子獲得滿意答案兩眼放光。有時候查了手機也沒有合適答案,孩子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孩子們不只喜歡到動物園看動物,就是在河邊看到幾條魚也拔不動腿。看到路上有小狗、小貓、小倉鼠、小兔子,就想和他們親密接觸,還想擁有。

01孩子為什麼這麼喜歡小動物?

有資料介紹說,小孩子特別單純,沒有被灌輸動物可怕的理念。動物比人低等,行動笨拙,和孩子小時候類似。孩子處於萬物有靈的階段時,他們認為動物會說話,和人有一樣的情感。所以,他們很容易把動物和自己劃歸為同類,是可以交往的。

人類學家白強尼說:孩子最強烈的友誼發生在他們和動物之間。這是因為有些時候,動物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動物,它們更是成為孩子心中另類的存在。

02孩子喜歡小動物有很多好處

孩子喜歡小動物沒有錯,李玫瑾教授和俞敏洪在直播中提到,為了孩子家中養了狗。孩子喜歡小動物,可以培養很多能力。

可以豐富孩子的認知水平,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滿足他的好奇心。

孩子了解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會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對於一些感到好奇的問題進一步探索,提高思維能力。

孩子了解動物的特點之後,會充滿同理心,熱衷於保護動物,樹立偉大志向。

東方衛視一檔節目中,採訪到一個7歲男孩,名字叫荊浠瑞,他對動物很喜歡很了解,人稱動物百科全書。他對動物如數家珍,讓人嘆為觀止。

他喜歡鱷魚、老虎、狼。對鱷魚為什麼會流眼淚、貓頭鷹為什麼晚上那麼亮、非洲動物大遷徙、動物誰最厲害、孔雀開屏是公是母、爸爸生孩子的海洋動物、最大的海洋動物等等問題說的頭頭是道。他知道要善待動物,不能捕殺,要保護他們。

他的夢想是想成為海洋學家,因為海洋比陸地稀奇。

這個孩子就是知識面很廣、善於思考、有愛心還有夢想的孩子,這麼小就有這麼高的認知和這麼好的見解,實在難能可貴。

03孩子喜歡動物就有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的好奇心特別強,因為喜歡就會總是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

2歲多的二寶看繪本時,看到螢火蟲,突然問我「螢火蟲吃什麼?」這個問題從來沒有考慮過,也沒有了解過,當時感到很驚訝,也頗為認真地給他查到了答案。

從一本書上聽到蝙蝠這個詞,就問蝙蝠長什麼樣子,很想看一看。

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接觸的動物不多,但是會從繪本中了解各種動物,於是產生很多疑問。比如

動物生活在什麼地方?

動物能發出什麼聲音?

動物都是怎麼來的?

......

怎麼回答孩子的疑問呢?我們用的方法就是上網查,然後告訴孩子答案。但是上網查是受局限的,不如看書。

04讓孩子了解動物知識,看書比上網查更有優勢

1、來源可靠性問題

網上資源太多,不確定是否來源可靠。上次查螢火蟲時,看到不同的文章,說法就有很多不同。最後感覺央視的解釋應該更權威,就相信了這個結果。

看書則不同,書是多位專業人士編寫,經過認真反覆的審核校對,來源可靠,也不容易出差錯,容易獲得準確的信息。

2、重複率問題

如果遇到一個疑問,從網上查詢之後,一般不會反覆去查詢多遍,基本一次就結束。

而看書,則會不斷重複。孩子喜歡在重複中學習,只要手頭有書,孩子很喜歡,就會反覆去看。我家的書,孩子喜歡的能重複看一兩年,每天都很多遍。

認知心理學的專家大都認為:最高效的學習是強化,當一個人隨機做一些事,其中某一件事獲得了正反饋,這件事就會容易獲得重複,從而熟練掌握。

3、知識擴充問題

上網查詢只會獲得單一的知識,比如查蝙蝠長什麼樣,會看到有關蝙蝠的一些介紹,但是要不文字很長、要不介紹不系統,孩子看幾眼就不想再繼續了。

看書則不同,比如看《DK動物大百科》,圖片多於文字。關於蝙蝠的介紹,有基本特點介紹、有身體結構、有覓食和食性、有捕獵方式、有空中捕食的過程圖、有棲息地(包括地圖)、有30多種世界各地蝙蝠的介紹。孩子大開眼界,看起來津津有味。

這樣,孩子看書的過程就會自然擴充很多知識,不單單是停留在看蝙蝠長什麼樣子。

4、孩子學習方式的引導問題

現在網絡發達,孩子們看大人遇到什麼都上網查一下,會留下不好的學習習慣,喜歡上網查,而忽視讀書學習。兒子班上有些同學,作業不會做,不會思考,而是直接上網查答案,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是一點益處都沒有的。

而看書學習則是引導孩子學會思考的正確方式。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說過:我因為閱讀愛上知識,在進入學校學習,這是我學習主要的動力來源。閱讀是最重要的智慧來源,沒有任何一種形式能像文字這樣傳遞思想。

05孩子喜歡小動物,就讓《DK動物大百科》來答疑解惑

結合上面的分析,如果孩子很喜歡小動物,有十萬個為什麼,不妨給孩子看《DK動物大百科》。

英國《獨立報》評論說這是「一本看一輩子都很滿足的書。」

我已經給孩子準備了這套書,我很喜歡,孩子也很喜歡,每天一睜眼就嚷著要看動物書。給大家介紹一下具體情況,相信你也會喜歡它。

1、權威:

「DK出品,必是精品」,DK家的百科書,家長們不管多貴都搶著買,因為它在全球兒童科普讀物領域佔有重要的一席。

由70多位動物學家、生物學家、自然學家共同編寫而成,其中62位擁有教授、研究員、博士頭銜,多位來自牛津、劍橋等知名學府。

動物的簡介均由全球頂級研究機構——史密森學會審核,保證準確。

2、厚重

全書採用銅版紙印刷、8開本、632頁。

重達7斤多(實際稱過),特別適合收藏。

3、內容全

這本書介紹了七大洲、四大洋共2000多種野生動物,根據近20年的研究,又增加了50種新物種,更新孩子們的知識。

介紹全面,分為緒論、棲息地、動物王國三個部分。

緒論介紹了動物特性、進化、分類、身體結構、行為生命周期、動物保護等多方面內容。

棲息地分別介紹了草原、沙漠、森林、山脈、兩極、海洋、城市中的各種動物。

動物王國按照種類進行介紹: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類、魚類、無脊椎動物,讓孩子對動物歸類有個清晰認識。

對於難於理解的部分,用圖示方法進行剖析。對於動態部分,也會用步驟圖分解介紹。還有專業符號、數據,讓孩子從小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4、圖片精美

有超過5000張高畫質圖片,比動物園裡的更清晰。現在也很難有機會去動物園,看書倒是不錯的選擇。

5、查閱方便

設有術語表、拉丁名索引、動物名稱索引,可以根據不同需求查閱,使用方便。

孩子的童年一生只有一次,趁孩子求知慾旺盛的時候,讓孩子多了解一些動物知識,豐富他的知識結構,對他未來大有裨益。如果你朋友家也有孩子,不知道送什麼禮物給他,這本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本書原價490,現價298,有需要的戳連結查看吧!

06結語

孩子喜歡小動物,是很好的現象,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當孩子對動物有疑問時,我們應該積極回應,最好選擇用讀書的方式讓孩子了解更精準的知識。我在用《DK動物大百科》,相信看了我的介紹,你也會很喜歡。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DK動物大百科》:讓孩子多接觸小動物,多維度看待問題很關鍵
    在動物園裡,幾乎沒有成年人單獨去看小動物的,大多都是家長陪著孩子一起看動物。孩子生性活潑,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特別是對小巧可愛的小動物,更加興趣滿滿。每次家長帶孩子去動物園,都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刻,孩子會問家長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比如猴子為什麼能爬這麼高呀?
  • 如何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天生是愛學習的,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學習。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你還記得這樣一段時間嗎?有的孩子在某一個年齡或時期會一直會問為什麼,而後面就不會問了;也有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一直問為什麼。其中的問題包括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摸到的東西,這些都是孩子和這個世界最初的碰撞。
  •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怎麼解決的呢?
    孩子漸漸長大,大家會發現,家裡突然多了一個「十萬個為什麼。」媽媽,太陽為什麼只能白天出現?
  • 你會怎麼回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媽媽,為什麼太陽在白天出現,而月亮在晚上出現呢?媽媽,為什麼小鳥有翅膀可以飛呢?媽媽,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那麼長呀?媽媽,為什麼狗狗愛吃骨頭呢?我想很多的媽媽都會有這種體會,等到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每時每刻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在等著你。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這個未知的世界是感到神秘和好奇的, 他們的「十萬個為什麼」,是帶著對這個未知世界的探索與好奇而產生的。所以,當孩子們對父母發動自己「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請記得一定要耐心去解答,父母的第一課是非常重要的。
  • 讓孩子爆笑的漫畫科學書,亦是孩子「十萬個為什麼」的知識探尋庫
    《科學超有趣讓孩子爆笑的漫畫科學書》共包括8冊,分別是《物理》《化學》《宇宙》《地理》《動物》《昆蟲》《人體》《數學》,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立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各相關學科專家教授特約審稿力薦,專為6-12歲少兒量身打造的、國內原創極富知識含量的科學漫畫少兒百科全書。
  •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這3句話,請說給孩子聽
    兒子問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媽媽的回答:當看到夕陽餘暉的時候,讀書的人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沒有讀書的人說:「哇塞,這夕陽好美啊,哇塞,還有鳥在飛,哇塞,真好看」。當遇上喜歡的人,讀書的人說:「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沒有讀書的人說:「我喜歡你,天荒地老,海枯石爛」。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90後到10後孩子,是生活在物質極其豐富的一代。
  • 祖孫三代扎堆湊一起捧著這本大百科 看得其樂融融 連接更多的溫情
    給孩子留房留車留財產,不如給你的孩子留一本經典書。給別人家的娃送吃送喝送玩具,不如送本體面書。這本《DK博物大百科》是經典的萬物科普書籍,全書600多頁,6000多張精美圖片,5000多種生物,2到99歲的人都愛看。
  • 「啟發性回答」:這才是應對孩子「十萬個為什麼」的正確方法
    文 | 素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為什麼小白兔的眼睛是紅色的?為什麼小鳥有翅膀,我沒有翅膀呢?而同時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相對沉默安靜,既沒有很多問題,並且在你對他提問時,也只會回答「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們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表現呢?根本緣由還是在家長身上。剛剛三歲的小愛就是家裡的「十萬個為什麼」,每天從早上起來就問題不停。「快點起床吧,別睡懶覺了。」媽媽早上催促道。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沒有十萬個問題
    僅僅幾天後,全國各大報紙都出現了對這套書的報導,不光孩子愛看,連父母讀起來也愛不釋手。在全社會的強烈要求下,後三冊也緊急下廠開印,印數飆高到驚人的五百萬。在眾多給孩子買《十萬個為什麼》的家長中,就有大科學家錢學森。據其子錢永剛回憶,父親規定他每天必須看40頁,還說「看不懂就問我」。多年之後,葉永烈去越南訪問時,在胡志明故居的書架上也看到了一套第一版的《十萬個為什麼》。
  • 孩子總是愛提問,家長苦惱答不出?這230個學前基礎知識幫你解決
    孩子:「為什麼離開水就不能呼吸?」媽媽再次語塞....逼得朋友頭疼心累:我只是個媽媽,又不是科學家,我哪知道那麼多為什麼!我太南了!!!孩子總是愛提問,家長苦惱答不出?這230個學前基礎知識幫你解決隨著孩子漸漸越長,簡直就是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家長恨不得把自己變成《百科全書》,為孩子答疑解惑。可慢慢的,我們發現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因為孩子從來不是只問一個問題就完事了,他們會牽扯出一連串的問題!
  • 女兒的「十萬個為什麼」之書本的顏色,我被問懵了
    媽媽,書本上的字為什麼都有顏色?沒想到我也有這一天,女兒今年五歲,喜歡閱讀,這得益於我喜歡給她講故事,培養孩子閱讀繪本的習慣。今天晚上,我依然激情澎湃的講些恐龍大戰的故事。為了女兒能夠讀懂文字,我嘴巴不停外加手指指點,等我非常意猶未盡的合上書本,女兒悠悠的來了一句,「媽媽,書本上的文字為什麼都要有顏色?」我理所當然的覺得,因為我學習所以懂得文字,因為光可以反射讓肉眼可見,然而發現這些都不足以說明文字顏色的意義,突然靈機一動,翻出了下面這張圖片。
  • 如果你也遭遇了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可以給他看這幾本書
    「為什麼太空上有衛星?」「閃電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人不會飛?」「月亮為什麼老是跟著我走呢?」問題層出不窮。她急需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可惜,家裡沒有《十萬個為什麼》。為孩子講述了許多太空的秘密:我們怎麼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天王星怎麼躺著運轉?火星車是怎麼工作的?冥王星為什麼被開除出太陽系了?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這本書裡。(2) 《芝麻的科學書:芝麻大問號(套裝1-4冊)》
  • 啟加育兒:如何巧妙應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上)
    有一類疑惑比較有趣,它不是孩子的行為有問題,而是家長被孩子「難」住了。請看下面情境。「媽媽,為什麼樹上的葉子會掉下來?」「爸爸,為什麼爺爺的頭髮是白色的,而你的頭髮是黑色的呢?」「爺爺,你看天上的小鳥,為什麼我在地上走,鳥可以在天上飛呢?」
  • 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怎麼回答最正確?你的育兒方式科學嗎?
    每個幼兒都是一本會說話的《十萬個為什麼》,自從閨女能說完整的話以後,她腦子裡的問題就不斷地冒出來。面對孩子無休止的問題,你會怎麼辦?01、問題源於觀察她所有的問題都源於對生活的觀察,比如下午放學接她回家,坐在公交車上,她看到外面天色已暗,路燈初上,就會問:「媽媽,為什麼天會黑?」
  • 孩子「十萬個為什麼」嚇到家長,不會就不會,千萬不要瞎回答
    "媽媽為什麼母雞會生雞蛋而公雞就不會生呢?""媽媽為什麼鳥兒會有翅膀,我沒有呢?""媽媽為什麼你的手掌那麼大,而我的卻那麼小?"讓人很是百思不得其解,今年小編要講的是,不管你的孩子處於怎樣的家庭環境,不管是高分子家庭還是沒有任何知識分子的環境,家長的育兒方式和回應孩子問題的方式可能正在毀掉你的娃!孩子提出的"十萬個為什麼"作為父母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知道的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探索正確答案,而知道的則要耐心地講解給孩子聽,千萬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會誤導孩子的正確思維。
  • 動物請回答!如何把科普知識的啟蒙教育,講成孩子喜歡看的樣子
    據英國《獨立報》的調查結果,對於2-6歲的孩子,每天大概能夠提出約73個問題;爸爸媽媽每周大概要回到500多個來自於孩子的問題;如果把孩子問為什麼的時間加起來,長達14個小時……這麼高頻率大幅度的提問,每個老父母的知識儲備真的很快就被掏完了啊!
  • 看完《第一次遇見科學》,我默默地放下了7斤重的DK博物大百科
    越來越多的文章告訴你百科書餵大的孩子有多厲害,為了讓我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我也跟風買了7斤重的《DK博物大百科》。你問我買完是後悔了嗎?後悔肯定談不上,就以7斤的重量,就是賣紙也是錢啊!再加上裡面的百科知識,隨便拿出來一個成年人或許都知道。
  • 科普作家葉永烈去世,懷念那個為我們回答《十萬個為什麼》的人
    我們提出來的問題,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生動、有趣!」在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動物分冊的作者討論會上,該分冊副主編、上海科技館原副館長金杏寶手舉著某一版的《十萬個為什麼》說道。一位作者當即提出,「有的知識很重要,我們必須要講,又沒有特別好的方式來提出問題,這確實很難。」
  • 十萬個為什麼包含了百萬個無情與幸福
    我們喜歡冒險,喜歡不懂就問,喜歡什麼事情問為什麼,這也導致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問號?喜歡張著眼睛東張西望,喜歡問為什麼,我們應該都會問為什麼,「媽媽,我怎麼來的」。當我們自己可以解答的時候,十萬個為什麼就變了,自以為是的以為全世界的問題都知道了,不用再問為什麼了?叛逆的說到「我知道了,別囉嗦了,我都懂」,這時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角變了。「你有沒有加衣服,有沒有拿傘,你為什麼不多帶幾件衣服,為什麼不拿傘」。你不高興的說到「你天天問,不累嗎」?母親會生氣的說到「我是為了你好,我以後不問了,你什麼都會了」。這是青春期的我們。
  • 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挨打沒事,現在的孩子卻打不得?真不是孩子金貴
    有一位爸爸就在貼吧裡忍不住的吐槽,覺得現在的孩子實在是太「金貴」了,打不得罵不得,父母再生氣也只能苦口婆心的教育。而且,爸爸也表示:想想80後的我們,有幾個小時候沒有嘗過「棒子燉肉」的?但是再看看現在的孩子,一言不合就要離家出走,要不就是尋死覓活,家長打不得更罵不得,明明是長輩,卻對著晚輩小心翼翼的。所以,也有很多家長不免會產生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現在父母和孩子的角色都開始「反轉」過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