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中,複習課和測驗課也是老師設計課程的必要部分。複習課可以幫助學生複習、組織"鞏固",並擴展他們的知識。然而,作為一名教師,上這堂課並不容易,因為它不是簡單、機械地重複所學的知識,而是要系統地回顧組織安排。
因此,為了達到良好的複習效果,教師在組織課堂複習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使複習生動有趣。
1、以競爭的方式保持複習的新鮮感
學習競賽對激發學生的精神、激發學習動機、克服學習困難有積極的作用。如果老師一味的布置作業就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做自己做過的事情,那就沒意思了。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和考生的特點,通過競賽的方式進行複習,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複習。
在教學中,教師我們可以通過根據學生知識進行重點、難點的不同,採用一些個人必答、小組必答、搶答、小組輪答等形式複習自己所學課程內容。這樣,不僅使學生在學習複習中始終有「新鮮感」,也使複習做到了他們有的放矢。
2、讓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深入複習
在背誦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只是重複學生所學的內容,學生會感到厭煩,甚至老師自己也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例如,在英語課堂上出現新單詞和短語是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複習中,不能像學新課那樣詳細,沒有多餘的時間逐個複習,這樣學生就會出現很多拼寫錯誤。
老師可以這樣設計,首先充分利用每節課的準備時間和早讀時間,讓幾個學生把錯的單詞和詞組寫在黑板上,然後讓他們當小老師,畫幾個學生改正,最後找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容易出錯的地方。
這不僅能讓其他學生記住容易出錯的單詞和短語,還能讓作為「小老師」的學生更清晰地記住容易出錯的單詞和短語。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拼寫錯誤率就會逐漸降低。
3、注重學生複習的計劃性和系統性
當學生通常學習時,大腦接受的是相對單一的知識點。因此,考試前教師應首先根據所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詳細設計複習課計劃,並注意對已系統地組織、分類的知識,再對整個知識串進行再進行。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網絡,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提取知識。
4、以學生學習為主,多用激勵的語言進行讚美學生
在複習過程中,作為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鼓勵學生做自己的總結、歸納。同時,當發現學生做得好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表揚來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鞏固舊知識,以彌補不足,並通過努力使簡單、機械的「重複」成為積極的「再生產」 ,使學生從體驗中複習樂趣。
總之,複習不是一個簡單、機械、重複的過程,還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只有恰當的方法才能使複習課生動有趣,受到學生的喜愛,達到複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