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違約如何影響A股?國泰君安陳顯順:權益風險偏好下降

2020-12-22 澎湃新聞

信用債違約如何影響A股?國泰君安陳顯順:權益風險偏好下降

澎湃新聞記者 陳珂

2020-11-13 15:01 來源:澎湃新聞

本周信用債出現大面積下跌,兩個AAA級國企(紫光集團和永城煤電)信用債違約,引發市場對信用債擔憂。

債券市場與權益市場關聯密切,信用債意外爆雷會對權益市場造成何種影響?11月13日,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發布報告稱,影響有兩方面,短期來看,信用風險溢價上升將降低權益風險偏好,中期而言,債市資金分化會帶動無風險利率緩慢下行。

陳顯順建議A股需以更長維度、更高視角交易復甦,主題上推薦中國製造+可選消費。

具體而言,他認為此次信用債背後不僅僅是疫情帶來的外生性衝擊,也存在地方國企等自身性問題。尤其是在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此類信用風險的暴露更凸顯信用債發行主體的資質擔憂。當前,AAA地方國企信用利差回歸歷史地位(接近2016年),這意味著信用風險沒有真正定價,還是帶有剛兌預期。

「經濟復甦背景的信用暴露+信用利差低位,我們認為當前信用風險溢價的上行趨勢可能超出市場預期。」陳顯順稱,「儘管市場是股債交易隔離,但因產業鏈傳導、信用收緊預期(社融/信貸數據可見苗頭)將聯動權益風險偏好下降。」

其次,無風險利率下行是大勢所趨。陳顯順認為,因為考慮到信用債國企信仰打破,一切類固收產品的底層資產出現信用鬆動,那麼信用風險溢價上升背景下,債券市場的資金也會分化,進一步向利率債、央企債集中。這就意味著,利率債的相對優勢會不斷牽引收益率下行,帶動無風險利率下行。

不過他表示這是一個中期邏輯,仍有待觀測。

在風險偏好下行的背景下,陳顯順認為A股交易更需要考慮長邏輯,需要以更長的修復周期、更高的視角去看待投資機會,而不僅僅是當前考慮低估值防禦的短邏輯。

所謂的長邏輯,即當前宏觀層面寬鬆的流動性環境支撐了製造業資本開支的基礎,中觀層面堅韌的供應鏈體系、較大的成本優勢以及加速的產品迭代,中國製造具備全球競爭優勢。在海內外經濟預期修復的大背景之下,中國製造盈利修復周期將超出市場預期。

此外,從盈利改善思維出發,對衝風險偏好下行,後疫情時期內需改善疊加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上升,盈利修復周期可選消費優於必選消費。

基於以上兩個邏輯,陳顯順推薦中國製造+可選消費,如新能車/光伏/機械/家電/汽車、酒店/白酒/航空/家居/旅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信用債,國泰君安,陳顯順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國泰君安陳顯順:信用風險暴露 低風險特徵股票受益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盧丹)近日,信用債市場突現兩個AAA國企違約,弱資質主體出現了加速下跌。這對A股影響幾何?上海證券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他認為,信用風險暴露目前對A股市場的關鍵作用在於對風險偏好的影響。信用風險的暴露,引發信用收縮預期,這使得債券市場乃至權益市場風險偏好下降,由此將帶來低風險特徵的股票受益。陳顯順認為,短期影響A股市場的核心變量是風險偏好。信用債違約背後不僅僅是疫情帶來的外生性衝擊,也存在地方國企等自身性問題。
  • 「後浪」來襲:1992年出生 陳顯順升任國泰君安策略首席
    「90後」擔任國泰君安策略首席據了解,陳顯順於1992年出生,2016年正式入職國泰君安研究所策略組,任職4年後升任首席策略分析師。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表示:「陳顯順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這一次,國君策略的接力棒交到他的手上,我相信他能一如既往地做好。
  • 國君策略:政策操作不急轉彎 風險偏好有望提振
    國泰君安陳顯順表示,大盤將維持3100-3500點震蕩格局,布局良機階段兌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政策操作不急轉彎提振風險偏好,繼續認準全球原材料周期/可選消費/新能源科技三朵金花。  以下為文章摘要:  維持3100-3500點震蕩格局,布局良機階段兌現。
  • 違約衝擊波
    Wind數據顯示,永煤控股違約後的一周內(11月11日-17日),已有26隻信用債取消或推遲發行,面值總額達到265億元。除了取消發行之外,還有多數在發行的債券被迫延長募集時間。同時,正在發行的多隻信用債票面利率已超過7%。而且,信用風險的接連爆雷之下,債券市場近期流動性和風險偏好受到壓制,也不可避免地傳遞到權益市場。
  • 國泰君安證券陳顯順:短期A股市場或突破3500
    國泰君安證券陳顯順更新本周策略,認為目前A股市場仍處于震蕩格局(3100-3500),短期市場或存在突破3500的可能。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更新本周策略,認為目前A股市場仍處于震蕩格局(3100-3500),短期市場或存在突破3500的可能。
  • 國泰君安黃燕銘:A股很難站穩3500點,投資...
    12月2日-4日,國泰君安證券於海南三亞舉辦2021年度投資策略會。2日上午,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就來年「市場大勢與投資策略」發表開幕致辭,他認為,2021年的投資依然是在局部的結構性機會,對板塊、風格的把握依然是重點,突出投資人對行業和個股的研究能力,是一個更加強調基本面研究的時代。
  • 年終盤點|違約達摩斯劍高懸 債基信用債配比承壓
    「一方面,受『股債蹺蹺板』效應影響,資金流向股市;另一方面,是因為今年國企信用債違約引發市場恐慌,發生大額贖回,導致後續出現了基金規模和淨值雙降。」日前,滬上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2015年天威集團打破國企剛兌後,國企違約事件偶有發生,但違約率一直處於低位。
  • 國泰君安黃燕銘最新觀點:未來指數將逐級抬升 周期和消費是優選
    摘要 【國泰君安黃燕銘最新觀點:未來指數將逐級抬升 周期和消費是優選】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認為,未來市場是一個橫盤震蕩、逐級抬升的過程,指數仍然有上行空間
  • 近期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百億私募也踩雷...
    中國基金報記者 房佩燕 任子青近期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個別債券策略私募基金產品也踩雷中招,包括以風格穩健見長的兩大百億私募機構,目前也被曝出踩雷違約債券而陷入淨值危機。踩雷債券後該如何應對?
  • 國泰君安證券:假如吃「醋」有段位 中國VS日本 誰是最強王者?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繼蔬菜沙拉、低卡雞胸肉、低糖低鹽食品之後,醋也成為了健康飲食熱潮下的受益品類。近期,國泰君安食品飲料團隊在詳細復盤了日本醋文化興盛和醋企發展路徑之後,和我們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 國泰君安證券:為什麼說川普的連任概率只剩不到30%?
    疫情加速和復工放緩將不可避免地對原本樂觀的經濟復甦預期造成影響,而後者原本是川普連任算盤的重要一環。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發布的最新報告中,通過數量模型預測,將川普的連任概率下調至29.6%。那麼,在此預期下,川普將如何破釜沉舟?
  • 債市違約衝擊波:近20家房企發債難 審核更嚴成本更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信用債違約衝擊波:近20家房企發債受阻信用債違約波及房地產行業。國泰君安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債券市場出現了一些違約的新特徵。國泰君安表示,從到期回售數據來看,房企短期內將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在「三道紅線」的背景下,部分紅檔、橙檔且土儲不豐富的房企可能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問題,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
  • 國泰君安證券:復盤05年後的三輪科技股狂潮 我們找到三個規律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震蕩市下,如何把握9月投資主線?昨日國泰君安策略團隊提出最新觀點「震蕩抱周期,逢跌加科技」。關於順周期板塊,我們已在此前多篇文章中做了深度解讀,那麼下半年科技板塊的投資邏輯我們該如何理解?
  • 國泰君安料年內人行仍貨幣寬鬆 維持銀行業跑贏大市
    原標題:《行業報告》國泰君安料年內人行仍貨幣寬鬆,維持銀行業跑贏大市   人民銀行
  • 險資「淡定」排查信用債持倉 還在撿漏「錯殺」品種
    在投資上,險資普遍表示此次存量債受到影響不大。不過,有個別機構重新排查後將一些不再符合標準的信用債券移出「白名單」。同時,也有險資機構發揮長線資金優勢,對被「錯殺」的信用債,擇優買入。此外,在此次風險事件後,險資對信用類新增投資也提高了資質要求。
  • 國泰君安君弘APP上線視頻專訪《首席有約》,深度解讀2021年投資策略
    歲末年初,正是投資者布局新一年投資方向的關鍵時期,12月以來,不少投資者紛紛通過國泰君安君弘APP交流各自熱切關心的市場問題,「A股明年上半年是否還會繼續震蕩」? 「節前市場會迎來大漲嗎」?「後疫情時代A股應該如何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