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心理及藥物治療

2020-12-22 騰訊網

失眠伴抑鬱、焦慮在臨床表現、治療和預後方面與單純失眠有很大差別,且預後更差、危害更嚴重,需要高度重視及積極處理。

為此,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及神經心理與行為神經病學學組共同組織相關專家撰寫了《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著重闡述了中國成人失眠、抑鬱、焦慮的概念、診斷和治療,以期能為臨床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以下節選心理及藥物治療部分,共識全文見文末文獻索引。

心理治療

1. 失眠的心理治療

(1)睡眠衛生教育:根據睡眠衛生教育指南,可給予患者以下宣教:只需睡到第2天精力恢復即可;每天同一時刻起床,1周7d全是如此。規律鍛鍊;確保臥室很舒適且不受聲音和光線幹擾;確保臥室夜間溫度適宜。規律進餐,不要空腹上床;夜間避免過度飲用飲料,減少咖啡類物品的攝入;避免飲酒,尤其在夜間;吸菸可能影響睡眠。別把問題帶到床上;在難以入睡時,不要試圖入睡;把鬧鐘放到床下或轉移它,不要看到它;避免白天打盹。不推薦將睡眠衛生教育作為孤立的幹預方式進行,需與其他心理行為治療方法聯合運用。

(2)CBT‐I:CBT‐I通常是認知治療與行為治療(刺激控制療法、睡眠限制療法)的結合,還可以聯合鬆弛療法。因CBT‐I產生可靠且持久的療效,並減少鎮靜助眠藥的使用,推薦CBT‐I作為成人慢性失眠的一線和初始治療。CBT‐I幫助患者建立起關於睡眠的積極、合理的觀念,建立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重建正常的睡眠模式和睡眠結構。針對入睡時間、睡眠連續性、休息感及睡眠時長等睡眠指標,CBT‐I可產生中到高度的效應。CBT‐I治療需要接受過培訓的醫師或心理治療師的參與。對於失眠伴抑鬱的患者,接受CBT‐I治療可使抑鬱緩解率顯著升高。

(3)失眠簡明行為治療(BBTI):源自CBT‐I,易於操作。BBTI僅包括單次的啟動課程及2~3次面對面或電話隨訪,通過增強睡眠動機,強化睡眠的規律性、降低喚起程度及增強床與睡眠的相關性來改善失眠。患者取得的進步應通過睡眠日記、每周電話或電子通訊記錄來監測。CBT‐I可作為獨立的幹預措施。

2. 失眠伴抑鬱的心理治療

CBT、人際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行為治療(行為激活)等方法對抑鬱有效。CBT幫助患者學會識別負性自動思維,改善功能失調性認知,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新的適應性行為模式,增加控制感和愉悅感,進而改善失眠與抑鬱心境。IPT是一種側重調整和抑鬱發作相關的人際因素的心理治療。CBT、IPT和行為治療對輕到中度抑鬱的療效與抗抑鬱藥相仿,可根據治療方法的可獲得性及患者的偏好選擇其中一種。對中重度抑鬱、抗抑鬱藥應答不良或用藥依從性差的患者,推薦抗抑鬱藥聯合心理治療。CBT在抑鬱急性期治療中可有效減輕抑鬱症狀,慢性重度抑鬱則推薦藥物聯合心理治療;在鞏固期和維持期治療中,CBT可有效預防或減少復燃與復發,但對嚴重抑鬱患者療效欠佳。

3. 失眠伴焦慮的心理治療

睡眠衛生教育和CBT對於成人失眠與焦慮具有良好效果,相關研究結果和系統綜述表明,CBT對於失眠合併焦慮的治療是可行的。主要的方法包括:認知矯正、鬆弛訓練、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等技術。認知矯正是要給患者講解焦慮的基本知識包括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使患者思想向積極方面轉化,正確認識適度焦慮是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鬆弛訓練可以改善患者的焦慮心境以及失眠,主要目的是通過放鬆軀體肌肉,漸漸緩解心理緊張情緒,降低臥床時的警覺性,該技術可作為獨立的幹預措施用於治療。刺激控制也可單獨使用,其具體內容是:在有睡意時上床;若臥床20 min不能入睡,起身離開臥室做一些簡單活動,等有睡意時再返回;不要在床上做與睡眠不相關的事情;不論前晚睡眠多長,保持規律起床時間;避免日間小睡。

4. 失眠伴抑鬱、焦慮的心理治療

推薦CBT‐I作為慢性失眠伴輕、中度抑鬱和焦慮的初始治療;對於失眠伴中重度抑鬱、焦慮患者,除了抗抑鬱焦慮藥物和針對抑鬱、焦慮的心理治療外,要提供針對失眠的CBT。

【推薦意見】推薦CBT‐I作為慢性失眠伴輕、中度抑鬱和焦慮的初始治療,對於睡眠指標和抑鬱、焦慮症狀均可產生中到高度的效應。CBT、BBTI、IPT、刺激控制療法、鬆弛療法也可作為獨立的幹預措施。中重度抑鬱、焦慮、藥物應答不良或存在用藥依從性問題的患者,推薦心理治療與抗抑鬱焦慮藥聯合應用。

藥物治療

1. 失眠伴抑鬱的藥物治療

主要包括鎮靜催眠藥、抗抑鬱藥及合劑/中藥治療。

(1)鎮靜催眠藥:主要包括苯二氮 類藥物(benzodiazapine,BZDs)、非苯二氮 類藥物(non‐BZDs)、褪黑素受體激動劑等。

BZDs種類較多,如艾司唑侖、氟西泮、誇西泮、替馬西泮、阿普唑侖、地西泮、蘿拉西泮等,在國內均納入二類精神藥品管理。這些BZDs可縮短睡眠潛伏期、增加總睡眠時間。不良反應包括:日間睏倦、頭昏、肌張力減退、跌倒、認知功能減退等。老年患者應用時尤須注意藥物的肌松作用和跌倒風險。使用中短效BZDs治療失眠時有可能引起反跳性失眠。持續使用BZDs後,在停藥時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對於有物質濫用史的失眠患者需考慮潛在的藥物濫用風險。BZDs禁用於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損害、重症肌無力、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患者及重度通氣功能缺損者。在早期(一般是開始治療的4周以內)與抗抑鬱藥聯合使用有一定益處,特別是對有焦慮症狀的抑鬱患者,但長期來看,聯合運用抗抑鬱藥和BZDs藥物並沒有比單用抗抑鬱藥帶來更大療效,相反,可能會增加一些不良反應。但BZDs並非抗抑鬱劑,不可作為治療抑鬱的主要用藥,更不能單藥治療抑鬱。

non‐BZDs主要包括唑吡坦、唑吡坦控釋劑、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來普隆。non‐BZDs 具有與BZDs類似的催眠療效,可用於治療睡眠起始及睡眠維持困難。由於non‐BZDs半衰期短,次日殘餘效應較低,一般不產生日間睏倦,因此藥物依賴的風險較傳統BZDs低,治療失眠安全、有效,但突然停藥可能發生一過性的失眠反彈。儘管non‐BZDs不良反應較BZDs少,但是單獨使用並不會緩解抑鬱,因此不建議non‐BZDs單藥治療抑鬱。

褪黑素參與調節睡眠‐覺醒周期,可改善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障礙。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包括雷美爾通、阿戈美拉汀等。雷美爾通是褪黑素受體MT1和MT2激動劑,可縮短睡眠潛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總睡眠時間,用於治療以入睡困難為主訴的失眠以及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障礙。阿戈美拉汀既是褪黑素受體激動劑,也是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具有催眠和抗抑鬱的雙重作用,能夠改善抑鬱相關的失眠,縮短睡眠潛伏期,增加睡眠連續性。

(2)抗抑鬱藥:常用藥物包括SSRIs、SNRIs、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劑(NaSSA)、5‐羥色胺受體拮抗和再攝取抑制劑(SARIs)、NE 和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NDRIs)、三環類抗抑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等。部分抗抑鬱藥有鎮靜作用,尤其適用於抑鬱伴發失眠的治療。

SSRIs中的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和西酞普蘭及SNRIs中的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可能在使用初期會出現降低睡眠效率、縮短快速眼球運動期(REM)睡眠時間、延長REM 睡眠潛伏期,增加覺醒,損害睡眠連續性等,因此建議抑鬱患者在早晨服用,避免晚上服藥影響睡眠。SSRIs中的氟伏沙明能夠改善睡眠,推薦晚上使用。在應用抗抑鬱藥治療的開始階段,聯合使用鎮靜催眠藥物有助於儘快改善失眠,提高依從性,隨著抗抑鬱療效的顯現,失眠症狀可逐漸改善。

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鬱藥包括米氮平、曲唑酮和部分三環類抗抑鬱劑。NaSSA的代表藥物米氮平可顯著減少睡眠片段化,提高睡眠效率和主觀睡眠質量,縮短睡眠潛伏期,對抑鬱患者的早醒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米氮平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SARIs的代表藥物曲唑酮可顯著減少夜間覺醒次數、縮短入睡潛伏期、增加夜間睡眠時間,並可增加慢波睡眠、調節睡眠結構。曲唑酮還可以修復SSRIs導致的睡眠紊亂,可單獨使用或作為SSRIs的輔助治療,其不良反應主要為嗜睡、頭暈、疲乏等,老年人應該注意防跌倒。三環類抗抑鬱藥可顯著減少覺醒次數、縮短入睡潛伏期、增加總睡眠時間,且沒有明顯的後遺效應,可用於以睡眠維持障礙及早醒為主的睡眠障礙的治療。但三環類抗抑鬱藥有抗膽鹼能等不良反應,並且容易誘發癲癇、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等,因此通常不作為首選。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鬱藥作為另一種抗抑鬱藥的輔助或增效治療時,劑量宜小,具體應結合個體特點。

(3)合劑/中藥: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合劑,其抗焦慮抑鬱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小劑量的氟哌噻噸對於突觸前膜D2受體的拮抗和美利曲辛抑制5‐羥色胺和NE再攝取而實現的。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協同作用,能同時提升多巴胺、5‐羥色胺和NE在突觸間隙的含量,因此具有抗焦慮、抗抑鬱作用,適用於失眠伴輕中度抑鬱、焦慮患者。單獨使用中醫療法目前缺少循證醫學證據,推薦在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在辯證的基礎上謹慎採用。

【推薦意見】失眠伴抑鬱首選SSRIs/SNRIs/小劑量米氮平聯用SSRIs或SNRIs,必要時輔以鎮靜安眠藥。鎮靜安眠藥首選non‐BZDs,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來普隆或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鬱藥如曲唑酮、米氮平等,可輔以有鎮靜、抗抑鬱作用的合劑藥物或中成藥;失眠改善後non‐BZDs/BZDs等鎮靜安眠藥應逐漸減量至停藥,以SSRIs/SNRIs/米氮平維持治療。鎮靜安眠藥應使用最低有效劑量,「按需」給藥、短期用藥,停藥時宜緩慢逐步減量至完全停藥。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在辨證分型的基礎上謹慎採用中醫療法。藥物的選用應注意個體化原則。

2. 失眠伴焦慮的藥物治療

對於失眠、焦慮均有其獨立的藥物使用指南,但兩者在藥物使用方面有重合之處,因此針對失眠伴焦慮患者,首先應當選擇兩者在獨立指南中共同推薦的藥物;其次,根據量表的結果及醫生的判斷,在失眠與焦慮的共病患者中,哪種疾病目前佔據主要成分,在注意不良反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選擇針對目前主要症狀的藥物。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用以下3種方案:失眠伴輕度焦慮者,選用具有抗焦慮作用的苯二氮 類藥物;焦慮突出者,選用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焦慮/抑鬱藥物;失眠與焦慮共病者聯合使用鎮靜安眠藥和抗焦慮/抑鬱藥物。

(1)BZDs:此類藥物中的阿普唑侖、氯硝西泮、蘿拉西泮、地西泮等,對失眠伴焦慮患者療效較好,可減少夜間覺醒頻率,但可顯著減少慢波睡眠,導致睡後恢復感下降。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口乾、食欲不振、便秘、譫妄、遺忘、跌倒、潛在依賴性、次日殘留的鎮靜作用等,儘管藥物有其不良反應,但在失眠伴焦慮的患者中,BZDs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焦慮/抑鬱藥:尤其適用於焦慮伴發失眠的治療,以曲唑酮為代表的SARIs類藥物適用於失眠共病的焦慮患者,也可作為焦慮患者改善睡眠的輔助用藥,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睡眠結構,延長患者的睡眠時間。

(3)聯合使用BZDs/褪黑素激動劑和抗焦慮/抑鬱藥:聯合使用藥物可以達到通過不同的睡眠‐覺醒機制來提高療效的目的,同時降低高劑量單一用藥帶來的毒副作用,推薦可用於失眠與焦慮共病者。選擇坦度螺酮、文拉法辛等在治療初期更應該注意與鎮靜催眠藥物的聯合使用,方可有效改善症狀。

(4)合劑/中西藥聯合治療: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對於改善失眠伴焦慮症狀效果明確。國內有比較多的使用中藥方劑或者中成藥治療失眠伴焦慮有效的臨床報導,但是總體缺乏嚴格的隨機對照研究。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在辨證分型的基礎上謹慎採用中醫中藥及針刺治療。

【推薦意見】失眠伴焦慮的藥物治療應根據具體病情合理選用。以失眠為主者,選用BZDs類藥物等;以焦慮症狀突出者,選用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焦慮/抑鬱藥物等;失眠與焦慮共病者應聯合使用BZDs類/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和抗焦慮/抑鬱藥物。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在辨證分型的基礎上謹慎採用中醫療法。

3. 失眠伴抑鬱、焦慮的藥物治療

失眠伴抑鬱、焦慮的藥物治療建議在治療之前先區分抑鬱和焦慮的主次,先針對主要問題進行治療;如果無法區分抑鬱、焦慮的主次,建議根據具體情況採用BZDs類、抗焦慮/抑鬱藥物、合劑或者中西藥聯合治療。

【推薦意見】失眠伴抑鬱、焦慮,且無法區分抑鬱、焦慮的主次時,藥物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甄別後合理選用抗抑鬱、焦慮藥物。藥物的選用應注意個體化原則。

文獻索引: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誌,2020,53(8):564-574. DOI:10.3760/cma.j.cn113694-20190701-00398.

相關焦點

  • 【臨床研究】失眠伴抑鬱與單純失眠患者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療效分析
    2015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我國約31.2%的人存在嚴重的睡眠問題[1]。臨床上失眠多伴抑鬱症、焦慮症、物質濫用、慢性疼痛等疾病,並且失眠與抑鬱症具有較高的共病率[2],臨床上約41%的失眠症患者伴有抑鬱症狀[3,4]。
  • 失眠的藥物治療,5張表說清楚
    半數以上人群患有失眠症2006 年中國睡眠研究會在6 個城市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內地成人有失眠症狀者高達57%。《2017 年中國失眠症診斷和治療指南》推薦對於失眠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方面推薦在心理治療的基礎上,酌情給予催眠藥物,從而達到緩解症狀、改善睡眠質量、延長有效睡眠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的目標。二、失眠症的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應遵循個體化原則、按需、間斷、足量的原則。
  • 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助眠藥,新冠疫情下,失眠患者該如何使用助眠藥呢?
    3.食慾素受體拮抗劑:食慾素又稱下丘腦分泌素,具有促醒作用,針對食慾素雙受體發揮抑制作用的拮抗劑蘇沃雷生,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成人失眠(入睡困難和睡眠維持障礙)。 4.抗抑鬱藥物:部分抗抑鬱藥具有鎮靜作用,在失眠伴抑鬱、焦慮心境時應用較為有效。
  • 「石浩強教你合理用藥」當失眠、憂鬱、焦慮接踵而至,藥物聯合心理...
    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約有一半人在過去的一個月中至少曾經經歷過一次不同程度的失眠。眾所周知,長期失眠不但會大大降低人們的工作效率和認知水平,還可能會導致出現心理障礙與精神疾病,有時焦慮、抑鬱也就在不經意之間接踵而至了,而罹患焦慮與抑鬱的患者同樣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眠,此三者相互交錯,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
  • 成人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研究與診治國際共識報告更新解讀
    2007年成立的ITP國際工作組就該病的定義、診斷標準、分期、治療及療效評估做出共識報告。該報告的出現對ITP規範化診治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也極大增強了全球範圍內不同國家和地區ITP相關基礎和臨床研究的可比較性。 近十餘年來,ITP研究領域十分活躍,新的治療藥物及臨床試驗結果不斷湧現,亟需對舊版共識報告進行更新。
  • 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關係
    一般藥物治療和心理諮詢是兩種比較常用且有效的方式。簡單說,藥物治療起效會比較快速,因為它會直接作用於神經遞質,使其在化學上出現某種變化,進而影響神經傳導。過於敏感的讓它慢下來,過於遲鈍的讓它快一點。所以藥物會很快起作用,並且直接解決問題。
  • 失眠、焦慮、大腦疲勞……原來睡不著也是病
    A.失眠人群逐漸年輕化中國睡眠研究會2016年的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的失眠發生率高達38.2%,相當於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失眠。B.長期失眠導致心理疾病楊慧醫師介紹道,失眠只是一個症狀,不屬於一種疾病,很多的軀體疾病或精神心理障礙都可引發失眠。失眠不僅會引起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乏力、心煩焦慮等精神損害,長期睡眠不足的人患抑鬱症、焦慮症的機率更高。
  • 治療失眠的常用方法
    失眠該如何治療  治療失眠症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應用藥物治療,而亞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無論是原發還是繼發,在應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當輔助以心理行為治療。目前針對失眠的有效心理行為治療方法主要是認知行為治療,但因為目前國內可以進行心理行為治療的資源相對比較匱乏,所以目前藥物幹預仍然佔據失眠治療的主導地位。
  • 失眠、焦慮和抑鬱,三者有什麼關係?
    危害:長期失眠易引起心煩意亂、疲乏無力,甚至以頭痛、多夢、多汗、記憶力減退,還可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並誘發一些身體潛在的疾病,比如高血壓、腦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系統疾病。 焦慮 症狀表現:驚恐不安、胸悶、窒息、心慌心悸、肌肉緊張和疼痛、收縮性或擠壓性頭痛。
  • 濟南神康醫院治療失眠怎麼樣,重點看療效
    在長期失眠的痛苦折磨下,3600萬患者選擇通過自殺的方式來解決失眠問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失眠、癌症及愛滋病並列為21世紀的三大疾病及衛生教育預防重點工作。提到失眠的治療,在選擇醫院時至關重要。醫院開創開放式家庭病房和封閉式病房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形成失眠、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精神有效治療、酒精依賴、心理諮詢與評估等具有優勢和特色的診療科室,承擔著山東省疑難及急重精神疾病的醫療、科研、有效治療和健康促進工作。
  • 焦慮症最嚴重會怎麼樣 疫情過後焦慮失眠怎麼辦
    專家建議通過RSHWHO渡氧調節腦內神經傳達物質的變化,有助於減輕工作壓力,緩和疲勞的症狀,和抗焦慮,以及通過心理疏導和認知的調整,能夠讓你的睡眠恢復正常。 3、專家指出只有少數患者達到疾病上線,而多數焦慮抑鬱伴失眠患者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異常、睡眠異常,可能與5-羥色胺(5-HT)、多巴胺、神經肽等單胺類和肽類神經遞質有關
  • 康弘藥業失眠治療藥右佐匹克隆片「過評」
    該藥為《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推薦的治療失眠的首選藥物,並先後進入《中國失眠症診斷與治療指南》、《心血管疾病合併失眠診療中國專家共識》、《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多學科診療指南》、《認知功能損害患者睡眠障礙評估和管理的專家共識》等多項指南與專家共識,在眾多失眠共病疾病領域獲得臨床治療推薦,並已納入國家乙類醫保目錄。
  • 《臨床焦慮與抑鬱管理》中文譯著出版!湖南省腫瘤醫院心理心靈關懷...
    焦慮和抑鬱是腫瘤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腫瘤科的臨床工作者,及早識別、及時幹預焦慮或抑鬱情緒,對提高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改善臨床預後很有必要。近日,作為腫瘤心理醫生的必備工具書——《臨床焦慮與抑鬱管理》中文譯著正式出版發行。
  • 教你幾招失眠自助妙招
    想要打敗「失眠怪獸」, 我們需要了解這些……「失眠怪獸」畫像失眠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睡眠障礙類型,常伴發於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等患者中,長期失眠對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會產生不良影響,尤其影響認知功能。於此同時可能會並存情緒低落,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食慾減退、動力減退,甚至存在幻覺、妄想等其他症狀,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
  • 如何進行藥物治療?
    神經官能症其實就是症狀表現比較輕的神經病,患者會存在有比較長時間心理衝突症狀,本身感覺異常痛苦,對患者的心理以及正常的社交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神經官能症患者在發現自己患病後,往往認為自己得了極為嚴重的疾病而到處去求醫診治,反反覆覆的進行檢查,但是往往得不到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或是明確的診斷結果。患者在整個求醫的過程中,反覆失落焦慮情緒的惡性循環,往往會讓患者陷入更為痛苦的狀態中。
  • 失眠、焦慮、自我否定?有這些症狀的,請注意!
    有研究結果顯示,排除痴呆後,中國六大類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的患病率達9.3%。一直以來,很多人對精神疾病的認知還停留在精神分裂症等重症層面,對於相關症狀和病患不僅忽視,甚至還帶有歧視。
  • 失眠和精神疾病有什麼關係?濟南神康給你解答
    失眠大致有四種表現形式1. 入睡困難。上床後頭腦越來越清醒,往事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呈現,這多見於情緒緊張焦慮,或者上床後並未想什麼,但閉著眼睛就是睡不著,這多為習慣性失眠。2. 早醒。上床後容易入睡,但很早醒來,多見於老年人或心情抑鬱的人。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述評
    胡盛壽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北京  100037)通信作者:胡盛壽,Email: huss@fuwaihospital.org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外科;共識;整體水平提高引用本文:胡盛壽.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述評.
  • 成都棕南醫院鄢軍醫生講解:如果長期感到抑鬱,該怎麼辦?
    擅長失眠、抑鬱、焦慮、強迫、精神分裂等精神科疾病的分型診治,在精神科疑難雜症的診治方面有較深造詣。從醫期間榮獲成都軍區集體二等功、共產黨員,多次參加抗險救災醫療救助工作,隨組織到偏遠的邊防執行醫療巡診,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成都棕南醫院鄢軍醫生講解:如果長期感到抑鬱,該怎麼辦?  1. 藥物治療  有些時候,藥物治療是必須的。
  • 睡前玩手機不僅易導致失眠,還會增加抑鬱風險!
    有專家指出:習慣性延遲睡眠時間不僅會導致睡眠障礙,還會導致心理問題,從而可能導致抑鬱或焦慮。 同時,有專家表示:睡前玩手機可能會引起焦慮和抑鬱。晚上迷走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屏幕光線的刺激和手機裡的情緒內容結合在一起,讓人產生焦慮感。 睡前玩手機對睡眠不好,這不是什麼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