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民兵頭破血流,絕不撤退
自從帕希尼揚屈辱地在停火協議中籤下名字,亞美尼亞國內便掀起了「逼宮」熱潮。在亞美尼亞內亂之際,納卡地區的形勢也陷入了焦灼。
雖然俄羅斯維和部隊早已經護送了大批亞美尼亞平民返回家園,然而依然有部分身強體壯、戰鬥經驗豐富的年輕人,自發地留了下來,並且成立了聲勢浩大的民兵組織。他們盤踞在納卡地區的多座村莊內,已經與亞塞拜然軍隊多次交手。
俄羅斯拆穿亞總理謊言?
前不久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剛剛會見了美國大使,隨後他便證實了一則關於「亞塞拜然士兵在俄羅斯維和部隊眼皮子底下抓上百人」的消息為真。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俄羅斯官方卻表示這與事實真相不符,直接打臉帕希尼揚。由此可見,帕希尼揚想在美俄兩大強國之間左右逢源,道行還是不夠。
亞兵佔據「地利」,多次擊退阿軍
值得注意的是,這股亞美尼亞民兵組織在村莊內利用地形優勢,對前來接管領土的亞塞拜然士兵開展了激烈的伏擊戰。雖然兩者實力懸殊,但是亞美尼亞民兵憑藉一腔戰鬥熱情,在短時間內竟然並未喪失所在區域的控制權。
這群民兵一直在納卡地區「捍衛主權」,這讓俄羅斯維和部隊也頗為頭疼。因為亞塞拜然此前其實並不願意停火,完全是因為亞美尼亞承諾了巨額賠款並且表示願意割讓阿軍所佔領的地區主權,再加上俄羅斯一直充當「和事佬」,為了賣「老大哥」一個面子,阿方才「勉為其難」地止住幹戈。否則,亞軍節節敗退,阿軍長驅直入即可直搗黃龍。
但是亞美尼亞政府卻在縱容本國勢力,攫取亞塞拜然的既得利益,並且已經對阿軍造成了人員傷亡。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俄羅斯也陷入了兩難。
阿軍「甕中捉鱉」,亞民兵被「一鍋端」
而亞塞拜然在經歷過數次不大不小的挫敗之後,便堅定了要將敵軍「一鍋端」的信念。近日在納卡地區重現了經典一戰,亞塞拜然軍隊仿佛已經無師自通地學會了「三十六計」,竟然將亞美尼亞民兵「甕中捉鱉」了。
據悉,阿軍在經歷過數次人員傷亡之後。便展開了「反恐行動」。而本次阿軍聰明地繞過了敵軍火力充沛的正面戰場,選擇從側面突破,包抄敵軍後路。這與三十六計中的「瞞天過海」不謀而合。據悉,亞塞拜然出動了大批特種精銳部隊秘密翻越了哈德魯特附近的雪山,從側翼繞到了亞美尼亞民兵的後部,最終前後夾擊,上演了一出經典的「甕中捉鱉」。
而這次奇襲有兩大要點,第一出其不意,第二配合默契。亞美尼亞民兵很難成功複製,首先這支武裝力量的成軍時間較短,彼此之間的作戰配合度有限,也缺乏機變的戰術指揮;其次,他們很難超越現有村莊,實施遠程打擊。之前亞兵的幾次勝仗,幾乎都依靠了熟悉的地勢,而他們一旦遠離這幾座村莊,就會徹底失去主場優勢。
亞民兵若負隅頑抗,情況不容樂觀
綜上所述,雖然亞美尼亞人悍不畏死,寧死不屈的決心令人敬佩,但是在政府軍已經求和的情況下,審時度勢也非常重要。遠離故土固然艱難,但是生存才是人類永遠的命題。在現代戰場上逞匹夫之勇,將難逃「炮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