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條氏政為什麼認為自己能與擁兵幾十萬的豐臣秀吉抗衡?

2020-12-04 鬼說天下

天正十八年(1590年),豐臣秀吉發起了統一日本的最後一場大戰——小田原之戰,動員了近三十萬大軍進攻關東霸主後北條家。小田原之戰是戰國時代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稱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大戰。

有意思的是,面對豐臣秀吉的幾十萬大軍,後北條家的最高掌權者北條氏政卻一直保持著自信。直到小田原城難以堅持到正式投降前,北條氏政都認為自己完全有可能與豐臣秀吉抗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作為稱霸關東一百餘年的五代名門,後北條家的實力確實很強,綜合實力在當時日本的戰國大名中能排到第二。小田原之戰的時候,總動員的後北條家組建了五萬六千軍隊,勝過了大部分戰國大名。

雖然後北條家的軍隊多是半農半兵的「烏合之眾」,真正有戰鬥力的恐怕也就是兩三萬。但北條氏政認為只要固守以小田原為首的大批堅固城堡,後北條家的五萬六千軍隊足以與豐臣秀吉的幾十萬大軍抗衡。

其次,北條氏政早年參加過抵抗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的大戰,親眼目睹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在小田原城下鎩羽而歸。既然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都無法攻克小田原城,北條氏政認為豐臣秀吉同樣會束手無策。

最後,北條氏政在小田原之戰前與德川家康結為兒女親家,後來又與伊達政宗結成同盟。在北條氏政看來,後北條、德川、伊達的三家聯盟幾乎覆蓋了整個本州島東部,實力和軍隊都足以與豐臣秀吉抗衡。

然而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麾下積極參與小田原之戰。看清形勢的伊達政宗後來也主動到小田原城下向豐臣秀吉效忠。所謂的三家同盟不過是「水中之月」,北條氏政最終為自己的不識時務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相關焦點

  • 進攻後北條家的時候,豐臣秀吉為什麼動員了近三十萬大軍?
    天正十八年(1590年),豐臣秀吉大舉徵討小田原北條家,是為「小田原之戰」。豐臣秀吉在此戰中動員了將近三十萬大軍,是「應仁之亂」後規模最大的、投入兵力最多的戰爭,完全不是之前的「縣鄉鬥毆」。小田原北條家雖然號稱「五代名門」與「關八州獨立王國」,但實力沒有強大到需要三十萬軍徵討的程度。
  • 北條氏家族大臣松田憲秀與長子松田政晴密謀策反,倒向豐臣秀吉!
    天正元年(公元1573年)九月二十六日,豐臣秀吉率領織田大軍攻入小谷城,淺井長政切腹自殺,七歲的茶茶和母親阿市以及妹妹阿江、阿初被接到了清州城。 這個世界有些人,就是可以靠臉吃飯的啊! 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等人都對戰國第一美女垂涎三尺,紛紛派人向阿市求親。 鑑於豐臣秀吉殺了自己的兩個孩子,阿市最終選擇了柴田勝家。
  • 日本戰國時代的關東易手:豐臣秀吉滅後北條的「小田原徵伐」
    天正13年(1585),羽柴秀吉正式擔任「關白」一職,同時獲得「豐臣」氏以取代「羽柴」。同年,關東後北條氏聯合那須氏入侵下野國,攻克長沼城,下野國大部併入後北條家版圖。1588年,「天下人」豐臣秀吉要求後北條氏當主北條氏政和北條氏直父子列席聚樂第,遭到後者拒絕,後北條氏與豐臣政權產生了嚴重對立。
  • 豐臣秀吉(8)——一統
    為什麼百姓會受苦?因為戰爭還在繼續。 為什麼戰爭還在繼續?因為沒有任何一股勢力可以完成一統。 為什麼沒能完成一統?因為缺少一統的時機和有一統之能的人。 為什麼缺少一統的時機和有一統之能的人? 誰說少能夠一統之人了?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真的以為自己能滅掉大明嗎?
    有猴子之稱的豐臣秀吉,他的目標可不是大明、朝鮮,先攻朝鮮,再佔中國,攻取印度。他的戰略目標是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應該說二戰中日本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也基本是繼承了他的想法,看來日本人的野心從來就沒有變過啊!那麼豐臣秀吉,哪裡來的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滅亡大明,建立自己的亞洲帝國呢?
  • 豐臣秀吉攻打小田原城,一度被逼入絕境?小田原城最終未被攻下?
    就如史書中記載的,豐臣秀吉在出擊的時候特意裝扮得風流倜儻,好像要一邊遊山玩水,一邊悠哉行軍打仗。他在箱根湯本的本陣中,連日舉辦茶會或演出能劇,召來澱殿等愛妾在陣營中陪伴,並替士兵開始遊郭和商店,以顯示自己的寬容大度。實際上,豐臣秀吉的構想是想要打持久戰,所以在小田原城隔著早川的對岸築石牆、修瓦等建造大型城郭的工程。
  •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織田信長誰更厲害?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織田信長這三個都是日本戰國時,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是很了不起的。日本近代以來,抹黑德川家康、鼓吹豐臣秀吉。其中司馬遼太郎的觀點流毒甚廣。什麼「西軍必勝」的段子、「真田日本第一兵」,「前田利家死得早」等等,無疑都是把家康與運氣、怯懦、活得長掛鈎。
  • 羽柴秀吉為何改名豐臣秀吉?「羽柴」、「豐臣」都是些什麼稱呼?
    豐臣秀吉都知道豐臣秀吉原本稱為羽柴秀吉,很顯然,比起羽柴秀吉,豐臣秀吉更加為人所熟悉。那麼,羽柴秀吉為什麼改名豐臣秀吉呢?「羽柴」、「豐臣」都是些什麼稱呼?「氏」表示血緣上的源流出身,本來只有藤原、源、平、橘,豐臣秀吉崛起之后豐臣成為這四大姓氏之後的第五大姓氏;「姓」是大和朝廷賜予上等貴族的稱號,很少見;「苗字」則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起來的姓或者某某家,比如武田、織田、德川、羽柴、上杉、北條、三好;「名」就是名字了,比如信玄、信長、秀吉、家康、勝家、利家等。所以,羽柴秀吉就是「苗子+名」,豐臣秀吉則是「氏+名」。
  • 為什麼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就造反?
    他頒布的「天下布武」政策,將一代梟雄豐臣秀吉招致麾下。經過努力豐臣秀吉成為織田信長的重要家臣。豐成秀吉就是發動侵略朝鮮,萬曆戰爭重要的領袖。豐臣秀吉是在自己主公織田信長的基礎上統一日本的,而德川家康實際上並不是織田信長的部下,而是盟友。
  • 草根太閤豐臣秀吉,如何成為日本戰國第一人,你知道嗎?
    這個出身在農村的青年最初只是為了能夠吃飽飯順帶能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去當了兵,後來因為比較能夠察言觀色獲得了主公織田信長的信賴,之後在織田家盟友近江國的淺井家被滅亡後,原本的淺井領地被賞賜給了他,我個人認為這是秀吉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點,他不再是一個平凡的武士,而成為了一國之主,也是從這個時候秀吉有了羽柴秀吉這個稱呼。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日本戰國時代的父與子 北條篇
    次年十二月,因為甲斐武田家撕毀甲相駿三國同盟的原因,北條家與武田家成為了敵對關係,這一年北條家開始與原本的仇敵、繼承山內上杉家的上杉謙信聯盟,共同對抗武田家。然而,北條氏政並不是老奸巨猾的武田信玄的對手,武田信玄故意放出自己將出陣攻打武藏國的謠言,並對武藏國派出了一支先遣軍隊,使得北條氏政與北條氏康誤判了局勢,讓北條氏政率軍出陣武藏國。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秀吉對家康的態度很複雜,在他和織田家重臣柴田勝家決鬥的「小牧長久手之戰」裡,秀吉本想一舉拿下東海道的德川家康,可惜不但失敗了,連大將森長可都戰死了,這對秀吉的權威可謂是致命的打擊,不得已之下他才以豐厚的待遇來籠絡德川,把自己的妹妹和母親都送到了駿府城做人質,讓他倒戈來幫助自己奪取織田政權。
  • 豐臣秀吉,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豐臣秀吉雖然名義上統一了日本,但是內部政治並不穩定,因為他是繼承的織田家的勢力,而不是自己打出來的天下,日本的政治生態並不是如中國般的大一統,而只是如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霸權制,豐臣秀吉的勢力大,其他諸侯依附臣服他而已,如果他的勢力不再強大,繼承人沒有他的文韜武略那麼很快就會被其他諸侯(大名)所取代,他也是這樣奪了織田家的勢力。
  • 豐臣秀吉自認為可以打敗明朝
    ②豐田秀吉父親不久就因傷重去世。貧窮的母親帶著七歲的豐臣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給同村的男人竹阿彌。之後有了同母異父的弟弟豐臣秀長與妹妹阿旭(朝日姬)。繼父竹阿彌性情粗暴,秀吉生來瘦小,被稱為「猴子」,繼父十分討厭豐臣秀吉,受盡繼父的暴打,離家出走。
  • 若信長不死,毛利家、北條家以及伊達家等能組織起第3次包圍網?
    織田信長大部分認為,織田信長如果不死就能統一日本,但也有人認為這並不是那麼板上釘釘的事情。2次包圍網曾經多次讓其陷入困境,只不過幾大重量級人物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剛好在關鍵時刻去世,才消解了不少壓力。毛利輝元毛利家當時秀吉已經打進毛利家腹地,面對秀吉毛利家已經是節節敗退了,本能寺之時高松城正在被水淹著呢。
  • 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
    一次,秀吉以包工的辦法,用兩天時間修復其他人用20多天尚未完成的織田所在清洲城的城牆。這表明秀吉是個與眾不同的能使士卒隨附的卓越組織者。從此,信長及其部將對秀吉不得不刮目相看。1560年,在桶狹間戰役中,織田信長出入意料地戰勝了強大的對手今川義元,名聲大震,成了第一流的戰國大名,邁開了統一日本的第一步。從此,豐臣秀吉追隨信長南徵北戰,出謀劃策,屢立戰功,步步榮達。
  • 日本武家兄弟鬩牆不少見,豐臣秀吉和豐臣秀長關係卻很好,為啥
    ,這是為什麼呢? 至於豐臣秀吉和弟弟豐臣秀長,繼承權之爭根本不存在,家族基業全部都是秀吉一個人打下來的,不存在兄弟爭奪的問題因此小田原徵伐、奧州徵伐都沒能參加,最終病病殃殃三年多而去世。
  • 豐臣秀吉做錯了什麼?
    而豐臣家從此則日益衰弱,直至滅亡。 在這場命運之戰中,為何豐臣家主要將領會支持敵方?為何部分大名會倒戈?為何豐臣家會眾叛親離,不堪一擊?這要從豐臣秀吉晚年的一系列失誤說起。 與織田信長一樣,豐臣秀吉有著強烈的大陸情結。認為日本國土狹小,資源緊張,難成大國。只有以朝鮮為跳板,進軍東亞大陸。方能使日本真正成為大國,布國威於四方。於是,1592年,豐臣秀吉剛剛統一日本不久,即自恃戰爭經驗豐富,武力強大,悍然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想要先滅亡朝鮮,然後再侵佔中國。
  •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趁機覆滅豐臣政權,奪取天下,算叛亂嗎
    天行有常,天下人之位本就能者居之。豐臣秀吉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人不也是因為克了織田家嗎?織田信長還對豐臣秀吉有知遇之恩呢,豐臣秀吉有後來的一切,織田信長絕對功不可沒,他還不是奪了恩人的家業。但德川家取代豐臣家談不上以下克上,更談不上叛亂,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