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記者王歡】面對中國的崛起,日本的危機感與日俱增,因此不斷有輿論驚呼中國軍力的強大主要針對日本,對日本而言是一種「威脅」。近日在日本學術界對中國的「解讀」又出了新說法,認為中國的戰略意圖不僅限於日本。日本《產經新聞》6月12日刊登了日本中國軍事研究家平松茂雄的文章。文章認為,中國的「戰略野心」很大,已經將目光轉向了太平洋彼岸。
文章稱,中國空軍目前的主力轟炸機仍為蘇聯進口的「圖-16」(北約稱為「獾」),是一種雙發中型轟炸機。這種轟炸機早在冷戰時期就曾頻繁飛抵日本海上空進行偵察。雖然該轟炸機可攜帶與美軍戰斧式巡航飛彈相同性能的裝備,但已過時。該機型已於1990年在俄羅斯退役,中國也將逐步淘汰這種機型。中國空軍的能力一旦得到加強,將會給整個東亞地區的安保環境帶來重大影響,因此「不得不防」。
文章指出,中國目前已經保有被稱為「航母殺手」的反艦彈道飛彈「東風-21D」(DF-21D),若加上新型轟炸機,中國今後將能夠針對美軍有效地實施「拒止戰略」。該學者文章認為,中國的「戰略野心」並不僅限於日本,而是更遠的太平洋彼岸。文章稱,提到中國的海洋進出,日本國內會普遍關注中方圍繞釣魚島的動向,東京都政府計劃用捐款的形式募集資金「購買」島嶼的事情一直以來成為最熱話題。然而中國的視野不止是在釣魚島,還包括更遠的海域。
2001年以來,中國海軍艦艇編隊不斷通過東海「春曉」油氣田,經由衝繩-宮古之間公海水道南下太平洋,並在日本衝之鳥礁(日稱「衝之鳥島」)附近海域「頻繁現身」。同時,中國海軍還不斷地由海南島東進,經由臺灣島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衝破「第一島鏈」行駛至衝之鳥礁附近海域。如果中國海軍沿衝之鳥礁南下,將會直接面對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基地——關島。
2012年5月6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再次進行了遠洋航行訓練,並以登陸艦為旗艦進行了「雁行陣」隊形演練。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海軍很有可能將動用航母進行遠洋訓練,此後甚至可能動用潛艇。中國已經順利完成對「瓦良格」號航母的改建工作,並成功的進行了多次海試。目前中國已開始計劃獨自建造國產航母。
反觀美軍,為抑制中國的海洋進出以及遠洋海軍基地建設,美軍已將駐日本衝繩海軍陸戰隊人員減半,實現在關島、印度尼西亞以及澳大利亞的分散部署。不過,縱觀美軍動向,美軍對於中國的防線已經由此前連接衝繩-臺灣-菲律賓的「第一島鏈」退至「第二島鏈」。
文章最後稱,面對這樣的局面,日本應怎樣「肩負」起防禦任務,今後日本自衛隊將怎樣與美軍航母打擊群協作,這一切都還未知,但日本應清楚的認識到,中國越過釣魚島海域,並試圖將「勢力圈」擴大至西太平洋海域,這才是中國真正的「戰略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