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泡泡瑪特千億市值背後:潮玩玩家月流水上百萬 「吃土」賠錢也...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騰訊財經 祝無雙、侯夏荷、白玉湯

站在「盲盒」的風口,泡泡瑪特飛上了天。

12月11日,泡泡瑪特迎來了「敲鐘之日」,開盤便大漲100.2%,總市值達到1065億港元。「飛黃騰達」的股價背後,泡泡瑪特2020年上半年營收8.1億元,淨利潤1.4億元;雙十一天貓旗艦店銷售額1.42億元;三年間盈利激增300倍……

對於潮玩圈之外的人而言,這一連串數字令人咋舌,他們無法理解,一個賣玩具的公司,如何在短短幾年時間圈錢無數,幾個塑料小人,又何以撐起千億市值?

五位潮玩玩家分享了他們收藏玩具、購買盲盒的經歷和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盲盒為何吸引了大把年輕人,玩家又為何甘願大量砸錢做「韭菜」,進而窺探泡泡瑪特的「圈錢」路徑。

口述人:小強,90後,奢侈品從業者

玩潮玩其實玩的是圈子、是藝術品 月流水最多時能上百萬

我不算很元老的玩家,從2017年開始接觸到現在家裡的收藏有四五百件,其中主要是以be@rbrick和kaws為主。三年時間說長不長,但是我經驗或許比同期的朋友更豐富一些,我算半個玩家和半個中間商吧。

我對盲盒接觸較少,主流部分還是潮玩,盲盒的人群和高端圈差距還是挺不同的,盲盒的主要定位人群是上班族和學生,他的藝術設計和實際價值讓一些高端的玩家甚少會去接觸。我對潮玩是有一種感情的,因為我們玩的不僅僅是一種收藏,還有它的附屬價值;我們不會僅僅因為某個藏品僅是限定款就純變成了錢物交易,我們會一同探討這個物品背後的設計感,IP的故事性;是在收集中經歷的過程、遇到的同好之人那種找到歸屬的興奮。

你說我們還是在玩一種潮玩嗎?其實我們玩的已經是一種圈子、一種藝術品。

從入坑到現在,我沒有認真計算過到底在這個愛好和收藏上花了多少錢,大概來看每個月流水最多的時候可能有上百萬,一年上千萬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流水都是比較虛無的,只說利潤的話,這麼久增值差不多有幾十萬左右吧。

大家都說這是一個割韭菜的遊戲,但是這本來就是一個小眾的圈子,如果你要進來,為了愛好去花錢和消費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那些所謂的炒作,其實當你真正進入圈子,肯定會走上買賣交易(倒賣)這條路的,因為有些藏品並不是自身最喜歡的、或者得到了某個限定款,如果有利潤空間的話大概率會出掉,這樣就會形成一個交易圈。

有一次,一個退坑的圈友找到我,希望我可以接手他的退坑品,並給我報了整體的價格:23萬,經過交流之後最後以8折的價格成交。但是在我認知中,這些物品的價格其實在市場上可以擁有更高的價值,我花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將這些物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了轉手,在本錢已經回歸的情況下還剩下幾件稀有品,我便留著自己收藏了。

單就這幾件潮玩的價值就已經達到10萬塊錢,相當於我只花了一周的時間轉手就掙到了10萬元。不過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不僅需要對市場有充分了解,懂得每家貨品價值,還需要擁有出手和收購的渠道。潮玩的基礎價格和理解門檻就已經這麼高,你覺得這和盲盒還在一個層面嗎?

我覺得盲盒的炒作空間不大,因為盲盒的價值起點太低,幾十塊錢的起售價,最多也就可能被炒到一兩千,利潤空間百分比看起來挺可觀,但是它的利潤值不大。我認識的一些玩盲盒的玩家,他們更喜歡「端盲盒」:一套盲盒有24個,他們會直接購買多套盲盒,僅為了能開出那個隱藏款。如果能夠開出隱藏款,那麼一個隱藏款的價值基本相當於一整套80%,接下來再把剩下重複的便宜或者原價賣出,這樣就可以回本了。

盲盒確實擁有賭和博弈的性質,但這也已經是部分玩家的一種精神寄託。大部分人還是路過的時候買幾個,看看自己運氣怎麼樣,能不能中一個隱藏,那樣就是和玩刮刮彩一樣的感覺了。

泡泡瑪特未來還是挺不錯的,它針對的人群主要是白領和學生,這個人群基數在中國佔的比例很大,對入門潮玩來說門檻比較低,未來的升值空間應該不小。其次,背後設計師、藝術家也代表著盲盒另一方面的價值,泡泡瑪特之所以成為頂流的中國潮玩,正是因為他籤的藝術家是首位獲得歐洲繪本大賽冠軍的華人得主:龍家升。如果泡泡瑪特想把盲盒做好,我覺得最終的導向還是那些在背後付出的藝術家們。

口述人:大牌小欣,80後,全職媽媽、自媒體撰稿人

3年花費約30-40萬 普通盲盒二手生意只會虧錢不會賺錢!

從2017年開始玩泡泡瑪特盲盒,那會兒剛生完孩子,逛街遛娃時看到頤堤港新店即將開業,看到廣告牌是molly生肖,覺得很好看,等實體店開業以後就隨便買了幾個「星座系列」,回家拆開看是自己的星座(處女座),就很開心,體會到了拆盒的樂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我從小就挺喜歡收藏的,一直在買一些玩具,沒有固定的品牌,以前肯德基、麥當勞、樂高出了新款就會去收集,但沒有泡泡瑪特買得那麼瘋狂。從2017年開始至今,我的花費總共約有30-40萬,一共有大概一兩千隻「娃娃」,雖然目前已經進入冷靜期了,但在2018年期間買得很猛,處女座有點強迫症,會希望能集齊整盒,甚至想要隱藏款。

雖然我的花費不算太多,但因為生孩子後沒有收入,我還是依靠著自己以前的存款、自媒體撰稿來覆蓋我的潮玩消費,不太建議年齡小的玩家,通過「花唄」等借款平臺來承擔自己的愛好。

我不覺得買盲盒就是「割韭菜」,如果這麼想,生活中會減少很多樂趣!我覺得泡泡瑪特作為商家,一定是要賺錢的,如果玩家喜歡,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去購買就可以,沒有收入的學生需要冷靜!

目前我們家專門騰出了一個房間安放這些「塑料娃娃」,所以我覺得玩盲盒的收藏者,不僅需要考慮買娃娃的費用,還需要資金買防塵盒,也需要家裡有一定的空間。

說到二手炒作,我覺得買潮玩只是因為自己開心,沒有考慮太多炒作因素。我也不會去專門收集特殊款,我只買不賣。對我來說,有重複款了,去找「娃友」交換也是一種別樣的樂趣。近兩年換娃的用戶變少了,我就直接送給朋友了。2020年以來,我抽盲盒的數量大幅減少,只有看到喜歡的才會去二手平臺收,普通確認款均價只需要30-50元(原價59-69元)。

我覺得,二手賣娃這個生意,只會虧錢,不會賺錢,並沒有可盈利的空間!

關於泡泡瑪特上市,我覺得國內的潮玩市場還是很大的。盲盒這個市場,很多公司(包括1983、九木雜物社、miniso等)都在入局,雖然已經沒有前兩年那麼火了,「娃娃」的二手價格被壓得很低。對資深老玩家來說,我們的重心已經發生轉移,我現在更多會對潮玩展上的限定大娃感興趣,我覺得泡泡瑪特需要往周邊延伸與潮玩相關的產業鏈,利潤空間還很大。

口述人:熙熙,85後,母嬰用品公司大區經理

倒賣潮玩最多時候價格翻了8倍 2019年收入72萬淨利超10%

我是2015年開始接觸潮玩的,一開始是自己玩,後來發現行業利潤挺高,就開始做二手倒賣,來覆蓋自己的收藏支出,我專門有一個臥室用來擺放這些玩具。

我玩最多的IP是Dimoo,這也是今年最火的IP了。最開始泡泡瑪特還沒有籤下Dimoo的IP權,我都是炒Dimoo小王子那個設計師款,原價一千多買入,然後翻幾倍賣出,最高賣到過8000元一隻。

2015-2016年,是我花費最多的一年,那一年買潮玩直接花掉了一輛十幾萬的車錢。我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的,2019年收入有大概72萬左右,都是靠售賣潮玩展大娃獲得的,當然,去掉成本、人工、路費等支出,我去年一年就掙到7-8萬,淨利潤在10%以上。

我是不炒普通盲盒,只進展會款、限定版「大娃」的,普通盲盒現在售價都極低,即使1/144機率抽到隱藏,隱藏現在的二手價格也就四五百左右,無利可圖。

以前,我們會去跑全球的泡泡瑪特潮玩展,我們組團去,一方面提前排號,花100元/張提前購買玩家的號,如果中了,就能大賺;如果沒中,也就只虧損門票錢(正常120元/張,可以以90元/張賣出),賭的就是數量,買的號多了,一定可以抽中「大娃」限定購買資格。

另一方面,我們去展會前,會在二手交易平臺開通二三十個帳號,為玩家提供代買服務,提前收單。與玩家溝通好需要的款,向玩家收取一定的定金(正價的30-50%),如果買到了,玩家就補餘款;如果沒買到,就退還定金。這樣的好處是,不會佔用我自己太多的資金。

也出現過「黃牛」看一個款很火,坐地起價的情況,也不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來售賣,而是價高者得,我覺得這非常不厚道,打破了二手交易時賣家與買家的基本信任。

我覺得泡泡瑪特應該更多地舉辦潮玩展,不僅僅出盲盒,因為盲盒市場利潤率沒有那麼高;但展會潮玩還有很大拓展空間。

不過,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海外潮玩展都停掉了。因為我是廣東人,以前最常去泰國潮玩展,今年出不去,新出的IP設計也減少很多,都要養不活自己了,如果明年還是這樣,就得在國內展會做代購了。

平時,我也偶爾會去買Labubu和鼠叔的大娃,但因為這兩個IP的大娃數量實在太少,且有其它「黃牛」早已入局,不好搶佔市場,所以炒得不算多。

口述人:小羊格蕾特,85後,網際網路從業者

泡泡瑪特雖然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但不至於這麼快觸及「天花板」

我幾乎可以算是第一批就參與到盲盒圈的用戶了,大概六七年前,泡泡瑪特主要和日本的Sonny Angel合作推出盲盒,那會兒我就開始「入坑」了。Sonny Angel應該可以算盲盒的「鼻祖」,後來泡泡瑪特推出的Molly、Pucky等系列,都是沿用的SonnyAngel的抽盒形式。

雖然沒有具體計算過,但「入坑」以來,我買過的盲盒應該在500到1000個之間吧,花費也應該有幾萬塊錢了,周圍同事都覺得為了買這麼個小娃娃花這麼多錢,簡直無法理解,但在喜歡盲盒的「娃圈」,這個「敗家」程度其實不算高,我算是相對理性的玩家了。有的時候工作壓力大或者心情不好,我就會去「抽娃」,也就是買盲盒,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裡面那句經典臺詞「Life was like a box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結果往往出人意料。),你會期待著打開盲盒那一瞬間的驚喜,雖然有時候買到的不是自己喜歡的款式,但過程中的期待會帶給人樂趣。說白了,這就是花錢買開心吧。

最近一年以來,感覺身邊的一些「娃友」在慢慢退坑,大家抽盲盒的興致明顯不如以前高了。所以好多人不太看好盲盒市場未來的前景,也認為泡泡瑪特離賺錢的「天花板」不遠了,不可能保持這些年的高增長態勢,甚至要走下坡路。我覺得這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盡然。

畢竟,泡泡瑪特的用戶中有大量的95後00後,甚至更小的孩子,單從營收佔比看,他們的花費沒有特別多,但那是因為他們零花錢有限,等工作賺錢了,他們還是會繼續為泡泡瑪特「貢獻一份力量」的。更何況,我已經很多次看到一些三四歲的小孩站在泡泡瑪特機器人商店前,死活不走,非要買了。所以從這點看,泡泡瑪特不僅抓住了年輕人、青少年,還抓住了小朋友!這不是就抓住了未來麼?所以我覺得泡泡瑪特雖然可能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但是在未來,只要運營得當,保持合理穩定的增速還是沒問題的。

對於泡泡瑪特IPO,我只想說,可不可以給我們這些推你上市的粉絲多點福利?!

口述人:奶茶,85後,娛樂公司運營

買盲盒就是個賠錢的狀態,現在自己已經是在「吃土」了

我入「盲盒坑」大概是在2019年六、七月份,當時覺得這種形式的玩具很新鮮、沒見過,當我拆開第一個盲盒的時候,感覺挺刺激,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入坑」了。到去年十月,我基本都處於瘋狂購買盲盒的狀態,那時候我經常一次就買五六十個,買得確實挺瘋狂,就連我媽媽都覺得我挺瘋狂。買完之後,那些盲盒就囤在家裡,短短幾個月,我家的盲盒已經有了二三百個,我準備了一個像主機那麼大的箱子,裡面放滿了各種娃(盲盒)。

我買的娃,除了泡泡瑪特出的那些系列,如Molly、PUCKY、Dimoo等,還有一些其他渠道購買的盲盒,像tokidoki這些系列我也會收藏。不到半年時間,我花在購買盲盒上的錢就得有七、八萬的樣子了。

奶茶的部分盲盒收藏。她表示,這只是她收藏的一小部分。

但是現在看來,買的這些盲盒就是個賠錢的狀態。每次買的盲盒,除了偶爾運氣好碰到隱藏款,其他大多時候都是不受歡迎的「雷款」,像這種大家都不喜歡的娃,想要賣出去,就只能以遠低於盲盒原價的價格出手了,所以想在二手市場回血是沒指望的,比起自己當時買的價格,怎麼都是賠錢。

我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現在自己已經是在「吃土」了。和2019年的自己比,我算是冷靜了不少,已經從整套整套的買盲盒,到現在淡淡的「退圈」了。現在新出的盲盒系列,如果沒有特別喜歡的話,我就不買了,現在我更傾向於購買一些限量款的「大娃」或者吊卡。到目前,我買這些娃的花費就算不到10萬,也總有個八、九萬了。

至於盲盒未來發展如何,我其實不大看好。盲盒起源於日本,最早日本是玩「扭蛋」,後來慢慢發展成盲盒。但是你看現在,扭蛋也不怎麼火,所以我估計泡泡瑪特的盲盒以後也不會那麼火,總之,這個行業給我的感覺是不太行。

相關焦點

  • 盲盒撐起泡泡瑪特千億市值 潮玩行業「漲潮」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一度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收盤價為69港元/股,上漲79.22%,市值達953億港元。盲盒生意給泡泡瑪特帶來了極強的吸金能力,也帶動了潮玩行業的整體擴容。
  •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背後是潮玩的中國式機會
    「物品+情感」的連接使得潮玩往往會形成一個穩定的社群,大家在不斷地分享、交換、交易中,提高著對潮玩的認同感。為了打造潮玩社交,在2016年6月,泡泡瑪特上線葩趣APP,是國內首個潮玩社區平臺。背後商業價值有待挖掘泡泡瑪特的走紅重新定義了中國潮玩的新玩法,這個行業原先的玩家主要是樂高、萬代、漫威這些具備深厚IP資源的跨國企業。但盲盒的玩法在國內的盛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原先玩潮玩的主要是男性,但泡泡瑪特的用戶70%是女性,是盲盒,把女生帶入了潮玩市場。
  • 95後、00後買出泡泡瑪特千億市值
    泡泡瑪特今日以9992為股票代碼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被稱為 「潮玩文化第一股」的泡泡瑪特開盤報77.1港元/股,較發行價38.5港元高開逾100%,最高上漲至81.75港元/股,市值一度超過1100億。泡泡瑪特的主要業務是以盲盒形式售賣的潮玩。盲盒有點類似日本的扭蛋玩具。廠商將成套的一系列玩具隨機放在不透明的盒子中。
  • 11月閒置盲盒交易超1.2億元!頭部潮玩玩家年入200萬
    閒魚潮玩負責人稱,當前閒魚上有超44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11月閒置盲盒交易額超過了1.2億元,同比增長超70%,平臺一年盲盒交易額接近泡泡瑪特一年營收。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2019年營收為16.83億元。
  • 2年淨利暴增近300倍,泡泡瑪特千億市值驚豔市場...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開盤股價翻倍,市值暴漲超千億港元。截至收盤,泡泡瑪特首日股價上漲近80%,最新市值953.29億港元。在2017年-2019年期間,泡泡瑪特分別實現淨利潤156.9萬元、9950萬元和4.511億元,也就意味著,2年時間淨利大增近300倍。
  • 「盲盒第一股」上市破1000億 為什麼玩家吃土賠錢都要買?
    來源:騰訊財經(ID:financeapp) 作者:祝無雙 侯夏荷 白玉湯站在「盲盒」的風口,泡泡瑪特飛上了天。12月11日,泡泡瑪特迎來了「敲鐘之日」,開盤便大漲100.2%,總市值達到1065億港元。
  • 潮玩中的「扛把子」泡泡瑪特為何如此優秀?
    憑藉概念「盲盒」聲名鵲起的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最近格外的引人注目。在港交所上市首日總市值就達到了1100億港元,千億市值的背後,更讓營銷人興奮的是品牌的變現能力。有人說,盲盒就是類似於買彩票的一種形式,打開一樣的包裝,得到的是未知的潮流玩具,收穫的是驚喜和刺激,是精神上的一種滿足。那在這超強吸金能力的背後,究竟蘊藏著哪些密碼?一個賣玩具的公司真的這麼值錢的嗎?泡泡瑪特究竟真有實力還是「泡沫」馬特?那我們需要分析一下其背後的潮玩到底是什麼?
  • 名創優品入局潮玩,能打得過泡泡瑪特嗎?
    依靠讓人瘋狂剁手的盲盒,泡泡瑪特不僅擺脫了虧損,還一路大賺,於12月11日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盲盒第一股」,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高開100%。截至發稿,泡泡瑪特總市值953.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05億元),對比其2019年新三板退市時的20億元市值,翻了40多倍。
  • 揭秘: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背後是怎樣的物流供應鏈?
    回歸的泡泡瑪特開盤價77.1港元,較發行價38.5港元上漲100.26%,市值超千億港元。上市前,資本市場曾給出40億-50億美金的估值。認購階段356倍的超額認購,把泡泡瑪特的估值抬升至70億美元。這個數字有多了不起?2019年於新三板退市時,市值是20億元人民幣,上市前8個月的Pre-IPO輪融資時估值25億美元。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裝下千億市值潮玩帝國
    首發 | 經濟學家圈YOUNG財經泡泡瑪特(09992.HK)於12月11日開始上市交易,開盤五分鐘高開108%,報80.2港元/股,市值達1108億港元。創始人王寧夫婦佔股49.8%,估算其身家達到了557億港元。其招股書確定的發售價為每股38.5港元。
  •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曝出管理漏洞?
    對此,每日商業報導(www.bizvcw.com)了解到,雖然泡泡瑪特盲盒現今可以說是最熱門的潮玩,以其獨特的玩法,對年輕的消費者有極大的心理上的吸引力,但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泡泡瑪特仍舊面臨原創IP競爭力不足,產品質量與價格不匹配,以及門店銷售人員監管不嚴等管理問題。不過,專業投資研究機構仍看好潮玩市場未來的增長。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背後,它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背後,它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腦極體 發表於 2020-12-20 10:34:53 最近,一家名叫「泡泡瑪特」的玩具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市值就衝到了
  • 「中國潮玩第一股」IPO市值超千億,王寧:做世界的泡泡瑪特!
    12月11日,泡泡瑪特(9992.HK)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突破5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潮流玩家,值得千億市值?
    12月11日,泡泡瑪特以發行價38.5港元/股登錄港股,首日收盤收盤價69港元,漲幅達79%,成為近期最大的IPO黑馬。目前,泡泡瑪特市值953億港元,相比2019年退市時的21.9億港元提升了42.5倍。泡泡瑪特業績上的飛躍,來自其產品:「潮玩」。具體而言,是其中的細類:「盲盒」。
  • 泡泡瑪特上市成千億巨頭,瘋狂的盲盒生意開拓「潮玩」新賽道?
    文|娛樂獨角獸 何西窗泡泡瑪特成為今年第一個達到千億市值的潮玩公司,這一切顯然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自6月遞交申請書後,今天(12月11日)泡泡瑪特終于于香港正式掛牌上市,全球發售1.36億股,發售價為此前招股區間內的最高價位38.5港元/股。
  •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談IP壁壘:只靠花錢無法再造「周杰倫」
    作為一名月入萬元的「打工人」,你是否願意花費59元購買一份期待?從泡泡瑪特的快速崛起,我們看到了肯定的答案。12月11日,「潮玩文化第一股」泡泡瑪特(9992.HK)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價格較其招股定價(38.5港元)高開超100%至77.2港元,當天市值一度達到1065億港元。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的精神「馬殺雞」
    作者 | 胡萬程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上漲79.22%,市值逼近千億港元。作為國內盲盒風潮的主要締造者,泡泡瑪特近年風頭無兩。旗下金髮碧眼、右眼下一顆淚痣、總是嘟著一張嘴,卻看不出表情的Molly,收穫了一群忠實的擁躉,幫助泡泡瑪特火速坐穩「潮玩一哥」。有多麼火速?其招股書上的營收數據可見一斑。2017-2019三年,泡泡瑪特實現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16.83億元,近兩年營收增幅分別高達 225%、227%。
  • 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是閒魚撐起的?
    但僅僅基於收集癖和驚喜感,泡泡瑪特是做不成千億生意的,它的成功離不開一群人的推波助瀾——炒貨黨。房產最熱的時候,有他們;潮鞋、中古包最火的時候,有他們;現在盲盒火了,背後站的也是他們。從盲盒產業鏈下遊出現的千島(原潮玩族)、超級玩童、著魔、盲盒星球、蛋趣、元氣扭蛋、歐啦盲盒等以盲盒二手交易切入的APP們,就可以窺見市場之大。
  • 這個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有多野?
    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募資50.25億港元。若完成超配權,泡泡瑪特則額外募資7.56億港元。泡泡瑪特開盤價77.1港元/股,較發行價大漲100.26%,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我們不妨看看對比。
  • 新消費成潮 小盲盒撐起千億市值
    本報記者 孫杰  10年前一個小小的創業格子鋪,已成長為潮玩界的頭部玩家。  昨天,「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開盤股價翻倍,市值暴漲超千億港元。截至收盤,泡泡瑪特首日股價上漲近80%,最新市值953.29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