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致敬香港六七十年代粵語片的電影,不是港片迷的人可能看不懂

2021-01-08 影視收藏君

上個世紀的香港娛樂之所以那麼發達,除了必要的條件,香港經濟的發達,和香港演藝人士的努力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演藝人士的娛樂精神,或者說惡搞、整蠱的娛樂風格,讓香港娛樂圈更加百無禁忌。

今天我們就聊一部王晶編劇的惡搞電影,從情節上來看是惡搞,但從深層次來看,也是致敬前輩的一部電影,這就是《精裝難兄難弟》

從海報風格和主演陣容來看,這是典型的王晶的屎尿屁風格,但就是這部看似無節操風格的電影,足以勾起你對港片的美好回憶,我就簡單說幾點。

致敬演藝前輩

影片中羅嘉良飾演李奇,實際上就是對標了呂奇,呂奇可是香港六七十年代很紅的演員,尤其是後來拍了一些那種電影,嘿嘿嘿。張可頤飾演程寶珠,實際上對標的是陳寶珠。另外,電影開頭重現了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裡舞臺劇的表演風格,很是懷舊了。

同樣的,陳百祥飾演牛達華,對標的是曹達華。吳鎮宇飾演謝源,對標的是謝賢,就是謝霆鋒他老爸。羅家英飾黃飛鴻,對標的就是當年黃飛鴻專業戶演員關德興前輩。 還有其他一眾不太出名的人都有出演,妥妥的一部老港片回憶。

惡搞當代演藝大咖

這個墨鏡的造型,一出來就知道是惡搞的誰了,雖然黃子華在片中飾演的角色名字叫王晶衛,但一看就知道,這是在調侃王家衛導演。包括對他的介紹,說拿了最佳導演,實際上就是指97年拿的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什麼後現代主義風格,沒人知道他下一部電影會拍什麼。

片中讓谷德昭直接扮演了王天林,小胖子叫王星,敢這麼調侃當時的商業片大導演王天林的,也只有他兒子王晶了,順便也調侃了一下他自己,王晶之所以能寫出那麼多劇本,拍出那麼多有趣的商業片,最重要的還是他的成長環境,有個當導演,還是大導演的父親,他從小耳濡目染,接觸到很多人無法接觸的東西,也積累了很多。

模仿國外經典

黃子華從97年穿越到六七十年代,不是一般的漩渦,或者電閃雷鳴,是模仿了日本恐怖片《貞子》裡的橋段,從電視機裡進去的,出場的時候,則模仿了施瓦辛格的《終結者》裡的橋段,這個鏡頭被模仿了很多,包括周星馳也在電影裡學過。

調侃當紅電影

如果沒有中間《飛佬正傳》四個字,但看圖片裡幾個人的造型,資深港片迷們估計也能猜出這是在惡搞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不但是造型調侃,連臺詞都不放過。「今天是一九六七年8月15日,下午3點37分,這一分鐘是屬於我們倆的」,這是多麼熟悉的臺詞啊。

結果順便調侃了一下當紅的電影,比如成龍的《警察故事》,陳百祥跑的姿勢都是模仿成龍的。實際上陳百祥飾演的曹達華也是後來的警察專業戶,飾演了很多回警察的角色,不過都是坐辦公室裡的長官角色。

最後的調侃就再經典不過了,羅嘉良用假髮飾演了一把陳浩南,其他人還真就請到了朱永棠、謝天華來客串,加上舒淇,吳鎮宇直接出演的靚坤,甚至那個神槍手的路邊阿sir,這個調侃算是原班人馬了。

不過阿sir的那一槍沒有打中靚坤,反而把陳浩南打中了,能這麼惡搞的也只有王晶了。

本片看似披著惡搞的外衣,實際上是一部妥妥的懷舊致敬前輩的電影,片中還提到了曹達華修天線掉下來發明了威亞,傳說動作片裡的「吊威亞」就是從曹達華開始的,另外還有一眾老戲骨和黃金配角出演,比如李兆基、吳志雄、夏萍、苑瓊丹等等出演,也是給電影增色不少,總得說來,喜歡港片的朋友,這部王晶的「屎尿屁」電影是不可錯過的,從電影中看電影,可以回顧到很多。

相關焦點

  • 香港電影的維度:粵語片與國語片形成電影的脈絡
    第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著作,但有著相對比較清晰的歷史脈絡和理論觀照,同時又有所謂「迷影」的氣質,文字非常生動活潑,是一本可讀性非常強的學術著作。歐美與香港電影相關的大學課程,一般都會把這本書作為重要的參考書籍。
  • 看似粗陋無文的「粵語長片」,卻是香港電影電視的始祖
    「粵語長片」,又稱「粵語殘片」或「七日鮮」(七天拍完),是指集數多,多以黑白畫質製作,然後大家追著看的片子,並沒有諷刺及貶義的意思。上世紀60、70年代,普羅大眾的娛樂少,就和那個時候內地人民都看露天電影一樣,香港人都在家抱住電視看粵語長劇。
  • 超搞笑,應該算是一部向粵語老片致敬的喜劇
    港影「代言人」:舊時光香港電影第九十五趴:92黑玫瑰對黑玫瑰 (1992)香港電影:那個時代的港片,也成了一代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經典。雖然現在香港電影質量參差不齊,但老港片的味道,才是影迷最私密的喜好。舊時光奉行:只有你想不到的好片,沒有我找不到的經典。
  • 王晶寫給粵語長片的情書,用一部電影將你帶回粵語殘片的黃金時代
    提前王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爛片之王,提起王家衛,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文藝之王,如果有一部電影告訴你,最懂王家衛的人是王晶,想必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偏偏這就有這麼一部電影的結尾就是如此,淪落了一整部影片的王家衛看遇到了自己最看不上的王晶,才發現最懂自己的居然是王晶,而這部影片的編劇正是王晶,只不過王晶當時採用的是化名——不是女人,而這部影片就是拍攝於1997年的《精裝難兄難弟
  • 香港味道主題沙龍:經典港片裡的人情物_娛樂頻道_鳳凰網
    9月27日起,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與香港著名電影人杜琪峯先生聯合推出「光影記憶—香港電影與電影裡的香港」主題影展。開幕當天,鳳凰網娛樂-非常道攜手策展人杜琪峯、著名影評人舒琪和演員柯藍推出香港味道主題沙龍,共話經典港片中的人情物。
  • 那些年的港片和國語版配音幕後,見證了華語電影多少變遷
    從國語這個說法,我們就可以明確,港片的國語版本大多數都是和臺灣有關。很多人以為當年港片的國語版本,是為了方便在大陸發行,所以要配音,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港片的國語版本,本來就是特供臺灣市場放映。說到這裡,咱們就不能不說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常識了。其實上世紀8、90年代香港電影的繁榮,那段港片的黃金時代,它的根基都在臺灣。
  • 為什麼很多喜歡香港電影的人,卻很排斥粵語?
    而極少數有粵語原音版的電影,評論下面,都有網友留言說很討厭粵語、聽不懂粵語、粵語沒有普通話經典等等奇怪的留言。很網友都表示不喜歡看粵語版,但是卻很少人注意,這明明就是香港電影啊。當我回復了一個:「香港電影原音本來就是粵語啊」這樣的話後,我就被噴了。
  • 《衝鋒戰警》曝香港群星預告 內地將發行粵語版
    ,任達華、林雪、邵美琪、李璨琛等香港全戲骨陣容出演的警匪片《衝鋒戰警》即將於11月1日席捲國內大銀幕,濃鬱香港風情的港片一直都是內地觀眾的心頭之好,日前片方曝光一款「香港群星」預告片以饗影迷。,任達華、林雪、邵美琪、李璨琛等香港全戲骨陣容出演的警匪片《衝鋒戰警》即將於11月1日席捲國內大銀幕,濃鬱香港風情的港片一直都是內地觀眾的心頭之好,日前片方曝光一款「香港群星」預告片以饗影迷,預告片中不僅出現四位主演,反派團隊也悉數登場,導演笑稱:「《衝鋒戰警》裡可以看到很多熟口熟面香港演員及TVB藝人」。
  • 粵語片研究會成立 發起人:別再叫「粵語殘片」
    香港著名影評人、電影工作者舒琪曾在他的專欄文字中提出的三個關於「粵語片」的問題(見上),年輕讀者恐怕都很難答得上來。大部分的人,不要說三個問題,就連「粵語片是什麼」也不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因為電視上偶爾會播放聲音或畫面有殘缺的粵語片,它們被冠之以「粵語殘片」的稱號。舒琪日前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對此十分不滿,「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為什麼叫粵語殘片?
  • 光影路:中國香港電影的未盡之路——喜劇片
    前段時間一直給大家介紹香港武俠電影,那麼今天我們就聊聊香港電影的第二「寶」——喜劇片。在港片中,似乎無論上一秒探討著多麼嚴肅正經的主題,下一秒都能毫不違和地加入喜劇橋段,如此喪心病狂又絲毫不讓人討厭,也是港片的特例。其實革新電影藝術實踐美學創新不一定非要像阿倫·雷乃那樣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樣,這樣固然為人讚嘆,但港片這樣在亦莊亦諧中將大道理解構於嬉笑怒罵之間的方式是不是更親切呢?
  • 香港電影經典兄弟檔:有了他們,港片才更精彩!
    近期,內地綜藝《演員請就位2》收官,在最後一場總決賽中,節目組請來了三位對華語影壇而言極有分量的巨星——秦沛、姜大衛、爾冬陞三兄弟首次在節目中同框亮相,立即掀起一波邵氏電影及黃金時代港片迷的回憶殺。本期就跟大家聊聊幾對香港電影中的經典兄弟檔。
  • 香港電影輝煌不在,金像獎也要面臨老齡化危機
    香港電影之所以被親切的稱呼為港片,甚至一度衍生出「港味」電影這種說法,是具備一定的原因的!其實港片的定義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從配音上來看,「粵語味」就是港片的標誌!粵語配音算是港片的一大特色,而「二五仔」、「錯了要忍,被人打要站好。」「我養你啊」等經典電影裡的粵語臺詞哪怕一出口就能帶觀眾回到香港電影裡的經典時刻。
  • 王晶這部賭片,一半致敬《英雄本色》,一半創造《賭神》奇蹟
    然而,如今很多人或許早已忘記這部電影,可實際上,如果沒有它的成功,就不會有後來《賭神》的誕生。 一、永盛公司的班底 導演王晶在香港電影史上,其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至少將這樣幾大類型,在港片發揚光大:賭片、追女仔片、三級豔情片和無釐頭喜劇片
  • 馬家輝:回到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群星璀璨的光輝時刻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許多人未至香港,便已經從港片裡知曉淺水灣、彌敦道、油麻地,會說一兩句鍾意、唔會明、你好嘢。那是群星璀璨的光輝時刻,也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在高峰期年產兩百多部的轟炸下,香港的流行文化刻進無數人的青春記憶。
  • 經典港片裡有哪些香港街景?總有一部香港電影影響了你的人生!
    香港電影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情結,也是一段回憶。港片中很多場景都是在香港本地取景,在某個街頭,某個小巷,某棟唐樓中演繹了很多難忘的故事,那些地名甚至直接在片名上突顯了出來,如《旺角黑夜》裡的旺角、《下一站天后》裡的天后站、《中環英雄》裡的中環、《重慶森林》裡的重慶大廈等。
  • 【猴姆推介】十大賀歲港片回顧,看你最愛哪一部?
    連給許冠傑的片酬都有200萬(當然以現在的購買力可能只是九線小鮮肉拍三流電視劇的茶水錢),也是震動了全港,裡面的飛車鏡頭、高科技武器,都是三十年前的香港觀眾看起來潮爆了的噱頭,當然這點現在看來,有點類似小學生發明大賽,也因此在雋永度上,稍遜色于成龍的同類電影,不過笑料上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新藝城公司是集體度橋創作,笑點非常密集,也是港片迷人生裡必看的片子,無論是意義還是觀賞度都是一流的。
  • 廣東人粵語10級,卻聽不懂港式茶餐廳的菜名?
    雖說香港地區的粵語與廣東地區發音相近但會說粵語並不意味著你就會在港式茶餐廳點單反而很有可能「雞同鴨講」是不是一頭霧水呢?這些詞語猶如一個個「接頭暗號」,讓人瞬間回到那個港片盛行的年代,但也讓聽不懂的人好有壓力,覺得不明所以…
  • 為什麼我們只願意活在對香港電影的想像裡?
    但是到1963年香港電視出現,就開始播很多香港的老電影,當時叫 「粵語殘片」 ,都是黑白的老片。其實我們是小孩子的時候都喜歡追著看「粵語殘片」、粵語老片。因為香港1949年以後其實是雙語文化,一個是國語文化、國語電影,另一個是粵語文化、粵語電影,兩邊同時進行,都很繁榮。數量上可能粵語電影比較多一點,但是在階層上和製作水平上,國語電影被認為更中產一點,水平更高一點。
  • 香港"粵語長片"成為港人集體回憶 將被永久保存
    中新網7月8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如來神掌第九式-萬佛朝宗」,粵語電影《如來神掌》中的曹達華使出的這招最後絕招,成為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如今這些珍貴的回憶將被香港電影資料館永久保存。  在獅子山下成長的一代港人都經歷過「粵語長片」的輝煌,馬師曾、紅線女、呂奇、陳寶珠……銀幕中的金童玉女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粵語長片」伴隨好幾代香港人成長,已成為大眾的集體回憶。  1957年以「麗的映聲」之名啟播的香港亞洲電視在取得片主同意後,將其片庫中的416部粵語片珍藏移交香港電影資料館作永久保存,8日雙方在電影資料館舉行「亞洲電視片庫移交儀式」。
  • 香港電影很多都是臺灣人配音,為什麼感覺他們一點臺灣腔都沒有?
    一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港片的黃金時代,當時香港電影公司的很多背後老闆都是臺灣公司,當時的港片普遍有粵語和國語兩個版本,國語版本基本都是臺灣人配音。二是當時的中國大陸市場電影票房低,港片得到正式上映的極少,直到90年代開始大陸開始普及vcd,基本所有中國大陸人買的影碟全是盜版的,少有的正版也是臺灣人通過福建銷售過來的。當時的臺灣是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所以港片看重的市場主要是臺灣市場,併兼顧日韓與東南亞華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