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父親叫漫畫爸爸 畫1440幅漫畫為幫女兒學成語(組圖)

2021-01-20 網易新聞
  來,跟著「漫畫爸爸」學成語,你知道這些漫畫是什麼成語嗎? 何先生希望,未來女兒看到一個成語,腦海中就可以自己「畫」出一個漫畫來幫助記憶。 圖由何先生提供

  頭埋土裡、手拿鋤頭是「埋頭苦幹」;姓豆的人用碗扣下年華兩人是「豆蔻年華」……為幫助7歲女兒完成背誦1440個成語的學習任務,在成都從事土木工作的何先生憋出「大招」:根據學習進度,每天提前畫好漫畫來幫助女兒聯想記憶。

  趣味性強、簡單好記的漫畫大大激發女兒學習興趣,最終女兒所在班級全班學生都用他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目前,何先生又開始嘗試創作漫畫幫助女兒背誦唐詩。

  創作初衷

  幫女兒完成背成語的學習任務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聯繫上漫畫創作者何先生,他目前和家人在成都工作生活,從事土木行業。畫漫畫是他的一個興趣愛好。

  這次的「畫漫畫學成語」系列,不僅讓何先生在女兒貝塔(化名)所在班級成為名人,也在網上火了一把,他還被網友稱為成都「漫畫爸爸」。

  何先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次畫漫畫學成語完全是「無心插柳」。2個月前,他的女兒貝塔所在學校西南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布置了學習任務,「娃娃班上接到一堂公開課的任務,要求海量閱讀,其中考核指標就是學習背誦1440個成語,要求短時間內全部記下。」

  時間短任務重。「我看娃娃背得很痛苦,就想辦法幫她一下。」何先生想到自己愛好的插畫,黑鋼筆、列印紙成為他的創作工具。

  何先生下筆的第一個成語是赤縣神州,出自《史記》:「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赤縣神州是中國的別稱。剛開始,他就畫了一個中國地圖,圖上插了一個紅旗。

  「女兒覺得很好玩,一下就記住了。」何先生回憶,妻子也對「畫漫畫學成語」很贊成,「娃娃也很期待,覺得很好玩,學習效率也上去了。」

  效果不錯

  女兒越背越快 一個班都跟著這樣學

  貝塔的背誦速度越來越快,引起老師的好奇。「老師知道這個方法後覺得不錯,就讓我每天畫了在班級群裡發出來,全班學生一起學。」何先生說。

  為此,他每天都會像備課一樣,提前創作好漫畫。「畫成語會根據班上學習進度來,每天可能會畫兩三個小時。」期間,他在外地出差,也會帶上筆和紙,繼續創作。

  談起班級學生的背誦效果,何先生說,按此前的進度,「學生上課背誦後,放學回家還需再背1個多小時。有了漫畫後,有些學生中午就背好了。」

  事實上,這1440幅漫畫是何先生和女兒貝塔的共同創作成果。看畫越來越多,女兒也會給他提意見,怎樣更清晰易懂,更符合小孩子的視角,「像成語班門弄斧,我原來畫的就是一個門,上面寫了一個班字,意思是魯班的家。但娃娃說,她不曉得這個故事,無法理解,我就改了漫畫,畫成一個人正在搬門。娃娃一下就記住了。」

  整個班級裡最受好評的成語是埋頭苦幹,「他們對這個成語印象最深,我畫的是一個人把腦袋埋在地上,然後拿鋤頭苦幹,娃娃們覺得很搞笑。」

  簡單、搞笑、貼近娃娃生活、從娃娃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也成為何先生創作的宗旨。最終,1440個成語在2個月內全部拿下,按照進程算平均一天要背誦約40個成語,成績斐然。

  1440個成語漫畫畫好後,何先生目前正在創作唐詩漫畫。相較於成語,唐詩的意蘊更深,「目前還在試驗階段,漫畫會不會誤導孩子,我還在猶豫。」他透露。

  回應質疑

  先背下再點撥理解

  比生搬硬套效果好

  何先生的漫畫發出後,在網上引發熱議。很多網友為他的教育方式點讚,也有部分網友認為,這樣畫圖記成語的方式,可能會引起娃娃的誤解。

  「事實上,學會的成語娃娃經常都會使用,運用得很準確。」何先生解釋,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方式,是有自己的教育觀念在其中的。「在古代教學中,理論基礎講究音、形、意、韻四個層次,其中音的層次最淺,韻的層次最高。古代人對待詩歌都是先背下,再對著字看,慢慢理解其中韻味,最後再寫詩。而現代人學東西是先理解意思,再背下。」何先生覺得,很多成語要花大量時間精力去理解,他更贊成「先背下,再慢慢理解。」

  「我外公是學畫的,80歲時依然記得小時背下的《左傳》《春秋》,當時背的時候可能並不理解,但長大後在某一天遇到相似場景,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有茅塞頓開的感覺。」何先生解釋。

  對於部分家長和網友的質疑,何先生覺得,「可能現在背下效果更好,至於誤解不誤解,只要先背下,稍加點撥說明就好理解了,也很容易和現實結合起來,這個比生搬硬套效果要好。」

  班主任說

  沒強迫要求背完成語

  漫畫簡單明了幫助記憶

  為何要在短期內讓小學二年級學生記住大量成語?

  成都商報記者聯繫上貝塔所在學校西南交通大學附屬小學2年級班主任周平昭。周老師透露,確實有這樣的背誦要求,但沒強迫要求一定要背完1440個成語,只是應公開課要求越多越好。要求學生背成語,「是希望加強學生成語積累,對寫作也有幫助。」

  春節時,周老師接到一個公開課任務,「公開課希望有亮點和高潮,我就想到我們的優勢跟特色,上學期積累了1000個成語。」周老師說,因此確定公開課最後環節為10分鐘成語接龍:由現場老師提出成語,學生們接龍。「確定要成語接龍後,就要求成語積累越多越好。」為此,在公開課開始前2個月,周老師召開了一次家長會,提出1440個成語,「但沒要求一定要記完,盡力而為。」

  對於何先生提供的漫畫,周老師覺得「功不可沒」,簡單明了幫助記憶。周老師透露,公開課最後的成語接龍非常成功,甚至有外省老師希望拷貝漫畫去學習成語。

  專家們說

  若曲解成語則不妥

  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興趣

  對於何先生創作漫畫幫助孩子記成語,《咬文嚼字》創始人、名譽主席郝銘鑑認為可行,「通過漫畫把成語形象化,在解釋班門弄斧時,如果畫在魯班的門前弄斧頭,那是接得上的。」但郝銘鑑並不贊成曲解、諧音的漫畫記憶方式,「像班門弄斧,要是記住一個人在搬動門,學生也是記住錯誤的涵義,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學習方法,我覺得不能走這條路。成語學習有不同的形成過程,總要把典源搞清楚。」

  「2個月內要求記住1440個成語的教育方式,這是填鴨式的教育方法,本身不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我們不能貪多。」郝銘鑑認為,學習成語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方法。選擇其中特別有趣的先跟學生說,日積月累自然學得很快。

  教育學家紀大海認為家長的畫漫畫行為可以理解,「家長可能是需求驅使來培養孩子的背記功夫,結果可能反而不好。這和成語原來的意義和文化含義背道而馳了,這種歧義做多了讓學生對成語本身容易產生誤解。」

  對於老師要求短期內背誦大量成語,紀大海覺得,「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應根據學生對成語的認知水平來進行。」

  成都商報記者 顏雪 實習生 劉茜(來源:成都商報」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

本文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有一種父親叫漫畫爸爸 畫1440幅漫畫為幫女兒學成語
    來,跟著「漫畫爸爸」學成語,你知道這些漫畫是什麼成語嗎? 何先生希望,未來女兒看到一個成語,腦海中就可以自己「畫」出一個漫畫來幫助記憶。 頭埋土裡、手拿鋤頭是「埋頭苦幹」;姓豆的人用碗扣下年華兩人是「豆蔻年華」……為幫助7歲女兒完成背誦1440個成語的學習任務,在成都從事土木工作的何先生憋出「大招」:根據學習進度,每天提前畫好漫畫來幫助女兒聯想記憶。趣味性強、簡單好記的漫畫大大激發女兒學習興趣,最終女兒所在班級全班學生都用他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目前,何先生又開始嘗試創作漫畫幫助女兒背誦唐詩。
  • 手繪成語漫畫走紅 1440幅漫畫幫女兒記住成語
    ,初衷只為幫助女兒背成語。近日,成都爸爸何先生的手繪成語漫畫意外在網上走紅,而這全是因為他7歲的女兒。為幫助7歲女兒完成背誦1440個成語的學習任務,從事土木工作的爸爸想出了用手繪成語漫畫這一招。  何先生根據學習進度,每天提前畫好漫畫來幫助女兒聯想記憶,這趣味性強、簡單好記的漫畫大大激發女兒學習興趣,最終女兒所在班級全班學生都用他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目前,何先生又開始嘗試創作漫畫幫助女兒背誦唐詩。
  • 以愛之名:"漫畫爸爸"1440個成語漫畫背後的故事
    近日,成都出現了這樣一位漫畫爸爸,他為了幫助8歲女兒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多的記住成語,設計了一個名叫「成小語」的漫畫小人兒,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將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等1440個對小孩子來說略顯生澀的成語有趣的呈現了出來。如「毛遂自薦」中的「成小語」,分身成了兩個小人,一個人問「誰去」,另一個背上寫著「毛遂」的小人則大聲說「我去」,簡單幾筆,這成語便圍繞在了孩子身邊,成為了和孩子一起快樂學習的小朋友。
  • 爸爸畫漫畫幫孩子學成語 專家:孩子誤解未必壞事
    「漫畫爸爸」和其女兒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0日訊(記者 陳淋 實習生 蔡曉慧)近日,成都「漫畫爸爸」這一熱詞在網上炸開了鍋,如果你還不知道「「漫畫爸爸」叫何淼,在西南交大工作的他,自幼就喜歡畫畫,為了幫助女兒學習成語,自己手繪了1440幅主人公為「成小語」的成語漫畫,漫畫被朋友上傳到微博後,隨即被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鳳凰網、重慶日報、揚州晚報等多個官方微博轉載,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而這種方法好不好,會不會誤導孩子對成語的理解,班級實施情況等都成為廣大網友目前最關注的問題。
  • "漫畫爸爸"要出書啦!調查:近九成孩子愛看漫畫學成語
    「漫畫爸爸」何淼教女兒學成語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8日訊(記者 陳淋 實習生 郭曉彤)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引發網友新一輪猜成語熱潮的「漫畫爸爸」?來自成都的「漫畫爸爸」何淼為了幫助女兒學習成語,手繪了1440幅成語漫畫,通過漫畫主人公「成小語」豐富的肢體動作來幫助孩子學習晦澀難懂的成語。
  • 手繪成語漫畫走紅 網友稱其成都「漫畫爸爸」
    事實上,這1440幅漫畫是何先生和女兒貝塔的共同創作成果。看畫越來越多,女兒也會給他提意見,怎樣更清晰易懂,更符合小孩子的視角,「像成語班門弄斧,我原來畫的就是一個門,上面寫了一個班字,意思是魯班的家。但娃娃說,她不曉得這個故事,無法理解,我就改了漫畫,畫成一個人正在搬門。娃娃一下就記住了。」
  • 「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 鎮江11歲女兒4幅漫畫看哭防疫一線的爸爸
    中國江蘇網2月4日鎮江訊(顏玲 平之)「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2月1日晚,看到11歲女兒畫的4幅漫畫,鎮江潤州區官塘橋街道遠洋社區黨支部書記朱軍流下了心痛的淚水。朱軍將4幅漫畫發了微信朋友圈,好友紛紛點讚:「畫得真好。
  • 新民晚報數字報-父親的一幅漫畫
    少年時代,父親喜歡的是幽默的充滿生活情趣的漫畫,如美國漫畫家麥克曼紐斯的《教育爸爸》。但新中國成立後他卻主要是畫政治漫畫。將外國人漫畫化他得心應手,所以他選擇了以國際題材作政治漫畫的內容。他有許多漫畫放在今天也還是有現實意義的。
  • 小學生畫漫畫為醫生爸爸加油打氣:變身奧特曼,幫爸爸打敗病毒
    南都訊畫漫畫幫醫生爸爸加油打氣,寫作文向軍醫媽媽致敬,學生爭做志願者為防疫工作出力…… 在這個漫長的「戰疫」寒假中,廣州市大中小學積極響應團市委、市學聯和市少工委號召,依託各級團組織、學生組織和少先隊組織迅速行動起來,以各種切實行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 小林:畫漫畫對我也是一種療愈
    不僅如此,在抗疫前線,全國有40餘家醫院正在或即將舉行小林漫畫展——前線漫展。一幅幅從廣州寄出、勵志幽默的畫,紓解醫護人員的壓力,溫暖大家的心靈,讓眾人振奮精神、樂觀堅定地投入戰鬥。近日,小林老師(本名林帝浣)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暢談他的暖心秘訣、成長之路。
  • 把父親抗疫事跡畫進漫畫 12歲的他受眾人點讚
    「兒子通過漫畫作品表達對我工作的支持,今後我的幹勁兒會更足!」19日中午,洛陽神鷹救援伊川大隊大隊長梁緒偉趁處置完一起救援任務的間隙,給我們講述了他兒子創作《神鷹爸爸抗疫記》漫畫的過程。19日中午,洛陽神鷹救援伊川大隊大隊長梁緒偉趁處置完一起救援任務的間隙,給我們講述了他兒子創作《神鷹爸爸抗疫記》漫畫的過程。  梁緒偉的兒子叫梁邵涵,今年12歲,是伊川縣西場學校六年級學生。「幾天前,我和妻子打掃兒子房間時看到了放在他書桌上的這些漫畫。」梁緒偉說,他簡單翻看後感覺兒子畫得有模有樣,內心有點兒感動,就拍照發了微信朋友圈,沒想到得到很多人點讚,還被人轉發。
  • 隱瞞之事:父親的隱瞞日常,絕對不能讓女兒知道自己畫羞恥漫畫!
    說完就一陣大風突然襲來,吹起了一張張漫畫草稿。這開頭一分鐘左右的劇情畫面,給我的感覺就是「要虐了吧」,這些漫畫草稿莫不是她的父親畫的他們父女倆的生活日常,她的父親其實早就去世了,她在家裡無意間發現這把鑰匙和她父親留下的信,知道了父親一直有什麼事隱瞞著自己,只要拿著鑰匙打開那扇門,就能知道一切。
  • 成都女孩畫72幅熊貓「爆笑」漫畫 推廣四川方言
    在四川,有一種指路叫「抵攏倒拐」,有一種酸味叫「遛酸」,有一種青蛙叫「切貓兒」,有一種奮鬥叫「雄起」……這些可以說都是四川人的必備生活用語,然而它們在外地人聽來,則常常是一個大寫的「懵圈」。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熟悉四川話,以及四川方言背後所體現的樂觀包容的川人精神,就讀於成都市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姚果果,利用寒假時間,手繪72幅熊貓「爆笑」漫畫,向大家圖文並茂地普及了一把方言文化。「葛優躺」用川話解釋就是「懶眉懶眼」因為一張劇照截圖,「葛優躺」火遍全國,而在姚果果眼中,這個詞早已轉換為了一句四川方言——懶眉懶眼。
  • 女兒要求《農大菌物語》漫畫家爸爸畫《鬼滅之刃》,成品讓人無語
    而村田雄介的女兒雖然只有十歲,但是其畫功顯然是超齡的,甚至把《地縛少年花子君》的原作者「あいだいろ」都吸引來了!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顯然用在村田雄介的身上非常合適,不過是不是所有的漫畫家的後代都非常擅長畫畫呢?也不盡然,比如曾推出《農大菌物語》的日本知名漫畫家石川雅之的畫功就非常了得,但是他的女兒似乎沒有繪畫天賦。
  • 別人家的爸爸,把女兒畫成小仙女,3年畫15幅,每天畫10小時
    在南京有個青年畫家萬裡,他有2個可愛的女兒,是個名副其實的"女兒控",並且把曬娃這件事曬出了新境界。他把女兒們都畫進畫裡,還專門辦了個畫展。大家看了他的畫,紛紛感嘆太美了,這是騙我生女兒呢?還是騙我學畫畫?在女兒朵朵2歲時,有一次妻子給女兒穿了一件白底青花的連衣裙,頭髮挽成一個小揪揪,萬裡覺得很好看,就像畫裡走出來的東方小仙女,於是他給女兒畫了第一張肖像畫。
  • 戰「疫」·特寫|好幾天沒見面,10歲女兒畫漫畫送爸爸:白衣天使加油!
    畫中多位白衣天使面戴口罩,置身充滿病毒的環境中奮戰,期盼著戰勝疫情的「春天」到來。畫上工整的寫著:「白衣天使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14個字充滿了溫情和力量。畫這幅畫的小朋友叫劉佳怡,今年10歲。「我和妹妹都有好幾天沒有見到爸爸了。
  • 這大概就是漫畫的魅力吧,用一幅漫畫把地獄變成天堂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漫畫只有小孩子才愛看,給漫畫的定義,也是幼稚、無趣。這是對漫畫的偏見,也沒有了解它真正的魅力。漫畫可以突破時間、空間、情感,讓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也能用一幅畫,把地獄變成天堂。一個小女孩,在幫妹妹輸氧氣。這個畫面,應該來自某個災難。
  • 這個爸爸童心炸裂,給女兒畫的畫治癒了無數網友
    一個漫畫家爸爸的故事他把自己和女兒的生活,和漫畫聯繫起來,打造了一個星辰大海般的世界。,即大腦對外界出現的某幅畫面或聲音,傾向於賦予一個更為具體的含義。這不僅是一種有趣的表現形式,更記錄了女兒的成長。於是,他便開始為女兒拍攝大量的照片,並進行二次創作。
  • 搞笑漫畫:拿行李的只會是爸爸?
    漫畫的想像空間是非常大的,這也有助於人們想像力的開發。今天就來看看小編傾情為大家推薦的搞笑漫畫:拿行李的只會是爸爸?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小美今天剛上大學,學校比較遠,家中這有這麼一位女兒父親肯定是要親自送她去學校的,車站上的人特別的多,小美和父親早早的帶到車站等待著,第一次去學校裡面肯定是要帶很多東西的,那些東西全部都是父親幫小美拿著,站了一會兒小美覺得不忍心,這真的太重了.
  • 他為圓自己的畫家夢,讓一年級女兒休學學畫,現在一幅畫賣71萬
    有一個人,他為了圓自己的畫家夢,讓一年級的女兒休學學畫畫。在世人看來,這就是將自己曾經的遺憾,強加在女兒身上,所以他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歧視。最終女兒不負他的期望,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畫家,現在一幅畫賣7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