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兩大畫派,「四王」與「四僧」,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2020-12-19 藍鷹書畫

明末清初兩大畫派,「四王」與「四僧」,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文/華勇

中國各朝各代從來不缺乏一些文人以及畫家,在明清時期同樣如此,這一時期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畫家,而要說最引人關注的還得屬於這8位畫家。

分別是合稱為「四王」的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以及被人們稱為「四僧」的石濤、朱耷、弘仁、髡殘,由於「四王」以及「四僧」兩個流派的風格截然不同,所以自然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與關注。

人們認為「四王」這風格是比較保守的,因為他們深受知名畫家董其昌的影響,堅持比較主流的畫法。

所以在當時的畫壇中,他們佔據了主導的地位,畢竟當時的清朝比較封建固守,許多人自然也比較欣賞這種保守的繪畫風格。

而另外四位僧人畫風則是截然不同,這4位容易看破紅塵出家為僧,自然對世界萬物有不一樣的體會。

所以從他們的繪畫風格就可以看出來,這四人隨性而為,不會墨守成規,更多的是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想,同樣也是吸引了許多人的追捧。

王時敏是「四王」之首,他的繪畫功底自然非常深厚,年少的時候,他得到了董其昌的教導,之後又是學習了元代許多知名畫家的技巧,不過總體的畫風偏向薄弱。

弘仁可謂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僧人畫家,他非常喜歡倪瓚的作品,而且他還學宋、元各家的一些特點,他的作品注重以線條來塑造形象。

所以整體看上去第一感覺就是非常的簡潔明了,這樣的風格或許也是跟他看破紅塵有很大關係。

要說這兩個流派的畫家,哪一位更優秀?應該得不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因為藝術這種東西,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的觀點!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本文系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與四僧弘仁、髡殘、朱耷、石濤
    明末清初,活躍在中國大地上有南北兩個畫派,北方有受皇室支持的「四王畫派」,南方有在野的「四僧畫派」。風格迥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比一下。四王畫派共同特點是以"元四家"中黃子久的"恬淡平和"為最高審美標準,追求無一點塵俗之氣,一時學者風從,造成"家家大痴,人人一峰"的局面。
  • 究竟是四王刻板僵硬,還是四僧野路子亂畫,客觀的看法原來是這樣
    品讀繪畫經典,分享藝術感悟提起清代繪畫藝術,很多人一直把四王和四僧看得很對立。喜歡「四王」的人對他們五體投,認為四王功力深厚,四僧純屬野路子亂畫!喜歡「四僧」的人呢,則對石濤、八大等無限崇拜,認為四僧有創造力,四王的畫刻板僵硬!
  • 惲南田: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
    惲南田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合稱為「清六家」,他山水畫初學元黃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雋之致。 他的山水畫,不讓「四王」,小幅逸筆草草,寄鬱勃於悠閒,枯而有潤,淡而有奇,自成格局。
  • 在清「四王」之中他的影響力極大,創立婁東畫派,成為殿堂級畫家
    在清「四王」之中他的影響力極大,創立婁東畫派,成為殿堂級畫家文/文涓王時敏(1592-1680),字遜之,號煙客,晚年又號西廬老人,祖籍位於江蘇太倉,是清朝初期宮廷畫風的主要代表人物與王翬,王鑑,王原祁共四人,形成了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畫派。毫不誇張地說,「四王」的山水畫風,影響著整個清朝初期的一代人。王時敏的山水畫在「四王」當中,更富有影響力,他的山水畫同時也開創了新的畫派「婁東派」。
  • 清初四王之間的關係,你可了解?
    銳意變革的代表有 「清初四僧」(弘仁、髡殘、石濤、朱耷),而崇尚復古的畫家則以「四王」為首。 「四王」是指王時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四位畫家。他們崇尚董源、巨然與「元季四大家」,以摹古為主旨,因受清王室扶植,「四王」畫派得以成為畫壇正統,從學者眾多,影響深遠。 「四王」之間的關係也十分密切——他們或為師友、或為親屬。
  • 四王的繪畫作品乍看相似,細看面貌各異,清初正統派山水畫欣賞
    四王是指清代初期四位著名的山水畫家,分別是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和王翬。這四位畫家中,王時敏和王鑑年齡相仿,王原祁和王翬是同輩之人。四王的山水畫風格影響了整個清代的繪畫創作,到了20世紀初期,仍然有大量臨仿四王的作品。
  • 龔賢|金陵畫派創始人,超越四王,比肩四僧
    清涼山龔賢像龔賢:(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同時代的四王是當時的主流,他們在案頭臨摹仿效黃公望和倪雲林,追求的是筆墨的「天真幽淡」,體現的是學者型的書卷氣。龔賢則學習宋人師法自然,所推崇的是董源、米芾、吳鎮以及離自己最近的沈周,結合自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了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不同於「四王」所倡導的筆筆有古意的創作格法。商勇教授談到。
  •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燕山畫派
    (一)中小幅或大畫局部的臨摹(二)古代大師的小幅作品往往是精品,筆精墨妙,意境深邃,構思絕妙,臨摹此類作品更容易把握古代大師的精神情感。臨摹範圍如下:董源、巨然、範寬、李成、郭熙、南宋四家、趙伯駒、趙伯嘯、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僧、四王、龔賢、黃賓虹等人的作品。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需要選擇臨摹。
  • 「金陵八家」龔賢,超越四王比肩四僧,積墨山水為何如此獨特?
    導語:龔賢,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金陵八大家之一。早年曾參加復社活動,明末戰亂時外出漂泊流離,入清隱居不出。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著有《香草堂集》。同時代的四王是當時的主流,追求的是筆墨的「天真幽淡」。龔賢則學習宋人師法自然,所推崇的是董源、米芾、吳鎮以及離自己最近的沈周,結合自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了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龔賢十三歲開始習畫,與楊文驄同師董其昌。
  • 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畫作欣賞
    清初四王是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又稱江左四王。四人畫風接近,按傳統審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形成「四王」畫派,當時以正統地位雄踞於畫壇。「四王」屬於正統畫派,同時也屬文人畫家,他們倡導南宗的繪畫風格,繪畫具有「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浮躁之氣,涵養一顆平和仁愛之心。
  • 藝術鑑賞|什麼是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
    所作多取材於太湖一帶景色,意境清遠蕭疏,自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畫風對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畫影響頗大。吳鎮: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早年研習儒、釋、道經典,後往來杭州、嘉興地區,賣卜為生,以詩文書畫自娛,終生不仕。其畫以山水、墨竹著稱。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
  • 「新安畫派」黃賓虹、張翰飛、汪採白:新安三雄
    在翰林院,他見得最多的是清初畫壇王時敏、王鑑、王翬(huī)、王原祁「四王」的作品。他們技法功力較深,對宋元各家各派有深入了解,畫風崇尚古,締造了一套體例完備的畫格。張翰飛苦心臨習,隨後又將眼光轉向藝術追求上與「四王」迥然不同的四位僧侶畫家:朱耷、石濤、弘仁、髡殘。張翰飛住在宣武門外大街歙縣會館後院。
  • 他是王翬的繼承人,是「小四王」之一的畫家,作品名副其實嗎?
    他是王翬的繼承人,是「小四王」之一的畫家,作品名副其實嗎?是地,王玖也是「小四王」之一的畫家。除了「小四王」的畫家身份,他也是王翬的曾孫。想必大家一定發現了,王翬是「四王」之一的畫家。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聊一聊王玖的家庭背景了。他自幼便受到家庭的薰陶,格外喜愛繪畫,畢竟有如此優秀的畫家祖父,想不喜歡繪畫都難。
  • 常說四王畫風保守教條,為何無人能夠超越,紮實的基本功太重要了
    四王是指明末清初四位山水畫名家,分別是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他們四人中,王時敏和王鑑的年齡相當,王原祁和王翬都是他們二人的晚輩。這四位畫家被統稱為清代初期的山水畫正統派,在創作中他們四人都很強調傳統技法的重要性,講究筆筆有來歷,落墨有章法。
  • 從揚州八怪到海上畫派,窺文人畫派多元流變之一斑
    從揚州八怪到海上畫派,窺文人畫派多元流變之一斑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7-10-14 08:37 來源:澎湃新聞
  • 20世紀中國五大畫派,你知道幾個?
    在這些流派中,以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影響最大。其中,以海上畫派實力最強、影響最廣;嶺南畫派最成體系。 01 海上畫派,各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