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裡楊惠敏三根手指敬禮到底啥意思?

2020-12-22 邑人電影院

作者:李嘯天

《八佰》裡,為八百壯士英勇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在關注旗幟升空的過程中,舉手行禮。這一幕看得人熱血沸騰,是全片最激越人心的鏡頭之一。

不過,引人注目的是,楊惠敏敬禮時的手勢,並非五指併攏,而是收起了小指與大拇指,只有中間的三根手指併攏直伸。這個奇怪的姿勢,引發了觀眾的熱議,紛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一幕,在1975年臺灣版《八百壯士》裡,由林青霞飾演的楊惠敏,行禮時同樣如此。而且,還有專門的特寫鏡頭。

不過,林青霞在片中對這一手勢有明確的解釋,她說這三根手指,分別代表了智、仁、勇,是中國童子軍的表示敬禮勢。

片中,楊惠敏的父親以為三根指頭代表30塊大洋,於是楊惠敏向他解釋了三根指頭的分別代表的意義。

智、仁、勇原本是儒家所提倡的三種德行,出自《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後來,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將智、仁、勇重新定義為軍人精神的三要素。

1921年12月10日,孫中山在桂林對滇、粵、贛三軍官佐發表了一篇《軍人精神教育》的重要講話。提出:所謂精神,非泛泛言之,智、仁、勇三者即軍人精神三要素。

中國童子軍,是國民政府指導的下童子軍,因此就奉行了國父孫中山的教誨,將智、仁、勇作為了自己的行為規範,並在敬禮的手勢中得以貫徹。

要知道,中共也有自己的童子軍,少年組織叫少先團,青年組織叫共青團。其實,國軍也一樣,少年組織叫童子軍,其中女子組就叫女童軍,青年組織則是三青團,三民主義青年團的簡稱。

中國的童子軍在1912年,也就是民國元年開始創立,於當年2月25日由嚴家麟創始於武昌文華書院,其後流播漸遠,為各地所仿效。

國際上的童子軍則建立于于1907年,由英國爵士羅伯特·史蒂芬生·史密斯·貝登堡建立。最早的性質類似於今天的夏令營,就是通過露營生活,進行烹飪、偵察、 攀登等活動,培養孩子們的意志。後來這一形式被各國廣泛效仿。前陣子國內上映的《喬喬的異想世界》,講的就是德國童子軍的故事。

就中國而言,創始人嚴家麟,1890年生於漢口一個與教會常有來往的紳商家庭。 他早年曾留學美國,專事考察過美國童子軍教育事業。有感於國外的先進經驗,於是在國內創辦了中國童子軍。他的經驗,在中國各省得到了效仿,紛紛建立自己的童軍組織。

一直到1926年,之前的中國童子軍都是分散的民間組織。到了1926年3月5日,國民黨中央青年部經過一番考察,認為童子軍是「青年運動最好的工具」,於是決定正式收編。由中央青年部創辦「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同時成立「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委員會」,對之前存在的各地童子軍進行整合,覺得有必要保存的就保存下來,沒有必要的就撤銷。

經過中央的統一管制下,中國童子軍迅猛發展,到1930年時,當時參加童子軍的人數已達20餘萬。中國童子軍大體上可分為幼童軍(一般為8歲—11歲)、童子軍(一般為12歲—18歲)、青年童子軍(18歲以上)、女童子軍、海童子軍數種。這個女童子軍,就是《八佰》裡楊惠敏所在的組織。

時間到了1934年底,國民政府進一步整合了童子軍,並在首都南京成立了「中國童子軍總會」,而且老蔣親任總會長,何應欽任副總會長兼總司令。 到1937年時,全國的童子軍人數已經超過220萬人。抗日戰爭爆發後,許多童子軍激於民族義憤,積極參加抗戰。他們組織戰時服務團,擔任救護、宣傳、慰勞、募捐、運輸、通信和維持治安等工作,湧現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

還有一個男童子軍,就正式加入了部隊,成為軍隊裡的小戰士們。《八佰》裡的小湖北、小七月,大抵如此。

《八佰》裡大家都看到了,楊惠敏不僅送八百壯士送旗,更多的工作就是在蘇州河對岸積極進行募捐,並對抗日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宣傳。

抗日戰爭勝利後,第三次國共內戰的爆發,中國童子軍的影響力迅速式微。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八佰》:楊惠敏敬禮時為何只伸出三根手指?代表什麼意義?
    《八佰》這一部影視作品自從播出以後,就深受網友們的喜愛,影院更是爆滿。 這一部影視作品真的是格外的催淚,口碑也是極好的,票房很快就創下了記錄。 《八佰》這一部電影,也成為了電影院停滯半年以後復工的爆火影視作品。
  • 《八佰》獻旗女楊惠敏:得罪胡蝶蒙冤獄4年,晚年遇車禍癱瘓至終
    電影《八佰》裡面有一個非常感人的畫面,就是女童軍楊惠敏冒險給四行倉庫勇士送國旗,最終鋪墊出四行倉庫樓頂升國旗的感人故事。其實筆者很早就注意到,曾有某位著名學者對楊惠敏送國旗的橋段進行過非常詳細的考證,認為她不是泅水渡河的,送的國旗不是掛到四行倉庫樓頂的那一面。
  • 救市&醒世:《八佰》是一部上等戰爭片嗎?
    來源:娛理過五關,斬六將,《八佰》總算正式公映了。拍這部電影的想法在導演管虎的腦海裡縈繞了很多年,2017年開機,18年殺青,19年撤映,然後在今年這一中國影市最特殊的一年裡,它成為了寄託行業厚望的「救市之作」。
  • 電影《八佰》我們不應該在燈亮著的情況下離開
    根據淞滬的後期戰鬥,《八佰》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88師團中國團的加強營,他被稱為800人,有400人,他一直堅守在上海蘇州河畔的倉庫裡,創造了一場罕見的圍剿戰,孤軍奮戰了四天四夜來阻擊日軍。那麼,《八佰》哭泣的人的魅力是什麼呢?
  • 《八佰》唐藝昕飾演誰? 楊惠敏歷史原型後來結局是什麼?
    《八佰》唐藝昕飾演誰?管虎執導的《八佰》正在熱映,有觀眾評價說這部電影是中國類型片製作的高峰。的確,該片不僅畫面濃重,而且布景精緻,一段慘烈的歷史通過群像的刻畫,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另外,除了劇情有吸引力,片中的演員還奉獻了精湛的演技。
  • 《八佰》與《敦刻爾克》的千裡奇緣
    <八佰>主要講述了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率領四百二十餘名將士不惜生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歷史事件。和以往的<建國三部曲>題材相似,電影劇情根據歷史改編,每一幀畫面都在告知我們戰爭有多麼的殘酷,可即使瀕臨絕望,戰士們也一定會把國土堅守到底。
  • 八佰張譯被扇耳光的戲為什麼被刪 刪減的13分鐘和被你忽略的細節
    刪減的13分鐘和被你忽略的細節《八佰》的熱映,讓坐落在上海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再次進入大眾視線。83年前,對外號稱「八百人」,實際只有四百餘人的一支部隊,在四行倉庫裡,面對數十萬洶湧而來的侵華日軍,頑強抵抗了四天四夜。電影正是改編了這一段歷史。《八佰》原定去年7月5日上映,6月25日宣布撤檔。
  • 《八佰》定檔8月末,這個戰爭故事,在45年前曾讓林青霞斬獲影后
    8月2日,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當天,「華誼兄弟」宣布了電影《八佰》定檔的消息。這個消息一出,引發了不少影迷的熱議。在去年的「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八佰》原本被選定為開幕片,進行展映。但因為「技術問題」被臨時取消,而原定於去年7月5日的檔期,也隨之撤銷。
  • 如果《八佰》用這首歌當主題曲,也許是一種圓滿
    《八佰》今日上映,風叔我今日也營業一回。其實,風叔對《八佰》的配樂和歌曲是有一些微詞的——配樂沒有存在感是見仁見智,而《倫敦德裡小調》改成《蘇州河》,找出品人閨蜜和國際巨星來合唱,就有恢弘的國際範兒了嗎?這首歌出來後的反響平平,已經說明了一切。
  • 《八佰》片中細節有這麼多,你注意到了嗎
    "佰"電影名為《八佰》,大家是不是會有疑惑,為什麼是佰而不是百?電影名也曾叫《八百啟示錄》,但後面改成了《八佰》,其實就是因為佰字蘊涵著深厚的含義。首先佰字在古時是表示軍隊的編制,而這次電影主要講的也是軍隊。
  • 看《八佰》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文/西帕克8月14日,在經歷了電影節下映、撤檔、不斷的重新定檔傳聞、漫長的疫情、影院復工之後,管虎備受期待的新作《八佰》,終於迎來了點映的日子,並將於一周後正式公映。這一年,世界翻天覆地,這部2019年最受期待的華語電影再次歸來,也讓影迷有一種宛若隔世之感。管虎的《八佰》改編自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上盪氣迴腸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 《八佰》觀後感:國產戰爭片強力之作
    觀看了期待巳久的電影 《八 佰》,這是中國新生代導演,極具思考力的管虎的作品,也是國產電影首次用全套IMAX系統拍攝的戰爭大片。 IMAX是世界上目前技術比較成熟的高精密度電影系統裡最先進的。電影《八佰》的成功,拍攝的各項要件一定是與此完美相匹配的。 《八佰》故事取材於1937年8月13日爆發的,以中國軍隊主攻的淞滬合戰後期的一個片段:世人矚目的四行倉庫堅守戰。
  • 45年前,曾有另一部《八佰》,主演全是巨星,林青霞獲得影后!
    為了提升士氣,楊惠敏不顧自己生命安危,決定帶著一幅國民黨旗冒險渡河至四行倉庫,想要送給河對岸的將士們鼓舞士氣。524團的軍人們在收到了楊慧敏送到的旗之後,在四行倉庫樓頂上升起,八百壯士望著它冉冉上升,舉手敬禮。
  • 看過《八佰》後,重遊四行倉庫,這裡曾是民國四大銀行的金庫
    電影院重新開門後,誰都沒能想到第一匹殺出的黑馬,就是足夠悲壯的《八佰》。影片裡1:1還原了四行倉庫和周遭環境。如今四行倉庫舊址仍在上海,只是修復成了一座抗戰歷史紀念館。
  • 深度解讀《八佰》你不能錯過的10個細節,2刷才能找全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管虎導演的新片《八佰》期待已久。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他的期待。兩億點映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 一部電影,《八佰》壯士,三個意象
    對於他們的成長史此處不再贅言,我只想通過三個意象,來表達一點膚淺的看法。這三個意象是開頭出洞的老鼠,隨著情節推進展示的一匹奔騰的白馬,以及童子軍楊惠敏送給壯士們的一面旗幟。一鼠,一馬,一旗,撐起了這部劇的靈魂。一部恢弘史詩般的壯烈故事,為何從一隻醜陋的老鼠切入?這裡大有講究。
  • 熱映電影《八佰》超燃宣傳海報賞析!
    由於各種原因,電影《八佰》的上映可謂是一波三折,在耽擱了大半年之後,這部史詩級的家國情懷影片終於在8月21日和大家見面了。 該影片取材於1937年的四行倉庫戰役,在淞滬會戰中,為了掩護五十萬國軍安全撤離,八百壯士奉命死守上海最後的四行倉庫陣地。
  • 《八佰》:人物動機成謎,細節大量消失,管虎這是把老本兒都丟了
    視頻裡,當年親歷者的回憶、管虎慷慨激昂的陳詞……的確很難不讓人熱血沸騰。三年磨一劍。事實上,作為電影院復工後的首批電影,公映6天以來,《八佰》在票房方面也確實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成績單。但能夠反映出一些問題的是:在知乎上,《八佰》的評分僅僅只有5.2分,連及格線都沒到。另外,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豆瓣、知乎兩個平臺,對於《八佰》這部電影的評分差異,竟然達到了2.5分之高。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電影《八佰》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8月21日上映的電影《八佰》成為了疫情下的「救市之作」,上映11天之後,電影票房就突破了20億大關,成為了今年全球單地區最高票房的影片。作為院線復工之後的首部國產大片,《八佰》被業界寄予了厚望。讓整個業界更為驚喜的是,電影《八佰》正式上映的第8天,觀影人次竟然接近4000萬 !電影《八佰》到底講了什麼故事?關於電影本身,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