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86版《西遊記》寫的插曲,容納了我們幾代人的青春

2021-01-13 艾晨書館

許鏡清

在86版《西遊記》中,許鏡清創作的插曲和這部經典一樣,鐫刻在幾代人的記憶中。

01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憶師徒

誰念西風獨自涼

三魔一騎一玄奘

坎途遭難慨而慷

瀟瀟黃沙訴離殤

女兒凝噎淚千行

當時只道是尋常

有這樣一部曠世經典國產劇,跨越世紀經久不衰。

它如同一團溫暖的風,每每從電視機屏幕吹入千家萬戶,滌蕩劇迷不老的情懷。

時代變遷,當合成特效取代了粗糙「五毛」,當暑期檔的對手從《武林外傳》《家有兒女》變成了《羋月傳》《琅琊榜》,它依然不動聲色地實力霸屏。

作為國產劇的歷史符號,它獨樹一幟,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它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央視86版《西遊記》。

還記得每當「登登等登」的主題曲響起,必是萬人空巷。人們擠在電視機前看猴王出世,持一根金箍,掃清三界魑魅魍魎。

「登登等登」這首曲子名叫《雲宮迅音》,在它火遍大江南北之前,也曾遭遇過輿論的質疑和非議。

當年,《北京晚報》曾經連續三天發文痛批《雲宮迅音》,指責它採用的電子配樂形式與《西遊記》作為古典名著的格調不符。

好在劇組楊潔導演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她相信這首曲子沒有問題,更相信曲作者的創作天才不可多得。

這位曲作者就是國家一級作曲、86版《西遊記》總作曲許鏡清。

02

許鏡清1942年出生在山東龍口黃山館村,1歲時跟父母闖關東來到黑龍江。他自幼家境貧寒,14歲時,父親便早早病逝。

回憶說幼年撿垃圾換錢的悲慘境遇,許鏡清直說:「窮,窮到不敢有夢想。」

許鏡清對音樂有一種天生的敏感,這也成為他擺脫貧困的資本。

小時候每當縣裡的大喇叭播放節目,許鏡清就會興衝衝地跑去聽,直到節目播完才離去。

許鏡清也喜歡看東北二人轉。因為買不起票,他就透過戲場周圍的縫隙看「眼兒戲」。

有一年冬天特別冷,許鏡清看二人轉入了迷,腳趾凍傷了都渾然不知。

這樣的經歷刻骨銘心,也為他提供了創作源泉,《豬八戒背媳婦》裡的二人轉元素就來源於他對「眼兒戲」的記憶。

然而,就是這個後來的作曲大師,卻在青年時代想過放棄學業。

許鏡清懂事很早,當他看到母親獨自支撐家庭,便想棄學回家幫母親分擔。許母很明事理,她鼓勵鏡清一定要安心讀書。

有母親做後盾,許鏡清發奮學習,當年哈爾濱藝術學院要從一百多名考生中挑選三人錄取,許鏡清順利突圍。

許鏡清1964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農業電影製片廠,走上了作曲之路。

期間,許鏡清的配樂作品多見於各類農教科普節目,他在五線譜上為祖國建設默默做著貢獻。

艱苦的青蔥歲月,沒有消磨他的意志,他真實地體驗到什麼叫「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這段時期許鏡清也有成熟的作品。1972年流傳於全國的民樂合奏《大寨紅花遍地開》就出自他之手。

03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1983年的一天,楊潔導演派出的「星探」音樂編輯王文華到製片廠「淘寶」,邂逅許鏡清。

王文華很喜歡許鏡清,兩人一見如故,把他帶回了劇組。這個農村走出來的作曲家終於迎來了自己藝術生涯的春天。

說起楊潔正式起用許鏡清,還有一段有趣的往事。

當初,挑剔的楊潔導演沒少為選作曲人發愁。她耐心聽完七位「海選」作曲家的作品,並不滿意。

這些作品的通病在於過分強調「民樂」或者「交響樂」,想以此襯託西遊的故事背景和恢宏場面,卻完全無法表現出其應有的魔幻色彩和荒誕品格。

而這正是《西遊記》的靈魂所在。

這時,楊潔不設置任何創作障礙,讓作曲人自由發揮,看看會不會有人對影視配樂是否有獨到的見解。

許鏡清面對這個任務,起初也一籌莫展,完全不知該如何下手。畢竟,《西遊記》這樣一部劇交到誰手裡都會感到沉甸甸的分量。

「無心插柳柳成蔭」,有一次,許鏡清無意間聽到臨時工在窗外拿著吃飯的鍋碗瓢盆敲敲打打,碰撞發出了的「叮叮噹噹」聲,讓他一下子來了靈感。

不足兩分鐘時長的《歡樂的花果山》一氣呵成,楊潔聽完先是一愣,趕忙問是誰寫的,隨即拍板「就定許鏡清」。

《歡樂的花果山》來自一日一度00:0001:29

從此,視藝術為生命的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直到2017年楊潔導演去世。

04

《西遊記》拍攝的四年期間,許鏡清作曲15首,配樂上百首,人到中年終於迎來事業上的爆發。

女兒國,城牆外,女王陛下望眼欲穿,目送玄奘絕塵而去,這一幕感動過多少國人。

多年後,在央視《西遊記》劇組再聚首的大舞臺上,女王扮演者朱琳深情地對徐少華說:「自女兒國一別,二十年不見,御弟哥哥,別來無恙。」

音樂響起,再次勾起觀眾的柔情回憶。

女兒情吳靜 - 西遊記 電視劇配樂原聲

很難想像《女兒情》這樣一首百轉千回的情歌出自許鏡清之手。

看詞、看景,正是多年作曲形成的靈感源泉,使得許鏡清有了這樣的傑作。

拿到歌詞後,許鏡清腦海中浮現的是唐玄奘與女兒國國王獨處的那場戲:「劇本寫得很美,拍攝的景象也很美,小園香徑,亭臺樓軒,楊柳依依,紅葉豔豔,一雙鴛鴦水中徘徊,雖在人間,卻似神仙。」

許鏡清用手指敲打節拍,很快「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的旋律就躍然紙上。

他打電話唱給楊潔聽,楊潔說不好聽,其實是拜他並不優美的嗓音所賜。

後來,錄音棚裡的《女兒情》引起轟動,楊潔主動把錄好的伴奏帶拿給大家聽,直誇是首好歌。

許鏡清身上還體現了一種「藝術無國界」的精神特質。

閆肅寫的《天竺少女》裡面「沙裡瓦」他實在看不懂,就去質問閆肅:「你是不是逗我呢?」

閆肅趕忙說:「沒有,這是印度語。」

許鏡清借鑑印度老電影《流浪者》中歌曲《拉茲之歌》俏皮歡快的韻律,終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天竺少女》。

05

熟悉許鏡清的人,都感慨此人的謙卑低調。

雖然1987年,許鏡清有幸負責製作央視大年初一「齊天樂」春節聯歡晚會的全部音樂,那也只是「後《西遊記》」時代他短暫的高光時刻。

他嘔心瀝血創作的曲目捧紅了蔣大為、李玲玉等歌手,卻從未想過從這鍋榮譽的濃湯裡撈一勺「福利」。

即使所謂「福利」,也只是他該得到的認可。

創作是一項非常艱苦的事業,尤其是面對《西遊記》這樣一部超現實主義的「神仙」劇,如何恰如其分地彰顯主題,更是難上加難。

哪怕天賦異稟如許鏡清,也需要默默承受著創作的煎熬。

創作《敢問路在何方》時,許鏡清把自己關起來找靈感,四五天都理不出頭緒。直到他乘坐公交車,看到車水馬龍的城市萬象,不禁感慨這不就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的情景嗎?隨即便哼唱出來。

他快速地在隨身攜帶的煙盒紙上記下這優美的旋律,高興得像個孩子。

1988年,《敢問路在何方》被多家媒體一致評為「十大金曲」之一,頒獎時卻找不到曲作者。最後,北京電視臺在傳達室裡為許鏡清補發了獎品。

版權,對於許鏡清而言更是陌生。

韓寒在電影《後會無期》中使用《女兒情》給他的5萬元,是許鏡清拿到的最高版權費。

而在手機彩鈴大火的那幾年,一家網站只用2.7元就買走了彩鈴版《豬八戒背媳婦》。

在走穴成風的娛樂圈,我們也很少在各類節目的嘉賓評委席找到許鏡清的身影。許鏡清不圖這些。

06

許鏡清,人如其名:心有明鏡,善水自清。

《西遊記》剛開始熱播的時候,許鏡清接到妹妹的一個求助電話。

妹妹告訴他,老家有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得了白血病,可能是晚期了。女孩跟家裡說,想要聽一遍《敢問路在何方》。

那時候還沒有手機、MP3、網際網路,許鏡清就日夜不停地趕工給她錄製,因為沒有現成的帶子,就把舊的給複製了一個,給妹妹寄過去。可是等到寄過去以後,女孩兒卻已經不幸去世。

這份遲到的祝福成了許鏡清的終生遺憾。

微博興起以後,曾經有一個粉絲跟許鏡清私聊,表示想要把《敢問路在何方》的旋律用在自己的電視劇裡。

許鏡清好奇這部電視劇跟《西遊記》是否有關。了解到是關於兒童的作品後,他二話不說,免費幫助粉絲實現了願望。

粉絲為此還專程跑來當面感謝。

2017年,故友楊潔逝世,許鏡清深夜發表長文緬懷:「我一輩子太過直率,你活著的時候,我們爭論一些話題,我有些言語可能不太恰當,做的不太好,你一定要諒解我。」

07

許鏡清的晚年生活應了那句話:陽光靜好,歲月無聲。

他與老伴如今住在一棟普通的居民樓裡,一邊安心創作,一邊盡享愛情。

兩位老人相偎相依,粗茶淡飯卻內心豐盈。

2017年,許鏡清走進《朗讀者》的演播廳,他與董卿談到了《西遊記》,談到了作曲,也談到了人生。

最後,許鏡清滿懷深情地為觀眾朗讀了巴金的《燈》。

「幾盞燈甚或一盞燈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徹黑暗,可是它也會給寒夜裡一些不眠的人帶來一點勇氣,一點溫暖。 」

看遍世間繁華,當屬藝術最真。

其實,早在為張紀中版《西遊記》作曲之時,許鏡清已經表明了心跡。

許鏡清在新版《西遊記》裡的作品有《來生相見的記號》《多保重》等,但無一例外都沒能再創奇蹟。

原因是多方面的,按許鏡清的話講就是:「記得那時(上世紀80年代)幾聲電子鼓讓孩子們欣喜若狂,電子合成器的聲音又讓人感覺無比新鮮。而今呢,電聲已經普及到城市裡除了下水道和老鼠洞以外的任何地方了」。

許鏡清不是江郎才盡,只是看透了藝術本質。

創作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自我修行。

08

退休多年的許鏡清在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心願,就是把《西遊記》的音樂搬上舞臺,讓這些音樂在新時代得到升華。

他曾說:「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有著獨特的情感,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更純粹的方式,將作品呈獻給更多的西遊文化愛好者和音樂愛好者。」

可是,《西遊記》音樂的商業價值一眼就可以望到底,感覺無利可圖的投資人紛紛打了退堂鼓。

曾經有一位商人醉酒後表示願意資助許鏡清辦音樂會,把許鏡清高興壞了,他拿出多年積蓄的十幾萬重新編排樂曲、刻錄唱片,看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可等到這位商人酒醒,資助的事情卻沒了下文。屢遭碰壁的許鏡清沒有就此放棄對藝術的執著。

他拖著年老的身軀奔走相告,終於在2016年通過2.9萬網友眾籌到了400多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第一場西遊記主題音樂會。

晚會由王為念、方瓊主持,並邀請了雷佳、戴玉強等眾多藝術家、優秀青年歌唱家以及六小齡童、遲重瑞、馬德華、劉大剛助陣參演。

音樂會如期舉行,觀眾座無虛席,後臺的許鏡清忐忑不安,他擔心觀眾對這樣的音樂形式並不買帳,畢竟都是些耳朵聽出繭子的老歌了。

為此,前一天許鏡清一直在現場彩排到凌晨4點,就怕哪裡設計不好。

許老多慮了,等到曲終落幕,觀眾久久不肯散去,他們沉浸在關於《西遊記》的回憶裡,滿心感動。

回到家裡,許鏡清久久不能平靜:「這麼多年的努力,終於見到了成果,完成了我的心願。在我的生命之路上,畫了一個比較完美的句號。真不容易啊 !」

許鏡清的音樂夢還在繼續,他開始關注如何把原聲音樂與符合大眾審美的視聽體驗融合起來,讓更多人聽到不一樣的《西遊記》音樂,感受經典的獨特魅力。

一生專注一件事,把它做好便是極致。

正因如此,十幾、二十幾年後,我們的童年回憶還能如此緊密地和許鏡清的曲子關聯在一起。

相關焦點

  • 在86版的《西遊記》中,有哪幾個插曲?你記得幾個插曲的名字呢?
    二師兄聊娛樂,大家跟著二師兄一起聊一聊《西遊記》裡面的娛樂故事。我是原創作者二師兄,專門為大家寫一些關於《西遊記》裡面的娛樂故事。相信大家對86版的《西遊記》都不陌生吧?裡面溫文爾雅的唐僧,活潑可愛的孫悟空,肥頭大耳的八戒,還有滿臉鬍鬚的沙悟淨等等形象都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在這部電視劇中,令我們印象深刻的除了裡面的人物以外,這裡面的插曲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現在只要一聽到裡面的插曲就能想起以前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西遊記》的情景。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在86版的《西遊記》裡面的經典插曲吧。
  • 86版西遊記人物淺析(終)
    與87版紅樓夢不同,86版西遊記人物更加繁雜,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不計其數,前面幾期只能稍微簡單地點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那麼這期也是選取個人覺得有必要絮叨的幾個人物。當然,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所寫也只僅供參考。
  • 86版西遊記,曾重播3000次,老戲骨們相繼離世,我們還是當初少年嗎?
    整部書讀起來特別連貫,沒有高深的詞語和讀不懂的詩詞,大部分都是白話文,偶爾穿插的詩詞多為對景致和師徒身份的描述,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86版電視劇百看不厭有幾部電視劇是寒假暑假的標配,比如《新白娘子傳奇》《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而《西遊記》無疑是少年的最愛,其中86版的《西遊記》是系列電視劇的高峰,無劇能超越。
  • 熱烈的情歌,傷感的離歌,86版西遊記插曲,傳唱了一首首回憶!
    我們都知道,唐僧師徒在去西方拜佛求經途中,險阻不斷,豔遇也不斷。唐僧不斷邂逅的女性為其唱出了一支支動人的情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這些歌曲的動人魅力吧!真的是回憶殺啊!《西遊記》第18集《誤入小雷音》中的插曲真是熱辣動人。
  • 這10個關於86版《西遊記》的冷知識,你都聽過嗎?
    86版西遊記,中國電視劇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作為一個80後或90後,你或許在童年時沒看過三國,沒看過射鵰英雄傳,但如果你說你沒看過86版的西遊記,那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下面這10個關於《西遊記》的冷知識,知道與否都不影響觀賞電視劇。
  • 86版《西遊記》通天河原劇情:靈感大王是女妖,搶童男童女為俊男
    該劇歷時數年,演員們歷經艱辛才得以完成,播出後轟動全國,多年來更是被無數次重播,影響了幾代觀眾。眾所周知,86版《西遊記》當年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不足,導致該劇幾乎夭折,後來劇組人員想盡辦法拉來投資卻也無法按原計劃的集數拍完,只得狠心砍掉一些故事,使得原計劃的30集最終變成了25集。
  • 65歲歌唱家因病去世,曾演唱西遊記、紅樓夢插曲,他的愛情更傳奇
    葉矛先生一生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曾演唱86版《西遊記》的插曲《無底船歌》和87版《紅樓夢》中的插曲《紅豆曲》。得知他離去,他的多位合作人、業內朋友都發文悼念。著名作曲家許鏡清,是《無底船歌》的作曲人,他和葉矛先生及夫人廖莎、女兒葉明珠都有合作,私下關係非常好。
  • 為何說央視86版《西遊記》是少兒經典版?
    86版《西遊記》尊重原著,但只是尊重原著故事情節及內核的一部分,並不是完全尊重原著的內核。 六小齡童確實會演猴,好到近乎以假亂真,但他卻未必像原著小說裡的孫悟空。
  • 原來《西遊記》原著真的很嚇人,我們都被86版西遊記騙了?
    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西遊記》原著的確嚇人,其中很多情節不適合小孩子觀看,而86版央視《西遊記》跟原著的出入比較大,很多地方都進行了改編,這並不算騙我們,只是剖除了一些內涵,閹割了一部分內容,讓它變得通俗易懂、老少鹹宜。
  • 李誠儒暗諷周星馳,你或許不知道他對86版《西遊記》做的貢獻
    這一番言論,引起一片譁然,有網友說李誠儒沒有點名說,卻被誤解,他或許說的是這一套表演不適合,但也沒有提到人。有些網友卻不認為,提到《西遊降魔篇》又提到無釐頭表演,這不明擺著就說周星馳嗎?兩種說法好像都有道理,無論李誠儒是暗諷還是真的無意,但可以知道的是,現場的人對《西遊記》的喜歡程度都沒有李誠儒多。
  • 日本78版《西遊記》走紅,「逼迫」央視投拍86版《西遊記》
    夏目雅子的美貌讓人印象深刻,演技也非常棒,可惜天不假年,她在27歲就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肺炎並發去世,非常可惜。不過夏目雅子的唐僧成為日本觀眾眼中的經典,直接導致日本在之後的幾版《西遊記》中都啟用了女性出演唐僧,這也是日本《西遊記》的一個標誌性特色。
  • 《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差在哪兒,給菩薩化煙燻妝?
    美夢重溫的結果一般都不太好,比如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無比經典的86版《西遊記》就是,當《西遊記續集》開播時有多少人心心念念希望能夠重溫童年,可惜只有少部分人如願了,很多觀眾表示《西遊記續集》不僅沒有童年的味道,相反還有些毀童年的感覺。那麼,《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到底差在哪兒呢?
  • 日本《西遊記》魔改火了,央視「重拍」,86版為《西遊記》正名
    《西遊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一部,從以前到現在,西遊記重播了很多次也翻拍了很多次,但是都不如86版的經典,對此楊潔導演功不可沒。日版西遊記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衍生而來的,但是他們對很多中國文化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大家可以看看,日本根據這兩部書改編的漫畫都有很多,
  • 86版《西遊記》師徒現狀如何?馬德華活得好
    經過86版的《西遊記》橫空出世,他已經成為一個無法超越的經典。有多少人的童年時光伴隨著生動的人物、經典的臺詞,以及向西方天堂學習的艱難時期之旅。86版《西遊記》25集已經拍攝了6年,《西遊記續集》16集已經拍攝了一年,可以說是一部苦心經營的作品。主人公「師徒四人」遠不止四個,但有八個。
  • 34年了,86版《西遊記》演員都怎樣了?徐少華變化大而她更美
    ,每年暑假寒假都是《西遊記》熱播的時間段,而憑藉著獨特等口碑和演員劇情,86版《西遊記》成了一代人心中永恆的經典,所以也有很多人納悶,時間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以後,曾經那些飾演電視角色的演員們,如今都是什麼樣的呢?
  • 86版《西遊記》師徒4人演電影,照搬西遊插曲人設,網友稱不想看
    最讓大家驚喜的是該電影的陣容,該電影聚集了《西遊記續集》中的「師徒四人」:飾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飾演豬八戒的馬德華、飾演沙悟淨的劉大剛以及飾演唐僧的汪粵。這也是繼《西遊記續集》之後,「師徒4人」首次在熒幕上合體,而且還是出演電影,這個陣容的確是非常豪華。《財迷》是一部喜劇電影,主要講述了六小齡童飾演的郝先生因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夜暴富,由菜農搖身一變成了千萬富翁。
  • 86版演員再翻拍,六小齡童表示不出演——《西遊記》
    只是這部《悟空》的導演在選角方面比較有看點,他把86版《西遊記》的演員來了一次情景再現。特別大的想像力,西遊記中大鵬鳥和孫悟空也是競爭對手,大鵬鳥要吃掉孫悟空的師傅長生不老如今的好兄弟導演,比這部想像力豐富的定海神針更厲害,但靈的農戶,頂多是金箍棒,這讓導演和家裡的孫悟空是冤家朋友,直接也歪曲了原作的核心思想雖然故事是泡沫太的,但是在86年的時候,演員的團隊對當年的王非常期待,當年的王是西遊記第一代的三藏法師
  • 86版西遊記,不同人飾演的唐僧師徒,你認得出幾個?
    從不同的角度報導86版電視劇《西遊記》(含續集),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86版西遊記,不同人飾演的唐僧師徒,你認得出幾個?】。說到86版西遊記的唐僧師徒,這四個人是經典的熒幕形象了。遲重瑞飾演的唐僧有佛像,孫悟空飾演的六小齡童很有靈氣,馬德華飾演的豬八戒幽默,閆懷禮飾演的沙僧耿直。可以說這幾位已經把師徒四人的形象詮釋到了完美的地步。
  • 韓寒花重金買西遊記插曲版權,六小齡童遭粉絲吐槽「雙標」
    不過這一次竟然用在了六小齡童的身上,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這種高仿,開始的時候是註冊一個微博號,點進去也是本人,照片也是本人發的,小編想,這應該就是靠純手打文字,把明星微博上的內容照搬照抄下來,罵一些不找邊際的話,然後直接@某個明星,就可以生成真實的連結了。按照這個套路的話,每個人都可以和六小齡童無限對話聊天,甚至把西遊記裡所有人的微博都弄進來,還可以讓他們無限的回覆評論。
  • 86版《西遊記》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是臨時換成由蔣大為的
    很多人並不知道,86版《西遊記》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原本是張暴默唱的,後來臨時換成由蔣大為演唱。箇中緣由,據說是有人從中作梗安排給了蔣大為,為此這首曲子的創作者——許鏡清還背了黑鍋,被張暴默大罵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