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獻旗女楊惠敏:得罪胡蝶蒙冤獄4年,晚年遇車禍癱瘓至終

2020-12-24 溫度歷史

電影《八佰》裡面有一個非常感人的畫面,就是女童軍楊惠敏冒險給四行倉庫勇士送國旗,最終鋪墊出四行倉庫樓頂升國旗的感人故事。其實筆者很早就注意到,曾有某位著名學者對楊惠敏送國旗的橋段進行過非常詳細的考證,認為她不是泅水渡河的,送的國旗不是掛到四行倉庫樓頂的那一面。個人覺得這樣的考證沒有太大的意義,故事的重點是在那樣緊要的時刻,有一個人把國旗送到了河對岸,從而產生了凝聚人心的效果。

事實上不論選擇何種安全的方式過河,目的地都是極為危險的交戰前線,對於一個普通女孩來說,這需要極大的勇氣。楊惠敏送國旗的時候自然想不到四行倉庫的勇士們能全身而退,更想不到自己的行為能引起極大關注,從而進入人生最高光的時刻,所以說這是一種完全不為名利的義舉。歷史需要這樣一個振奮人心的故事,而她恰巧成為了故事的主角,並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單憑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敬佩。

《八佰》劇照,楊惠敏扮演者唐藝昕

與大家想的截然相反,這些名利並沒有讓她的人生產生質的飛躍。相反因為四行倉庫的送旗獲得的名聲,幾乎讓她人生的滑入深淵。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楊惠敏的故事。

獻旗女英雄

楊惠敏是江蘇鎮江人,1915年出生,高中畢業。淞滬會戰時她大概22歲,在上海一家糖果公司做營業員。戰爭期間,糖果公司停業,她便參加了上海童子軍的戰地服務團。主要工作是救助傷員、難民,發動愛國抗日宣傳,《八佰》裡面描述的內容與此大致一致。再往後就是她渡河給四行倉庫送國旗的橋段,網上對此有許多爭議,但這並不是我們今天講的重點,我們說的是四行倉庫之後的故事。

四行孤軍撤退以後,被租界軟禁,媒體們爭相報導他們的事跡。其中順帶提及了獻國旗的故事和楊惠敏,後來又有媒體單獨對其進行報導,甚至以大幅照片作為封面,這個時候楊惠敏開始有些名氣。她以童子軍的身份經常出入孤軍營,幫營內的壯士們幹一些力所能及活,也獲得了大家的好感。團長謝晉元有感於局勢日益惡化,怕楊惠敏繼續待在上海會有危險,給她寫了一張條子介紹她到後方去工作。最終她被安排到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手下,組織抗日救亡宣傳。

青年時期楊惠敏

1938年初,影片《八佰壯士》完成拍攝,由當時著名演員陳波兒扮演楊惠敏的角色,對獻旗的故事進行了更大範圍的宣傳。當時是武漢會戰前夕,正在武漢的楊惠敏被邀請參加遊行對電影進行宣傳,受到了人們的追捧。尤其是電影播出以後,更有大量媒體對她進行報導,她也成了名動一時女俊傑,還得到了宋美齡的接見。

陳波兒也曾扮演過楊惠敏

形象宣傳大使

8月份,她被國府選派參加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世界青年第二屆和平大會。國民黨希望藉助這個「形象宣傳大使」對在美國的華僑和留學生宣傳祖國的抗日形勢,以獲得更廣泛的支持。楊惠敏在美國受到了華僑的熱情歡迎,在和平大會結束以後,她又接連到各個高校演講,報告自己的故事,爭取捐款和留學人才回國。

關於這一系列活動,負責三民主義青年團的張伯謹寫了一個報告給陳誠:「自去年9月15日起至12月15日止,共至90城市,講演200餘次,聽眾7萬餘人,捐款8000美元。除美國幹事會方面因招待籌備等工作用去6000餘元外,所餘2000餘元已先寄呈蔣夫人1500元……」沒錯,華僑為抗日而捐的錢,大部分被他們用於接待和組織籌備工作了……錢是沒剩下多少了,不過楊惠敏的宣傳應當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美國她也得到了大量媒體的追捧,名氣日益旺盛。

媒體曾大幅度報導過楊惠敏

1939年4月,楊惠敏回到重慶,受到了國府高層極大的關懷。不僅得到了時任財政部長孔祥熙的資助,還再次得到了宋美齡的接見。最後經宋美齡安排,讓她到中央大學讀書。但她受不了這個當時中國第一學府的嚴規,最後又被送到中央技藝專科學校就讀,但在這裡她仍然不習慣。此時的她一心想要更為驚險的生活,創造比獻旗更加輝煌的壯舉。在1938-1939年這段時間,媒體對她進行了大量的報導。筆者查詢歷史資料庫,被保存下來的報導篇幅甚至多於謝晉元。她的人生也在此時進入最高光的時刻。

蒙冤入獄

最終通過介紹,她輾轉來到香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岌岌可危。此前就有許多為了躲避戰爭而逃難到香港的各界知名人士,為了不讓這些人落入日本人手中,國府組織了賑濟委員會接運這些人員和物資到後方。楊惠敏當時就從事這項工作,尤其是香港淪陷以後,她仍然往來於粵港兩地,掩護完成了數批愛國人士的援救工作,並受到了賑濟委員會表揚。在此期間,她與軍統香港站的聯絡員趙樂天認識,結為伴侶。趙樂天一邊為軍統服務,但一面又利用職務之便,從香港走私藥品等物資到內地獲利。這也成為楊惠敏人生轉折的開始。

不過對楊惠敏人生影響最大的人當屬有「電影皇后」稱號的胡蝶。當時蝴蝶在香港躲難,香港淪陷以後,正是由楊惠敏將其護送到內地的。不過等胡蝶夫婦到達桂林以後,卻發現行禮遲遲未到,經過一番追問才得知,行禮在途中被土匪劫走了。這批行禮共21件大箱大包,據胡蝶說裡面有名貴衣物、首飾和照片、題字等,甚至還有十多條黃金。但實際上正在逃難的胡蝶夫婦不可能帶這麼多貴重物品,據說裡面大多是給幫會頭子和國民黨高官姨太太們買的化妝品、西藥等高級走私品。

四行倉庫紀念館當中獻旗的場景

胡蝶將此事怪罪於楊惠敏,認為是她夥同土匪騙了自己的行禮,事情最終傳到戴笠耳中。戴笠對胡蝶仰慕已久,即便其已是有夫之婦,仍然不想錯過大獻殷勤的時機。戴笠答應幫她追查此事,就把楊惠敏抓起來審訊。但畢竟楊惠敏是抗日英雄,又得到過宋美齡的接見,軍統特務不敢對她用刑。楊惠敏也一口咬定自己是被冤枉的,審問毫無結果,軍統特務只能從她身邊的人下手。這時候正好查到趙樂天走私行為,於是把他們兩人以「洩露軍事秘密,通敵」的罪名關了起來。

楊惠敏於1942年底被關押在重慶石灰市稽查處看守所,次年又轉押到貴州息烽集中營,2年後又被押回到重慶渣滓洞。期間,她一再鳴冤申辯,都無濟於事。據當時因違紀被關押在渣滓洞的軍統特務王仁德事後回憶:「楊惠敏在渣滓洞經常沉默寡言,仰天長嘆,悲憤不已,十分憔悴。

一直到抗戰結束,楊惠敏的案子才迎來轉機。軍事法院經過審判,確實找不到證據,於1946年1月4日宣判楊惠敏無罪釋放,而趙樂天被關押的時間與罪刑相抵也可以出獄。但是這個案子是戴笠辦的,沒有戴笠點頭,即使宣判無罪仍然沒人敢釋放。直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飛機失事死亡後,楊惠敏、趙樂天兩人才被釋放。不得不說,媒體是非常現實的。1946年對楊惠敏的報導幾乎全是負面的,認為當年她獻旗沒有任何風險,完全是想出風頭。有的媒體還說她私生活混亂等等……

電影明星胡蝶

劫後餘生仍是劫

兩人釋放後,曾在楊惠敏的老家住過一段時間,但後來趙樂天去了上海,兩人分開。大陸解放前夕,楊惠敏去了臺灣。此時的她已經33歲,仍然孑然一身,最美好的年華都在監獄當中度過了,以這樣的年紀自然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伴侶。最終在朋友們的介紹下,她跟年過花甲、剛剛喪偶的臺大教授結婚。她自己也得到了在文化大學工作的機會,並且生育了兩個兒子,一切其樂融融。

但楊惠敏的罪名始終未得到平反,對於將近4年的冤獄,她內心產生了極大的陰影,一直患有抑鬱症,不願提及之前的任何事情。一直到1975年,臺灣電影《八百壯士》拍攝完成,林青霞飾演楊惠敏,製片方再度找到楊惠敏做宣傳。經過一番開導,她的心結才慢慢打開,並答應出席電影的宣傳活動,那段塵封的往事才又在人們心中浮現。楊惠敏也因此獲得了更多人關注和慰問。

楊惠敏晚年出席宣傳

然而就在這時,厄運再次找上了她。1977年10月28日,楊惠敏因事外出,遭遇車禍,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從此左半身癱瘓不能動彈。比這更為痛苦的是,1980年2月,她突發腦溢血,經過搶救取出腦中血塊,但因神經受損過深,從此變成植物人,雖生猶死。在這種痛苦中煎熬了12年以後,1992年2月19日,她在醫院停止呼吸,苦難的人生終於走到了終點。

回顧楊惠敏的一生,假如沒有當年的獻旗事件,她也只不過是四萬萬中國人當中的普通一員,人生沒有起伏,沒有名利,平淡但真實,甚至可能還會得到幸福。但就在那個重要的歷史關頭,捲入到政治漩渦之中,有了名望,成了英雄,卻又迅速墜入谷底。她的選擇倒是談不上對錯,而且她也在恰當的時機,做了正確的事。悲劇的產生,只是因為她跟了錯誤的人。

還原歷史細節,喚醒歷史溫度。歡迎大家關注 每日更新有溫度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為「八佰」孤軍中獻旗女英雄的塑造與升華
    國旗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象徵,在電影《八佰》中,護衛國旗這一行為被的象徵意義也被一再強調。在與四行守軍相關的「獻旗」和「護旗」的過程中,包括圍觀群眾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也得到了升華。在當時真實的歷史上,人們用具體行動向四行守軍捐獻國旗和捐贈物品的也不在少數。那麼在當時為什麼會只單單宣傳楊慧敏一個人呢?
  • 《八佰》裡楊惠敏三根手指敬禮到底啥意思?
    作者:李嘯天《八佰》裡,為八百壯士英勇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在關注旗幟升空的過程中,舉手行禮。這一幕看得人熱血沸騰,是全片最激越人心的鏡頭之一。不過,引人注目的是,楊惠敏敬禮時的手勢,並非五指併攏,而是收起了小指與大拇指,只有中間的三根手指併攏直伸。
  • 《八佰》:楊惠敏敬禮時為何只伸出三根手指?代表什麼意義?
    《八佰》這一部影視作品自從播出以後,就深受網友們的喜愛,影院更是爆滿。 這一部影視作品真的是格外的催淚,口碑也是極好的,票房很快就創下了記錄。 《八佰》這一部電影,也成為了電影院停滯半年以後復工的爆火影視作品。
  • 《八佰》觀後感:國產戰爭片強力之作
    電影《八佰》的成功,拍攝的各項要件一定是與此完美相匹配的。 《八佰》故事取材於1937年8月13日爆發的,以中國軍隊主攻的淞滬合戰後期的一個片段:世人矚目的四行倉庫堅守戰。
  • 看《八佰》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文/西帕克8月14日,在經歷了電影節下映、撤檔、不斷的重新定檔傳聞、漫長的疫情、影院復工之後,管虎備受期待的新作《八佰》,終於迎來了點映的日子,並將於一周後正式公映。這一年,世界翻天覆地,這部2019年最受期待的華語電影再次歸來,也讓影迷有一種宛若隔世之感。管虎的《八佰》改編自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上盪氣迴腸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 45年前,曾有另一部《八佰》,主演全是巨星,林青霞獲得影后!
    1938年版《八百壯士》而今天要推薦的這部臺灣省出品的《八百壯士》則拍攝於1975年,影片論情節幾乎是1938年版黑白電影的翻拍,情節和人物都參考了當時的歷史,雖有一定戲劇化的改編,但卻是當時的臺灣影壇少見的華語戰爭史詩巨製。
  • 八佰中的,童子軍與三指軍禮,來源與意義
    中國童子軍創始人嚴家麟於1912年創立中國童子軍第一團,然而反響平平, 直至1915年上海四百多名童子軍在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嶄露頭角,開始獲得關注,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同年,楊慧敏出生。
  • 四行倉庫送旗少女,命運坎坷:坐牢後遇車禍,最後成植物人!
    電影《八佰》裡面有一個非常感人的畫面,就是女童軍楊惠敏冒險給四行倉庫勇士送國旗,最終鋪墊出四行倉庫樓頂升國旗的感人故事。其實筆者很早就注意到,曾有某位著名學者對楊惠敏送國旗的橋段進行過非常詳細的考證,認為她不是泅水渡河的,送的國旗不是掛到四行倉庫樓頂的那一面。
  • 電影《八佰》中的硬核營長是天津人!
    作為院線重啟後首部國產大片,《八佰》不負眾望,票房已突破20億。《八佰》帶動電影院線從疫情中重啟的同時,也再次將觀眾帶回到那個悲壯的場面。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名壯士在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對抗三十萬日軍,浴血奮戰四天四夜。在電影講述的這段故事中,說著天津話的硬核營長,也就是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之一,是天津靜海人楊瑞符。
  • 《八佰》與《敦刻爾克》的千裡奇緣
    <八佰>主要講述了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率領四百二十餘名將士不惜生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歷史事件。和以往的<建國三部曲>題材相似,電影劇情根據歷史改編,每一幀畫面都在告知我們戰爭有多麼的殘酷,可即使瀕臨絕望,戰士們也一定會把國土堅守到底。
  • 《八佰》唐藝昕飾演誰? 楊惠敏歷史原型後來結局是什麼?
    《八佰》唐藝昕飾演誰?管虎執導的《八佰》正在熱映,有觀眾評價說這部電影是中國類型片製作的高峰。的確,該片不僅畫面濃重,而且布景精緻,一段慘烈的歷史通過群像的刻畫,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另外,除了劇情有吸引力,片中的演員還奉獻了精湛的演技。
  • 《八佰》定檔8月末,這個戰爭故事,在45年前曾讓林青霞斬獲影后
    1937年「淞滬會戰」結束之後上海失陷,當時的中國民眾士氣低落。為了鼓舞人心,「國民政府」在1938年就組織拍攝了電影《八百壯士》,對「524團堅守四行倉庫的英勇事跡」進行了歌頌、讚揚。這部黑白影片也是華語電影史上的「第一部主旋律電影」。1975年,蔣介石在臺灣去世,嚴家淦接手了蔣介石的工作。
  • 救市&醒世:《八佰》是一部上等戰爭片嗎?
    來源:娛理過五關,斬六將,《八佰》總算正式公映了。拍這部電影的想法在導演管虎的腦海裡縈繞了很多年,2017年開機,18年殺青,19年撤映,然後在今年這一中國影市最特殊的一年裡,它成為了寄託行業厚望的「救市之作」。
  • 《八佰》將士許國,熱血終不負!
    八佰 是一場喚醒民族意識與家園情懷的戰鬥 是上海戰場最撕心裂肺的真相 將士許國,熱血終不負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如果《八佰》用這首歌當主題曲,也許是一種圓滿
    《八佰》今日上映,風叔我今日也營業一回。其實,風叔對《八佰》的配樂和歌曲是有一些微詞的——配樂沒有存在感是見仁見智,而《倫敦德裡小調》改成《蘇州河》,找出品人閨蜜和國際巨星來合唱,就有恢弘的國際範兒了嗎?這首歌出來後的反響平平,已經說明了一切。
  • 《八佰》片中細節有這麼多,你注意到了嗎
    這部以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為故事原型的電影,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而這部電影也有著超級多的細節,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佰"電影名為《八佰》,大家是不是會有疑惑,為什麼是佰而不是百?電影名也曾叫《八百啟示錄》,但後面改成了《八佰》,其實就是因為佰字蘊涵著深厚的含義。
  • 電影《八佰》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中國軍隊死傷30萬人,日軍死傷4萬餘人。關於電影上映事實上,電影《八佰》原本計劃在2019年7月5日進行公映的,但是由於不明原因,在2019年6月25日,電影官方宣布撤檔,聲明指出:「經片方與各方協商,《八佰》取消原定7月5日公映的安排,暫別暑假檔,新檔期擇日公布。」
  • 《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今年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於1937年10月27日至31日,國軍第88師第262旅第524團中校團附謝晉元,帶領所屬第1營的「八百壯士」,在日軍大舉進攻上海的形勢下,在四行倉庫孤軍堅守了4天4夜,擊退日軍6次進攻。
  • 「八百壯士」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八百壯士」的說法從哪兒來的?四行孤軍究竟共多少人?孤軍消滅了多少日軍?女童軍楊惠敏渡河獻旗是真是假?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1937年淞滬會戰中謝晉元率領的「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孤軍阻擊日軍的壯舉再次激起了人們對英雄的敬意。然而由於歷史塵埃的遮蔽,有關四行孤軍的一些細節總顯得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