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
去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明年是基辛格秘密訪華50周年。在這些頗具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本周正式宣告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鼓動"自由世界"聯手對抗中國。
中美關係,何以至此?這要從美方近年來對中國外交極限施壓的連續動作說起。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對華展開一系列遏制行動,包括動用國家力量、應用非市場行為,對華為、中興通訊等公司實行圍追堵截;在新疆、西藏、臺灣、香港、南海等問題上對華採取分化策略,通過一系列法案為敵對勢力撐腰打氣;脅迫他國與其結成反華統一戰線等。
角力總領館
7月21日,美方突然要求中方72小時內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隨後,川普公開威脅不排除下令關閉更多中國駐美外交機構。外交界人士和學者稱之為"中美建交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件"。
三天後,中國外交部通知美國駐華使館,中方決定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並對該總領事館停止一切業務和活動提出具體要求。
24日下午,美方執法人員強行進入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館舍。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6日在推特上指出:美方的這一舉動,與入室盜竊無異。
華春瑩寫道:"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館舍是中國的國家財產。美國方面強行進入的舉動,不僅侵犯了《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也侵犯了美國憲法,還侵犯了美國的《外交使團法》。這一舉動與入室盜竊無異。"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24日公告顯示,將代管駐休斯敦總領館領區工作職責。
"川普病毒"將美國推向災難
今年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中國本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卻被川普以病毒溯源問題汙名化。
川普在多個場合不斷地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武漢病毒"、"功夫流感"等,公然煽動種族主義。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直言,"川普病毒"將美國推向災難。
川普要求停止向世界衛生組織撥款,並下令切斷與該組織的關係,指責其縱容中國最初的疫情應對不足。隨後,美國司法部指控中國黑客試圖竊取關於美國病毒疫苗研究方面的信息。
直至今日,在美國流傳的種種"謠言"中,抹黑中國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然而反轉總是來的太快,根據CNN25日的報導,醫學研究人員朱迪·米柯維茨聲稱,美國"抗疫隊長"福奇在過去10年中"製造"了新冠病毒,並將病毒"運往中國武漢"。
圍追堵截華為
去年,美國商務部先後將華為及其114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自2018年12月以來,一紙以欺詐指控為名的引渡令導致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一直被拘禁在加拿大。
上月末,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正式裁定,將華為和中興通訊列為"美國國家安全威脅",禁止電信運營商使用政府資金向這兩家中企進行採購。
在美國政府施壓下,英國政府本月宣布,將從明年起禁止英國移動運營商購買新的華為產品,2027年前在英國網絡中撤除所有華為產品。
蓬佩奧在訪英期間還大放厥詞,聲稱希望建立國際聯盟來對抗"中國威脅"。
染指南海
蓬佩奧7月13日發表聲明,美國不承認中國對涵蓋南海大部分海域的離岸資源權利主張。他表示,支持2016年中菲南海爭議臨時仲裁庭的裁決,且措辭強烈,一改美國政府往日在南海爭端問題上所持的中立立場。
就在上個月初,蓬佩奧稱美國已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抗議中國在南海的非法主權聲索。
7月4日,"米尼茲"號和"裡根"號兩艘航母在南海舉行軍事演習;7月17日,美軍在南海再次進行"雙航母"演習。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22日在倫敦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所發表講話說,美國要依賴在亞洲的夥伴國的幫助,以遏制中國。
幹預香港事務
2019年9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外委會審議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眾議長佩洛西邀請"反中亂港"分子參加以該法案為主題的記者會。
隨後,美國國會兩院先後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每年"認證香港的自治狀態",以決定是否維持給予香港的"特殊待遇",並威脅制裁特區政府官員等。
本月,川普將所謂"香港自治法案"籤署成法,並發布行政命令"終止對香港特殊經濟待遇",威脅對中方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
對臺軍售
2020年3月,美方將所謂"臺北法案"籤署成法,揚言要支持臺灣鞏固"邦交",提升"國際參與"。接下來,美國又多次推動對臺軍售。
5月,美國國務院宣布批准向臺灣出售價值達1.8億美元的魚雷等武器。
7月,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發表聲明稱,美國務院已批准向臺灣提供"愛國者-3"飛彈重新認證,總價值6.2億美元,主要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幹預西藏、新疆事務
2018年,美國國會"2018年對等進入西藏法案"經美國總統籤署成法。該法案詆毀中國西藏對外開放政策,以所謂"對等原則"對有關中方官員採取歧視性籤證政策。
今年1月,美國會眾議院審議通過"2019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
6月,美方將所謂"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籤署成法,對新疆反恐、去極端化措施和人權狀況肆意污衊、無端指責。
隨後,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分別宣布對4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官員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實施制裁。
限制中國記者、留學生籤證
今年2月,美方將5家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並於3月2日宣布削減作為"外國使團"列管的這5家中國媒體駐美機構40%的中國籍員工,變相驅逐60名中國駐美記者。6月22日,美方又將4家中國媒體增列為"外國使團"。
三個月後,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大幅縮短持I類籤證的中國駐美記者籤證停留期,規定有關記者在美停留期最長不超過90天,到期後需申請延期。如延期未獲批准,須立即離境。
遭到限制的還有中國留學生群體。今年5月,美國兩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推出一份法案草案,要求禁止中國學生學者赴美攻讀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
同月,川普籤署行政文件,要求限制部分中國赴美留學生或訪問學者的籤證。
川普深陷疫情泥潭
以上種種,美國的挑釁行徑凸顯冷戰思維。然而,反觀美國本土,疫情、種族、經濟、大選,川普早已自顧不暇。
本屆美國總統選舉將於11月3日正式舉行。在距離美國大選僅剩100天之際,民調顯示,由於應對疫情不力,川普的支持率落後於民主黨對手拜登達兩位數。
民調顯示,民眾對川普施政滿意度目前約40%,反對率有55%,相差為負15%。分析指出,美國自1940年起,沒有總統能以此滿意度成功連任。
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416萬,死亡人數超過14萬。隨著各州重新逐步重啟,美國各州的感染病例也迅速攀升。
"這是一次罕見的與經濟無關的選舉。"CNN如此評價今年的美國大選。民調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選民表示,他們更可能支持、更關注能阻止疫情傳播的候選人,而非重啟經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