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日本可樂投毒案,無差別隨機殺人?因貪小便宜引來殺身之禍

2020-12-24 九號檔案館

有一首歌唱到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隨著人們的警惕性越來越高,這些出現在路邊的東西我們肯定都不會輕易的去撿,誰也不知道這些東西幹不乾淨,並且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的把東西落到路邊,就等著有人上鉤呢。

不過在以前人們沒有這麼高的警惕性,面對路邊出現的一些東西不會去思考太多,更何況是一個看起來並沒有被打開的可樂呢,這件事就是影響整個日本的毒可樂事件,因這個事件的發生讓整個日本在那段時間對於可樂都心生恐懼,誰都不敢再喝可樂,那這個無差別的毒可樂殺人事件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呢?

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這個事件是無差別的隨機殺人事件,喜歡看偵探小說的人應該會理解這個意思,所謂的無差別隨機殺人就是指並沒有特定的殺人對象,像我們之前講過的連環殺人案,例如開膛手傑克,以及華城連環殺人案這些兇手選擇的殺人對象都有相同的特點,這種往往與兇手殺人的心理以及他們自身的經歷有關,從被害者相似的特點也比較容易判斷出兇手的殺人動機,進而能對兇手有進一步的。

但是這種無差別的隨機殺人案,你並不知道兇手的目的是什麼,你也無法判兇手的動機,被害者也許跟兇手從來沒有見過,而他們恰好只是成為了兇手計劃的一部分,所以說這種無差別的連環殺人案,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更為惡劣,也更加的讓人毛骨悚然。

第一起案件發生在東京,1977年1月4日的凌晨,6名員工才剛剛接結束了今天的工作,他們在品川車站工作,6名員工結伴而行準備一起回宿舍,就在回宿舍的路上,他們發現了一個公共電話亭,有一個女孩看見了一枚10日元的硬幣和一個瓶裝可樂。女孩將兩樣東西都撿了起來,並且將這瓶可樂給了年紀最小的一名同事,女孩只是想到自己並不喜歡喝可樂,同時也想要照顧一下這個最小的年輕人,但沒想到的是這個行動卻害了他。

這個男生叫檜垣明,只有16歲,因為他的父親在這工作所以他來這裡做兼職。回到宿舍的6個人因為第二天是休息日的緣故大家都沒有著急睡覺,而玩起了遊戲,之後檜垣明想到了之前同事給自己的可樂,於是就打開喝了,可是剛喝到口中他就覺得味道不對,說這可樂壞了,然後轉身就去廁所漱口,幾分鐘後他突然倒地,身體還不斷地抽搐,沒過多久就失去了意識。同事們看到後很快的通知了救護車,但是遺憾的是經過了一夜的搶救最終還是沒能將他救回來,在早上七點三十分的時候宣布了檜垣明的死亡。

由於醫生在搶救時也發現了他的特殊症狀於是醫院也在第一時間通知了警方,經過法醫的鑑定,在死者的身上發現了大面積的粉紅的斑,並且從他的嘴裡面也檢測出了氰化鉀的殘留物,同樣的在那瓶剩下的可樂中也檢測出了大量的氰化鉀。

相信看過柯南的人對這個氰化鉀應該不會陌生,畢竟這個也是柯南中最常用的一種毒素。它出現的地方也比較的普遍,在工業上就常常會用到它,其中殺蟲劑中最為常見,這件單純的事件並沒有引起警方的注意,他們以為只是一個巧合,但沒想到的是這起連環殺人案件才剛剛的拉開了帷幕。

時間才過了45分鐘,在早上8點15分的時候另一個被害人出現了,地點就在離第一起案件600公裡外的人行道上,一名男子躺到了路邊,儘管民眾很快將他送去醫院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搶救過來,並且在這名死者的嘴裡也發現了氰化鉀,這讓警方一下子重視起起來,他們回到這名男子出事的地方,在附近發現了有可樂的殘留物,順著痕跡果然在100米外的路燈下找到了喝了一半的可樂瓶。

這緊挨的兩起案件以及如此相似的死亡經歷讓人很難不將它們聯繫到一起,警方也迅速的將可樂瓶回收並且根據上面的指紋找到了匹配的人,這個人是菅原博,他曾經因為盜竊而入過兩次獄,原本以為兇手就這樣輕鬆地找到了,但是經過警方的進一步調查發現他與本案並沒有什麼聯繫。

這個案子可並沒有結束,出現了兩罐可樂誰能保證沒有其他可樂的存在,警方半點不敢疏忽,立馬派人到在附近一一排查,果不其然在距離第一次發現可樂的600米處,再次發現了可樂瓶,可樂瓶就被放在一家商店的電話旁,經過警方詢問發現原本這家店的老闆就發現了這個可樂瓶,本來打算等回來之後再喝掉,幸虧警方來得及時,要不然很有可能又是一條人命。

警方將這些可樂瓶裡面的氰化鉀含量一一做了檢測,發現每一瓶裡面都不一樣,並且根據附近的幾名居民反映,這些可樂瓶從去年的11月就開始出現而且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換位置,有時候會出現在很顯眼的地方,可見這名兇手在不斷的試探,不僅在試探放到哪裡更容易讓人們撿到,也在試探加多少氰化鉀才能讓人們在不察覺被下毒的情況下還能夠達到死亡的效果。

這就讓人不得不提高警惕,經過這幾個事件警方也開始大量的宣傳,讓民眾們到注意到路邊的可樂不要隨便喝,不管是電視上還是報紙上甚至在街上到處都能看到有關毒可樂的宣傳,那段時間日本的可樂成為了日本民眾心中惡魔。

時間過了一個多月在2月23日早上一個名叫申崎的人去上班,上班路上他在自動售貨機買煙,然後他看見了售貨機上面的一瓶可樂,他順手就將這瓶可樂拿到了上班的地方,見他準備喝同事們都勸他,可是他自己卻不在意,結果果真中毒了好在最後送去醫院搶救及時這才讓他保住了性命。但是讓人們沒想到的是他出院不久後便自殺了,因為他自己知道毒可樂事件,並且同事也極力的勸阻他而他自己沒有聽導致了最後出事,因為受不了,實在是過於羞愧於是他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受害人接二連三,但是關於是誰投放的這個毒可樂卻一直沒有找到線索,正是因為這種無差別的隨機殺人讓此次的案件更加難以偵破,我們無法判斷兇手的動機,也許他就是想要用種方式來證明氰化鉀可以殺人,所以才說這種兇手更加可怕是因為他不可控,你也許找不到任何的線索。案件發生在1977年,當時日本法律的公訴期為15年,但是在15年後仍然沒有找到兇手,所以這場震驚日本的案件也成為了永久的謎案。

相關焦點

  • 轟動一時的日本可樂投毒案,無差別隨機投毒案
    轟動一時的日本可樂投毒案,無差別隨機投毒案有時候貪小便宜,丟的可能是你的小命今天要說的案子,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此案子在當時的日本可謂轟動一時,案件影響範圍廣泛,而行兇者至今尚未抓獲,案子也成為日本著名的懸案。(日本懸案圖)時間來到二十世紀中業,當時可口可樂跨過太平洋來到亞洲。
  • 日本上世紀的可樂無差別殺人事件!
    你聽說過無差別殺人這個詞麼?所謂無差別殺人,就是兇手和被害人之間無怨無仇,甚至不曾相識,是一種隨機性殺人行為,也是對社會危害最大,最難防範的一種犯罪方式。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日本,就曾發生了一起利用可樂無差別殺人事件,俗稱日本「毒可樂」連環殺人案,也是日本歷史上始終未破的三大懸案之一。
  • 轟動日本的三大懸案之可樂殺人事件
    這是一起轟動全日本的懸案,殺人方式對社會危害極大。具有極強的隨機性,基本無法有針對性地防範。 我們把時間推回到1977年1月4日的凌晨,日本品川車站有6名員工完成了一天工作,下班一同走出了車站,準備走回距離不遠的宿舍。
  • 日本作家解讀「無差別殺人事件」
    [摘要]日本作家村上龍曾試圖探索這些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他認為是因為日本雖然完成了現代化,個人價值觀卻尚未完熟,會發生地下鐵沙林毒氣、校園暴力等事件,實在「因為日本這個國家的人太寂寞了」。本文作者胡晴舫,作家。
  • 著名懸案|日本街頭毒可樂,無差別隨機作案(上)
    今天來一起探秘日本歷史上造成社會恐慌最嚴重的一起案件,日本街頭的毒可樂連環殺人案。1977年1月4日凌晨兩點,東京都港區品川站附近,6個年輕人聚會後正在趕回家的路上。一行人有說有笑,其中一個女孩在一個電話亭旁邊撿到了一枚硬幣和一瓶可樂,這瓶可樂是那種老式的玻璃瓶可樂。
  • 無差別殺人,一個人的恐怖主義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小虎對此類犯罪有一個更準確的定義——「無差別殺人」。通俗地講,即無特定對象的隨意殺人。  「無差別殺人」概念源於日本,但如今在中國,這個詞愈來愈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人們關注的是,「無差別殺人」為什麼在我們社會出現,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動機又是什麼?是殺人者的良知泯滅,或是社會輕型期的犧牲品。
  • 解密80年代日本無差別可樂投毒事件,全日本陷入惶恐,至今未破
    我們經常在看七八十年代電影的時候發現,很多可樂都是由玻璃瓶裝的,現在咱們的老北京汽水等飲料還有用玻璃瓶裝的,但是可樂卻非常少了,尤其日本更是稀少,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咱們今天要講的日本毒可樂連環殺人事件。
  • 日本發生「無差別殺人」:男子拿菜刀衝向一群孩子
    昨天,日本發生了一起惡性的無差別殺人事件。神奈川縣川崎市的一名男子拿著菜刀衝向了人群。而受害者的絕大多數,是一群正在等待校車的小學生......事件現場案發經過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早上7點45分左右。川崎市多摩區登戶新町的公園附近的路上,17名博愛小學的小學生和一男一女兩名成人正在排隊等車。
  • 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案件經過)
    查看大圖  誰也不理解我  誰也不想理解我  --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兇手 加藤智大  2008年6月8日,日本東京秋葉原步行區,發生了震驚日本的無差別殺傷事件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打破了日本「完美社會」的形象,給日本社會造成了極大的震動。  什麼是無差別殺人?就是行兇者沒有明確的殺人目標,而是隨意挑選目標,宣洩憤恨。最近幾天中國江西的入室殺人案可能有此特徵。  社會壓力增大,貧富差距加深,這樣的宣洩和衝突會越來越多,中國要警惕。
  • 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
    資料圖2008年,秋葉原發生無差別行兇殺人事件的現場。6月9日,新幹線「希望號」列車上再次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圖為案發後,警方人員在現場進行事故調查。俞飛6月9日,日本東海道新幹線「希望號」列車上一個手持柴刀的男子,砍傷同車廂多名乘客,造成1名男子頸部受傷死亡,兩名女子重傷。目前嫌疑人已經被警方逮捕。22歲的犯罪嫌疑人小島一郎自稱:「心情鬱悶,殺誰都行。」這是新幹線首次發生持刀砍人事件,日本媒體稱:「無差別殺人(意指無緣無故殘殺無辜)重現江湖!」
  • 日本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件,一個島國「死宅」的連環殺戮
    >以來在日本國內發生的無差別殺人案件,繼大阪池田小學兒童殺傷事件(2001年6月8日)之最。該案件也是世界上首起被無差別殺人案件。案件背景:2008年6月8日下午12時30分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秋葉原,25歲的日本男性加藤智大駕駛卡車衝入秋葉原步行街,撞倒5人致使3死2傷。
  • 反思日本21世紀「無差別犯罪事件」
    然而近年來,日本發生了數起震驚全國的「無差別犯罪事件」。為此,日本專門制定了《關於對在心神喪失情況下製造重大傷害人員的醫療與觀察的法律》、修改了《槍刀劍管制法》。「無差別犯罪事件」的多次發生也引發了日本社會對於加強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增強民眾特別是青少年抗挫折教育的關注  「無差別殺人」是指針對沒有任何矛盾衝突的人,罪犯不會也不想從殺人中獲得任何實際益處或補償的殺人行為。
  • 日本川崎無差別殺人事件
    2004年,小山智史進入外務省工作,成為一名緬甸語翻譯官。因過硬的語言實力,有駐緬甸大使館三年的工作經驗,他負責的一般都是部長級別的會議翻譯,在工作上深受上司器重。外務省的緬甸翻譯部,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工作量卻不少。小山智史做事效率很高,通常一個人能做完三人份的工作。兇手手持的刀具直接刺穿了小山智史的背部,事後還證實其頸部也有刺傷。
  • 揭秘日本著名奇案——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日本情報醬)壓力的來源包括很多,比如,家庭,單位,社會大氣候,個人追求,人與人的相處,機械化的生活方式等等。壓力總是具有暗示性,長期性,有一個漸進的和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壓力無法排遣,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甚至會產生心理問題。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實例!
  • 回顧日本秋葉原事件,無差別犯罪真的無法預防嗎?
    那無差別殺人事件真的不能預防嗎?2008年6月8日,日本東京的「宅之天堂」秋葉原依然人聲鼎沸,花花綠綠的招牌展示著城市特有的美學情趣。中午11點40分,秋葉原的人流量逐漸增多,這天和平常一樣,是平靜而自然。但誰也不曾想到,魔鬼已經悄悄來臨。12點半,一輛貨車沿著中央通,無視交通信號燈衝向人行道,撞倒、碾軋了五名行人。
  • 泰國無差別殺人事件:一邊掃射,一邊直播感嘆「開槍好累」
    他一邊當街無差別殺人、一邊自拍殺人場面上傳到網上……這是怎麼回事?泰國東北部、距離曼谷市區250公裡的呵叻市,8日下午發生了極為駭人聽聞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一名泰國陸軍士官長賈克拉潘斯,疑似與部隊指揮官發生金錢糾紛,在基地裡開火殺人。
  • 隨機殺人事件又重演!臺灣4年內3童枉死
    臺北市內湖區環山路發生小女童命案,4歲女童遭年約40歲王姓男子砍殺,身首異處,而女童母親在現場痛哭,臺警方已經將行兇歹徒帶回派出所偵訊。一名4歲小女童慘遭33歲王姓男子殺害,兇嫌手段兇殘,先是以菜刀砍殺女童頸部,再用鋸子鋸斷,目擊殺害過程的女童母親,幾乎崩潰,而被逮的兇嫌自稱不認識對方,臺警方之後也證實是隨機殺人,無辜的女童還來不及長大,命喪街頭。    近年來,隨機砍人案件頻傳,包括臺南湯姆熊遊樂場兒童命案、北投歹徒持刀闖入校園殺害小學女童、還有臺北地鐵的隨機殺人事件,歹徒兇殘的殺害無辜路人,令人髮指。
  • 河南投毒案15年後改判無罪 男子聽完判決泣不成聲
    新京報訊 今日(4月1日),「吳春紅投毒案」在河南高院開庭進行再審宣判,吳春紅被改判無罪。吳春紅的再審辯護人李長青律師告訴新京報記者,吳春紅聽完判決後,泣不成聲。此外,吳春紅的兒子吳雲磊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今日將接父親回家,後續將會申請國家賠償。
  • 無差別投毒懸案:怪人二十一面相事件始末
    © NAVER まとめ利維坦按:怪人二十一面相事件又被稱為格力高·森永事件(グリコ·森永事件),這在當時的日本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畢竟,事件發展到最後,用劇毒投入食品以威脅普通民眾生命的方式(無差別隨機投毒)的確讓人萬分膽寒。再往前追溯的話,上世紀70年代日本東京都港區品川站還曾發生過可口可樂投毒事件。
  • 被判死刑的日本殺人魔竟開起了畫展…
    其中用成千上萬個「鬱」字組成的少女漫畫的作者,是轟動日本的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的主謀——加藤智大。2008年6月8日,當時25歲的加藤開著一輛重達2噸的貨車衝進東京秋葉原人行道,在撞倒、碾壓多名行人後,繼續用長約25釐米的匕首攻擊無辜行人,最終造成7人不治身亡、10人受傷的巨大慘案。這也是日本在此之前30年間死亡人數最多的同類事件(這個紀錄後來被2019年京阿尼縱火事件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