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日本21世紀「無差別犯罪事件」

2021-01-14 中國法院網

2010-05-25 14:56:44 | 來源:法制日報 | 作者:張超

  日本曾經號稱是「安全天堂」,刑事案件發案率不高,兇殺案更少。然而近年來,日本發生了數起震驚全國的「無差別犯罪事件」。為此,日本專門制定了《關於對在心神喪失情況下製造重大傷害人員的醫療與觀察的法律》、修改了《槍刀劍管制法》。「無差別犯罪事件」的多次發生也引發了日本社會對於加強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增強民眾特別是青少年抗挫折教育的關注

  「無差別殺人」是指針對沒有任何矛盾衝突的人,罪犯不會也不想從殺人中獲得任何實際益處或補償的殺人行為。令人驚駭的是,這種「無差別殺人」近年來在日本多次發生。

  大阪池田市殘殺學童案推動制定精神病患法律

  2001年6月8日,一名持刀歹徒闖入大阪府池田市某小學襲擊了正在上課的師生,造成8名學童死亡、13名學童及2名老師負傷。

  行兇後,渾身是血的歹徒嘟囔著好累,將刀子一扔,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隨後,歹徒被副校長和老師制服。歹徒名叫宅間守,曾因多起違法事件被捕。但其曾就診於精神科,以此為由,此前的違法行為多被從輕發落或免予起訴。

  此次校園行兇案發生後,宅間認為自己處於精神疾病發作期間,案發前曾服用了大量鎮靜劑。幾天後,宅間又推翻了之前的供詞,承認自己偽裝發病。檢方為確保萬無一失,起訴前歷時70餘天,又對宅間進行了正式精神鑑定,認定其具有刑事能力。日本的精神鑑定大致分為兩種:簡易鑑定和正式鑑定。簡易鑑定在一兩天內完成,正式鑑定需向法院申請留置嫌疑人,一般要進行2個月左右。起訴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精神鑑定,得到了同樣的鑑定結果,鑑定結果最終被法院採納。

  宅間小時候因父母均要工作,主要由祖父母撫養長大,中學時患上了憂鬱症,唯一的哥哥還因事業失敗而自殺。宅間曾因強姦罪獲刑,出獄後父親斷絕了與他的父子關係。宅間曾做過自衛隊員、公交司機、清潔工、計程車司機、小學勤務等工作,案發時37歲,處於無業狀態。

  針對犯罪動機,宅間稱之前有諸多不愉快的回憶,使他產生厭世情緒,可又不願意自殺,想殺幾個人後獲得死刑。他想讓更多的家庭體會一下絕望的滋味,並以精英家庭的孩子為目標,以擴大犯案的影響。公訴時,宅間表示早盼著死了,希望案件能速判速決。

  2003年8月,大阪地方法院對宅間作出死刑判決,宅間辯護團提出上訴,但很快宅間又主動撤銷上訴,死刑判決成立。日本刑事訴訟法規定,執行死刑要由法務大臣批准並在死刑成立後6月內執行,並且死刑犯申請再審等情況下不受此限制。在日本,死刑的平均執刑時間為死刑成立後7年,有的死刑犯沒等到死刑就病死了。

  死刑成立一年後的2004年9月,宅間被批准執行死刑。宅間也成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執刑最為迅速的死刑犯。

  此案對日本社會震動甚大,校園加大了保安措施,如設置攝像頭,無關人員原則禁止入內,鼓勵學生集體放學等,攜帶報警器的學童也不斷增加。2003年,發生慘案的池田小學,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與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設置的「國際安全學校」(ISS)制度認證,成為日本第一家國際認可的「努力構建安全校園的學校」。

  由於宅間自稱為精神病患者,此案還引發了日本社會對精神病患者行兇如何管理的大討論。2003年,日本制定了《關於對在心神喪失情況下製造重大傷害人員的醫療與觀察的法律》。在保護觀察所設置了「回歸社會調整官」,負責對製造傷害精神病患者進行觀察、監督。

  2006年,在池田小學畢業典禮上,學校還為當年遇害的7名二年級學生發放了畢業證書。

  「馬路惡魔」殺人事件引發槍刀劍管制法修改

  秋葉原是東京漫畫勝地,也是電器店聚集的地方,近年成為中國遊客的常去之處。此處曾經一到周日下午就禁止車輛通行,限步行者專用,被稱為「步行者天堂」。2008年6月,這裡發生了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天堂」淪為「地獄」。

  當天是個周日,車輛照例禁止通行,秋葉原人頭攢動。中午時分,一輛貨車闖過紅燈,以時速40公裡衝進行人專區,橫衝直闖,撞倒5名行人。卡車停住後,司機隨即下車,雙手各持一刀衝向準備施救的人員,又刺傷12人,數分鐘後被趕來的警察制服。事件17名受害者中有7名不治身亡。

  犯罪嫌疑人名為加藤智大,案發時只有25歲,是一名派遣員工。其工作的汽車廠準備在6月底裁員,加藤也在其列。案發前3天加藤就無故缺勤,精神狀況很不穩定。加藤供述:「工作非常疲勞,對公司也非常不滿,厭惡這個世界。」經查,加藤在2006年就流露出自殺的傾向。

  事件發生前兩天,加藤購買了作案刀具,並曾到秋葉原「踩點」。在加藤智大駕駛的卡車上,還發現了30釐米和20釐米長的刀具各一把,以及一支伸縮式警棍,在現場路口發現的一把20釐米長的刀具經查也是加藤掉落的。加上其行兇時所攜的兩把刀具,加藤共準備了5把刀具。

  事發當日清晨至中午,加藤還在網上發出血案預告。第一條留言:「我要在秋葉原殺人。用汽車撞人,車撞壞後就用刀殺」。隨後的帖子還記錄了加藤的行動路線,「到時間了,出發吧」、「抵達神奈川休息」、「抵達秋葉原」、「到時候了」等。中午12時30分左右,加藤大開殺戒。

  送檢後,加藤稱自己有精神疾患,檢方對其進行了正式精神鑑定。對加藤的精神鑑定歷時3個月,鑑定結果認定加藤具有完全刑事能力。同年10月,加藤被以殺人、殺人未遂、妨害公務、持有違法刀械等罪名正式起訴。

  受本案影響,秋葉原取消了周日行人專用的制度。2009年,還修改了《槍刀劍管制法》,將加藤行兇所持的一種刀具列入管制範圍,原則上禁止持有刃長5.5釐米以上的雙刃匕首。時任法務大臣鳩山邦夫就此案表示,日本存在治安惡化危機,必須全力應對犯罪問題。

  2010年1月,本案第一次開庭。被告方基本承認犯罪事實,但辯護律師對加藤的責任能力持有疑問,不認可公訴人提交的證據。

  「無差別犯罪」多次發生引發日本社會深刻反思

  2008年10月1日凌晨,大阪市某商業街一處錄像廳失火,近2個小時火勢才得已控制。錄像廳32個包間,當時共有26名客人、3名店員。錄像廳為24小時營業,每個包間只有兩三平米,夜晚的客人主要是利用包間睡覺休息。大部分死者都是在包間內發現的,只有幾人倒在過道上,死因大部分是一氧化碳中毒。這次火災共造成16人死亡。

  最初,警方認為是菸頭不慎引發火災。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逮捕了火源所在包間的客人小川和弘。小川原是大型電器廠的員工,後來失業,靠救濟生活,沉迷於賽馬等,背負很多債務。據他供述,覺得活得沒意思,在包間裡點燃了紙巾等物,並引燃了沙發。

  同年10月22日,大阪檢察院以殺人、殺人未遂、縱火等罪名正式起訴了小川。1人1天內殺死16人,成為日本戰後最惡劣的紀錄。2009年12月,大阪地方法院判處小川死刑。

  除上述幾起案件之外,近些年日本還發生了其他一些「無差別犯罪」。如2002年8月,在山口縣宇部市的購物中心,一名女子刺傷3名兒童;2005年4月,在仙臺市某商業街,一名無業男子開卡車橫衝直撞,致3人死亡、4人受傷;2005年12月,在仙臺市另一處商業街,一名無業男子開車撞傷7人。

  另外還有2008年1月,在東京銀座商店街,一名高中生用菜刀刺傷5人;2008年3月,在茨城縣荒川衝車站,一名無業男子用匕首刺死1人、刺傷7人。兇手多是無業人員,對生活不滿。有評論稱,這是日本經濟不景氣的產物。

  這些多次發生的案件引發了日本社會的深思。「無差別殺人」現象對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會產生巨大危害,它造成了無辜人群的死傷,斷送了犯罪嫌疑人的前程,引發事件目擊者或施救者的心理障礙。更危險的是,「無差別殺人」極易引發公眾由於安全缺失導致恐慌的群體效應。

  統觀此類案件發現,這些兇手多是被邊緣化的「失敗者」,長期處於被人漠視的境地,渴望受人關注,但卻總是受到傷害。他們或經濟窘迫,或婚姻生活不如意,或生活圈子狹隘侷促。日本全社會深刻反思:應增強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抗挫折教育。青少年在成長期如果突然間遭遇挫折,不能及時調適,長大後就容易產生兩種傾向:一是自殘,二是攻擊他人、實施暴力犯罪。

相關焦點

  • 回顧日本秋葉原事件,無差別犯罪真的無法預防嗎?
    這次的秋葉原殺人事件共造成7死10傷,受害者人數是平成年代以來,日本國內發生的無差別殺人案件之最,秋葉原案件也讓無差別殺人這個名詞廣為人知。有意思的是,在作案前加藤智大就曾在手提電話留言板上作出了犯罪預告。而這一信息被警方公開後,在網絡上竟出現了大批的犯罪預告。短短18天警方就拘捕了12人,但這些犯罪預告純屬匿名惡搞。
  • 日本上世紀的可樂無差別殺人事件!
    你聽說過無差別殺人這個詞麼?所謂無差別殺人,就是兇手和被害人之間無怨無仇,甚至不曾相識,是一種隨機性殺人行為,也是對社會危害最大,最難防範的一種犯罪方式。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日本,就曾發生了一起利用可樂無差別殺人事件,俗稱日本「毒可樂」連環殺人案,也是日本歷史上始終未破的三大懸案之一。
  • 日本作家解讀「無差別殺人事件」
    [摘要]日本作家村上龍曾試圖探索這些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他認為是因為日本雖然完成了現代化,個人價值觀卻尚未完熟,會發生地下鐵沙林毒氣、校園暴力等事件,實在「因為日本這個國家的人太寂寞了」。本文作者胡晴舫,作家。
  • 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
    資料圖2008年,秋葉原發生無差別行兇殺人事件的現場。6月9日,新幹線「希望號」列車上再次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圖為案發後,警方人員在現場進行事故調查。俞飛6月9日,日本東海道新幹線「希望號」列車上一個手持柴刀的男子,砍傷同車廂多名乘客,造成1名男子頸部受傷死亡,兩名女子重傷。目前嫌疑人已經被警方逮捕。22歲的犯罪嫌疑人小島一郎自稱:「心情鬱悶,殺誰都行。」這是新幹線首次發生持刀砍人事件,日本媒體稱:「無差別殺人(意指無緣無故殘殺無辜)重現江湖!」
  • 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案件經過)
    查看大圖  誰也不理解我  誰也不想理解我  --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兇手 加藤智大  2008年6月8日,日本東京秋葉原步行區,發生了震驚日本的無差別殺傷事件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打破了日本「完美社會」的形象,給日本社會造成了極大的震動。  什麼是無差別殺人?就是行兇者沒有明確的殺人目標,而是隨意挑選目標,宣洩憤恨。最近幾天中國江西的入室殺人案可能有此特徵。  社會壓力增大,貧富差距加深,這樣的宣洩和衝突會越來越多,中國要警惕。
  • 揭秘日本著名奇案——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日本情報醬)壓力的來源包括很多,比如,家庭,單位,社會大氣候,個人追求,人與人的相處,機械化的生活方式等等。壓力總是具有暗示性,長期性,有一個漸進的和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壓力無法排遣,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甚至會產生心理問題。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實例!
  • 日本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件,一個島國「死宅」的連環殺戮
    >以來在日本國內發生的無差別殺人案件,繼大阪池田小學兒童殺傷事件(2001年6月8日)之最。該案件也是世界上首起被無差別殺人案件。案件背景:2008年6月8日下午12時30分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秋葉原,25歲的日本男性加藤智大駕駛卡車衝入秋葉原步行街,撞倒5人致使3死2傷。
  • 無差別殺人,一個人的恐怖主義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小虎對此類犯罪有一個更準確的定義——「無差別殺人」。通俗地講,即無特定對象的隨意殺人。  「無差別殺人」概念源於日本,但如今在中國,這個詞愈來愈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人們關注的是,「無差別殺人」為什麼在我們社會出現,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動機又是什麼?是殺人者的良知泯滅,或是社會輕型期的犧牲品。
  • 日本川崎無差別殺人事件
    曾是小山上司的外務省高層表示,「這是日本外交的損失」。刺殺事發第二天,日本政府在總理大臣官邸召開了內閣緊急會議。首相安倍晉三表示,「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件,對於孩子們被害感到十分憤怒」,並要求對上下學時兒童聚集的場所進行檢查並由警察重點巡邏。事發時,正值美國總統川普在日本訪問。
  • 日本發生「無差別殺人」:男子拿菜刀衝向一群孩子
    昨天,日本發生了一起惡性的無差別殺人事件。神奈川縣川崎市的一名男子拿著菜刀衝向了人群。而受害者的絕大多數,是一群正在等待校車的小學生......事件現場案發經過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早上7點45分左右。川崎市多摩區登戶新町的公園附近的路上,17名博愛小學的小學生和一男一女兩名成人正在排隊等車。
  • 無差別投毒懸案:怪人二十一面相事件始末
    © NAVER まとめ利維坦按:怪人二十一面相事件又被稱為格力高·森永事件(グリコ·森永事件),這在當時的日本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畢竟,事件發展到最後,用劇毒投入食品以威脅普通民眾生命的方式(無差別隨機投毒)的確讓人萬分膽寒。再往前追溯的話,上世紀70年代日本東京都港區品川站還曾發生過可口可樂投毒事件。
  • 盤點日本那些惡性的殺人事件(最後一次)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
    無差別殺人事件」,直譯即為「發生於外神田一丁目路上的無差別殺人事件」)是日本在當地時間2008年(平成20年)6月8日下午12時30分(UTC03時30分)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秋葉原所發生的隨意殺人事件,犯人為25歲的男性加藤智大,事件共造成7死10傷。
  •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教室崩壞」年代,現實版熱血高校
    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大學一直備受指責,認為它們無法教年輕人批判性地思考,無法引導他們適應不斷變動的全球化環境。其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種批評就一直不絕於耳,然而到21世紀初,在人口因素與政策因素的相互影響下,各大學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21世紀伊始,大學適齡學生的人數便持續下降。
  • 泰國無差別殺人事件:一邊掃射,一邊直播感嘆「開槍好累」
    他一邊當街無差別殺人、一邊自拍殺人場面上傳到網上……這是怎麼回事?泰國東北部、距離曼谷市區250公裡的呵叻市,8日下午發生了極為駭人聽聞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一名泰國陸軍士官長賈克拉潘斯,疑似與部隊指揮官發生金錢糾紛,在基地裡開火殺人。
  • 26萬人集體性犯罪N號房 事件 值得反思 遠離罪惡
    深入了解後,誰曾想到這竟是一件把人性的醜陋再次刷新下限,令人毛骨悚然的「26萬人集體性犯罪事件」!怒不可遏的韓國民眾,甚至只好用「21世紀最可怕的性犯罪案件!」這樣的字眼,來描述事件本身所帶給人的衝擊。而更多的人,則是在喃喃地問:「很難想像……都2020年了,這樣的事怎麼還會發生呢?」
  • 《新世紀福音戰士》為什麼被譽為是一部改變日本動漫界的作品?
    談起《新世紀福音戰士》,很多人想起的就是改變日本動漫界的巨作,那為什麼《EVA》會被冠上如此頭銜呢?02宮崎勤事件在1988到1989年期間,日本東京都和琦玉縣發生了一起重大的女童誘拐殺害事件。日本警視廳將其命名為117號事件,在日本也稱為:「東京埼玉連続幼女誘拐殺人事件」。有人就會很疑惑,為什麼《EVA》的發展與殺人事件有關呢?明明是兩個不相交的次元。請聽忘川細細道來!由於兒童性犯罪在日本十分少見,因此日本人大多反映出來的是震驚和憤怒。案發後,在宮崎家中發現大量的H動畫錄像帶。
  • 盤點21世紀以來八大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代指難以預測的,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市場的不尋常事件。以經濟、金融危機為例,1929年綿延至1930年代末的美國大蕭條,1998年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無一不發生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帶來的負面衝擊深遠持久。歷史長河緩緩流淌,總有黑天鵝閃現,黑色翅膀在水面投下厚重陰影。
  • 不能忘卻的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無差別轟炸,涉及中國20餘省數百城鎮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國主義公然違背國際空戰條例,以普通民眾為轟炸對象,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事件。對中國除吉林、新疆、西藏外的省份實施了大規模的無差別轟炸,製造了一系列重大慘案,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據統計,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慘案涉及中國20餘省,數百座城鎮。
  • 1977年日本可樂投毒案,無差別隨機殺人?因貪小便宜引來殺身之禍
    不過在以前人們沒有這麼高的警惕性,面對路邊出現的一些東西不會去思考太多,更何況是一個看起來並沒有被打開的可樂呢,這件事就是影響整個日本的毒可樂事件,因這個事件的發生讓整個日本在那段時間對於可樂都心生恐懼,誰都不敢再喝可樂,那這個無差別的毒可樂殺人事件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呢?
  • 哆啦A夢的21世紀,如果有人殺人,警察會開時光機去救人嗎?
    不敢想像,在那樣的世界裡,警察們是如何預防和制止各種高科技犯罪的。畢竟以我們的認知來看,幾乎大部分的在《哆啦A夢》中出現的道具都是可以直接成為人性的工具的,殺個人毀個屍簡直不要太容易。特別是《哆啦A夢》中的21世紀並不存在絕對的公正,人心依舊浮躁,這從送哆啦A夢來改造大雄這一點上來看出,所以完全沒有犯罪我認為是不可能的。除非這些未來人的確有什麼手段可以遏制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