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毛姆:一位頂級二流作家,豐富多彩的人生和感情經歷

2020-12-14 百眼巨人的眼光

英國作家毛姆寫有著名的自傳意味小說《人性的枷鎖》、以高更為素材原型的《月亮與六便士》以及長往篇小說《面紗》、遊記《在中國的屏風上》、《西班牙主題變奏曲》、《刀鋒》等等眾多暢銷書。

毛姆稱自己是一位處於二流作家前列的作家,這可以從他的自我評價中找到一些原因:「我發現我能力有限,我想,唯一明智之舉是在能力限制之內,把目標擺在我所能到達的優越境地裡。我知道我沒有抒情的特質。我懂的字彙很少,我努力地擴大字彙,但沒多大用。我幾乎沒有暗喻的才賦;我很少想到原本以及動人的明喻,我沒力量達到詩意的奔放和偉大的想像界域。」他也許名氣不算大,作品也似乎是有些缺乏創新性,但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也並不會因為毛姆自稱是位二流作家而掩蓋了他的寫作天賦,因為毛姆真的太會講故事了,他總是能通過一個個像故事一樣的作品來窺視人性和生活。就此一點就可以說他是一位頂級的二流作家。

不過和他這些豐富多彩的作品比起來,他的人生經歷和感情經歷更加精彩入勝,最能概括他一生是為毛姆作傳的第一人,特德摩根,他是這樣描述毛姆的:「一個孤僻的孩子,一個醫學院的學生,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小說家,一個放蕩不羈的巴黎浪子,一個成功的倫敦西區戲劇家,一個英國社會名流,一個一戰時在弗蘭德斯前線的救護車駕駛員,一個潛入俄國工作的英國間諜,一個同性戀者,一個跟別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個當代名人沙龍 的殷勤主人,一個二戰時的宣傳家,一個自狄更斯以來擁有最多讀者的小說家,一個靠細胞組織療法保持活力的傳奇人物,和一個企圖不讓女兒繼承財產而收養他的情人秘書的固執老頭子。」

相關焦點

  • 「二流作家」毛姆:靠寫作賺十幾億,賺錢能力來自對肉體的著迷
    毛姆曾自稱:我只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個。這位最負盛名的英國作家,一生獵豔無數。他的花心濫情幾乎與他「二流作家」的帽子同等名氣。生於貧窮,死於富裕,毛姆的人生與乏味無緣,絢麗的情感生活是他快樂的興奮劑。
  • 「二流」作家憑小說賺1億英鎊:財富的奧秘,來源於對欲望的執著
    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經歷、才力都有限的人,想說不敢說的;不知怎麼說的;不想說卻被逼著說的;他一個人都說了。作家有名的不少,流傳至今的也是數不勝數,各種類型的也都有,但是要說世界上比較富裕的作家,毛姆絕對很是突出。
  • 文學中最迷人的就是作家的個性——走近恣意人生的毛姆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一位高壽且著作等身的小說家和劇作家。他九十一載的人生既經歷了輝煌維多利亞時代和愛德華時代,也經歷了戰火紛飛的兩次世界大戰。在綴筆耕耘六十五載中,他創作了二十部長篇小說、三十二部戲劇、八部短篇小說,以及大量的散文、評論和遊記。
  • 毛姆的標籤多到讓人忘了他的作家身份
    有人說毛姆是「世界一流小說家」,但除了作家,他身上還有很多精彩的標籤。英國著名傳記作家賽琳娜·黑斯廷斯在《毛姆傳》中寫道:「毛姆是以下標籤的總和——孤僻的孩子,醫學院的學生,富有創造力的小說家,放蕩不羈的巴黎浪子,成功的倫敦西區戲劇家,英國社會名流。
  • 毛姆是二流作家?寫出《刀鋒》不設定結局,讀者:這才是高明之處
    在所有作家當中,毛姆雖然自嘲為「二流作家」,但其許多作品早已被奉為佳餚,如《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鎖》、《面紗》、以及今天要講的——《刀鋒》。對於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能夠在他的作品中觀察他的思想和三觀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情,身為普通人由於眼界有限,不懂人生,也不懂世界是如何運行,但讀大師的作品總能成長一些。
  • 《尋歡作樂》:自詡「二流作家」,卻把三流故事寫成了一流的經典
    在羅伊的軟磨硬泡下,阿申登答應將德利菲爾德年輕時的這段鮮為人知的經歷講給他聽。於是阿申登早年與德利菲爾德及其第一任妻子羅西的交往,以及當時英國文藝界令人窒息的文化氛圍,在毛姆的筆下以回憶的方式生動形象地鋪展開來。
  • 《月亮與六便士》:雙性戀作家毛姆是否真的貶低女性?
    3.土著女人愛塔:「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相比起來,思特裡克蘭德的第三段感情經歷,更像是明碼標價的物質交換。他娶那個鐘情於他的土著女人愛塔,她才17歲,年輕漂亮,有一些存款和一個安逸的住處,還有產業和土地,她只求能和思特裡克蘭德生活在一起。這對思特裡克蘭德來說,好像也不會損失什麼。
  • 毛姆:看透了人世,他是一個對女人失望透頂的有錢男人
    毛姆是個很難被定義的人。有人說他是最讓人痛快的毒舌作家,有人說他是個二流作家,有人說讀懂毛姆,才能讀懂人生,也有人說他很幸運,活著就能享受寫作帶來的名利。不管怎麼說,毛姆毋庸置疑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 世界著名作家毛姆:如果不是謊言的吸引力,我怎麼會成為名家
    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出道前精心創作的作品無人問津,他多麼想火一把,可總是火不起來。在窮途末路時,他卻忽然腦洞大開,成功用謊言忽悠了人們,使他的作品贏得了大眾的瘋狂追捧。少年毛姆毛姆的少年時代是在欺凌,羞辱和折磨中成長的,即算如此,毛姆對學習卻沒有放鬆,痛苦和悲催化作了學習的動力,中學畢業後,他就順利進入了德國海德堡大學,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肆業轉讀學醫成了一名外科醫生
  • 毛姆:最「毒舌」的風流作家,邱吉爾不敢得罪,死後卻被敲碎骸骨
    認識了毛姆,你就會知道,原來真的有人可以把人性看得這麼通透;看過他的小說,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毛姆。而關於「毒舌」的特點,其實和毛姆的童年經歷很有關係。由於他的自卑和口吃,所有的同學都嘲笑他、欺辱他。很多人認為,正是這段灰暗的經歷,影響了毛姆的性取向,讓他變成一個雙性戀,並且他也變得更加毒舌。關於毛姆的「毒舌」還有個小故事。據說,毛姆年輕時去參加酒會,席間,他只用一句話,就讓一個滔滔不絕的輕浮小夥徹底閉嘴了。
  • 「雙性戀」毛姆:一生熱愛性生活,卻被一女一男給耍了
    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的毛姆,是世界最受青睞的英國作家。他的小說文筆質樸,脈絡清晰,人物性格鮮明,情節跌宕有致,在各個階層中都擁有相當數量的讀者群。《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刀鋒》、《面紗》等,至今仍是備受好評的經典佳作。
  • 「最毒舌雙性戀」毛姆:描寫女性尺度太大,作品險些成為「禁書」
    毛姆一直就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一方面,他的寫作能力讓人驚嘆,作品讓人欽佩,另一方面,他為人處世的態度讓人不敢苟同,討厭他的人,一度將他稱作「史上最毒舌的雙性戀」。但即使是再討厭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毛姆筆下的《人性的枷鎖》和《月亮和六便士》等作品的優秀與影響力。
  • 以毛姆的人生軌跡為藍本,解讀《刀鋒》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作為一位高產作家毛姆筆下的經典著作數不勝數:論理想與現實的經典之作《月亮和六便士》、呼喚人性自由解放的宣言《人生的枷鎖》。一、毛姆的人生軌跡與小說中拉裡的人生經歷極其相似拉裡為了探索生命的意義,從英國走到了美國,又從歐洲走到了亞洲,最終在印度找到了一位老師,與他學習生命的真諦。拉裡為了心中的目標,不惜走遍全世界的各個角落,而現實中毛姆的人生經歷也十分豐富。
  • 毛姆到80歲,情人無數,妻離子散,財產被人覬覦,只能對簿公堂
    縱觀整個外國文學史,毛姆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沒有之一。如果是對外國文學史熟悉一點的朋友,大多都應該知道,這些作家們,大多數風流,感情故事一大堆,卻在小說裡展露出自己的理想。就連英國作家伊夫林·沃也羨慕毛姆,說他活得值當,去過所有地方,見過所有人,吃過所有的東西。毛姆寫下這樣的句子: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那些四處遊蕩的時光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過去的三十年裡我寫的東西都和他有關,哪怕只是他幫我打的手稿。
  • 每天只工作3小時,一生狂賺十幾億,毛姆的工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毛姆。談到作家,大家都會覺得,不少作家是窮酸模樣,確實如此。但是毛姆卻不一樣,他通過寫作賺得盆滿缽滿,還把世界玩遍,將帥哥美女盡收被窩,還收穫無數粉絲,連張愛玲、村上春樹……都是他的簇擁。毛姆是如何做到的?
  • 毛姆:相歡不知老
    雨水將我們淋得溼透和衝洗曬乾和曬黑我們的是太陽喜鵲、烏鴉啄去我們的眼珠子把鬍鬚和眉毛也都拔光我們任何時候都在搖晃風向忽東忽西,隨意變化交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毛姆?另外卻有人將毛姆認定為二流作家?不過毛姆說他自己打橋牌的水平和寫作差不多,皆是二流裡的高手。有次高鐵的間隙,讀完了毛姆的《佛羅倫斯月光下》,其中的男主就是個毛姆似的風流浪蕩子,為什麼不呢?趁著年輕享受別的什麼人的凸凹有致,也消耗著自己如此生機勃勃的皮囊,直至活色生香的放蕩迷醉。
  • 《月亮與六便士》有關作家和畫家的故事
    今日有幸讀完了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所寫的《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很有意思,一開始我並沒看懂到底暗含著什麼樣的含義,後來才知道「月亮」代表著心中的夢想,「六便士」代表著生活所需的錢等一切物質。在這本書中,主人翁思特裡克蘭德的人生,是一個放棄六便士去追求月亮的故事。
  • 作家路遙簡介及人生軌跡
    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描寫一個農村知識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經歷,引起很大反響,獲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改編成同名電影後,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轟動全國。《在困難的日子裡》獲1982年《當代》文學中長篇小說獎,同年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1988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冊。
  • 一位英國作家的張裕酒莊之旅
    一位英國作家的張裕酒莊之旅 2017-09-25 15:25:2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聰聰
  • 從《面紗》到《刀鋒》,看女性在感情和物質欲望中的掙扎和突圍
    前言: 美國作家海明威曾有過一句名言:「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搖籃」,縱觀古今中外各類文學鬼才,與他們身上自帶的文採相比,童年的不幸更值得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