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裡深藏娃的健康問題!
張歆藝最近分享了兒子四坨拉稀的事。
半夜的時候,兒子四坨拉稀了,推醒正在睡覺的媽媽爸爸。
張歆藝很茫然孩子為什麼壞肚子了,感覺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而感到自責。
但是四坨卻十分懂事,安安靜靜地讓爸爸媽媽給他擦洗。
張歆藝對四坨說:寶寶,對不起媽媽沒有照顧好你,你不生我的氣,好嗎?
小暖男四坨回復媽媽說:「寶寶不生媽媽的氣。」
腦補了一下當時的場景,真是太暖了。
看了這件事,網友開始調侃,四坨這個名字寓意就不該拉稀哈哈哈
還有的感慨四坨懂事,半夜拉臭臭能叫醒媽媽。
也有媽媽猜測,也可能沒蓋好肚子著涼了。
對於父母來說,寶寶的一丁點異常都牽動著心。
寶寶拉稀這個事,可大可小,確實讓人容易小緊張。
馬劍越,《奇葩說》第五季的辯手,也曾是1931女團的成員,在23歲生下寶寶後,也曾經為寶寶的便便緊張了一把。
馬劍越先為了追奶而拼命喝水,好在追奶半月,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吸上10分鐘,也能吸滿一奶瓶。
好不容易追奶成功,又遇上了寶寶拉綠便,可是把她嚇得夠嗆。
馬劍越發博說:「今天發現條條有一點綠便…風風火火的就帶著shi去醫院檢查…結果一切正常~現在先觀察一下,大概就是再大大咧咧的人遇到要保護的人也會變得緊張起來吧。」
這樣的經歷應該每位新手媽媽都不陌生,要自己怎樣都行,但要是碰到寶寶的事,可是一點不淡定,這也是當媽之後的轉變吧,沒生娃前自己是小公舉,生娃後,寶寶就是那個捧在手心裡護著的小心肝。
而對於寶寶拉綠便,馬劍越也分享了醫生給的建議,醫生說:「檢查沒有問題,可能是媽媽最近綠色蔬菜吃的有點多,通過母乳傳給兒子三條了。」
雖說是醫生給的觀點,但對於這個說法也有網友質疑說:「大人吃了綠菜孩子就拉綠便?沒事看看科普吧,求別折騰孩子。」
面對質疑,馬劍越也是給與了回應,馬劍越解釋說:醫生說只是有這種可能,排除了病毒性之後,還是要在家好好觀察。」
同時,馬劍越也強調說自己是接了樣本出去化驗,並沒有帶著孩子,因此也就不存在什麼折騰孩子一說了。
作為新手媽媽,馬劍越處理問題還是比較有條理的,雖說是慌亂了些,但第一次當媽媽,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吧。
確實,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其中,觀察寶寶的便便,就是很重要的學問了。
首先是觀察寶寶的便便性狀。
根據寶寶的年齡和餵養方式,寶寶便便的質地也會有不同,質地也絕對寶寶的健康狀況:
1、新生兒糞便
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天裡,他的便便看起來會有很大的不同。新生兒的大便呈墨綠色,粘糊糊的,有點像機油。這被稱為胎糞,由羊水、粘液、皮膚細胞和其他進入子宮的物質組成。出生後2 - 4天,你會注意到「過渡性大便」是綠色的,沒有胎糞那麼黏。
2、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
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如果是芥末黃色,綠色或棕色,那就是正常的,它通常是種子和糊狀的質地,可能是稀的足以像腹瀉。健康的母乳餵養的大便聞起來會很甜(不同於普通的排便氣味)。
3、配方奶餵養的嬰兒大便
健康配方奶餵養的嬰兒糞便通常是暗黃色或棕色,糊狀稠度類似花生醬。與母乳餵養的嬰兒相比,配方奶餵養的嬰兒排便次數更少,但大便更大,而且氣味更難聞,如果寶寶在排便時很痛苦,並且糞便稀少,可能是便秘。
4、添加輔食的寶寶便便
吃輔食後,因為吃的不同,便便也是「千變萬化」。
首先是顏色,便便的顏色和孩子吃的輔食密切相關:菜泥吃多了,便便就會更綠;吃紅心火龍果,便便就會出現紅色...
便便的形狀也開始成形,逐漸會出現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味道也更臭。如果寶寶的排便次數在1天1--2次,或者3天一次都是正常的哦。
寶媽們可以參考布裡斯託大便分類法,比照著寶寶的便便看看,不過這個更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
說完了便便的性狀,再說說便便的顏色。
馬劍越寶寶的綠色便便是正常的,綠色便便也和很多原因有關:
●當嬰兒出生幾天後,他們的糞便就會從出生時濃厚的黑色胎糞(可能帶有綠色)變成類似芥末的物質。在這個過渡期間,你寶寶的便便可能看起來有點綠。
●如果寶寶喝的配方奶粉中是加了很多鐵元素的,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因為奶粉中的鐵沒有完全吸收掉,這種情況很正常,不需要擔心。
●還有如果給寶寶補充了鐵,那寶寶也可能會拉綠色便便,如果已經吃固體食物的寶寶,如果吃了固體綠色食品(例如豌豆,菠菜和豆類)時,也會在4到6個月時出現綠色便便。
還有一些情況也會導致寶寶拉綠色便便:
●如果寶寶餓了,飢餓會使腸道蠕動加快,出現綠色大便。
●如果寶寶肚子受涼了,也可能會使大便發綠,受涼會導致腸道蠕動過快出現綠色大便。
媽媽們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腸道蠕動太快會出現綠色便便呢。
這是因為大便的顏色不僅僅是食物的顏色,還受人體膽汁的影響,膽汁中有2種色素:膽綠素和膽紅素,這兩種色素都是人體代謝後產生的物質。
正常的黃色便便,是在正常的腸道蠕動中先後染上膽綠素和膽紅素,如果腸道蠕動過快,那便便可能只染上了膽綠素就被排出體外了。
但也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對你吃的某種食物過敏,也可能會拉綠色的便便,或者還有稠度的黏液,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常見。
寶寶也可能對你正在服用的藥物敏感,在這種情況下,帶有粘液的綠色糞便通常伴有其他症狀,如胃病、皮膚或呼吸問題。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玩的很開心,體重也在正常增加,那綠色便便通常不是問題。
除了綠色便便,寶寶的便便其實還有很多顏色,媽媽要知道哪些顏色是正常的,哪些顏色需要注意,因為寶寶便便顏色也反饋了寶寶的健康狀態。
寶寶便便的顏色通常有以下這幾種:
1、黑色胎糞——新生兒的第一個大便很可能是黑色的,像柏油一樣粘稠。這叫做胎糞,它含有粘液、皮膚細胞和羊水。黑便的時間不會超過幾天。
2、芥末黃便便——一旦胎糞排出,新生兒的糞便可能是暗黃色的。這種顏色的糞便在母乳餵養的嬰兒中很常見。
3、明亮黃色便便——在母乳餵養(有時是配方奶餵養)的嬰兒身上看到亮黃色的便便是很正常的。亮黃色的便便比平時更頻繁,而且非常稀,如果特別稀的時候要注意腹瀉,腹瀉會增加脫水的風險。
4、橙色便便——橙色的便便來自於你寶寶消化道中的色素。它可以發生在母乳餵養和配方奶餵養的嬰兒。
5、紅色便便——有時候寶寶的便便也會因為他們吃了深紅色的食物和飲料而變紅,比如番茄汁或甜菜。紅色的便便也可能意味著你的寶寶因腸道感染而排便時有血,應該由兒科醫生處理。
嬰兒糞便中的紅色血液也可能來自牛奶過敏或肛裂。
如果你的寶寶有紅便,最好打電話給兒科醫生。如果他們最近吃了紅色食物,你可以考慮在打電話給兒科醫生之前,看看下一個大便是否恢復正常顏色。
6、綠色便便——配方奶餵養的嬰兒的大便可能是黃綠色的混合物,糞便也比母乳餵養的嬰兒更結實。
7、深綠色便便——深綠色的便便最常見於食用綠色固體食物的嬰兒,如菠菜和豌豆。補充鐵也會使寶寶的便便變綠。
8、白色便便——白色的便便表明你的寶寶的肝臟沒有產生足夠的膽汁來幫助他們正確消化食物。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任何階段的白色大便都應該由兒科醫生處理。
9、灰色便便——就像白色的便便一樣,灰色的嬰兒大便可能意味著你的寶寶不能正常消化食物。如果你的寶寶大便呈灰色或灰白色,請打電話給兒科醫生。
如果覺得文字看起來比較複雜,這裡整理了一個表格,表格看起來會更直觀,也更能分辨出哪些情況是正常的,哪些情況需要就醫:
了解了寶寶的便便顏色和質地後,還得對寶寶的大便次數有所了解,如果寶寶排便困難,要考慮寶寶是不是便秘了。
不同階段,寶寶排便的次數不同,具體可參考下圖:
到寶寶5-12個月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寶寶的排便習慣變得規律了,到1-3歲會變得更穩定。
到孩子3-5歲時,孩子們最好每天大便一次。當孩子排便的時候,應該是柔軟的,無痛的,但這個階段,便秘也很常見。
如果孩子出現便秘問題,要調整他們的飲食,建議孩子每天的熱量中有50%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並且她每天應該喝不超過2或3杯牛奶,家長也要讓孩子在每頓飯後嘗試坐在便盆上,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起作用,考慮找醫生。
最後要說的是,寶寶的便便也反饋了寶寶當時的健康狀況,如果寶寶的便便出現以下問題,要及時就醫:
●如果便便是白色(表示你的寶寶沒有產生足夠的膽汁),黑色(表示血液從胃或小腸被消化),或含有紅色條紋(表示血液來自結腸或直腸)。
●如果孩子在排便時有疼痛或流血。
●嬰兒的腹瀉是綠色、黃色或褐色的,而且會流黏液,它可能是感染或過敏的跡象。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脫水。
●如果你引入一種新食物後,你孩子的糞便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可能是過敏的信號。
●如果你的孩子在1歲之前大便仍然很稀(如果你的孩子腹瀉——每天稀便超過5次——也要告訴你的醫生)。
●硬的,像鵝卵石一樣的嬰兒便便——你的寶寶可能會便秘,如果他或她的糞便是硬的,看起來像鵝卵石。嬰兒接觸固體食物時可能會便秘。這也可能是對牛奶或大豆敏感的表現,或者是對母乳或配方奶中某些東西缺乏耐受性的表現。
●嬰兒糞便中有粘液——在寶寶的便便上看到黏糊糊的綠色條紋和閃閃發光的細繩意味著有黏液。雖然它可能發生在你的寶寶流口水的時候,但寶寶糞便中的粘液也可能是感染的跡象。
媽媽們要知道孩子便便是身體健康的陰晴表,學會觀察便便是每一個媽媽的必學技能,希望每位媽媽都是寶寶合格的「屎尿屁觀察員」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