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這次嚴峻的新肺疫情,全國各地的力量都動員起來了。
所幸,中國並不是孤立無援。
傾盡所有的巴鐵兄弟、悶聲送物資的俄羅斯,還有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除了用一批批急需醫用物資刷爆中國人民的好感,更用"又美又有力量"的古詩詞,再一次為「中文之美」所驚豔!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頭時,看到的卻是同一輪明月。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誰說你沒有軍裝啊?我與你同穿那套罩衣。修理好鎧甲與兵器,我同你一道去殺敵!
還有一些地方捐贈物資,寫上了原創的中文詩。
「崎嶇路,長情在。」
藏進了捐贈城市長崎的名字。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則是藏進了捐贈地富山縣和受捐地遼寧的簡稱。
這些或出自在日留學生、或在日華僑的詩句,居然能在特殊時期,迸發出如此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事實上,日本在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上,一直秉承嚴苛甚至偏執的程度。就連源自於中國的「匠人精神」,也在日本被發揚光大,再「出口轉內銷」流行回了國內。
壞的地方我們要引以為戒,好的地方我們也要學習借鑑。
日本的魅力不止於此,這次我終於明白了,為何有那麼多中國人一去再去日本。
01
電器城、藥妝店不是日本的全部
全世界百年老店,它獨佔80%
據東京商工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日本超過150年歷史的企業竟達26000+家之多,還有7家是千年老店。
每一家老字號歷史的精彩程度,都足以拍一部百集長度的晨間劇。
日本被譽為「匠人的國度」,這些傳承幾代人的老店,再一次印證了日本文化中的「職人精神」和對傳統的堅持。
而日本匠文化的存在,不僅傳承著傳統技藝,也在日本的支柱產業,科學技術、服務、文化領域大行其道。
對低效傳統工藝的堅持
創立於公元578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金剛組,不僅是日本最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企業,千年來只做一項業務,那就是建造、修繕寺院。
直至今天,他們仍在堅持手工打磨寺廟的大梁、立柱、雕花和楔子。
由金剛組主持修建的四天王寺
木柱和橫梁的接駁關節沒有使用一顆釘子
「金剛組出品」的建築作品,在檢修拆開時經常可以看到例如「堅固田中」的字樣。
這是金剛組師傅長久以來的習慣,是標記給後來的人看的,要傳達:這個時代是我創造的。
數百年後無論何時改修,工匠後輩們都可以感受到前人的用心。
對品質自負的堅持
位於茨城縣的須藤本家
釀酒技術自中國傳入日本後,日本誕生了清酒品牌。雖具體成立日期不可考,但須藤本家是日本公認最古老的酒窖。
須藤本家酒造的位置相當偏僻,但是環境極好,被很多櫸木包圍著,被譽為「森林中的酒廠」。
酒廠的第55代傳人Yoshiyasu Sudo
一直堅持自己種植有機大米、養護樹木和水源
為了能夠生產出最好的酒,須藤本家講究酒米土水木——品嘗這裡釀造的美酒,就如同感受這片土地。須藤本家將此作為家訓,每個家族傳人都需倍加遵從。
目前須藤本家一年只生產800瓶古法清酒,每瓶180毫升,唯有這個數量才可以保證每一瓶手工製酒的品質。
對服務不斷升級的堅持
創業於公元705年的慶雲館是日本最古老的溫泉旅館,它坐落在日本南阿爾卑斯山脈的深處,客房外就是大裂谷。
慶雲館坐擁甲斐山巒環抱在山谷中的秘泉,千年來未曾斷流,包括德川家康在內的名人都是慶雲館的客人。
慶雲館傳承至今,更多的是一代代經營者在守護傳統的同時求新求變。
慶雲館第52代家主面對經營危機,果斷將其徹底更改為現代旅館模式,並一舉在館內挖掘出了新泉。
慶雲館不僅成為「全球最老民宿」和「民宿館內自然噴出溫泉量第一」兩項吉尼斯紀錄的保持者,服務和口碑更是常年蟬聯當地最佳。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金剛組第四十代首領金剛正和曾經說過:
「生存這麼久其實沒有什麼秘密,堅持最最基本的業務才是生存之道。」
即便知道自己的天賦不足,作品也賣不出高價,但依然保持謙遜,將這看作是一場修行。這樣生存下來的職人,會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在這個事事都追求效率的時代,看似被拋棄的「匠人精神」,也許才是通往未來的鑰匙。
02
繁瑣且死板的傳統
卻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自尊心
前兩天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日本女星松隆子與各國為「艾莎公主」配音的演員一同登上了紅毯。在紅毯這樣人人身著華服爭奪焦點的場合,松隆子卻選擇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服裝。
這份歲月帶來的自信和東方特有的典雅氣質讓人忍不住讚嘆,日本網友也是一邊倒的好評。
而且有細心的網友注意到,松隆子出身於被視為「日本國寶」的歌舞伎世家,這套和服上的圖案就是她家屋號高麗屋的家紋——四枚花稜,將國家的文化自信和家族榮耀一起穿在身上,真是驕傲得令人側目。
和服、歌舞伎還只是日本文化的縮影,日本人對於傳統的堅持、日式美學的認同,更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襲制的「國粹」
之前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的日本歌舞伎界耀眼美少年
襲名「八代目市川染五郎」,他的姑姑就是松隆子
誕生於江戶時代的歌舞伎,迄今已有400 多年的歷史,類似於中國的京劇,以絢爛的舞臺效果、複雜的程式與講究著稱。
雖然嚮往學習的人不在少數,但歌舞伎講究「世襲制」,且能夠繼承的多是家族裡的逸才。
歌舞伎世家擁有一家一門的特徵稱號,也就是屋號,與之對應的還有家紋,是出身、家族、血統、地位的象徵。
在日本,歌舞伎只能由男演員來表演,而主角的位置通常掌握在「名門之後」手中,日本人也通常會將「歌舞伎世家」當作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享受極高的社會地位。
國粹並不是「過時」的代名詞,歷久彌新才是傳統藝術的魅力所在。
「季節限定」的時令美食
日本飲食文化起源於中國,但在後期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日料的時令性很強,從食材的選用、美食的製作、再到擺盤裝飾,總是給人和自然、節氣緊密相連的感覺。
尤其像刺身這類對食材新鮮度要求高的料理,幾乎都是不令不食的。
比如像賞櫻之類的聚會場合,日本人喜歡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和果子和同伴一起分享。
一些講究的老字號,還會根據季節天氣的不同,創造應季的和果子,從食材搭配到色彩組合都有對應的變化。
400+種「日本傳統色」
中國有自己的傳統色系,日本同樣也有。源於對自然色彩的迷戀與珍重,最初1100+種日本傳統色傳承至今,還保留了400多個。
名稱大都來自可以獲取該顏料的花草、動植物、或含有這些顏色構成元素的自然事物,一直滲透於日本的藝術與生活點滴。
《源氏物語》中的權貴「藤原氏」即有高貴的意思
不同的季節對應不同的配色,不同的顏色對應的性別年齡都有講究。
比如經常被用在女孩子夏日浴衣上的「撫子色」,寓意秋季涼爽的「女郎花」,還有從平安時代就被日本女子認為是高貴典雅的「藤色」,不僅顏色很美,就連名字都極富詩意。
一年四季熱衷於各種祭典
日本很熱衷於傳承與保護他們的傳統文化,其中就包括對「祭り文化」的傳承。
不得不說,日本人真的是一個非——常喜歡熱鬧的民族,每年大大小小的祭典從冬天排到夏天,滿滿當當。
札幌雪祭、京都大文字送火、東京隅田川花火大會……你能想得到的各種主題都能成為一個祭典。
而且參加祭典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一般都會穿上日本傳統的浴衣,這大概就是很多人心目中最「日本」的畫面了。
許多陳舊的傳統,被許多人年輕人看作是「老年人的興趣」,但正是有了京劇、有了中餐、有了中式建築,才有了一個民族的鮮明個性。
「傳統這個東西,好像是用來傳承的,又好像是用來打破的。我們無需對其過度崇拜,但絕不可隨意踐踏。」
03
這些傳統源於中國
卻在日本得到了發揚
唐代木結構建築
奈良東大寺
京都本願寺
唐代是中國建築史上的重要時期,建築莊重大氣,外觀高大宏偉,在整體規划水平上也有飛速的提升。
公元710年,遣唐史仿照唐都長安,按1/4的比例在奈良修建了平城京。
公元794年,又在如今的京都仿照唐代長安和洛陽城的建築式樣建立了新都,並命名為平安京。
日本同時期的建築,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國內唐朝建築數量稀少的遺憾。
圍棋
中國人發明了圍棋,有人卻說「日本人重新發明了圍棋」。
1963年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
圍棋傳入日本後,經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等多位名人的大力支持,日本出現了職業化制度和四大家族,圍棋水平突飛猛進。
現在的日本不僅有專業的棋院培養專業棋手,民間也經常組織比賽,高社會地位和高收入讓日本圍棋選手在國際上始終保持著高水準。
和菓子
最初自唐朝傳入日本的唐果子,在日本人的改造後,逐漸演變成日本的特色甜點。
和菓子以其精緻的造型完美地表現了日本人對飲食美學的追求,在原料與造型上通常都結合了「五味」和「五感」,以展現四季、時令之美,使得這枚小小的日式點心裡,也蘊含著說不盡的日式美學。
漆器
在西方世界,"China"意為瓷器、代表中國,"Japan"意為漆器、則代表日本。秦漢時期,民間大多將漆器作為日常用具,後來有了瓷器才逐漸不再流行。
漆器傳入日本,在技藝上不斷突破,有了更加華麗的審美。
從日常的碗碟、食盒,到高級的藝術品,漆器的身影無處不在。
中國有璨若星辰的歷史文明,有一些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被人們遺忘,它們或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閃耀下去。
「傳統是需要很長時間慢慢建造起來的,就算是很小的一步,也會在歷史上留下確實的痕跡。」
祈願疫情可以快點結束,掃除陰霾的日本、武漢可以共賞櫻花。
到時我們可以站在櫻花樹下大方回應對方,「天台立本情無隔,一樹花開兩地芳!」
【匯客廰文旅】一個「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遊社群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