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官員、學者指「閉館」舉動過激,無益中美問題解決

2020-12-05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華興報報導,美國務院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頓總領館,多位學者、前官員指此舉系川普連任策略的一部分,為突顯川普政府對華強硬態度,而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無益於中美問題解決。隨後,中國外交部決定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對此,多國人士表示,中國上述舉措是對美方單方面挑起事端的正當和必要反應,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呼籲美國政府保持理智清醒,重回合作軌道。

多名美政界官員指川普政府連任策略魯莽過激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報導,喬治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前任國家東亞情報官員保羅·希爾指出,關閉休斯敦總領事館的決定顯然是川普競選連任戰略的一部分,就是要突顯中國對美威脅。這可能會使公眾不再注意到他沒能有效應對新冠疫情,而是有了一個外部敵人來為疫情和其它事件負責。也會使川普當局彰顯自己的競選主題,即喬·拜登對中國威脅態度軟弱,因此沒有能力應對這一威脅。

曾任美國駐華大使的溫斯頓洛德對局勢感到擔憂。他批評「閉館」是川普連任策略的一部分,「川普的戰略很簡單,就是對中國強硬,並以此攻擊其對手拜登的軟弱」「推動中美脫鉤成為川普的棋子」。洛德警告稱,雙方外交危機的升級有可能導致熱戰,但眼下還不會,他「不希望最壞的狀況發生」。

曾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羅素(Daniel Russel)表示,關閉休斯頓領事館「進一步削減了兩邊所剩無幾的外交渠道,是一個很難挽回的舉動」。美國CNN報導稱,即使是一些以往支持川普對華強硬的官員,對於這次的「閉館」事件也感到擔憂,認為這種舉動過激。

蓬佩奧對華政策演講被指無助於中美問題解決

國務卿蓬佩奧7月24日在加州理察·尼克森總統圖書館就中國問題發表演講,他將美中關係描繪成自由世界與專制政權之間的鬥爭,並呼籲盟友一同施壓北京改變行為模式。對於國務卿蓬佩奧24日發表的對華政策演講,美國多位學者、前官員認為,其內容更多地是「脫離現實」、「意識形態的咆哮」,無助於美中之間問題的解決。

前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ussel)指出,蓬佩奧抨擊中國的演講是「憤怒的哀嘆」和「長時間的意識形態咆哮」,對改變北京的行為沒有意義。他指出,美國「指責中國」、「對中國強硬」這種陳詞濫調只會讓雙方關係更糟。

曾為前國務卿基辛格做過翻譯的美中問題專家戴博(Robert Daly)25日指出,蓬佩奧對中國民眾和政府之間的看法,描述了一幅「危險圖景」。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和東北亞地區主管麥可·赫森(Michael Hirson)則指出,在美國大選即將舉行之際,蓬佩奧的這種指責「不太可能讓中國的決策者做出對兩國關係有根本性改變的動作」。

布魯金斯學會美國與歐洲中心主任託馬斯·懷特(Thomas Wright)則指出,川普政府聲稱能夠代表自由世界的說法是「荒唐的」,因為他根本不在乎民主、人權和自由。

多國人士認為中國反應合理適度,呼籲美方重返合作

法國、日本、紐西蘭、菲律賓、緬甸、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肯亞、亞美尼亞、敘利亞等國各界人士表示美政府應重返合作軌道。

法國智庫席勒研究所研究員克裡斯蒂娜·比埃表示,美國此前突然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中國要求美方關閉其駐成都總領事館是正當和必要反制措施,符合外交慣例。當前,美國疫情形勢嚴峻,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很多人失去工作,在此背景下,美國民眾迫切需要加強國際經濟與公共衛生合作。但是,美國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採取了激烈的反華態度和舉措,這是為選舉而進行的「瘋狂押注」。

日本「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表示,美國政府日前做出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的荒謬決定,這一完全不合常理的舉動不過是為大選而做出的又一場把戲。中國的反制措施從國際法角度來看是完全正當的。

紐西蘭時事評論員陸波表示,中國的措施是對美國野蠻行徑的必要反應,是被迫之舉。中國對等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向美傳遞出了清晰信號:中國對美方的蠻橫無理舉動一定會堅決反制。

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哥哥萊表示,中國的反制措施是正當的。美方做出一系列舉動,原因之一就是美國政府在國內面臨著很大的危機。

菲律賓金磚政策研究會創始人赫爾曼·勞雷爾說,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對美國的挑釁和不友好行為保持了相當的耐心和克制,但美國政府基於選舉考量,變本加厲地實施反華舉措。中國通知美國關閉其駐成都總領事館是對美國突然單方面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的正當合理回應,是維護中國主權和尊嚴的行為,中國的反應是合理適度的。當前國際社會應當呼籲美國政府保持清醒理智,重回合作軌道。(原標題:美國前官員、學者指「閉館」舉動過激 無益中美問題解決 多國人士籲美方重返合作)

相關焦點

  • 管姚: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降旗閉館 中方接管合法文明
    直新聞:今天上午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降旗閉館,中方主管部門從正門進入實行接管,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強調,這是中方的正當和必要反應。你對此有何評論?特約評論員 管姚:這是中美外交戰的延續,中美關係這個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仍處在危險的螺旋式下降中。今天成都總領館降旗閉館乃至其後中方人員進入接管,現場情況大致平靜有序,駐美大使館還發微博表示會永遠懷念成都總領館。
  • 胡錫進:幾個學者的言論能把中美關係搞壞了?太天真了
    中美關係被華盛頓搞得一團混亂,美方為攻擊中國,不時揪中國的小辮子,經常拋頭露面的中國學者就會躺槍。加上有一群漢奸幫著搜集整理黑材料,中國學者中招的概率就更高了。但是誰要以為幾個學者的言論或者媒體的評論能把中美關係搞壞,就太天真了。美國哪個學者講個「內幕」出來,就能搞壞中美關係了?除非我們就不想要中美關係好,存心找茬。
  • 川普治下的中美關係何以至此?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去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明年是基辛格秘密訪華50周年。在這些頗具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本周正式宣告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鼓動"自由世界"聯手對抗中國。中美關係,何以至此?
  • 每經16點丨日本官員就妄言「需要中美開戰來解決新冠危機」 致歉並...
    每經16點丨日本官員就妄言「需要中美開戰來解決新冠危機」 致歉並辭職;廈門:未經收件人同意投放快遞櫃,逾期未改最高罰五千 每日經濟新聞
  • 聽3位美國學者論中美未來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溫燕】無論是11月下旬公布百日施政計劃,明確表示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還是連日來挑選準內閣成員的同時不斷對外放話,美國當選總統川普釋放 的政策信息讓外界感受到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中也涉及中國。在新政府上臺之前,《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數名美國學者,聽他們談論對未來中美關係發展的看法。環球時報:川普上臺後美中能合作雙贏嗎?
  • 美國黑人女無過激舉動卻遭騎警撞倒踐踏,險成馬下亡魂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31日報導,美國社交媒體上披露的一段視頻顯示,在周五(5月29日)發生於休斯頓的抗議活動中,竟出現了一位現場的女士被警察騎著的馬匹撞倒甚至踩踏的驚人一幕,過程十分驚悚,已經迫使警方不得不對此事啟動調查。
  • 美關閉中國領館,中美關係如何發展?俄學者:合作機會減少,但徹底...
    連日來,在美方單方面挑起事端,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後,中美兩國駐對方使領館的「命運」格外受到關注。有中國學者表示,以往美方對我駐美使領館施壓很常見,但這次「直接下手」,性質已完全不同。美國媒體認為,互關總領館事件表明,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近年來惡化到「令人擔憂的程度」。還有國際媒體聯想到1999年「炸館事件」後,中美兩國使館如何應對的細節。
  • 經濟學者預測2021:中美關係無法回到曾經,樓市暗松明緊
    這一年,我們一直在見證歷史: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國大封鎖,經濟懸崖式下跌,充滿戲劇性的美國大選……2021年,新的一年會好嗎?按照慣例,每年年底,小巴都會向50位經濟學者詢問5個問題,然後將他們的答案統計成一份「50位經濟學者對2021年的信心調查」,最終呈現在12月30日晚上的吳曉波年終秀上。
  • 「關注」陳春華:中美相互戰略認知的「翻譯困境」
    10月2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位於華盛頓的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發表了其第二個對華政策演講。他明確表示,「美國不再指望僅靠經濟接觸就能將中國轉變為自由開放社會,現在視中國為戰略和經濟上的對手(strategic and economic rival)。」
  • 中美文化產業峰會舉行 影視學者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本屆峰會活動主題為「大變局下,中美電影的未來」,十餘位中美著名影視學者、製片人和影評人圍繞著「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中美關係大局下中美影視合作的機遇和挑戰」「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對世界電影的影響」三大議題,通過澳門主會場和網上連線的方式同步對話,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 川普潰不成軍,妄圖最後在臺海問題做冒險舉動?中方有實力決心
    作為美國大選中的敗選者,川普算得上是潰不成軍,不僅大選失利,甚至還在他任期的最後幾天時間裡,他還面臨著被彈劾的風險。當地時間1月11日上午,民主黨議員正式向國會眾議院提交彈劾川普的議案,該議案尚未在眾議院正式宣布,但本周晚些時候眾議院將會對彈劾議案進行投票。
  • 美國學者研究當代中國周邊外交與安全的新視角
    美國學者對中美在朝核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認知,他們從地緣政治困境的角度分析「六方會談」機制的得失,強調美韓同盟、美日同盟對解決朝核問題的制約作用。中印美戰略關係的形成對南亞及印度洋的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美國學者認為雖然美印對華戰略選擇不盡相同,但實行對華接觸政策符合美印全球戰略的需要,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雙重因素制約著變化中的中印美三角關係,經濟與安全是檢驗三角關係好壞的試金石。
  • 參考快評|「為中國說話,有被砍頭的風險」,美國在納粹化?
    參考消息網5月8日報導(文/鄒魯)5月6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美國前駐華大使馬克斯·鮑卡斯對美國目前的政治氛圍提出批評,他表示:「如今在美國,誰要是為中國說公道話,他或她都會感到害怕,對吧,會被砍頭
  • 中國學者憶傅高義:困難時期積極行動,治學方法態度啟發後人
    這批專家回到美國後寫了一本書,名為《與中國共處》(Living with China),由傅高義主編。黃仁偉指出,直到川普上臺前,這本書都為美國對華政策奠定了基調,美國所謂的對華「接觸」政策,就是出自於這本書。此外,該書還講述了中美分歧、中美之間的共同點,以及如何通過擴大合作來克服分歧,強調中美必須要長期、和平地共處,要互相合作。
  • 美媒:川普回歸「一中」驗證中美關係不容任性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導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2月10日刊發題為《川普的「一個中國」政策「重啟」:新現實主義還是戰術撤退?》的文章稱,川普挑戰「一個中國」政策導致中美關係遇到一些挫折。近日中美兩國元首通了電話,川普收回了此前的表態。學者對此表示,後撤是正確之舉,川普最終意識到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 中美關係新出路在哪?全球37位學者提出「四個籃子」框架
    在過去十年中,我們一直在牽頭組織中美兩國之間的對話。此次能夠與Jeffrey Lehman教授以及Dani Rodrik教授共同推動《中美經貿政策工作小組聯合倡議》的產生和發布,也是國發院的專長和擔當所在。真心感謝每一位學者的勇氣、擔當和認真的參與,希望我們能為中美兩個大國開展更有建樹的對話做出學術界的努力。
  • 【紀念專欄】「全球學者」傅高義,擔憂觀念鴻溝,疫情下為中美關係...
    原創 傅高義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小i導讀當地時間12月20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稱,著名中國問題學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Ezra F. Vogel)去世,終年90歲。
  • 中國對等制裁美國行政部門官員
    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布,中方決定,對在涉港問題上表現惡劣、負有主要責任的美國行政部門官員、國會人員、非政府組織人員及其直系親屬實施對等制裁。同時,中方決定取消美方持外交護照人員臨時訪問香港、澳門免籤待遇。這是中方實行的反制措施。
  • 哈德遜研究所理察•威茨CCG演講:中美安全關係的現狀及未來
    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儘管中美政府已分別宣布中美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有部分學者認為中美關係的未來或將受到貿易問題以外的因素影響。2020年美國將進行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中國也迎來發展的新階段。在中美兩國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中美安全關係的現狀及未來不僅事關中美兩國的利益,更有關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 中美撞機事件大事記(4月1日-8日)
    --美國國防部官員說,在中方人員登機前,美機組人員已經銷毀機上的敏感設備和收集到的情報數據。--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訪拉美六國,重申了中國要求美方道歉的立場。美國拒不道歉。--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對中國飛行員失蹤表示遺憾,並以個人名義致信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表示他的遺憾。白宮稱,這一事件局勢的轉變取決於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