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這件事變得越來越火熱,從熱門新股動輒幾十萬的認購人數上就可以感受到,隨之變低的還有新股的中籤率。除了中不了籤,港股打新中還有幾件讓人頭疼的事,其中一件事就是好不容易中籤成為幸運兒,但是賣的不好,只賺到了皮毛,賣完後只能目送牛股一飛沖天,投資者只能捶胸頓足,感嘆自己賣的不是時候。
這樣的股不在少數,去年的就包括保利物業、海底撈等。近期的就是諾誠健華!諾誠健華雖然首日漲幅只有9.61%,但是上市後幾天已經從最開始的每股8.95港元,漲到最近的高點14.28港元,最高漲幅達59.5%!
除了諾誠健華,打新投資者錯過的醫療牛股不在少數,2019年的最賺錢新股中的三隻包括瀚森製藥,啟明醫療和康希諾生物-B,其中康希諾生物-B在短短2年內,漲幅接近三倍!如何才能把握這些真正的機會呢?如何毫無疑問,你需要懂得創新藥企的估值,才能拿住諾誠健華,把握即將到來的康方生物。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一、國際常用新藥估值方法
新藥研發屬於研發周期長、風險高、投資巨大的項目,對新藥研發項目特別是那些處於早期階段的新藥研發項目進行財務分析或價值評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創新藥的估值體系與傳統醫藥製造估值體系具有十分明顯的區別。在新藥項目估值方面,國外的成熟市場已經有一套相對完備的評估體系。目前在美國生物製藥界及金融機構用於新藥研發項目的評估方法很多,主要有對比估值法(Comparable valuation)、DCF(Discount Cash Flows)、rNPV(Risk Adjusted Net Present Value)和實物期權模型(real option)等。
資料來源:廣證恒生
不同階段的醫藥公司採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對美股製藥巨頭公司而言,PE、PS 等指標差異不大,可用相對估值法、經典 DCF、rNPV 等方法估值;但 Biotech 公司往往處於研發投入,一般不產生收入,且財務上處於虧損狀態,難以使用比較估值法,一般採用經典 DCF 或 rNPV 估值。
二、適用最廣泛的創新藥企估值方法
美國 Biotech 公司最常用的的估值方式是 rNPV,即基於風險調整(riskadjusted)的現金流折現估值法。概括來說,該估值方法主要分為 3 個階段:1)Start-Up 階段:通過可比交易、靶點機制、臨床前數據、團隊等給予初始定價;2)臨床階段:根據 I-III 成功率、臨床數據、競爭格局估值;3)上市後:根據藥物銷售、適應症拓展、專利期、競爭格局等估值。總的來說,這種估值體系結合了產品管線,比較全面地考慮到新藥研發、市場銷售等多方面的風險因素。
資料來源:中金
r-NPV 法除了在單個藥物的估值中使用,該方法也可以對擁有多個產品的公司進行估值。
資料來源:中金
三、諾誠健華值錢所在還要看奧布替尼
諾誠健華的核心產品是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目前套細胞淋巴瘤與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奧布替尼目前的主要適應症。
目前,全球僅有兩種BTK抑制劑獲批,分別是強生╱Abbvie的IMBRUVICA® (ibrutinib)及AstraZeneca的CALQUENCE® (acalabrutinib)。Ibrutinib於2013年獲美國FDA批准上市,2017年於中國獲批上市。acalabrutinib於2013年獲美國FDA批准上市,並未進入中國市場。
資料來源:中金
目前,Ibrutinib是中國唯一在售的BTK抑制劑。因為市場上不存在替換選項,對於患者而言,兩款藥物的用藥成本異常高昂,美國患者每年需要支付約17.9萬美元,中國患者每年需要支付約10.4萬美元。
資料來源:中金
針對未來百億美元的市場,如果諾誠健華沒有競爭對手的話,那麼諾誠健華目前的百億港元估值是非常便宜的。但問題是諾誠健華存在不止一家競爭對手。目前國內包括百濟神州、恆瑞醫藥、浙江導明、信諾維等多家藥企的 BTK 靶向的新藥已經進入臨床階段,有望在 2020 年後陸續上市。
四、投資創新藥企知道如何估值才能更有把握
實際上根據r-NPV方法,計算出中國的患者數量,並且按照市場份額及滲透率,就可以大概估算出諾誠健華未來的價值,給諾誠健華一個較為合理的估值。雖然過程稍顯複雜,但是賺錢的方法哪能信手拈來?
雖然這樣的估值並不一定準確,未來的變化也不一定能如投資者所料,但通過紮實的數據推理,投資者就可以在心裡多一桿秤來衡量眾多創新藥企業,在創新藥企的相互比較之中,就會越來越清楚創新藥企的好壞,也許在經過學習和鍛鍊後就能抓住下一個大牛股。
眼下,即將進入香港市場的還有雙抗藥企康方生物,已進入臨床的雙抗領域企業康寧傑瑞製藥-B、信達生物-B都成為了「大牛股」,股價一路上漲甚至翻倍,康方生物也很有可能走牛。當下的對於香港投資者來說,弄懂創新藥企估值方法至關重要。
來源:華盛學院
作者/Oliver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鳳凰網港股立場,不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