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四季,「春」列第一位。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寓意萬象更新、播種希望,一片生機勃勃、奼紫嫣紅的景象。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無數文人墨客、賢達名士對「春」字情有獨鍾,偏愛有加。他們或崇尚自然、讚美生活,或觸景生情、直抒胸意,或憂國憂民、心繫天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上面這首【唐】孟浩然《春曉》,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一幅充滿生命與活力的春趣圖。
再看這首【唐】杜甫《春夜喜雨》,以擬人的手法描繪出春雨如約而至、萬物復甦、厚積薄發的初春景象。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此外,【南宋】(葉紹翁)《遊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北宋】(蘇軾)《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和【宋】(朱熹)《春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等膾炙人口的詩句,妙筆生輝、栩栩如生,無一不是盛讚春天美景的真實寫照。
即便晚春,文人雅客們也從來不會吝嗇對她謝幕時的讚美之詞和惜愛,從這首【唐】韓愈《晚春》中可見一斑。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而是寫出草木留春而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春」不僅成為了人們心中讚美生命、與自然和諧生活和對美好生活願望的追求,也常常成為詠詩勵志、心繫家國天下、抒發愛國情懷的載體。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身處淪陷區的詩人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之際,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名作《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還有【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花落知多少。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其身為亡國之君、階下囚的一首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並廣為傳唱。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
古往今來,若要論以「春」為題,能將家國情懷與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鑑古通今,歌頌與弘揚當代英雄人物豐功偉績的詩詞,非毛澤東同志的作品《沁園春.雪》莫屬:
北國之春,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昔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略輸文採,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昔,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和彭老總率領紅軍長徵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在登上千米高原視察軍情時,遙望遠眺時,不禁感概萬千,詩興大發,寫下此詩。前段強烈地表達出作者對祖國壯美山河的無限熱愛與自豪;後段通過對比的方式,重點評論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抒發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族人民群眾呈星火燎原之勢,以摧枯拉朽、氣吞山河的力量奪取最後無產階級勝利的豪情壯志。整首詩磅礴大氣、氣勢恢宏,以史為籤,借古論今,感情真摯,胸襟豪邁,彰顯出作者志存高遠的抱負及博大的胸懷。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國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的發展成就。
2020年的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英勇奮戰,醫務工作者和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徵,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聞令即動、勇挑重擔,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和和各行各業志願者以及廣大群眾不懼風雨、堅守一線,眾志成城、踴躍參與,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盪氣迴腸、高度體現中華民族意志品質和戰鬥精神史詩畫卷。
春天已不只在枝頭綻放,也在人們心頭融化冰雪,點燃希望。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今天,中國人民正在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途中眾志成城、乘風破浪,載夢前行。正如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裡唱到的:
......
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
春暉啊暖透了大江兩岸。
啊!中國, 啊!中國,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
文:呂涵江(良師雅集桂林分院院長)
歡迎諮詢
良師雅集桂林分院院長呂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