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對真理的質疑

2020-12-06 凡榮哥聊科學

「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這句話出自《莊子·讓王》,這句古文很好翻譯,即:不知天高地厚,用來形容一個人狂妄無知。事實上,在2500多年前,古人只知道有天地的存在,若是問他天到底有多高?地到底有多厚?

他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結論。以至於2000多年來,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而如今,只要我們將這個問題在搜尋引擎上隨便一搜,幾分鐘時間便能得到想要的答案。這並非現代人比古人的智商高,而是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窮盡一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發現,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才能讓如今的小學生都能夠理解宇宙的誕生與發展。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一天有24小時,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一年有365天,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這看似普通的常識,卻經歷了太多的坎坷被世人知曉。其中,人們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宇宙觀轉變尤為艱難。這就要談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哥白尼,他提出的日心說顛覆了人們長達1500年對宇宙的認識。

這在當時與被羅馬教會奉為真理的地心說背道而馳,以至於他的擁護者布魯諾因為傳播「日心說」而被教會活活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儘管教會這座大山阻礙了日心說的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檢驗,新理論必將取代舊理論。

在這條漫長崎嶇的科學道路上,除了哥白尼,還有很多質疑權威和真理的科學家。伽利略便是其中一員,他勤學好問,熱愛探索發現,他發明的天文望遠鏡不僅縮短了人類觀測星空的距離,更是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說。

此外他否定了近2000年來,作為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之一的亞里斯多德關於「自由落體」的學說。亞里斯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越快。而伽利略通過實驗證明了物體下落的快慢與自身重量並無影響,影響其速度的關鍵在於受到空氣的阻力。這就是我們現在在中學物理課本上所學的自由落體定律,而伽利略也被稱為實驗物理學的先驅。

因此,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對真理的質疑。但是對於真理的質疑,需要有理有據,而不是隨便懷疑。哥白尼之所以敢提出日心說,離不開他對宇宙長達30年的觀測,用盡一生心血,為後世留下《天體運行論》這本在天文學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所以只有付諸實踐的質疑才有可能推翻真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明我們古代先賢在很早以前就明白這個道理。身處21世紀的我們,對宇宙似乎有了非常深入的認識。但宇宙之大,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或許我們今天認為對的「真理」,在若干年以後,會被下一個哥白尼或伽利略推翻。這不足為奇,因為真理永無止境。

最後分享一句馬克思的名言。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資本論》

相關焦點

  • 仰望星空: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我們仰望星空,最早人們在地球上觀察星體的運動,人們會發現所有的星體都圍繞著地球運動,所以託勒密才提出來了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體圍繞著地球運動,叫地心說。但是這個日心說提出之後呢,並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主要就是當時的社會,宗教在掌管著社會的行政文化大權。原來大家認為這個地心說地球是不動的,但如果是日新說的話,這個地球就相當是漂浮的,是不是就不可靠了?好,所以日新說出來之後和地心說,就出現了這種爭議,那麼這個期間呢,克卜勒進行天文觀測就發現了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 日心說推翻了地心說嗎?並沒有,日心說推翻的,其實是一個觀念
    因此,在地心說剛剛誕生的時候,它是跟觀測高度吻合,正確先進的理論。地心說而提出日心說的哥白尼,他認為地球跟其他行星,圍繞太陽作圓形軌道運動,這其實是不對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跟人們觀測到的數據,並不吻合。因此,在哥白尼最初提出日心說的四五十年裡頭,人們並不接受日心說。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拯救佔星術?(下)
    ),而非通常人們認為的那樣,即哥白尼具有反叛精神,提出日心說是為了引爆科學革命。因為哥白尼本人沒有遺留下任何與自己提出日心說動機相關的線索,羅伯特就花費大量的精力,搜尋和梳理了,與哥白尼處於同一時代、並與哥白尼有直接或間接聯繫的學者的日記、信件和書籍,把哥白尼所處的整個學術圈的網絡給細緻地描繪了出來。
  •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人類是如何發現行星軌道不是圓形而是橢圓的?
    後來,直到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把這個裸眼觀星的方法發揮到了極致,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臺,耗時16年,對行星尤其是火星進行了精確的觀測,獲取了裸眼觀星能夠達到的最精確的火星軌道數據(那些角度值)。二、克卜勒的數據挖掘工作這裡需要先說一下的是,在克卜勒之前,從來沒有人去計算過,行星軌道究竟是什麼形狀的。這裡一是因為,觀測很粗略,也計算不出來;二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圓是優美的,所以想當然的就認為行星軌道應該是圓形。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拯救佔星術?(上)
    哥白尼問題提到哥白尼可能大家都覺得對他非常熟悉,知道他提出了日心說,拉開了科學革命的序幕。但我們所謂的熟悉估計也就到此為止了。你或許還不知道的是,哥白尼所接受的教育是當時的傳統教育,接觸到的天文學知識都是以在西方演化和沉澱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說體系(也稱託勒密體系)為核心的內容。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這種背景下的哥白尼為什麼突然提出了完全不同於傳統認識(地心說體系)的、全新的宇宙體系呢?哥白尼本人沒有透漏過任何他這樣做的動機或者心路歷程。
  • 天文學概述:從「日心說」到「大爆炸」
    完善日心說理論的任務,只能由後來者繼承了。伽利略:地心說的否定《天體運行論》發表之後,只被少數數學家青睞,影響力是及其有限的。伽利略聽說荷蘭人發明瞭望遠鏡,於是自己嘗試著製作,並成功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這個偉大的發現,使得伽利略對哥白尼的日心說無比信服。後來伽利略進一步觀察發現了金星跟月球一樣,也有相位變化。
  • 教皇烏爾邦八世和伽利略的友誼為什麼說沒就沒
    伽利略一生信奉上帝,但是在自然真理和上帝之間他做出了矛盾的選擇,他一生忠心侍奉於上帝,但是「日心說」的言論又撬動了基督教的根基。所以我們也就能理解他跪下在悔過書上簽字的矛盾,當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伽利略很明顯選擇了真相,因為無論你承認不承認他都在哪裡無法改變。
  • 天文學概述:「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
    由此開始反對哥白尼的「日心說」。地心日動模型第谷對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第谷採用《天體運行論》的理論,並不能解釋彗星問題於是在1583年出版了《彗星論》,提出一種介乎「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地心-日動說」,首先他肯定了地球是不動的,太陽圍繞地球轉,其他行星圍繞太陽轉。這個宇宙模型同樣可以解釋「行星逆行」現象,而且解釋了為什麼彗星軌道不同於其他行星的問題,曾一度被接受。
  • 哥白尼的「日心說」峰迴路轉「勝於」託勒密的「地心說」奇妙之招
    其中最為耀眼的爭論,要數哥白尼的」日心說」和託勒密的「地心說」。前者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後者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本是「學術之爭」,後來演變成「科學與宗教之爭」,其中的悲悲慘慘,真是罄竹難書!且聽道哥,給您一一娓娓道來。
  • 另類經典《稻草狗》:「科學之外,進步僅僅是一個神話」
    人文主義者往往認為,他們對世界持有一種理性的觀點;但他們對進步的信仰卻是一種迷信,比起世界上其他任何宗教來,這一迷信距離人類這種動物的真實情況更遠。在科學之外,進步僅僅是一個神話。在《稻草狗》的某些讀者看來,這種觀點似乎會引起道德恐慌。他們肯定要問,不是說人們不能質疑對自由社會的信念的核心內容嗎?沒有它,我們不是就絕望了嗎?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對喪失信仰恐懼得發抖。
  • 地心世界就在那裡
    在地球表面有可以通入地心世界的通道,找到這些通道人們就可以進入地心世界不過任何一個學說,哪怕是傳說都不是隨便想像出來的,就像最初的日心說,也是被很多人質疑,因為科學達不到,超出我們認識的東西,潛意識裡我們都會感覺是假的,不會被認同。
  • 原來地球不是圍繞太陽轉,哥白尼的「日心說」是錯的!
    尼古拉·哥白尼「日心說」,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被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兼神父的哥白尼正式提出後,逐漸被世人所認可。儘管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日心說」錯誤不少(像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非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引力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不是做圓周運動而是橢圓運動等),但500多年來關於地球是圍著太陽公轉的這一觀點已經深入人心。
  • 明治人對古典漢語的維新(上)——關於科學與真理
    西周注意到了中國傳統學問沒有所謂「學域」的界定,深受漢學影響的日本學問,自然也沒有「學域」之分界。他意識到必須與這種舊學問「包容」式的訓練習慣決裂,新時代學問應有嚴謹的「學域」界定。他的倡導給日本學界帶來了一次問學對象和內容的大轉換,同時也是一次關於研究學問方法論上的革命。西周對西洋諸學科的翻譯,可以說是近代日本首次對「科學」進行體系性的闡釋。
  • 董卿兒子是美國國籍,被網友質疑:這就是口口聲聲說愛國的表現?
    說到董卿,國內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央視當家主持人,曾連續十三年主持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連續八年被評為央視年度「央視十佳主持人「,連趙忠祥也評價到:「董卿是一位很優秀的主持人。董卿主持節目,我對她的評價是8個字:端莊、得體、大氣、知性。
  • 72「積極意義」超越自我|如何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小哥白尼突然和舅舅說:「人,就像水分子一樣。」舅舅回應到:「沒錯。如果把世界比作大海或河流,每個人確實就是水分子。」回到家,小哥白尼對舅舅說:「人真的很像水分子一樣,我今天真的這麼覺得!」你應該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說。在他提出這一學說之前,人們都相信自己所見,認為太陽和星星是繞著地球轉動的,原因之一是基督教的教義使人們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是再往深裡思考一步就知道,這是因為人們無論何時都習慣以自己為中心進行觀察和思考!然而哥白尼發現,一些天文現象用地心說無法解釋。
  • 地心說被取代,證明科學可以被推翻?你的理解錯了
    他們會舉出「地心說」的例子,說歷史上地心說是佔據了思想界1500多年的理論體系,還不是被更新的日心說「推翻」了嗎?這樣推導下去,今天所有的科學知識,或者科學理論,在明天也許就像當年的「地心說」一樣,被「未來科學」所推翻。比如,科學界不是堅決不承認特異功能、巫術醫學、易術玄學嗎?說不定未來這些東西就成為了新科學,從而取代今天的所有科學。
  • 陳師曾:我說中國畫是進步的!
    我卻說中國畫是進步的……譬如說有人走了許多路,在中途立住了腳,我們不能以他一時的止步,便說他不能步行。安知中國繪畫不能於最近的將來又進步起來呢?所以我說中國畫是進步的。眼下的中國畫進步與否,尚難為切實的解答罷了。
  • 萬古神帝:真理神殿耗盡真理奧義、真理之心,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相對比其它亙古之道奧義的獲取,真理奧義可以說是最容易門檻也最低的,所以,在漫長歲月下來,一直到張若塵這,真理奧義徹底是耗盡了,一絲都不剩,甚至為了補償張若塵渡過真理之海的獎勵,連真理之心也賜予出去了。這般計算下來,真理神殿已經既無真理奧義也無真理之心,那麼,真理神殿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 地心說集大成者亞里斯多德
    一生研究的學科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美學、醫學等等幾十個學科,是一個活生生的百科全書。與天文學相關的內容在《物理學》裡得到論述,包括《倫天》《天象學》《倫宇宙》等。
  • 是不是到地心去了?
    有人又會疑惑,地心應該是很熱的,馬裡亞納海溝既然已經是全球最深的地方了,那麼它應該很接近地心了,溫度很高才對,為什麼溫度還是這麼低呢?地球的構造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聊一下地球的內部構造。地球由內向外是內核-外核-地幔和地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