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種下一棵特殊的『樹』,象徵著我們從這裡學成再出發,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續砥礪前行。」近日,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一期教育部直屬系統中青年幹部培訓班暨第六十一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結業之際,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郭麗代表全體學員向學院捐贈畫作時說。這副取材於巴金名作《鳥的天堂》的油畫,讓在場學員的思緒又飛回到「日出而學」的三個月培訓生活。
今年9月1日,來自教育部機關、直屬單位、直屬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的114名中青年幹部走進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首次採取點名調訓、合班培訓、交叉交流等方式的這次培訓,令學員們感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淬鍊思想 鑄就忠誠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鈣質足才能骨頭硬,骨頭硬才能經得起風浪考研,才能對黨始終忠誠如一。」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顧紅亮在發言中說。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馮翠玲扎跟基層做黨建的先鋒模範精神,「那天講座結束時,大家全體起立、長時間鼓掌,都覺得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黨性的提升」。「中青班的培訓首先是政治培訓、理論培訓。」
教育部人事司司長張東剛表示,此次培訓是教育部黨組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加強教育系統年輕幹部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突出政治訓練、忠誠教育,開展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嚴格黨性教育,旨在全面增強教育部直屬系統中青年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努力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年輕幹部隊伍。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黨委書記侯慧君介紹說,根據人事司要求,學院精心設計課程,聘請一流師資,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學習黨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能力和絕對忠誠,開設系列課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年份,舉全院之力做好培訓保障,確保學員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專家深入講授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關於依法治國、關于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關於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帶領我們重溫『四史』,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與奮鬥歷程,中國共產黨100年對馬克思主義的原創貢獻,新中國70年中國制度中國道路的理論創新與輝煌成就,理論學習有很大收穫。」湖南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煒說。
加強政治建設,功夫不僅在課堂上,也貫穿在整個學習生活中。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為中青班設立臨時黨總支以及六個臨時黨支部。每周一次的支部活動,學員自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制定《紀律公約》,嚴格監督檢查,組織每位黨員撰寫黨性分析材料,切實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通過學習,信仰更加堅定,按信仰去行動就會更加自覺。」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信息系統建設處處長程衛星說。教育部教材局綜合處處長韓春勇表示,三個月的學習讓學員們進一步增強了「四個意識」,堅定了「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記自己的第一職責是為黨和人民工作,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耕教育 謀劃發展
「政治站位更高、工作定位更準、優勢特色更強、創新意識更濃、治理體系更順、監督力度更大。」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為每個學員準備的厚厚的筆記本上,不少人在第一頁記下了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鄭富芝在開學典禮上用六個「更」字對當前教育形勢和任務的解讀。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研討教育改革發展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既是培訓的應有之義,也是教育系統中青年幹部的自覺行動。
立德樹人、本科教育、高校科技創新、思政教育、依法治校、大學生就業……多位教育部司局長帶來教育改革發展的第一手信息和最權威政策闡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書記校長、專家學者帶來最新的實踐案例和研究探索。「這些教育『大咖』的講座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教育改革的恢弘氣勢和時代潮流,讓我們站在中國教育發展的最前端、聆聽最強音。」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慄崢說。
「中國教育的未來在哪裡?中國大學的吸引力從何而來?我們自己應當做什麼?」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郭靂給自己提出的三問,在三個月的學習中有了答案——「中國教育的未來,當因應中國的未來,教育要做更多事,才能配得上這偉大的時代;中國大學的吸引力來自『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要把特色真正變為一流;我們自己要按照好老師的四個標準、好幹部的五個標準、中青年幹部的七項能力要求去對標對表」。
培訓期間,恰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了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和十四五期間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學員們第一時間開展學習、研討,結合本職崗位進行思考,撰寫一系列學習體會,先後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發表,12位學員還接受了中國教育電視臺採訪。
「通過培訓,我們對教育強國的目標路徑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了更堅定的信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處副秘書長成梁說。
專業訓練 提高本領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和抓落實能力。
此時,中青班學員恰好兵分六路啟程奔赴浙江、福建、廣西、廣東、安徽、湖北開展實地調研。在機場、車站、大巴上,各路調研團備受鼓舞,交流著學習總書記講話心得,暗下自我鍛鍊、提高本領的決心。
中青班臨時黨總支書記、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季波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廣西調研團每天早上6點半就踏上行程,深入邊疆地區和革命老區,開展實地考察、座談會、一對一交流、扶貧幫扶等活動近40場,在規定的考察報告之外,還在黃文秀同志生前工作過的樂業縣完成了《樂業縣教育事業發展調查報告》,落實研究生支教團等11項幫扶舉措。
「在實踐鍛鍊中進一步增長才幹,在專業訓練中進一步提高水平。」人事司司長張東剛強調,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把高素質和專業化並列,作為幹部隊伍建設的總目標。專業化是執政能力、治理能力的專業化,而不是自己的學科專業。希望學員們以專業思維謀事、用專業方法幹事、靠專業素養成事,提高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中青班總班主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社科部主任楊豔玲告訴記者,學院為學員設計了多種特色培訓活動——以「崗位聚焦」和「能力聚焦」為主題的結構化研討、外出調研、論文答辯,讓學員體驗系統思維、調查研究和科學決策;拓展訓練、領導力訓練、跨班交流,讓學員發現自身能力短板和改進方法;文化沙龍、黨建論壇、微講壇、辯論賽,讓學員充分展現自我、相互促進,進一步提高溝通、協調、表達、換位思考等必備技能。
「大家加了油、充了電,回去就該放一放。從現在到2035年正是我們幹事創業的黃金歲月。」山西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黨委書記牛牧滿懷信心地說。
中青班總班長、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院長魏進家代表全體學員發言表示,「回到工作崗位後,將把培訓成果用於指導實際工作,直面問題、真抓實幹,在工作中打開新局面,推動新發展,取得新進步,創出新業績,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高靚)
作者:高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