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是否真的一定是福報呢?
上周熱搜榜上一條新聞令人痛心,上海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員工猝死在健身房外,年僅47歲。
目前相關公司第一時間與家人和親屬通報情況,全力協助妥善安排後事並撫恤。
而之所以能夠引起網友們的熱議,無非有2點---47歲以及網際網路公司。
由於這個年齡的男人一般都是單位的骨幹,家庭的主心骨,因此面臨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都不小。
而再加上網際網路企業往往普遍存在「35歲危機」,一時間「職場中年男」的哭訴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心臟猝死,其實並非一瞬間的事
很多人都以為猝死,只是一瞬間的事,其實並非如此,一般猝死的患者在生之前都經歷較長的重負擔之下。
另外,也並非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按照世衛組織對猝死定義:平時身體健康,又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時間內,因自然即便而突發死亡才算猝死。
其中貌似健康者才是猝死的主力軍。
哪些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呢?
誰都不想成為「死神的下一位客人」,那麼哪類人群容易出現這種症狀呢?
如果我們能學會及時預防和發現線索,也許就能及時制止損失,防止不可逆轉的傷害。
1、睡眠不足的人
熬夜加班、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狀態的人。往往由於工作過度,身體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他們的睡眠長期嚴重不足,心率容易異常,體內電解質也容易紊亂。
而且,情緒波動較大,不僅會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荷,猝死的風險也很高。
2、從事計算機、製造業的人員
猝死率高發的群體與他們的職業有著明顯的關係。例如長期從事計算機行業的人。
長期面對計算機久坐不動,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就會受阻,同時出現血管壁薄弱等問題。一旦血管發生堵塞或破裂,可能會造成猝死的現象。
還有從事製造業的人,特別是那些在嘈雜、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工作的人,體力消耗較多,經常透支。
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社會交往較少,精神壓力較大,猝死的風險率相對較高。
3、情緒衝動且壓抑的人
平時比較倔強、易怒、很衝動的人。這種人的血液腎上腺含量比較高,過於興奮,血壓容易飆升;
還有一種雖然比較浮躁,但會壓抑自己,不表現出來,這種性格的人也應該注意。情緒激動也容易引發猝死現象。
這些現象提醒你:猝死隨時可能發生
如果符合上面的條件,一定要注意自我調節,學會駕馭情緒。一旦出現以下異常表現,也許是身體在發出預兆,不要白白錯過信號。
1、胸悶胸痛
心肌梗塞引發的猝死一般來說會出現這樣的先兆:
突然感到胸悶胸痛、突然眼黑,呼吸變得非常快甚至困難以及心率相對較低、身體虛弱、出汗多,甚至暈倒。
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用身體扛,儘量調整呼吸,以免過於興奮。當發生頻率變多時,必須聯繫醫生做相應的檢查。
2、不尋常的疼痛
此外,還有一些不是很典型的先兆容易讓人混淆。
比如牙痛,不同於普通的牙痛,它常常找不到具體的位置,而且疼痛感很強烈。甚至會導致肩背部疼痛,或腹痛並伴有嘔吐。
這是人身體系統紊亂導致的,而身體系統紊亂則是導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出現這類徵兆,必須得以重視。
3、出現暈厥、身心疲憊
大量的數據表明:暈厥是猝死前最常見的徵兆,大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從而導致腦供血不足引發的。
如果有突然暈厥的症狀,一定要高度警惕。
4、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伴有明顯頭痛感
腦卒中患者會出現肢體癱瘓、血壓增高等現象。
「向錢看」的同時,不要把健康放在一邊
猝死的新聞幾乎隔三差五就出現在我們眼前,誰也不願意看到意外的發生。但在現實卻時刻提醒我們:猝死,離我們並不遙遠。
如今中青年心梗患者比例上升,每年有接近55萬人因心源性猝死而離世。
高強度、持續過勞的狀態也成為重要誘因,事先做好預防工作雖說很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飲食和運動的平衡,作息規律,有一個平和的心態。
但從長遠而言,加強勞動保障的方向,葆有奮鬥精神、敬畏法律底線、重申勞動權益,或許才能更好呵護年輕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