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開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圓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在人類社會的幼年——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先祖抬頭仰視星空,俯身觀察河流大海。他們對於這個宇宙充滿好奇。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何太陽東升西落,也不知道為什麼流水從西向東奔流不息。
於是他們幻想這個世界中有無數我們看不見的神靈,他們掌管著宇宙的權柄。於是,太陽神羲和駕駛著他的車架,每日從東方的扶桑啟程。於是,龍王和河伯掌管著地理川流讓流水從西向東流入大海。
於是人類社會形成了神話。人類社會中最早的神話往往是以歷史的形式展現的。穆王傳裡周穆王八駿西遊也好,史記中黃帝乘龍飛去也罷,在古代典籍中這些都屬於歷史的部分。
甚至後世,著名的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也自稱自己是異史氏。
直到唐朝,神話作品才從稗官野史中正式脫離出來,這就是唐傳奇。
而到明清兩朝。神話小說迎來了它最巔峰的時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神話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就誕生在明朝。
關於這兩部小說我就不過多的介紹了。西遊記不用說,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不只是中國,可以的說在整個亞洲都是家喻戶曉。
而封神演義雖然從文學造詣上不如西遊記,但是汪洋恣意的想像甚至影響了整個後世的神魔小說創作。
而筆者之所以將兩部小說放在一起推薦給大家一方面是因為二者在創作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隨著網絡小說的興起,以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為基礎構建的「洪荒」世界觀深入人心。
前者,兩部小說的關係,主要是因為西遊記成書早於封神演義。所以在封神演義中很多人物形象都受到西遊記的影響。
而現在作家更將西遊記的世界觀和封神演義的世界觀相融合,輔以道教經典、佛教故事以及中國的傳統神話形成了獨特的世界觀架構。
首先要說明,筆者對於這樣的二次創作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所有的經典都必須以創新為基礎才能夠發揚和發展。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成書之前,玄奘西遊以及武王伐紂的故事。就以小說、畫本、評書的形式存在了。與其說封神演義和西遊記是獨立創作的小說故事。不如說是許仲林和吳承恩將歷史上相關的故事相結合、統一而形成的文學創造。
但是,因為網絡社會大家知識的獲取往往是片斷化和碎片化的。所以很多人將二次創造的內容當成是西遊記、封神演義甚至是傳統神話中的內容,這種誤解就必須要糾正了。
今天,我們就將幾個「洪荒流中」常見的誤解介紹給大家。至於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所形成的世界觀有機會再給大家單獨介紹。
一、聖人、仙人概念
洪荒流小說中往往將原始天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通天教主(靈寶天尊),接引道人,準提道人,以及女媧娘娘並稱為聖人,認為是仙人的極限
不過這種說法其實最早源自夢入神機的《佛本是道》。這幾個人物雖然都是封神演義中的人物。但封神演義中卻並沒有設計所謂聖人、大羅金仙等級別。
而西遊記中雖然設定了大羅金仙、太乙散仙等不同的神仙類別,但這些設定是為了區別先人的出身,而並非是判斷他們的法力級別。
二、天帝
其實如果仔細去看的話。我們會發現,在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其實未必是封神演義中的天帝。這就涉及到古代神話的演變和道教神話譜系的發展,在這裡我們先放下不去介紹。
我們只說一點,在這兩者小說中天帝的形象。都不是我們一直認為的窩囊廢形象。在封神演義中,封神的起因。正是因為天帝命12仙首稱臣。而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其實也沒能真正的打上凌霄寶殿。
三、巫、妖的概念
巫,在古代其實指的就是巫師,在山海經中記載,女媧之腸有十巫的說法。但是從來沒有過所謂十二祖巫的說法,而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也不存在類似的說法。
而將山海經中將燭龍、奢比屍、英召等原始神靈進行區分的標準更是現代作者的獨創。
好了,由於篇幅的關係關於洪荒二次設定和封神演義、西遊記原本設定的區別就先暫時介紹這些。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筆者可以在下一篇繼續為大家深入介紹中國古代神話的故事和西遊記、封神演義的世界觀。
謝謝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