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嘗秋鮮,老北京人愛吃什麼螃蟹?

2020-12-19 北晚新視覺網

又到了吃螃蟹的時節,無論是街邊小店、大型超市還是商業網站上,「大閘蟹」三個字都隨處可見,甚至有人以為,吃大閘蟹是京城的飲食傳統之一,這可真是天大的誤會。在老北京的飲食經裡,幾乎看不到「大閘蟹」三個字,而他們每到秋季所吃的螃蟹,其實另有其物。

西四牌樓一帶舊影,陳鴻年先生回憶,賞完西山紅葉,在西四牌樓一帶找個飯館,挑幾隻大螃蟹,三五知好,沽飲幾杯,是秋日一樂。

入秋嘗秋鮮,首選大螃蟹

四九城的老北京人在入秋後有「吃秋」和「嘗秋鮮」一說,認為這時新下來的蔬果河鮮最富於營養,應該抓住時機多吃一些。您別說,這種觀念還真與現代營養學講究的「吃應季食物有利健康」暗合——螃蟹屬於「嘗秋鮮」的首選食物之一。

秋風颯爽,霜重蟹肥,農曆七八月間,正是吃螃蟹的好時候。俗話說「七尖八團」,意思是農曆七月上市的是尖臍(公螃蟹),八月上市的是「團臍」(母螃蟹)。賣螃蟹的小販這時開始走街串巷,忙活起來,他們大多肩挑竹籠或席簍,頭戴草帽,腰圍短裙,走街串巷,高聲叫賣。螃蟹分河蟹和海蟹兩大類,北京農曆七八月主要面市的是河蟹,而北京人講究的是要吃活蟹,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著名民俗學家翁偶虹先生曾經記錄在農曆七月賣螃蟹者的吆喝聲:「約(這裡發「邀」音)螃蟹來,大螃蟹!尖臍的肥嘍,約大螃蟹來!」八月吆喝的時候大約就是把「尖臍」改成「團臍」,其他的詞兒不變。翁偶虹先生幽默地說:「嗜酒者聞此貨聲,輒感持螯之趣」。

(宋)《荷蟹圖》

「持螯」的典故,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可見古往今來,喝酒吃蟹,乃是人間至美之事。民俗學家陳鴻年先生晚年在《北平風物》一書中回憶自己年輕時吃螃蟹的日子,下筆可見快意:「逛完西郊著名的西山紅葉,進西直門,然後在西四牌樓一帶找個飯館,挑幾隻大螃蟹,三五知好,沽飲幾杯,真是『剃頭的招牌——一樂也!』」

陳鴻年先生回憶,老北京吃螃蟹,有一整套「傢伙事兒」:「飯館和像樣兒的人家都有此準備,它是木製的有三寸碟兒大,有三四分厚,一塊小木墩和一個小木錘子,有四寸多長,筷子粗的把兒,比大拇指肚大不多的一個小木錘子。」等蒸好的螃蟹熱氣騰騰地往餐桌上一端,揀一隻放在碟子裡,把蓋子一揭開,「嘿!真是滿黃兒頂蓋肥!衝這個黃兒,喝上白乾兒一壺,沒有問題」!而剩下的兩隻大螯、八隻橫行的腿,就要用到上面那套「傢伙事兒了」:「一一地把它放在小木墩上,用小木槌錘碎了硬殼殼,蘸上薑汁兒醋,美極了!」

陳鴻年先生是個急性子,不喜歡用「傢伙什兒」慢條斯理地吃螃蟹,覺得費勁,累的慌,喜歡一個人找個小館兒,來個「炒全蟹」,燙一斤花雕,大口地喝,大口地吃,才覺得痛快——不過在很多人眼裡,這種行為更類似於現如今到蒼蠅館自得其樂,而「講究者」往往會不屑一顧地說:「吃螃蟹,那還得上正陽樓啊!」

產蟹勝芳鎮,食蟹正陽樓

正陽樓飯莊的原址在前門外肉市,由山東人孫氏於清道光二十三年創辦,在清末民初的孫學仕手中發揚光大。孫學仕是北京商界的知名人士,曾任北京商會會長,交友甚廣,當時軍政界很多宴會都設在正陽樓,所以正陽樓是北京名噪一時的大飯館。

正陽樓的涮羊肉和山東風味菜都很有名,而最出名的是大螃蟹。每年一入秋,正陽樓就在菜單和菜牌上添上了「蒸大螃蟹」,秋天的螃蟹最是肥美,單有一綽號名喚「高粱紅」。而正陽樓的螃蟹則採購自天津附近著名的沼澤地勝芳鎮。清代學者夏仁虎在《舊京瑣記》中記載:「前門之正陽樓,蟹亦出名,蟹自勝芳來,先給正陽樓之挑選,始上市,故獨佳。」正陽樓派專人從漁民手中挑選活螃蟹(也有一說是漁民運到北京後,正陽樓在西河沿菜市躉貨),將選好的螃蟹裝在竹簍裡運回北京,先餵養兩天(據說要拿芝麻餵養),等螃蟹將胃中的雜物吐出,身上的異味減少後,再用清水洗過,然後讓小徒弟用細細的麻繩將螃蟹幾條腿和兩隻螯拴好,就放進大籠屜上火蒸熟。

正陽樓賣螃蟹按個論價,根據月份不同,螃蟹的價格也不相同。比如農曆七月,肯定是尖臍的螃蟹貴,到了八月,團臍螃蟹就貴了。而正陽樓為了方便顧客吃螃蟹,也準備了工具,有小錘子、小木板、小鑷子等等。而在佐料上,正陽樓也格外用心,吃螃蟹需用鮮姜、好米醋以祛寒和提味,正陽樓專門有特供的上好山西米醋和鮮薑末,調配好了,跟蒸得的螃蟹一起端上桌,供客人食用。

有名氣、食材好、配料佳、服務到位,可想而知其價格也必然不菲。作家周作人就曾經撰文回憶:「像正陽樓所揭示的勝芳大蟹,的確只有官紳巨賈才吃得起,以前的教書匠人也只能集資聚餐,偶爾去一次而已。」更多的人就像著名學者劉葉秋先生所云:「正陽樓的螃蟹,個兒大黃滿,每個足有半斤,食客盈門,固不足怪,要是不為待客,自己上菜市,挑幾斤大螃蟹,回家擂姜點醋,飽啖一頓番,也不過花個塊兒八毛的,比上館子更痛快。」

老北京除了「勝芳大螃蟹」,還有「小有餘芳蟹肉燒麥」,也十分出名。「小有餘芳」是右安門附近一家名為「尺五莊」的村子的別名。這裡早在清代中期就以草木繁盛,流水淙淙、荷塘園囿、亭臺樓榭,酷似美景江南而享譽京城。很多達官顯貴在此地營建花園別墅,文人學士也經常到此賞景、賦詩和遊玩。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放河燈之際,尺五莊的老百姓從河裡捕撈大量螃蟹,經過加工後,把蟹肉精心調製成燒麥肉餡,上鍋蒸熟。因為味道實在太好,吸引了很多遊客專程來此慕名品嘗。村民們抓住商機,製作經營這種食品。從此每年秋天,老北京人來尺五莊,吃著鮮美的蟹肉燒麥,觀賞鄉村的田園美景,成了野趣橫生、別具特色的「秋遊項目」。《北京竹枝詞》作者楊靜亭有詩賦云:「小有餘芳七月中,新添佳味趁秋風。玉盤擎出堆如雪,皮薄還應蟹透紅。」

不過,與勝芳大螃蟹相似,隨著小有餘芳蟹肉燒麥被京城富貴人家列為宴請賓朋的席上佳品,價格一路走高,後來大名鼎鼎的都一處燒麥館專門經營開發這一食品,就更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消費得起的了。

京城水網密,北蟹勝南蟹

郭德綱有一出相聲,說「秋高氣爽,正是河蟹肥的時候」,他買了二斤螃蟹,「拎著這五十多個螃蟹回家」,于謙說「您倒不怕當五分錢給花了」,在聽眾的一片笑聲裡,郭德綱美其名曰「棋子蟹」。這當然是一種調侃。不過棋子蟹沒有,老北京民間倒常吃「燈籠子小螃蟹」。這種螃蟹別看個頭小,烹調好了味道奇鮮。著名民俗學家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一書中,就回憶了「燈籠子小螃蟹」的四種製作方法。

第一種是「醉蟹」,「以洗淨去泥小蟹(活蝦、蟹、螺、蛤去泥,皆在水中滴一二滴麻油,即可吐淨含泥,吃活坑魚,亦是此法),置於甕中,撒椒鹽五香料及白酒,一二日即可食……醉蟹佐酒,其美無比,尤以團臍更好。」不過這種醉蟹最好是自己在家製作,因為外面製售販賣的,「多吝不加酒,醉之意已無」;第二種是加於火鍋中,名為「紫蟹」,「以肥滿燈籠子剁去爪尖,揭去護臍,連蓋一刀中斷,置於火鍋中,其湯鮮美已極,惟最宜清湯」,而蟹味已入湯中,螃蟹本身不必再食;第三種吃法叫「炸紫蟹」,「舍間每旬有鐵門專送調味品之人,適於此時送香油至,即以將入火鍋中小蟹,入油炸食,味尤香醇,最耐咀嚼下酒」,不過這樣的料理方法有個缺點,那就是蟹黃易於外溢,後來嘗試以未經切為兩半之蟹油炸,則不再有蟹黃外溢之虞,「又試以炸過紫蟹重入火鍋,更添一層厚味了」;第四種方法為與鱖魚同蒸,兩鮮兼併,相得益彰。

老北京水網密布,很多地方都盛產螃蟹,而普通百姓吃螃蟹,除了購買之外,更多的是自己到池塘沼澤捕撈。那時從德勝門直通昌平縣的路上有無數的水澤淺沼,生活在附近的孩子們最會捉蟹。捉到之後,帶回家中,用清水泡洗乾淨,仰著放到用醋、酒、鹽、姜做成的調汁裡面,用個大蓋子蓋著,有兩個時辰,蟹肚子裡的水就吐乾淨了,腹內喝進了泡蟹的料物之漿,蟹肉與蟹黃自然也就有了料物之味。這時再把螃蟹放進籠屜中去蒸熟,然後蘸著有薑末的醬油、醋和香油吃,那味道比從市場上買的更加鮮美異常。還有一種做法,就是把小蟹洗淨,用食鹽在小壇罐中醃起,用泥巴封好壇罐口,放於陰涼處,冬月無論是饋送親友還是自家食用,都是上佳的食材。但食用時不是直接吃,而是熬白菜。白水煮白菜,快熟時,把醃製的小蟹用刀從中剁開,放入鍋內,開鍋即熟。「其菜中則有蟹油、蟹鹹、蟹香,味雋可人」。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時,筆者也陷入某種悵惘。雖然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但「水網密布」四個字只能在書中得見,所以從兒時起就從來沒見過本地產的河蟹,每吃河蟹就是南方所產的「大閘蟹」。後來讀清末民初學者徐珂所撰《清稗類鈔》:「團臍之黃,則北蟹軟而甜,若來自南者,硬而無味,遠不逮也。」方知百年前北蟹之名遠勝南蟹,便更生感慨:原來那些年跟綠水青山一起失去的,竟有那麼多那麼多……

(原標題:嘗秋鮮,老北京人吃什麼螃蟹?)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呼延雲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愛吃螃蟹不會挑?沒關係,只需牢記這3點,保證個個肉肥膏紅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正趕上吃螃蟹的季節,家家戶戶餐桌上都少不了這道菜,往年每到八月十五這天,我們這的螃蟹價格也都是蹦了高的漲,從現在的25一斤漲到一百多一斤還都搶著買,生怕搶不到,螃蟹這麼貴,挑時可要注意了,教你3個小技巧,保你挑到肉肥膏滿的鮮螃蟹:中秋節買螃蟹,只需牢記這3點,老闆乖乖給你拿最肥的螃蟹,收藏!
  • 兔兒爺與中秋節,老北京兔兒爺的來歷
    以前老北京人過中秋節,祭月是主要民俗活動之一。到了八月十五傍晚,家家戶戶都要在庭院裡擺一張八仙桌,擺上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等供品祭拜月神。瓜果、月餅好理解,那毛豆枝是幹什麼用的呢?那是專門為「兔兒爺」準備的。
  • 大叔家的年夜飯:螃蟹味增湯,鮮香味美,簡單易做,家人愛吃!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文|愛下廚的大叔大叔家的年夜飯:螃蟹味增湯,鮮香味美,簡單易做,家人愛吃!你們家鄉都有什麼年夜飯必須要有的菜?已經進入冬季,在這寒冷的季節必須要有一碗溫暖人心的湯,從日本北海道回來,背回來一些上好的味增,學到做味增湯的靈魂所在,把好喝的分享給大家。做法超級簡單,但是非常美味,鮮美十足,無論是晚上,中午都可以製作,孩子們也可以喝。其實很少會有人在吃日料時單獨點一碗味增湯,一般都是中午套餐的標配,這很容易讓人忽略它的存在。
  • 老北京的家常菜「篤鮮茄」
    聽說了一道老北京家常菜。這個菜應該很地道,不少視頻裡,好多北京人吃著吃著,都飽含深情地說,是小時候兒的味道。不過,這道菜確切的名字,似乎還有些不確定。讀音大差不差,「du茄子」或者「du鮮茄」,但這個「du」字,到底是「篤」呢?
  • 叫花子吃死螃蟹,只是鮮!死螃蟹為什麼不能吃,因為有劇毒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八月桂花遍地香,也正是吃螃蟹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螃蟹長得又肥又大,裡面的蟹黃又多又肥,會吃螃蟹的當然都好這口。所以很多人早早就開始提前在市場上買好了大閘蟹,先搓一頓再說。所以從小到大,我螃蟹沒少吃,河邊楊樹洞裡一抓就是7,8個,幾分鐘就是一大桶,雖然螃蟹好吃,但是我們從來不吃死螃蟹,因為螃蟹有劇毒。我們這裡農村關於死螃蟹有句俗話:叫花子吃螃蟹,只是鮮。當人窮的要飯的時候可能會吃其他死掉沒有多久的魚蝦,但是絕對不會吃死螃蟹,連叫花子都不吃的死螃蟹,為什麼這麼讓人害怕。
  • 愛吃蟹的上海人是什麼時候發現螃蟹的美味的?
    黃浦江大閘蟹於本周正式開售,陽澄湖大閘蟹也將於9月21日開捕,對於愛吃蟹的上海人來說,又到了美好的季節。想必有些人已經買好了大閘蟹,正在盤算要怎樣把它變成一餐美味。但不知是否有人仔細尋思過——上海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大閘蟹的美味,又是怎樣將一隻蟹做出百種花樣的呢?
  • 今日菜譜:大叔教你咖喱蟹,鮮香味美,簡單易學,家人愛吃!
    家宴少不了螃蟹,但閩南沿海人似乎對河蟹的熱情度並不是很高,估計是身體裡的血液很大一部分是由海水組成的吧,於是對海蟹更是趨之若鶩。當海蟹肥美之時,此時的海蟹膏還未紅透,但肉卻是緊實飽滿鮮甜無比,閩南人對於海蟹的喜好,有青蟹、梭子蟹、石蟹、三點蟹等。
  • 老北京炸醬麵,炸醬是關鍵,多數人弄錯了,難怪炸醬不香也沒味
    對於愛吃麵條的人來說,老北京炸醬麵應該是炸醬麵中的第一名了,很多人去北京除了吃烤鴨,來一碗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也是最流行的,老北京炸醬麵,炸醬是關鍵,多數人弄錯了,難怪炸醬不香也沒味!炸醬中的肉一定要選擇肥瘦相間的豬五花肉,切成2釐米左右的肉丁。
  • 全球美味螃蟹排行榜,梭子蟹上榜,愛吃螃蟹的不要錯過!
    全球美味螃蟹排行榜,梭子蟹上榜,愛吃螃蟹的不要錯過!全世界的螃蟹品種浩若繁星,它們廣泛分布在江湖海洋以及山川河流和熱帶雨林,可謂無處不在,並且大部分螃蟹因為有毒而不能食用。但依然有一些安全又美味的螃蟹被人類的智慧破解,成為餐桌上最頂級的食材。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領略一下這些蟹中極最好吃的品種。全球美味螃蟹排行榜,梭子蟹上榜,愛吃螃蟹的不要錯過!
  • 無螃蟹不中秋,冷水蒸還是熱水蒸?做好這3步,螃蟹鮮嫩美味多汁
    無螃蟹,中秋不成宴,蒸螃蟹熱水下鍋還是冷水?酒店大廚告訴你!馬上就要到中秋節了,現在大家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中秋節吃螃蟹成為了近年來最流行的吃法,在浙江等地甚至有「無螃蟹,不中秋」的說法。最著名的陽澄湖大閘蟹就是來自於江浙包郵區的蘇州,在中秋節不吃螃蟹,就不成宴席,甚至浙江等地做喜事,比如婚慶上,都需要有螃蟹這道菜品,沒有就不夠檔次,畢竟大閘蟹可不便宜。那麼螃蟹到底是應該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到底應該是冷水蒸還是熱水蒸?這個難題可是困擾了不少的人。
  • 大阪品螃蟹,吃貨最愛
    瀧見小路,但道頓堀最出名的美食是什麼?如果你問100個人會有101個人告訴你——那必須是蟹道樂!蟹道樂大阪本店,蟹道樂身為一家非常出名的蟹肉料理餐廳,很多到日本旅行的遊客都會選擇到此打卡,所以到了大阪不吃一次蟹道樂會覺得缺點什麼。明朝徐似道有詩韻「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既然這裡的螃蟹如此有名,那肯定要進去嘍。
  • 蒸螃蟹時,加點它,螃蟹又鮮又嫩,全家吃完連湯汁都不剩
    很多人覺得蝦比魚好吃,筆者覺得螃蟹比蝦還好吃,螃蟹的做法也很簡單,最常見的就是蒸螃蟹了,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蒸出的螃蟹吃起來很乾,也不鮮呢?因為蛋液能夠裹住螃蟹,防止螃蟹的湯汁蒸乾,蒸出的螃蟹就會鮮嫩多汁,然後蛋液吸收了螃蟹的湯汁,吃起來只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鮮,每次螃蟹和雞蛋一起蒸,孩子都搶著吃,最後連一滴湯汁都捨不得剩下。
  • 螃蟹分公母,愛吃蟹膏還是蟹黃?了解這4點輕鬆辨別公母螃蟹!
    螃蟹是很多人都愛吃的海鮮,那麼大家知道如何挑選螃蟹嗎?我們都知道螃蟹是分公母的,在挑選螃蟹的時候,辨別公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項技術活。人們最愛吃的蟹黃就是母螃蟹身上才有的,因為我們常常說的蟹黃其實就是母螃蟹的性腺,所以你就明白為什麼只有母螃蟹身上才有些蟹黃了吧。
  • 喜歡吃螃蟹,蟹黃和蟹膏到底是什麼?真相讓老外整個人都不好了
    喜歡吃螃蟹,蟹黃和蟹膏到底是什麼?真相讓老外整個人都不好了!在中國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吃螃蟹的,尤其是到了每年的中秋節之後,螃蟹就大量上市了。吃螃蟹的時候分月份要吃不同的螃蟹,比如說在9月份的時候適合吃母蟹,到了10月份的時候吃公蟹。
  • 中秋節要到了,你知道為什麼叫中秋節嗎?
    沒有辦法,后羿只好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食品鮮果,讓嫋嫋香菸和果味飄上月宮帶去他對嫦娥的思念。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慢慢地,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 老北京炸醬麵,老炮兒教你怎麼炸醬,醬香味濃全家愛吃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伴隨著無數人的成長,乃至是一生。說起北京味道,你會想起什麼?是一碗美味的炒肝,還是一道外形粗糙、味道驚人的菜?還是有名的北京烤鴨?北京的味道還不止這些。從早上的豆汁到中午炸醬麵,還是豌豆黃、驢肉卷等小甜點,北京的風味數不堪數。每一種口味都有無數忠實的粉末。
  • 中秋節吃月餅的含義是什麼?哪種月餅比較好吃
    中秋節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了,很多小夥伴也開始買月餅送禮。現在的月餅的品種也是越來越多,禮盒也做得越來越漂亮。那大家知道吃月餅的含義是什麼嗎?哪種月餅比較好吃呢?一起來了解一下。一、中秋節吃月餅的含義是什麼其實月餅最早不叫月餅,叫麻餅,是中秋用來祭祀的,然後祭祀之後古人自己吃掉不浪費,也是 圖個吉利。後來將麻餅稱之為月餅,並且在月餅的餡料上面做了改進,於是在中秋節就有吃月餅的習俗。中秋節吃月餅寓意就是全家團圓,甜蜜,幸福。所以一到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月餅。
  • 老北京的冬天,全在涮鍋裡
    時值冬月,老友來京,一起吃老北京涮羊肉是最應景的事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每一個「九」的第一天,以及最後一次「九」的最後一天,便是老北京人吃火鍋的日子,所以這火鍋也稱「九九鍋」。
  • 螃蟹50元、大海螺45元……青島最「鮮」海貨價格表來了!
    開海之後人流量就不少,周末人多,很多人開車來碼頭選新鮮海貨,我們這邊都是批發價,很多市場海鮮商販來進貨,由於品種、大小、新鮮程度不同,價格每天都有細微變化,零賣的話市民最少拎十斤,量大更實惠。秋風涼了,海鮮也好吃,魚肉緊實彈牙,螃蟹味道更鮮美。劉先生說,南方開海比青島早,前段時間市場上多數是南方海鮮,南方水溫比北方高一些,在口感上不如本地海鮮。
  • 30多年螃蟹白吃了!才知道「蟹黃」和「蟹膏」不同,一直理解錯了
    30多年螃蟹白吃了!才知道「蟹黃」和「蟹膏」的不同,一直理解錯了對於螃蟹這樣味道鮮美的海鮮美食,大多數人是沒有太多抵抗力的,每當到了吃螃蟹的季節, 各路吃貨們都開始行動了,一隻只一箱箱的螃蟹往家搬,吃著滿口鮮香的蟹黃蟹膏,真是愜意至極,味蕾都要炸了,幸福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