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是指明末清初四位山水畫名家,分別是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他們四人中,王時敏和王鑑的年齡相當,王原祁和王翬都是他們二人的晚輩。這四位畫家被統稱為清代初期的山水畫正統派,在創作中他們四人都很強調傳統技法的重要性,講究筆筆有來歷,落墨有章法。這一點辯證地看還是有進步意義的,明末山水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以董其昌為首的復古派,一個是吳門第三代畫家在創作中緊密結合商業性元素。藝術作品如果有了過重的商業考量,那麼只會變得不倫不類,所以兩個派別中董其昌勝出。
四王中的王時敏和王鑑都和董其昌有師承關係,不過王時敏受家族事務拖累,中年以後的進步空間不大。王鑑正好與之相反,他隱逸鄉野甘於清貧,隱居40餘年,筆墨造詣當世無雙。王鑑是一位系統地研究過元四家技法的大師,他由王蒙的細筆山水畫入手,窺得元人雅逸神髓,晚年更是追求倪瓚的空靈畫風。雖然他的作品與倪瓚的真跡在神韻上還有差別,但這種探索的精神是四王中最突出的。
專家學者將四王分為兩派,婁東派和虞山派。古人劃分繪畫流派常用地域命名,某種程度上缺乏科學性。比如王鑑的作品在四王中面貌最為清雅,更具有自然氣息,將他歸於哪一派都顯得有些不恰當。這樣的劃分只是為了確立他們在畫壇的地位,不能代表每個人的個性與創造力。王時敏和王鑑還有一個優點,喜歡提攜後人,惲壽平和吳歷兩人都受到過他們的指點與推薦,從而在畫壇佔據一席之地。
王原祁和王翬二人年齡相仿是四王中的小字輩,王原祁還是王時敏的親孫兒。王原祁這個人是被官場耽誤的大畫家,他原本天分極高,可惜為了家族利益投身仕途,讓他在筆墨上不能像王翬那樣開宗立派。不過王原祁依仗他在官場上的地位,真正地確立了四王在畫壇中一統天下的地位。他的學養與才華如果都能用在繪畫上,說不定是四王中最有可能成為一代宗師的畫家。王翬與王原祁不同,他就是一介平民,不過他有些晚節不保。王翬曾經奉旨進京參與《康熙南巡圖》的創作,獲贈「畫聖」稱號後返鄉。自此他就應酬不斷,在創作方面開始變得裹足不前。
世人對四王評價不高,主要是受到了近代美術革新派的影響。四王之後,他們的門人弟子在創新上失去了動力,把四王的作品奉為圭臬,久而久之失去了作品中最可貴的生命力,再加上沒有紮實的技法,讓山水畫變得粗鄙媚俗。美術革新派把這樣的罪責都推到了四王的身上,並且四王中除了王鑑之外,晚年作品都出現了瓶頸,更加讓世人對四王產生了誤解。其實就四王本身而言,他的作品在當時來看還是有創造性的,只不過他們的風格被統治者接受,壓制了其他風格的發展,由此擔當了「罪人」的名頭。
拓展閱讀·古今中外繪畫作品欣賞
方外之人痴情筆墨,元代畫家方從義繪《雲山圖》
動輒價值數千萬美元的抽象派作品到底值不值,六行「塗鴉」七千萬
「真柿子」與「假柿子」,寫實油畫與攝影作品到底有多麼難分辨
風格多變,技法純熟,元代山水畫名家王蒙繪《溪山風雨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