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是二流作家?寫出《刀鋒》不設定結局,讀者:這才是高明之處

2020-12-10 敘白的情感日常

一個作品是否能成為經典,時間是最權威的檢測手段,如果一個作品能經過漫長的時間依然被世人提起,那才是前人留下最寶貴的財富。在所有作家當中,毛姆雖然自嘲為「二流作家」,但其許多作品早已被奉為佳餚,如《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鎖》、《面紗》、以及今天要講的——《刀鋒》。

對於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能夠在他的作品中觀察他的思想和三觀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情,身為普通人由於眼界有限,不懂人生,也不懂世界是如何運行,但讀大師的作品總能成長一些。毛姆的小說有半自傳的性質,書中的故事不一定都是他親身經歷的,但也許就是這樣才能更客觀地表述出來。

今天跟讀者分享的《刀鋒》出版於1944年,講述的是一個參加世界第一次大戰的飛行員拉裡在戰爭結束後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通過以拉裡為視角中心,毛姆向讀者展現其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思考,用整本書的故事寫出了生命的意義。讀完本書後很多人表示毛姆思想的偉大,已寫出人生的真諦。

人生的意義?

主人公拉裡如果放在現代一定是大眾眼中最極端的一種人,按照《局外人》的話說,他唯一的錯就是沒有參加這場「社會遊戲」。拉裡在戰爭中被朋友保護,而朋友卻因此而死,得救後的拉裡不想工作、不願結婚,每天只想著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此拉裡拋棄了自己的美人未婚妻,一生巡遊世界,每天看8個小時的書,還做過很多職業,包括勞動工人、汽車廠的修理工等等,拉裡認為通過這些底層的工作能夠更清楚地體會活著的意義。

當然,沒有人會說從事底層工作是無意義的,起碼在有認知高度的人看來如此。從客觀角度來觀察,毛姆把大眾的想法和拉裡的想法區別開來,大眾的想法是享受物質財富,為此要工作、要結婚,這是人類幾千年文化所傳承下來的生存形式。而拉裡的想法則是追求精神財富,想要弄清楚人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當然這也是傳承下來的)

拉裡的想法便是毛姆本書的主旨,意圖告訴讀者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也是哲學家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毛姆在故事中給出了答案:人生的意義多種多樣,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人生意義。比如對拉裡的未婚妻而言,她想要的就是富貴的物質生活,她根本理解不了拉裡所謂的人生意義。而拉裡則視金錢為糞土,只有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人世間最值得的。

除了拉裡和未婚妻之外,毛姆還刻畫了許多其他的角色,每一個都栩栩如生,都有他們各自的人生意義,為了保證你閱讀時能抱有足夠的興趣,我就不在這裡過多的劇透其他人物。當你獨自閱讀的時候,總能從這些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幸運的話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

三點感悟

《刀鋒》這本書有很多關於人生的見解,每一個拿出來都能令人深思熟慮片刻,在這裡我只跟大家分享我認為最有人生意義的三點:

一、所謂的完美人生,也許就是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在生活中呻吟想要一個更完美的人生,但當你問他們這到底意味什麼的時候,他們又支支吾吾說不明白。毛姆說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完美的人生。就像拉裡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讀書和旅遊,未婚妻伊莎貝爾追求地位過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二、你面對苦難的方式,決定了你的人生道路。

這是全書比較深刻的價值觀之一,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將會決定我們的人生。當不幸發生的時候,你可以不斷逃避,靠酒精來麻痺自己;也可以是讓情緒平復,帶著傷痛依然好好的生活。你會如何選擇?你是否擁有選擇的勇氣?

三、為自己而活的人,面對人生淡定從容。

你為自己而活還是為他人而活?這個問題希望你花幾分鐘來仔細思考一下,我相信大部分想要為自己而活,卻不得不面臨他人的牽扯,也許是你的家庭、你所面臨的困境,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和無力,能夠為自己而活的人這本身就是強大的。就如拉裡一般,為了自己追尋的放棄一些,但生活中這種人很少,他只存在人類的想像中。

結尾:

受制於篇幅,今天給大家的有關《刀鋒》的分享就寫到這裡,希望你能親自去閱讀這本書也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就像開頭所說,這本書沒有一個固定的結局,每個人物的發展都非常開放,這也是這部作品的高明之處。

毛姆的經典作品有很多,每一部都能從生存的最底部給出最本質的感悟,有關家庭、愛情、人生、成功等等,這些作品是真正的經典,定能讓你受益匪淺。

上面這套毛姆的著作一共有四本,包括《刀鋒》、《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鎖》(上下冊),原價165元,現價只要99元,放在如今也就是一頓飯錢,卻能讓自己受益一生,我覺得這是很划算的投資。大家不要錯過這本書,點擊上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英國作家毛姆:一位頂級二流作家,豐富多彩的人生和感情經歷
    英國作家毛姆寫有著名的自傳意味小說《人性的枷鎖》、以高更為素材原型的《月亮與六便士》以及長往篇小說《面紗》、遊記《在中國的屏風上》、《西班牙主題變奏曲》、《刀鋒》等等眾多暢銷書。毛姆稱自己是一位處於二流作家前列的作家,這可以從他的自我評價中找到一些原因:「我發現我能力有限,我想,唯一明智之舉是在能力限制之內,把目標擺在我所能到達的優越境地裡。我知道我沒有抒情的特質。我懂的字彙很少,我努力地擴大字彙,但沒多大用。我幾乎沒有暗喻的才賦;我很少想到原本以及動人的明喻,我沒力量達到詩意的奔放和偉大的想像界域。」
  • 「二流作家」毛姆:靠寫作賺十幾億,賺錢能力來自對肉體的著迷
    毛姆曾自稱:我只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個。這位最負盛名的英國作家,一生獵豔無數。他的花心濫情幾乎與他「二流作家」的帽子同等名氣。生於貧窮,死於富裕,毛姆的人生與乏味無緣,絢麗的情感生活是他快樂的興奮劑。
  • 毛姆的《刀鋒》:什麼是幸福,用盡全力過好這一生就可以了
    二戰期間,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到了美國,在南卡羅來納、紐約和羅德島等地呆了六年,在遊歷期間出版了一本長篇小說《刀鋒》。一把刀的鋒刃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刀鋒》是毛姆在60歲年齡寫出的一部長篇小說,人生到了此種境界,看待世俗生活會更睿智和平緩,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相對於《月亮與六便士》來說,我更喜歡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拉裡,同時也以欣賞的態度看待艾略特和伊莎貝爾的選擇。
  • 毛姆《刀鋒》: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人生一種長久性的糾結
    除了拉裡之外,毛姆還描繪了許許多多其他的男男女女。 拉裡的未婚妻伊莎貝兒,她很愛拉裡,放棄了無數追求者,但嫁給他意味著要失去華麗富庶的物質生活,她無法接受這一點,與拉裡解除婚約嫁給了一位百萬富翁的兒子。
  • 「二流」作家憑小說賺1億英鎊:財富的奧秘,來源於對欲望的執著
    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經歷、才力都有限的人,想說不敢說的;不知怎麼說的;不想說卻被逼著說的;他一個人都說了。作家有名的不少,流傳至今的也是數不勝數,各種類型的也都有,但是要說世界上比較富裕的作家,毛姆絕對很是突出。
  • 文學中最迷人的就是作家的個性——走近恣意人生的毛姆
    處女作的成功不僅使毛姆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寫作道路,更讓他認識到現實生活才是一切創作的源泉。毛姆自己晚年總結說,一個作家理所應當將他最熟悉的人,以及他親自觀察到的人作為作品人物的模特兒,認為只有這樣作品才能合乎情理,顯得逼真,而他本人才能由此得到滿足。
  • 毛姆:相歡不知老
    :相歡不知老上午辦公室的電腦電源爆了,聲音很大的那種,我以為是什麼行動開始了,等了一時嗅到了燒焦的味道,才緩慢起身尋找味道的來源。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毛姆?另外卻有人將毛姆認定為二流作家?不過毛姆說他自己打橋牌的水平和寫作差不多,皆是二流裡的高手。有次高鐵的間隙,讀完了毛姆的《佛羅倫斯月光下》,其中的男主就是個毛姆似的風流浪蕩子,為什麼不呢?趁著年輕享受別的什麼人的凸凹有致,也消耗著自己如此生機勃勃的皮囊,直至活色生香的放蕩迷醉。
  • 毛姆的標籤多到讓人忘了他的作家身份
    看過《月亮與六便士》的朋友,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思特裡克蘭德說過一句話:「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才沒有耐心成為她所要求的幫手、伴侶、陪同呢。」因為這句話,毛姆被認為歧視女性。其實,這個觀點有點片面。毛姆一生,情感經歷豐富,就算到了80多歲,依舊情人無數。
  • 《尋歡作樂》:自詡「二流作家」,卻把三流故事寫成了一流的經典
    導讀:毛姆在《尋歡作樂》中,表達出「真正的愛,就是接納對方所有愛的壞的」,大概只有看過這本書的人,才明白毛姆的所想所感。作為一個作家,德利菲爾德把所有的感情和困惑,都通過故事或者是散文白紙黑字地記錄下來,這樣他才能將那些痛苦和不愉快統統忘掉。他是這世上唯一自由的人。真實生活中,羅西在他們的孩子死後從醫院回到家後,覺得自己內心的一切都已死去,再也哭不出來了。
  • 世界著名作家毛姆:如果不是謊言的吸引力,我怎麼會成為名家
    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出道前精心創作的作品無人問津,他多麼想火一把,可總是火不起來。在窮途末路時,他卻忽然腦洞大開,成功用謊言忽悠了人們,使他的作品贏得了大眾的瘋狂追捧。他用身上僅有一點零錢,在幾處大報刊登了一則徵婚廣告,這就是他平生第一次撒下的謊言:「本人喜歡音樂和運動,是個年輕又有教養的百萬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說中的女主角完全一樣的女性結婚。」
  • 《刀鋒》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價值
    《刀鋒》是繼《人性的枷鎖》、《面紗》、《月亮與六便士》之後我讀的第四部小說。《刀鋒》是毛姆晚期最知名的長篇小說,他曾在信中對侄女說:「這把年紀還能寫出一部如此成功的小說,我感到十分滿足。」 出版後首月狂銷五十萬冊,可見《刀鋒》正戳中讀者的閱讀需求。毛姆寫《刀鋒》時,年近七十歲,人生閱歷豐富,對生命感悟透徹。
  • 《月亮與六便士》:雙性戀作家毛姆是否真的貶低女性?
    《月亮與六便士》被稱之為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作者毛姆被譽為是「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天才故事家」,這本書自1919年出版以來,被翻譯為62種文字,暢銷於110個國家,並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和舞臺劇。如果你看到別人正處於悲慘的境地,你難道不會伸出援助之手嗎?」沒想到這句老生常談的話卻使勃朗什改變了主意了。她是施特略夫從悲慘中施以援手才有新的生活,她知道自己欠施特略夫的情,這是她心底的一根刺。是這個原因,她和施特略夫結為夫妻,也是這個原因,導致後來她和施特略夫決裂。
  • 值得讀|他是「刀鋒上的戰士」,他的人生比他的小說精彩一百倍
    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南希米特福德傳》、《伊夫林沃傳》、《毛姆傳——薩默塞特毛姆的秘密生活》等。毛姆,生於1874年,卒於1965年,是英國歷史上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紀「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家」。 他的小說《人性的枷鎖》、《刀鋒》、《月亮與六便士》、《尋歡作樂》等作品多次再版且長銷不衰,在今時今日仍不斷被新的讀者閱讀和談論,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
  • 以毛姆的人生軌跡為藍本,解讀《刀鋒》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作為一位高產作家毛姆筆下的經典著作數不勝數:論理想與現實的經典之作《月亮和六便士》、呼喚人性自由解放的宣言《人生的枷鎖》。毛姆出生於法國巴黎,父母在他幼年時雙雙離世,毛姆從小就被送往英國的伯父家撫養,這一情節也被毛姆寫進了小說中,成了拉裡的童年經歷。年幼的毛姆因為身材矮小、又有嚴重的口吃,因此受到了其他孩子無情的嘲笑,毛姆也逐漸養成了自卑、孤僻、敏感的性格特徵,這些經歷也對他後期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毛姆:看透了人世,他是一個對女人失望透頂的有錢男人
    毛姆是個很難被定義的人。有人說他是最讓人痛快的毒舌作家,有人說他是個二流作家,有人說讀懂毛姆,才能讀懂人生,也有人說他很幸運,活著就能享受寫作帶來的名利。不管怎麼說,毛姆毋庸置疑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 「雙性戀」毛姆:一生熱愛性生活,卻被一女一男給耍了
    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的毛姆,是世界最受青睞的英國作家。他的小說文筆質樸,脈絡清晰,人物性格鮮明,情節跌宕有致,在各個階層中都擁有相當數量的讀者群。《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刀鋒》、《面紗》等,至今仍是備受好評的經典佳作。
  • 承包你今年的閱讀flag,毛姆跟你侃文壇巨匠的八卦
    01 讀書應該是一種享受作者毛姆的可愛之處,大概是他太接地氣。他沒有站在神壇上,高高地俯瞰眾生,而是一個坐在咖啡館角落的觀察者,跟你侃侃而談,偶爾蹦出一兩句尖酸的幽默話。作為那個時代有眾多年輕讀者追隨的作家,他經常收到很多來信,詢問關於讀書的建議,這也是這本隨筆集誕生的原因:給廣大年輕人的讀書建議。你會發現,書裡的內容,既讓100多年前的的英國青年適用,也讓如今的我們受益匪淺,可以說是一本有趣又嚴肅的閱讀者必讀之書。
  • 毛姆:描寫女性的尺度有多大?讓他的作品成為女性的「禁書」
    但是現在毛姆和他的作品都被冠上了「歧視女性」的帽子,是因為有人從他的作品中找到了對於女性不尊敬的描述。在毛姆最受歡迎的三本小說裡,都有對那些輕佻放蕩、愛慕西榮、庸俗之極的女性深深的挖苦,這也就刺痛了一些人。
  • 從《面紗》到《刀鋒》,看女性在感情和物質欲望中的掙扎和突圍
    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因為家庭的破碎和時局的動蕩,毛姆的一生都處在飄零之中,直到晚年才得以在法國定居下來。晚年的毛姆在文壇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也是他經歷大半生的時光凝聚而來的成就。
  • 《刀鋒》的拉裡:多少人羨慕他的人生,卻少有人走他的路
    近些日,周軼君在最新一期的《圓桌跨越派》裡說,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最大的焦慮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其實,豈止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每一代新冒出的年輕人都迷茫,就像毛姆在《刀鋒》的拉裡達雷爾一樣。出乎意外,朋友說對他的影響的書是英國作家毛姆的《刀鋒》。我的這位朋友本科和碩士專業都是理科,我本以為對他影響最大的書應該是專業領域內大佬們的著作。朋友說他在大二那一年特別的迷茫,他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可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當時,他感覺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於是他就一頭埋進書海裡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