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曲阜12月8日電 (記者 劉尚君)「青少年在網絡運用習慣、網絡認知以及安全防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12月7日下午,在山東曲阜舉辦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青年與網絡誠信建設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在題為《網絡誠信與中國青少年網際網路運用》的演講中,介紹了網絡誠信的概念和主要問題表現,深入剖析了青少年網際網路運用的基本情況和在網絡誠信方面呈現的特點和問題,並對推動青年網絡誠信建設提出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作題為《網絡誠信與中國青少年網際網路運用》的主題演講。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攝
季為民表示,從數量佔比到網際網路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未成年人都已經成為網際網路運用的重要主體之一。隨著青少年對網際網路運用的深入,他們對網絡誠信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認知,但在網絡運用習慣、網絡認知以及安全防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因此,他對推動青年網絡誠信建設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提升家校數字撫育教育能力,增強青少年網絡誠信意識。針對青少年在網絡運用中呈現出的網絡誠信問題,在家庭和學校層面加強撫育教育。通過強化親子溝通、增加網絡素養課程,增進家庭、學校更全面把握青少年網絡運用的習慣和問題,進一步規範青少年網絡運用,不斷提升其網絡誠信意識和網絡素養。
二是落實平臺社會責任,構建健康、誠信的網絡平臺。網絡信息服務提供商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一方面完善內容建設,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徵和需求,建設青少年特色內容平臺;另一方面,落實平臺主體責任,嚴格監管和處理不良信息、虛假信息、網絡詐騙和侵權行為,構建健康、誠信的網絡平臺。
三是完善中國特色網絡規制體系建設,提升全社會網絡誠信水平。針對網絡誠信建設,需要政府立法和執法機構、社會組織、市場主體等各方共同參與,通過法律規定、行政制度、行業規制、自律規範等多方面的建設,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網絡規制體系,通過明確、有力、有效的制度體系規範和引導實踐,提升全社會網絡行為主體的網絡誠信水平。
四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塑造健康、安全、誠信的網絡生態。在強化剛性的制度建設的同時,引導社會各部門積極參與網絡生態的柔性建設。通過行政引導、教育撫育、平臺建設、科研監測和個體自律等全方位手段方式,完善網絡文化和生態建設,提高全社會的網際網路素養,共同塑造健康、安全、誠信的網絡生態。
據悉,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青年與網絡誠信建設」論壇由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山東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中國青年網承辦。來自政府、社會組織、網際網路企業、研究機構和新聞媒體等近100位嘉賓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