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開封市區部分路標指示牌上的英文,經翻譯後錯誤百出,被網友曝光後,引起社會關注。開封網友給媒體投訴稱,開封城牆向陽路豁口處的指示牌英文翻譯錯得離譜,希望不要讓沒文化的「路牌」砸了汴梁城的文化「招牌」,並將現場看到的路標拍圖留存。
「一個路牌的英文翻譯竟然三處錯誤。堂堂魏都『大梁』,竟然譯成Girder,譯者可真是棟梁之材啊!一個二十平方的賣旅遊讀物和飲料的小書店,怎麼就成蘭登書屋(Random house)。更可恨的是宋都東京,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竟然譯成日本首都Tokyo......」開封作為中國漫長歷史上的八朝古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出現這樣的失誤實屬不該。
網友反映路牌上的大梁路是開封市區的主幹道,該路名的「大梁」是指戰國時期的魏國都城,簡單地被翻譯成英語單詞「Girder」(指通常用鋼製成地橫梁或支架結構中的主要支撐物),掩蓋了其歷史文化含義。「東京保衛戰」實際上是指是兩宋之際以李綱、宗澤等抗戰派將領為首的宋朝軍民抗擊金軍侵略、保衛首都東京(今河南省開封)的重要戰爭,被錯誤地翻譯成「Tokyo defense war」 ,把宋朝的東京開封當成了今天的日本東京(Tokyo)。據悉,負責設置這些路標的是開封市新西門社區黨群綜合服務中心。
路標英文標識出錯的遠非開封一地,譬如去年被網友扒出的濟南。在濟南府學文廟內路標指示牌中的英文標註就出現了不該有的失誤。指示牌上百花洲下面寫著WANG FU CHI ZI;大明湖下面寫著PEARL SPRING;曲水亭街下面也寫著:PEARL SPRING。網友直呼:「太離譜,竟然出現這樣的錯。」這充分說明了,給路標等指示牌塗抹些外文,本身就有應景之嫌。所以也難免應之者馬馬虎虎。
但看似一個小小的路牌標示,其折射的卻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城市形象。尤其像開封這樣一個有著濃厚文化積澱的中華古都。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是很煞風景的事件!更況且是在一個中國八朝古都撥弄外文充門面,更人覺得納悶。其實,客觀的說,這是一件很有代表性的事件,這些年各地應該都時有發生。這也反映了我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一些失職和疏忽之處。
第一、最近幾年,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號稱文化型的旅遊城市,為了彰顯其文化品位和所謂國際性,在設置一些諸如路牌、導向牌的名謂時,硬生生地非要好大喜功塞進去一些英文。本義是弄出些範兒來,卻往往如畫蛇添足,讓人貽笑大方。尤其一些身處內陸的城市。譬如本事件中的開封,一個古色古香的中國文化古都,既不是國際性大都會,也並非要舉行什麼國際會議。為何要不倫不類地在指示牌上標註英語呢?是對漢文字不自信,還是擔心有人不識得漢字?即使真有國際友人深入到中華腹地的開封,相信對漢語也是有所備課的,至少還有翻譯。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對中華文化不自信這一條了。
第二、據悉,設置這些路標的是一個基層的街道社區:開封市新西門社區黨群綜合服務中心。一個城市的路牌、導向牌等公共標示,應該說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和形象,理應是由一個專業的統一的機構去規劃布局的。怎麼會一個基層的街道社區就可以上街設置路標呢?這凸顯了城市管理的亂象和隨意性。相信這不是開封一地所具有的特色,在很多城市都有這種「政出多頭」的現象。城市管理,尤其是道路標示管理涉及一個城市的形象和臉面,應該由專門的機構去統一籌劃和布局。一個街道社區去設計布局街面標示,出錯也就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