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5 14:56:44 | 來源:法制日報 | 作者:張超
日本曾經號稱是「安全天堂」,刑事案件發案率不高,兇殺案更少。然而近年來,日本發生了數起震驚全國的「無差別犯罪事件」。為此,日本專門制定了《關於對在心神喪失情況下製造重大傷害人員的醫療與觀察的法律》、修改了《槍刀劍管制法》。「無差別犯罪事件」的多次發生也引發了日本社會對於加強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增強民眾特別是青少年抗挫折教育的關注
「無差別殺人」是指針對沒有任何矛盾衝突的人,罪犯不會也不想從殺人中獲得任何實際益處或補償的殺人行為。令人驚駭的是,這種「無差別殺人」近年來在日本多次發生。
大阪池田市殘殺學童案推動制定精神病患法律
2001年6月8日,一名持刀歹徒闖入大阪府池田市某小學襲擊了正在上課的師生,造成8名學童死亡、13名學童及2名老師負傷。
行兇後,渾身是血的歹徒嘟囔著好累,將刀子一扔,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隨後,歹徒被副校長和老師制服。歹徒名叫宅間守,曾因多起違法事件被捕。但其曾就診於精神科,以此為由,此前的違法行為多被從輕發落或免予起訴。
此次校園行兇案發生後,宅間認為自己處於精神疾病發作期間,案發前曾服用了大量鎮靜劑。幾天後,宅間又推翻了之前的供詞,承認自己偽裝發病。檢方為確保萬無一失,起訴前歷時70餘天,又對宅間進行了正式精神鑑定,認定其具有刑事能力。日本的精神鑑定大致分為兩種:簡易鑑定和正式鑑定。簡易鑑定在一兩天內完成,正式鑑定需向法院申請留置嫌疑人,一般要進行2個月左右。起訴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精神鑑定,得到了同樣的鑑定結果,鑑定結果最終被法院採納。
宅間小時候因父母均要工作,主要由祖父母撫養長大,中學時患上了憂鬱症,唯一的哥哥還因事業失敗而自殺。宅間曾因強姦罪獲刑,出獄後父親斷絕了與他的父子關係。宅間曾做過自衛隊員、公交司機、清潔工、計程車司機、小學勤務等工作,案發時37歲,處於無業狀態。
針對犯罪動機,宅間稱之前有諸多不愉快的回憶,使他產生厭世情緒,可又不願意自殺,想殺幾個人後獲得死刑。他想讓更多的家庭體會一下絕望的滋味,並以精英家庭的孩子為目標,以擴大犯案的影響。公訴時,宅間表示早盼著死了,希望案件能速判速決。
2003年8月,大阪地方法院對宅間作出死刑判決,宅間辯護團提出上訴,但很快宅間又主動撤銷上訴,死刑判決成立。日本刑事訴訟法規定,執行死刑要由法務大臣批准並在死刑成立後6月內執行,並且死刑犯申請再審等情況下不受此限制。在日本,死刑的平均執刑時間為死刑成立後7年,有的死刑犯沒等到死刑就病死了。
死刑成立一年後的2004年9月,宅間被批准執行死刑。宅間也成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執刑最為迅速的死刑犯。
此案對日本社會震動甚大,校園加大了保安措施,如設置攝像頭,無關人員原則禁止入內,鼓勵學生集體放學等,攜帶報警器的學童也不斷增加。2003年,發生慘案的池田小學,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與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設置的「國際安全學校」(ISS)制度認證,成為日本第一家國際認可的「努力構建安全校園的學校」。
由於宅間自稱為精神病患者,此案還引發了日本社會對精神病患者行兇如何管理的大討論。2003年,日本制定了《關於對在心神喪失情況下製造重大傷害人員的醫療與觀察的法律》。在保護觀察所設置了「回歸社會調整官」,負責對製造傷害精神病患者進行觀察、監督。
2006年,在池田小學畢業典禮上,學校還為當年遇害的7名二年級學生發放了畢業證書。
「馬路惡魔」殺人事件引發槍刀劍管制法修改
秋葉原是東京漫畫勝地,也是電器店聚集的地方,近年成為中國遊客的常去之處。此處曾經一到周日下午就禁止車輛通行,限步行者專用,被稱為「步行者天堂」。2008年6月,這裡發生了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天堂」淪為「地獄」。
當天是個周日,車輛照例禁止通行,秋葉原人頭攢動。中午時分,一輛貨車闖過紅燈,以時速40公裡衝進行人專區,橫衝直闖,撞倒5名行人。卡車停住後,司機隨即下車,雙手各持一刀衝向準備施救的人員,又刺傷12人,數分鐘後被趕來的警察制服。事件17名受害者中有7名不治身亡。
犯罪嫌疑人名為加藤智大,案發時只有25歲,是一名派遣員工。其工作的汽車廠準備在6月底裁員,加藤也在其列。案發前3天加藤就無故缺勤,精神狀況很不穩定。加藤供述:「工作非常疲勞,對公司也非常不滿,厭惡這個世界。」經查,加藤在2006年就流露出自殺的傾向。
事件發生前兩天,加藤購買了作案刀具,並曾到秋葉原「踩點」。在加藤智大駕駛的卡車上,還發現了30釐米和20釐米長的刀具各一把,以及一支伸縮式警棍,在現場路口發現的一把20釐米長的刀具經查也是加藤掉落的。加上其行兇時所攜的兩把刀具,加藤共準備了5把刀具。
事發當日清晨至中午,加藤還在網上發出血案預告。第一條留言:「我要在秋葉原殺人。用汽車撞人,車撞壞後就用刀殺」。隨後的帖子還記錄了加藤的行動路線,「到時間了,出發吧」、「抵達神奈川休息」、「抵達秋葉原」、「到時候了」等。中午12時30分左右,加藤大開殺戒。
送檢後,加藤稱自己有精神疾患,檢方對其進行了正式精神鑑定。對加藤的精神鑑定歷時3個月,鑑定結果認定加藤具有完全刑事能力。同年10月,加藤被以殺人、殺人未遂、妨害公務、持有違法刀械等罪名正式起訴。
受本案影響,秋葉原取消了周日行人專用的制度。2009年,還修改了《槍刀劍管制法》,將加藤行兇所持的一種刀具列入管制範圍,原則上禁止持有刃長5.5釐米以上的雙刃匕首。時任法務大臣鳩山邦夫就此案表示,日本存在治安惡化危機,必須全力應對犯罪問題。
2010年1月,本案第一次開庭。被告方基本承認犯罪事實,但辯護律師對加藤的責任能力持有疑問,不認可公訴人提交的證據。
「無差別犯罪」多次發生引發日本社會深刻反思
2008年10月1日凌晨,大阪市某商業街一處錄像廳失火,近2個小時火勢才得已控制。錄像廳32個包間,當時共有26名客人、3名店員。錄像廳為24小時營業,每個包間只有兩三平米,夜晚的客人主要是利用包間睡覺休息。大部分死者都是在包間內發現的,只有幾人倒在過道上,死因大部分是一氧化碳中毒。這次火災共造成16人死亡。
最初,警方認為是菸頭不慎引發火災。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逮捕了火源所在包間的客人小川和弘。小川原是大型電器廠的員工,後來失業,靠救濟生活,沉迷於賽馬等,背負很多債務。據他供述,覺得活得沒意思,在包間裡點燃了紙巾等物,並引燃了沙發。
同年10月22日,大阪檢察院以殺人、殺人未遂、縱火等罪名正式起訴了小川。1人1天內殺死16人,成為日本戰後最惡劣的紀錄。2009年12月,大阪地方法院判處小川死刑。
除上述幾起案件之外,近些年日本還發生了其他一些「無差別犯罪」。如2002年8月,在山口縣宇部市的購物中心,一名女子刺傷3名兒童;2005年4月,在仙臺市某商業街,一名無業男子開卡車橫衝直撞,致3人死亡、4人受傷;2005年12月,在仙臺市另一處商業街,一名無業男子開車撞傷7人。
另外還有2008年1月,在東京銀座商店街,一名高中生用菜刀刺傷5人;2008年3月,在茨城縣荒川衝車站,一名無業男子用匕首刺死1人、刺傷7人。兇手多是無業人員,對生活不滿。有評論稱,這是日本經濟不景氣的產物。
這些多次發生的案件引發了日本社會的深思。「無差別殺人」現象對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會產生巨大危害,它造成了無辜人群的死傷,斷送了犯罪嫌疑人的前程,引發事件目擊者或施救者的心理障礙。更危險的是,「無差別殺人」極易引發公眾由於安全缺失導致恐慌的群體效應。
統觀此類案件發現,這些兇手多是被邊緣化的「失敗者」,長期處於被人漠視的境地,渴望受人關注,但卻總是受到傷害。他們或經濟窘迫,或婚姻生活不如意,或生活圈子狹隘侷促。日本全社會深刻反思:應增強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抗挫折教育。青少年在成長期如果突然間遭遇挫折,不能及時調適,長大後就容易產生兩種傾向:一是自殘,二是攻擊他人、實施暴力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