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片來源: 新京報網
「在滿意度調查時配合回答『滿意』,而且不能使用『說不清』『不了解』『還好』『還行』等模糊語言。」南京江北新區官方公眾號的一則推送,引發社會熱議。
據澎湃新聞報導,近日,江北新區邀請市民參與南京市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滿意度調查時,只讓人回答「滿意」、而不讓人模糊回答的做法,令其陷入了「滿意度誘導造假」的質疑。
對此,江北新區黨群工作部人士表示,文章本意想讓更多人知曉有「滿意度調查」一事,並號召他們參與進來。「如果滿意的話,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如果不滿意,我們也完全能夠接受,會根據他們(市民)的意見、建議做好整改。」並承認公眾號裡的表述確實不夠嚴謹,表示將予以改進。南京市委市級機關工委評議處相關人士認為,這種行為有拉票的嫌疑和想法,但是無法造假,並表示對結果的公正性、客觀性不會產生影響。
又是涉滿意度調查,又見「誘導打分」現象。
媒體報導顯示,南京滿意度評議活動已經搞了很多年,高質量發展成果的群眾滿意度評議是若干個評議活動之一,包含公共出行、公共服務、社會治安、黨建、機關作風等多個指標,意在了解南京市民生活滿意度,是市民對所在區高質量發展成果的主觀「印象分」。這項問卷調查在南京市對區的考核中佔一定權重,被認為「較為重要」的考核指標。
牽涉考核指標,誰又能掉以輕心。但當地通過設置「標準答案」的方式引導被調查者統一口徑,為自己拉票,顯然難言妥當——也許當地社會發展與公共治理成效讓很多市民滿意,但「拉票」這波操作很難讓人滿意。
畢竟,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滿意度調查打分,比的是市民對於區政府城市生活、區政府工作的印象分,而非是區政府的拉票能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高質量發展成果的群眾滿意度評議活動,是想聽一聽民眾的真實聲音,進而改進公共治理:通過問卷中市民的具體回答,可以了解區政府哪些方面做得不錯、哪些方面有待提升、哪些方面受歡迎,進而更好地「固強補弱」。
不難看出,涉事區對於這項考核的重視,但市民生活滿意度這項評比不是臨到打分才開始重視的,需要從一開始時就重視——那本質上也是對市民對區政府工作監督的重視。無論是市相關部門「涉嫌拉票」的表態,還是區裡的回應,都可以看出當地官方對此問題的正視態度。
實際上,問卷被統一「標準答案」時有爆出。今年8月18日,有媒體報導,武漢一社區居民反映,自己收到的文明城市模擬調查問卷,全被打上最佳選項的印刷體對勾。
不只是涉政府工作的滿意度調查。11月8日,有媒體報導,一份來自南方某市有關市民閱讀的問卷調查引發網上熱議:正面是「考題」,背面就是「答案」。「您對2020年閱讀是否滿意?」「相信您感覺很好,一定滿意。」;11月20日,山東棗莊某學校進行學校滿意度調查,家長群裡也被發了一份「標準答案」……諸如此類事件屢見不鮮。在個別人眼中,似乎什麼問卷調查裡都能被統一「標準答案」,作業完成時間能被統一、市民閱讀滿意度能統一、文明城市調查測評也能統一。
統一標準答案,讓市民做「單選題」的滿意度調查,不是調查,而是指定;調查出來的也不會是真正的民意,而是注水的數據與結論——這其實就是弄虛作假的形式主義。
說到底,「讓民眾滿意」不是引導出來的,是做出來的。滿意度調查靠統一「標準答案」拉票,這類現象還是少點為妙。
□丁文宥(媒體人)
編輯:丁慧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