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不僅讓印度電影進入眾人的視線,劇中的情節更是引發了熱議。這部劇中的教育方式以及所表達出來的體育精神,讓很多人產生了共鳴。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有著冠軍夢爸爸努力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冠軍的故事,馬哈維亞本來是一名有著無限潛質的摔跤運動員,從他當上運動員的那一天起,他就夢想著可以當上奧運冠軍,但是因為自身原因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奧運夢。於是他便夢想著可以生一個兒子,把自己會的全部教給兒子。
但是命運有時往往就是這麼不遂人意,一連三個妻子生的都是女兒,不過他卻意外發現兩個女兒都有著極強的運動天賦。於是他就專心地培養兩個女兒。最終大女兒吉塔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獲得了奧運金牌,為國家贏得了榮耀。
從《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出,促使吉塔成功的原因有兩大方面,一個是一直以來身邊人包括父親對她的引導和督促;另一方面則是她自身所有的內驅力,只有自己拼盡全力的想要做一件事情,最終才會獲得成功。所以,推動孩子通往成功的並非外力,而是"內驅力"。
當然,不可否認吉塔的成功與父親對她的嚴格訓練逃不開關係,但是更多的是她心中想要證明自己的那一股意志,如果吉塔沒有足夠的意志,沒有想為印度萬千女性證明的夢想,也不會站著領獎臺上了。外因固然重要,內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01為什麼內驅力如此重要?
1、外力的作用只是暫時的
看過電影的都知道,父親為了把女兒培養成冠軍,對女兒進行著一系列嚴苛的訓練。女孩子花一般的年紀,別的女孩子穿著漂亮的裙子塗著鮮豔的唇彩,吉塔卻剪短了頭髮日復一日進行著枯燥的訓練。剛開始訓練確實是起到了作用,但是時間一長,父親的壓迫讓吉塔喘不過氣來,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反抗。
由此可以看出,外力對孩子的作用並不會長久,如果沒有自身內驅力的指引,外力一旦消失,孩子也會開始倦怠。
2、內驅力才是驅使孩子走向成功的強大動力
吉塔擺脫了父親的束縛之後,開始做起了之前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失去了父親外力的約束吉塔很快就在比賽場上失利了。
所以,內驅力才是支撐著孩子走向成功的動力,運用到孩子的學習上也是如此,只有孩子自己覺得學習是為自己而學而不是為了家長、老師而學,即使沒有人督促著,孩子也會一直保持著學習的熱情,對待學習也會更加主動。
02家長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內驅力?
第1: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父母們請把選擇權還給自己的孩子,並且要讓孩子自己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學習的過程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只有讓孩子擁有這種選擇的權利,孩子才會產生內驅力,並且逐漸發展。
第2:積極鼓勵孩子
每個孩子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表揚和鼓勵,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會覺得自己努力的過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比起嚴格的訓斥,積極的鼓勵可能會讓孩子更好地接受。受到的鼓勵越多,孩子的行為和性格也會越來越自信,從而獲得的心理滿足感更能促使孩子內驅力的生成。
第3: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現在有太多的孩子沒有責任感了,在他們的心中,學習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老師和家長,因此學習的途中往往會沒有目的和方向。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就應該鍛鍊孩子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或者可以用有責任感的榜樣例子來激勵孩子,讓孩子的培養起自己的責任感。
第4:給予孩子正確的激勵
現在很多父母都會把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希望可以激勵孩子奮發向上,殊不知這種比較極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懷疑自己、對自己失去自信的心理傾向。
而且,有些父母為了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會採用一些物質獎勵來讓孩子學習,比如下一次考試進步多少名就獎勵一個禮品,而這樣外力的誘惑其實對孩子的學習毫無幫助,這種方法只會讓孩子對物質感興趣,而不是學習本身。
孩子內驅力的發展離不開父母的幫助和引導,當然同時也需要外力的適當助力,只有培養起孩子自己的內驅力,孩子的學習才可以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