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收穫近1.9億元票房,目前還保持著華語電影重映票房紀錄。 ]
時隔23年,由義大利導演羅伯託·貝尼尼自編、自導並主演的影片《美麗人生》4K修復版,於1月3日在中國內地首次公映。1997年,《美麗人生》在國際上獲得巨大成功,斬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配樂三項大獎,並獲得第5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這部以納粹集中營生活為背景,講述殘酷殺戮與死亡陰影籠罩下,猶太人圭多以幽默、智慧和愛為家人保全美麗人生的故事,感動了全世界的觀眾。反戰的主題、和平的希冀、偉大的親情、樂觀的人生態度,這些都成為觀眾反覆回味這部影片的原因。在豆瓣,超過114萬人標註看過《美麗人生》,並給出9.5分的超高評價。
28歲的白領花瑩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第三次看《美麗人生》。而這一次,她終於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最愛的電影:「我是一個討厭欺騙的人,但這個由謊言編織的故事,卻一次又一次地打動我。電影裡所傳遞的強烈的父愛是我一直尋找的東西。」與花瑩一樣,許多走進影院的中國觀眾都曾通過網絡、碟片等渠道觀看過這部影片。
4K修復技術幫助老電影重現生機,最大限度地還原製片團隊原始的創作意圖,並匹配以今天影院體驗所需的視聽要素,給那些喜愛這部影片的觀眾提供一次珍貴的大銀幕體驗。由經典影片塑造審美趣味,並與之成長起來的新興觀眾,也很樂於為情懷買單。此前,上海國際電影節的4K修復單元雲集了這類經典影片,歷年最快售罄的電影幾乎都是來自這一板塊。
去年11月中旬,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在中國內地公映,影迷為之貢獻了1.43億元票房。而上映第五天,截至1月7日18時,《美麗人生》共摘得2945萬元票房,排片比超越了同檔期的美國動畫新片《變身特工》,貓眼專業版預測其票房落點將在6600萬元左右。對於這兩部問世超過20年的老電影而言,已經是不錯的商業表現。更早前的2018年,《龍貓》在上映30周年之際登陸中國內地市場,拿下1.73億元票房;去年6月,另一部宮崎駿經典動畫《千與千尋》在中國內地公映,創造了近5億元票房。
這些從未在中國公映過的影史經典,在問世多年後接連登陸大銀幕,表現喜人,有業內人士預測,經典重映或將引領下一階段電影市場的風潮。公開資料顯示,在中國觀眾中知名度較高、影響力較大的影史經典,諸如《肖申克的救贖》、《辛德勒的名單》等影片均有4K修復版本。一位影視行業資深從業者向記者透露,目前購買經典修復電影發行權的國內買家不在少數。「報備過審之後,等待良機公映,是賺錢的。」在他看來,目前市場上的一些新片的口碑或票房表現均不理想,投資新片風險較高,不如經典老片重裝上陣。對於國內買家而言,可免去影片製作成本,不需要投入很高的宣發費用。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向記者指出,隨著修復技術的進步,修復老電影的成本也相應降低不少,因此買斷的價格也不會很高,這類影片進入國內市場的成本低廉,利潤較高。國內市場對這類影片的需求客觀存在,與前幾年相比,中國的銀幕數極速擴張,隨之帶來的問題是供應稀缺。「雖然現在影片數量很多,但真正優質、有排片能力的影片並不多。所以這種過去沒有在國內公映過的經典影片會比較受歡迎。」
這些影片一方面可以滿足影迷對經典電影的需求,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補充供給的方式活躍淡季的電影市場,因此檔期的選擇非常重要。比如,《海上鋼琴師》的檔期是國慶檔與賀歲檔之間的一段影市淡季,而《美麗人生》選擇在春節檔之前大盤較為低迷的冷門檔期上映,這兩個檔期都是新片比較稀落的時期,復映影片可以彌補市場供給的不足,也可以在並不擁擠的檔期為自己爭取可觀的生存空間。
相對於國外經典影片較高的重映頻率,華語電影重映這兩年並不多見。2017年,《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收穫近1.9億元票房,目前還保持著華語電影重映票房紀錄。不過,在這部影片之後,出現了一批水平參差不齊的低幼動畫重映風潮。2018年11月,國家電影局下發《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要求復映影片必須進行內容重審和重新發放公映許可證:復映影片應控制放映規模,全部放映範圍不超過2500個影廳,每家影院放映單部復映影片的影廳不超過1個。雖然這項規定針對國產電影復映,但能夠看出政策本身對電影創作積極性的維護和市場秩序的引導。
在石川看來,老片重映基本上還是一種市場的調節手段,目前不會成為大規模的市場現象,新片為主、復映為輔的原則不會有太大變化,但經典影片的重新開發、再度投入市場會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十多年前,國際電影基金會等機構就已經開始布局經典修復的產業鏈,反觀中國目前正處於起步階段,市場渠道還未打開。
中國電影(17.150, 0.00, 0.00%)修復技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較過去有了較大提升,技術門檻已經成功跨越。也有《舞臺姐妹》、《芙蓉鎮》等國產經典影片成功修復。不過,這些影片作為文化交流行為在國際影展放映之後,後續的商業開發並沒有迅速跟進。石川認為,老電影的商業開發方面,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有較大距離,需要加快跟進的步伐。
目前,經典國產電影的修復和商業開發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修復之後的版權歸屬問題,修復完畢之後需要重新報備審批,能否上映存在不確定性,國營機構與民間資本之間的合作難以開展,諸如此類的問題阻礙著國產經典電影從修復到商業再開發的產業路徑。在石川看來,在華語經典影片中,有許多影片擁有商業再開發的潛能,「假如《霸王別姬》能再公映一次,票房起碼5億元。」
海外或者華語經典之所以能夠留名影史,正因為經歷了無數觀眾的審美考驗,它們的表達和故事跨越時空和文化隔閡,打動了不止一代人。因此當它重新包裝投入商業院線時,仍然能夠收穫不錯的票房成績,吸引一批新粉絲。這也意味著,無論技術如何進步,優質的內容和故事仍然是電影產品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