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腫瘤診治開啟「雲端多學科」模式 「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已...

2020-12-25 新民晚報

「我一定要來這個診室親眼看一看!」當許先生來到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多學科門診時,他覺得很慶幸,正是9個月前一場「特殊的」多學科會診,讓身處疫區的他獲得多位頂級專家共同制定的方案。

前年,老許因前列腺癌晚期伴多發骨轉移,前來腫瘤醫院泌尿外科葉定偉教授門診尋求治療,根據葉教授開具的內分泌治療方案,老許直到去年底病情持續穩定;但在今年年初,老許突然出現了腰痛腿麻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腫瘤標誌物水平升高,骨掃描檢查發現了多處新的病灶!鑑於老許伴有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老毛病」,突變的腫瘤指標讓當地醫院束手無策。

圖說:患者得到了國內頂級泌尿外科專家的「雲上會診」 院方供圖/下同

然而,由於疫情影響,老許無法來滬就醫。所幸他在關注的腫瘤醫院公眾號上,得知疫情期間葉定偉教授牽頭的「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線上特診室活動開啟。老許嘗試上傳了自己的病歷資料,很快收到工作人員的回覆,這個疑難複雜的病例將作為典型在會診平臺會診。在「雲端多學科診室」,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和四川大學附屬華西醫院等多家國內頂級泌尿外科專家進行「雲上會診」,為老許量身制定了治療方案。

「雲端」+線下,泌尿腫瘤多學科開啟新模式

2020年9月,葉定偉教授領銜的多學科門診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開診,多位專家同在一間診室,病人僅掛一個號便可得到數位不同學科專家的聯合會診方案。

據了解,自2005年起,腫瘤醫院在國內率先成立泌尿腫瘤多學科診治團隊,匯集院內外腫瘤外科、內科、病理、影像等多科專家,從線下到線上,至今已為近萬例國內外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看診的便利。

圖說:腫瘤醫院泌尿外科發起了線上的多學科平臺——「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

在實體化運行多學科門診之前,腫瘤醫院泌尿外科還發起了線上的多學科平臺——「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2016年7月,葉定偉教授團隊發起和搭建的國內首個跨區域多學科綜合診治(MDT)網上平臺「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正式啟動。在全國範圍內推廣MDT 理念,促進中國各級醫療機構泌尿腫瘤MDT 團隊的建設。

「我國泌尿腫瘤發病情況有一定特異性,晚期患者比例高且死亡率高……由於其複雜性和特殊性,使得多個醫學專科聯合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平臺發起人、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專委會主委、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教授表示,「我們呼籲推廣前泌尿系統腫瘤的規範化診治,為此發起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線上多學科綜合診治『樣板間』,為國人泌尿腫瘤精準治療策略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在日前舉辦的第十屆泌尿腫瘤國際論壇上,「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公布了亮眼「成績單」。目前,平臺已註冊5950名專業用戶,其中2520名為活躍泌尿腫瘤專家,常規參與平臺活動,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4大區域中心,包括北方中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南方中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東部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西部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平臺至今已輻射到147家城市中心,幾乎覆蓋全國所有省份(自治區、直轄市)。

引入國際專家,探索亞洲人群泌尿腫瘤發病差異原因

此外,葉定偉教授團隊還致力於將國際頂尖泌尿腫瘤專家團隊引入到這一會診平臺當中。目前累計有3批31位國際頂級專家加入平臺,覆蓋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等25家國際一流醫學中心。

「我國泌尿腫瘤發病特殊,以前列腺癌為例,作為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瘤種。由於國人前列腺癌患者中,晚期患者比例高,死亡率高,呈現出與歐美國家前列腺癌完全不同的發病特點,提示亞洲人群與西方人群在腫瘤分型、遺傳易感性等基因組學方面顯著的差異,」葉定偉教授在論壇上介紹,「這些差異的存在,進一步導致了臨床上在東西方人群中診治前列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同;在『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納入國際頂級專家,也希望能夠通過東西方不同視角探尋更適合國人的泌尿腫瘤診治方案。」

近期,葉定偉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評論:泌尿學》發表題為「亞洲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學與基因組學」的文章。指出前列腺癌在亞洲不同地區存在流行病學特徵顯著差異,且發病率和死亡率與人類發展指數相關。葉定偉教授呼籲不同國家、不同學科的專家參與到泌尿腫瘤的防治,以匯聚多方力量,制定針對不同種族的精準治療策略。

提供 「中國方案」,制定國人前列腺癌診治指南

在本次大會上,首部基於中國人群的前列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指南《CSCO前列腺癌診療指南》登場。葉定偉教授表示,本版前列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指南,首次以中國人群研究數據為基礎 「量身定製」治療方案,這意味著前列腺癌多學科規範化綜合治療有了「中國方案」。

當前我國前列腺癌診治區域水平不平衡,目前通行的前列腺癌治療指南引用數據多源於西方國家的研究成果,基於國人數據的研究引用情況也相當缺乏。由葉定偉教授牽頭、匯聚全國數十家頂級泌尿腫瘤診治中心的80餘位專家,編寫了首部基於中國人群數據的前列腺癌診療指南,在結合國際前沿前列腺癌診治指南共識的基礎上,廣泛引用基於中國人群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涉及學科覆蓋了泌尿外科、放射診斷科、病理科、放射治療科、核醫學科等,為國人提供了精準規範的前列腺癌多學科治療個性化方案。

通訊員 王廣兆 朱煜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相關焦點

  • 泌尿腫瘤「雲端MDT」模式:國際頂尖專家加入、輻射全國147座城市
    他從復旦腫瘤醫院公眾號上,得知疫情期間葉定偉教授牽頭的「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線上特診室活動開啟。他嘗試上傳了自己的病歷資料後收到工作人員回復,這個疑難複雜的病例將作為典型在會診平臺會診。在「雲端多學科診室」,來自復旦腫瘤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和四川大學附屬華西醫院等多家國內頂級泌尿外科專家進行「雲上會診」,為老許量身制定了治療方案。
  • 男性的「健康處方」 泌尿系疾病一網打盡
    前列腺癌由於病情較為隱匿,且無特異性表現,如不及時排查,發現時多為晚期。目前通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篩查和肛門指檢(DRE)可以發現早期前列腺癌。通過前列腺活檢可以明確診斷為前列腺癌,結合影像學檢查可以進行分期。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通過根治性手術或放療達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以治癒。局部晚期的患者可以通過多種模式的治療方案獲得長期存活。
  • 「仁醫在線」助力中國泌尿外科分級診療落地 ——前列腺癌患者關愛...
    該啟動會的召開,標誌著以落實「健康中國2030」為前提,關懷國內前列腺癌患者人群,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仁醫在線》項目正式開啟,為中國前列腺癌患者創造更多可能性,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全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
  • 全國治腫瘤最好的醫院其實是這些
    復旦腫瘤醫院的病理科、放療以及乳腺癌、大腸癌都是醫院的品牌,同時還成立乳腺腫瘤、胰腺肝膽腫瘤、大腸癌等12個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醫院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腫瘤學、病理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病理科、中西醫結合科、腫瘤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3個(乳腺癌、放射治療、病理學)。
  • 中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逝世 年過九旬仍在堅持出診
    來源:新京報中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逝世,在諸多領域進行了開拓性探索黃澄如 仁心仁術為患兒 年過九旬仍出診黃澄如,我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去年9月打算參加小兒泌尿外科的學術會,但出發前患上肺炎,身體內沉寂多年的腫瘤也開始加速發展,黃澄如自此日漸衰弱。黃澄如拒絕去醫院,當了一輩子大夫,她清楚自己的狀況。學生張濰平和孫寧都是北京兒童醫院小兒泌尿外科的知名專家,心疼她,希望她能住院,總是遭到回絕。最後一天,黃澄如呼吸困難、心衰嚴重,兩名學生再次要求去醫院。
  • 市立三院外一科護航泌尿繫結石患者健康 多種手段取石 患者心頭無憂
    本文圖片均為威海晚報記者魯增林攝患者送三面錦旗表謝意欒先生是因突發左側腰腹部劇烈疼痛3個多小時來市立三院外一科就診的。李三記經過一系列檢查,診斷其為左腎、輸尿管多髮結石。患者結石多發、較大,既往在外院多次進行過體外碎石,但治療效果不佳。
  • 全國第一例肝臟寄生腎上腺腫瘤微創術在濰坊市中醫院成功完成
    10月6日,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泌尿外科攜手多學科,成功完成全國第一例肝臟寄生腎上腺腫瘤微創術。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該病症不足10例,該院泌尿外科與兄弟科室密切配合,熟練運用腹腔鏡微創技術,填補了國內該手術微創治療的空白,為同類型疾病治療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 大伯腰子上長了個大腫瘤,竟然還帶「把兒」?危急時刻,高精尖...
    為了和高風險疾病搶時間,泌尿外科經霄、李忠義機器人手術團隊立即和泌尿外科陳繼民主任一起,為王大伯量身定製手術方案,並請肝膽胰外科、血管外科、麻醉手術部、重症監護室、放射科等科室一起開展多學科大討論。 經過精心的術前準備,機器人手術團隊為王大伯實施了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右腎根治性切除加腔靜脈切開取栓術。
  • 浩如繁星的人類腫瘤威脅?WHO的腫瘤分類
    何曾想到,這樣一個軀殼內,在滾滾而來的時代發展浪潮中,竟然會面對數不勝數的腫瘤類型的侵害。起始於19世紀60-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了便於腫瘤臨床診療和臨床研究,盡其所能地彙編了人類迄今為止遇到的所有腫瘤類型。
  • 紹興市人民醫院建了個「雲平臺」
    「除了邀請國內頂級醫學專家上線授課,該平臺還可以實現各地專家在同一時間進行視頻會診。」閻家駿說,患者的診斷報告、會診結果等情況也可以上傳至「雲平臺」,專家們可對疑難病例進行多學科討論,一些醫生或醫學生也有望通過這一平臺實現培訓與學習。「我這個月初才到市人民醫院進修,已獲得2次『雲平臺』學習機會,收穫不小。」嵊州市甘霖鎮中心衛生院醫生張奔告訴記者。
  • 拿好時代接力棒 五院泌尿外科青年醫生練就過硬本領
    由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女性泌尿外科學組主辦的全國首屆「女媧杯」女性泌尿手術視頻大賽,經過半年的線上線下評選於近日揭曉。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盆底中心手術組的手術作品《女性壓力性尿失禁TOT手術操作及體會》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大賽一等獎。
  • 泰安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成功為一例「熊貓血」的巨大腎癌患者行...
    患者臧某(化名),因「肉眼血尿」在當地醫院診斷為右腎惡性腫瘤,由於腫瘤體積大、累及腰大肌,並且患者為Rh陰性血型(俗稱熊貓血),當地醫生考慮手術難度和風險大,建議去上級醫院治療。患者輾轉多家醫院均未能辦理住院手續後,來泰安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值班醫生初診後將患者收入院。
  • 首次「國考」,國科大腫瘤醫院位列腫瘤專科醫院第三
    2019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醫學合作協議,國科大腫瘤醫院正式掛牌「中國科學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臨床醫學院」,牽頭建設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成功入選國家疑難病診治能力提升工程。  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被省委省政府列為高能級創新平臺。
  • 甲冠東方-甲狀腺腫瘤專科聯盟的成立
    「復旦腫瘤」的腫瘤學原則、多學科診治、規範化手術等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經驗,在這裡得以推廣。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各地區、機構的交流,使得區域內的甲狀腺腫瘤診治更加專業和規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著力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平臺,打造甲狀腺專科醫師的知識和技能培訓,通過「授之以漁」的方式,已逐步建立起一支支與「復旦腫瘤」頭頸外科「同質化」的甲狀腺癌診療團隊。
  • 專家提醒:應對前列腺腫瘤,早篩早治是...
    澎湃號·媒體 根據統計,世界範圍內,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已位列男性腫瘤發病率的第
  • 全國十大腫瘤醫院,最權威排名,值得一看!
    醫院擁有5個重點學科、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在肺癌、乳腺癌、骨轉移瘤、卵巢癌等多種腫瘤的多學科規範化綜合治療位居國內前列,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醫院有孫燕、程書鈞等多位腫瘤領域院士。
  • 女子「懷胎」10年,生下的不是「魔童」,而是個西瓜大的腫瘤
    ,切除腫瘤的同時需進行血管置換,手術難度大,費用也較高。 為了尋求創傷更小的手術方式以及更少的花費,張女士和家人經過多番打聽,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泌尿二科高智勇主任醫師處就診,隨後因「右腎佔位」被收入泌尿二科病房。 入院後,王建松副主任醫師醫療小組詳細詢問病史並完善相關檢查,泌尿系增強CT及血管成像提示:右腎巨大佔位,直徑約為20cm,足有西瓜大小。
  • 膀胱內長出網球大腫瘤
    近日,一名既往曾行子宮次全切除術的女性患者由於在膀胱中發現腫塊,在黑龍江省醫院成功接受了腹腔鏡下膀胱癌根治術,該院泌尿外二科於茵主任採用腹腔鏡領域國內先進的三孔法為患者進行了全程獨立手術操作。最終,手術歷時五個小時順利完成,腫瘤被完整切除,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現已能夠下地行走,預計術後一周即可出院回家進行下一步康復治療。據黑龍江省醫院泌尿外二科張銳副主任醫師介紹,王阿姨今年60歲,哈爾濱人,年輕時曾進行過子宮次全切手術。近一年來,王阿姨左腎開始積水,而前幾日,王阿姨發現自己開始出現排尿費力伴血尿現象。
  • 築巢引鳳搭平臺聚賢納才建高地
    為更好地服務患者,他還積極藉助自己在上海求學期間的人脈,全方位引入上海交大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臨床醫學中心的管理、臨床、學術等先進理念,「上海-濰坊泌尿外科遠程醫療會診中心」落戶醫院,實施24小時遠程會診、病例討論,為患者制定最佳治療方案,「讓家鄉百姓不出濰坊即能享受像上海一樣的國內一流技術服務」已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