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專注學習足球技戰術,深入分析瓜式哲學,為大家復盤各經典比賽的小瓜,今天也一起來看看新內容吧。
在14-15賽季初期,全世界學習和研究傳控的教練已經達到空前的數量,最明顯莫過於西甲賽場的兇狠逼搶,作為TIKI-TAKA的聖地,教練們更喜歡以暴制暴去限制它,就像穆裡尼奧在《穆氏皇馬:攻勢足球》一書中留言道:巴薩就是在雷區跳舞,我們要讓他每一步都踩雷。
的確,TIKI-TAKA不僅以「以多打少」著稱,還因為「以少打多」的方式獲得美麗足球的代言權,這全部歸功於4-4-2時代的區域防守原則。
在此之前先簡單了解下區域防守的特點是什麼。
區域防守中要求在由攻轉守時,球員迅速落位到自己的既定防守位置,因此保證在對方進攻無論球傳導哪裡,都有一名防守隊員上前延緩進攻,而與此同時附近隊員在保持不失位(即不離開既定區域)的情況下儘可能靠攏以封堵傳球路線。可以說單純的區域防守就是以限制進攻選擇,從而形成區域圍堵而實現搶斷的。
那麼在瓜迪奧拉的傳控體系下,跑位十分的靈活,前腰隨時前插和三前鋒交叉換位便可以撕扯對手的防線。相信踢野球的朋友會深有體會,在自己隊伍都是不熟悉的隊友時,一個交叉換位就可以撕裂後防線的肋部。
由於區域防守的根深蒂固,防守隊員不會貿然脫離自己的位置上搶搶斷,而一對一時更是以圍搶為主。
看過小世界盃年代的朋友都知道,米蘭鐵線的圍強區域就是邊路,所有毫不猶豫的放鏟都是建立持球隊員被後衛引導到相應區域後強行封鎖出球點,形成一對一的套路。
上圖可以看到帶球過程中,紅黑軍團壓縮中部,僅給對方留出右邊路的突破路線並形成區域內2包1,因此防守變得很簡單。
而瓜帥的偽9號的中鋒支點作用則是增多了一個在對方禁區的接球點,大大提高了在對方禁區中的控球率,實際上9號位主要是吸引火力,為對友扯出空當。
此時單純的區域防守缺點便會一湧而出,上搶不及時、防守壓力輕、補位缺陷。不僅如此持球隊員還有更長的處理球時間,無球隊員有更多的跑位選擇。
可以說瓜迪奧拉的六冠王戰績有一部分是拜當時的足壇體系所賜,亦或者說足壇若不進步,瓜帥在拜仁曼城一樣可以拿到同樣的成就。
於是在西班牙登頂世歐之巔後,世界足壇迅速且普遍的採用了前場逼搶和「人盯人—區域防守」的戰術。以暴制暴使得瓜帥不得不重新考慮進攻組織的問題。
這是前幾期的一張戰術板,我們可以看到,在由後往前組織時,前腰作為過渡的支點,在接球回做大多回給後腰,由後腰來發起向前推進。然而在壓迫體系下,中場人數越來越多,瓜帥陣中的後腰從沒有防守能力的組織者,轉變為了全能型中場,而向前推進的任務也越來越多地交給邊後衛來發起。看下圖(CB=中衛DM=後腰FB=邊衛W=中前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教案
在壓迫下前腰必須回接得更深,本質已經改變為中前場球員,且邊後衛在進攻時不再站在對方邊鋒身前,而是站在身後,這樣在接到中場的來球後便可以面對非常小的防守壓力向前推進,而中衛被光頭要求拉到底線處接應,因此後腰的防守任務非常重,這也是後腰類型轉換的原因之一。
再來看看全局,光頭大魔王依然堅持著他的哲學,在強側把空間拉到最大,踩著邊線的邊衛,踏著底線的中衛;而在弱側又人員稀少。瓜帥的風格正在穩定的改變著。
而在後場人數優勢的情況下,瓜式拜仁也嘗試著不同的推進方法,比如前腰不接球,主動跑開空位以留出邊—中衛的連線。
圖片來源於網絡教案
或者在邊路被鎖死時再次回到中路推進。
圖片來源於網絡教案
以上套路時瓜迪奧拉在拜仁時期根據不同對手演練的由後出球的套路,並不是整個賽季都這麼用,例如多特就以邊路逼搶為主,那麼反其道就可以利用邊路來吸引防守隊員,讓後腰接球。
由於篇幅問題,本次分析的是瓜帥如何破解快速壓迫,完成從後場短傳推進到前場的套路,在下期將給大家分析拜仁在前場的進攻套路。
我是專注學習足球技戰術,深入分析瓜式哲學,為大家復盤各經典比賽的小瓜,喜歡的觀眾老爺請關注打賞點個讚吧。
關注微信公眾:傳控天下。獲取更多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