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鼓樓位於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鼓樓街西口。
開封鼓樓又名譙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河南都司都指揮徐司馬建。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修,天順五年(1461年)再修,嘉靖六年(1527年)鎮守太監呂憲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撫閻興邦重修,光緒七年(1881年)巡撫李鶴年又重修。鼓樓臺基高5米,臺基中間磚砌甕門,甕門縱貫大街,門下東西通車行人,東北角有磚階,可循級而登。樓為重簷歇山式,面闊5間,上層設欄幹,可行遊遠眺。臺基上,建有兩層樓,東西面闊各大間,上層四周布遊廊欄杆。東西簷下各懸巨匾一塊,西簷下額題「聲震天中」,東簷下額題「無遠弗屆」。樓上南間架有牛皮巨鼓一面,直徑約1米,聲音深沉渾厚,能傳數十裡。
鼓樓經過明、清兩代5次重修,是開封的商業文化中心。1948年6月開封第一次解放戰爭時毀於戰火,只剩下了一個基臺,後於1976年拆除。2013年10月16日,開封鼓樓重建工程圓滿結束,鼓樓重新屹立在開封這片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