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郝振君,寧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從事教師教育研究。銀川 750021
內容提要:在對全國1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304名高中教師進行工作強度和工作滿意度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教師普遍感到工作強度大、工作滿意度不高。同時,教師針對減輕工作強度、提升工作滿意度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對於學界全面、正確認識和把握普通高中教師工作狀況、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關 鍵 詞:普通高中教師;工作強度;工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19)13-05-06
一、問卷調查基本情況說明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普通高中教師工作強度和工作滿意度兩個問題展開。其中工作強度的調查主要涉及教師對課程強度和學科壓力的看法、教師的工作時間分配、教師在工作日的睡眠時間以及到校和離校時間、教師的額外工作情況、教師對自己工作負荷的評價、學校工作讓教師感到有壓力的因素、工作性質和強度對教師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學校在緩解教師身心健康問題方面的措施等8個方面的問題。工作滿意度調查主要涉及教師對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的滿意度、教師對學校領導管理的滿意度、教師對學校辦學理念的滿意度、教師對所在學校學生的滿意度、教師對陪伴家人時間和質量的滿意度、教師對自己目前收入狀況的滿意度、教師對自己工作狀態和效果的滿意度、教師是否有調離目前工作崗位的打算等8個方面的問題。
共發放和收回調查問卷304份,有效率為100%。問卷樣本主要來自於14個省、***和直轄市,具有比較好的代表性。
從問卷結果可以看出,樣本教師任教的學校為省級高中的佔9.54%,市級高中的佔22.70%,縣級高中的佔67.76%。樣本教師任教高一的佔41.12%,高二的佔25.00%,高三的佔33.88%。樣本教師任教的學科情況為:語文、數學、英語佔52.96%,物理、化學、生物佔25.33%,政治、歷史、地理佔16.45%,音樂、體育、美術佔2.96%,信息技術佔2.30%。語文、數學、英語和物理、化學、生物教師佔到樣本總數的近80%。樣本教師中,班主任佔33.88%,非班主任佔66.12%。樣本教師的教齡為:1~5年的佔22.37%,6~10年的佔17.43%,11~20年的佔26.97%,20年以上的佔33.23%。具有10年以上教齡的教師佔60.20%。
二、普通高中教師工作強度調查結果及問題分析
(一)教師對課程強度和學科壓力的看法
從問卷結果可知,有73.68%的教師認為高三年級的課程強度最大,有14.81%的教師認為高二年級的課程強度最大,有11.51%的教師認為高一年級的課程強度最大。從學科壓力來看,有69.16%的教師認為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教師壓力更大,有23.34%的教師認為物理、化學、生物學科的教師壓力更大,有7.50%的教師認為政治、歷史、地理學科的教師壓力更大。核心課程的教師壓力更大,這已經是共識,但是同時也反映出,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教師也面臨不小的壓力。
(二)教師的工作時間分配
從每天工作時長來看,有39.47%的教師每天工作時長為8~10個小時,有30.59%的教師每天工作時長為10~12個小時,有19.08%的教師每天工作時長超過12個小時,只有10.86%的教師每天工作時長在8小時以內。可見,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的教師佔到49.67%,接近50%。而每天工作超過8個小時的教師佔到接近90%。
從每天備課所用的時間來看,有31.92%的教師每天備課用時1~2個小時(不包括2小時),有53.61%的教師每天備課用時2~4個小時,有14.47%的教師每天備課用時4~6個小時(不包括4小時)。可以看出,有超過80%的教師每天備課用時在4個小時以內,其中超過2個小時的教師佔到50%多一點,備課用時在2個小時以內(不包括2小時)的教師佔到三分之一左右,備課超過4個小時的教師只佔到15%左右。每天用2~4個小時備課是合理的,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備課才是正常的教育生態,說明教師把功夫下到了緊要處。
從每天批改作業所用時間來看,有13.16%的教師每天用於批改作業的時間在1個小時以內,有50.66%的教師每天用於批改作業的時間為1~2個小時,有30.59%的教師每天用於批改作業的時間為2~4個小時,有5.59%的教師每天用於批改作業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也就是說,有80%左右的教師每天批改作業的時間在1個小時以上4個小時以內,有60%以上的教師每天批改作業的時間在2個小時以內。作業批改時間特別長和特別短的教師佔比較低。每天用1~2個小時批改作業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時間範圍,過長和過短都有問題。批改作業的時間過長,就說明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學生的作業負擔也不會輕。批改作業的時間過短,又有可能使學生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當然,作業量的多少、教師批改作業時間的長短,也與學科有關。有的學科作業相對較少,批改起來比較容易;有的學科作業相對較多,批改起來難度較大。但是如果教師把過多的時間用於批改作業,也會影響到教師其他方面的工作,甚至會增加教師的工作時間。相關研究也表明,教師在校時間主要用於備課和批改作業,其中,教師批改作業用時與其工作滿意度之間呈明顯的負相關關係。[1]因此,教師一定要學會有效布置作業,合理控制批改作業時間。
從課堂教學時間來看,有48.03%的教師認為課堂教學佔自己在學校工作時間的四分之一,有35.85%的教師認為佔在學校工作時間的三分之一,有16.12%的教師認為佔在學校工作時間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說,有接近85%的教師認為課堂教學佔自己在學校工作時間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有超過50%的教師認為課堂教學時間佔自己在學校工作時間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佔教師在學校工作時間的四分之一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範圍,如果課堂教學時間佔到教師在學校工作時間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就說明教師的授課任務過於繁重,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任教核心課程的教師,如果每天授課超過3節,工作任務就比較繁重。因為一般來說,核心課程每天都有作業要批改,教師授課任務繁重,批改作業的任務也必然繁重,那麼教師用於備課和休息的時間就會被擠佔。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備課,就會影響上課效果。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休息,疲勞工作,教學效率也不會高。所以,課堂教學時間是衡量教師工作任務是否繁重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學校可據此來判斷教師是否在超負荷工作。
備課、批改作業、課堂教學三項加起來,已經佔到教師在學校工作時間的80%左右,再加上其他工作,教師每天在學校工作時間大部分都在8個小時以上,接近和超過10個小時。與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比起來,工作辛苦程度可見一斑。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一定要避免浪費時間,掌握科學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2]
(三)教師在工作日的睡眠時間以及到校和離校時間
從睡眠時間來看,有54.94%的教師反映每個工作日的睡眠時間為6~7個小時,有26.64%的教師反映每個工作日的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睡眠時間達7個小時以上的教師只佔到18.42%。也就是說,睡眠時間在7個小時以下的教師超過80%。按成年人每天8小時睡眠時間的標準來看,絕大部分的教師存在睡眠不足的問題。教師睡眠不足、辛苦忙碌,身心健康容易出現問題,間接地也反映出學生的辛苦忙碌,睡眠時間嚴重不足。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師生都像陀螺一樣,轉得停不下來,稍微鬆懈一下,就有危機感。
從每天早晨到校的時間來看,有32.24%的教師到校時間在7點到7點半之間,有27.95%的教師到校時間在6點半到7點之間,有23.03%的教師到校時間在6點半以前,只有16.78%的教師每天到校時間在7點半到8點之間。可以看出,7點前到校的教師超過50%,7點半前到校的教師超過80%,而陪伴學生早讀的教師到校時間更早。相應地,學生的到校時間也早。就筆者當地的情況來看,高中生一般在7點前已經全部到校開始早讀了。
從每天下午離校的時間來看,有30.92%的教師離校時間在下午7點到7點半之間,有18.75%的教師離校時間在下午6點半到7點之間,有22.70%的教師離校時間在下午6點到6點半之間,有27.63%的教師離校時間在下午5點半到6點之間。可以看出,6點半以後離校的教師接近50%,6點以後離校的教師超過70%。有的教師7、8點才離校,還有甚至9、10點才離校的。
從早晨7點到下午6點,教師工作時間長達11個小時,有不少教師甚至更長,這就是教師每日在學校的工作時間。睡眠少,到校早,離校晚,成為高中教師工作的常態。忙和累是必然的,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身心健康狀況可想而知。
(四)教師的額外工作情況
除了課堂教學、備課、批改作業以外,教師還需要承擔其他額外工作,例如應對各種檢查、開會、參加教育培訓、聽課、撰寫其他材料、班級管理、其他工作。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工作為應付檢查、開會、參加教育培訓。此外,聽課、撰寫其他材料也是大部分教師需要承擔的工作。如果說額外的工作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利,辛苦就沒有白費,問題就在於有些額外工作與教育教學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同樣會耗費教師大量的工作時間,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
(五)教師對自己工作負荷的評價
調查發現,有50.66%的教師認為自己是在超負荷工作,有32.89%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負荷較重,只有15.79%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負荷適中,只有0.66%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負荷較輕。也就是說,有超過80%的教師感到工作負荷較重。這就說明,絕大多數高中教師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感到自己是在超負荷工作的教師已經佔到50%以上,這個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長期超負荷工作,對教師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必須進行有效調適。有的學校是由於教師短缺而造成在崗教師工作任務繁重,這就要求學校必須想辦法招聘教師,以解燃眉之急。有的學校是在違規給學生補課、加課,犧牲教師的休息時間,這就必須加大整治力度,學校不能知法違法,國家的減負政策也應該切實在高中階段落實。
(六)學校工作讓教師感到有壓力的因素
學校工作中不少因素都會讓教師感到有壓力,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為:升學率和考試成績(76.64%),工作時間和工作量(65.13%),課程教學改革(57.24%),管理學生(49.34%),師生關係(29.93%),組織課堂教學(27.63%),家長工作(25.66%)。可以看出,排在前四位的是讓教師感到有較大壓力的因素。對於高中教師而言,考試與升學一直是主要的工作壓力來源。[3]正是因為高考指揮棒,使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量巨大。教師窮盡所有力氣,就是希望換得學生的好成績和高升學率。所以,高考改革不能落到實處,課程教學改革就很難取得實效。雖然這些改革無可厚非,但是有些改革較少考慮教師的接受能力和適應性,使得高中教師疲於應對,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壓力,使教師產生緊張、焦慮和不安感。[4]學生管理也是讓教師倍感困擾的因素。現在管理學生的難度越來越大。管得輕了不奏效,管得重了家長不依不饒,教育的度越來越難以把握,學生越來越難管理。這也是讓教師這一職業越來越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七)工作性質和強度對教師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
工作性質和強度對教師身體健康的影響:有87.17%的教師反映自己患頸椎病,有83.88%的教師反映自己有慢性咽喉炎,有74.34%的教師反映自己聲帶受損,有58.55%的教師反映自己腰椎間盤突出,有23.68%的教師反映自己有肺病,還有31.25%的教師反映自己身體有其他問題。可見,在高負荷、高壓力的工作之下,教師的身體健康已經出現問題,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教師的定期身體檢查必須形成制度,教師的帶薪療養必須落到實處。
工作性質和強度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有86.18%的教師感到焦慮,有79.64%的教師情緒易怒,有75.00%的教師存在失眠現象,有67.76%的教師情緒暴躁,有53.62%的教師有抑鬱傾向,還有21.05%的教師有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巨大的壓力必然帶來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建立強大的學校心理服務體系已經刻不容緩,學校需要設立心理放鬆室,需要有專職的心理諮詢師。教師需要減壓、舒緩、放鬆,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疏導,他們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需要得到合理的宣洩。
(八)學校在緩解教師身心健康問題方面的措施
有40.46%的教師提到學校有教師休息室,有28.62%的教師提到學校有心理諮詢與輔導室,有23.03%的教師提到學校有心理放鬆室,有18.75%的教師提到學校有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此外,還有48.36%的教師提到學校有其他緩解身心壓力的措施。應該說,學校已經不同程度地開始意識到教師身心健康的問題,也設置了相應的休息放鬆功能室,但是心理諮詢師的配備還需要加強。如果只有相關的設施而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指導,很多設施還是流於形式,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學校必須切實重視教師的身心健康問題,建立比較完善的服務體系。
三、普通高中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及問題分析
(-)教師對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的滿意度
對所在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有4.28%的教師感到非常滿意,有50.66%的教師感到比較滿意,有33.88%的教師感到不太滿意,有11.18%的教師感到很不滿意。有接近55%的教師對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感到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教師超過45%。說明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並不能讓教師感到非常滿意,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工作環境對人的心情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學校如果不能營造讓教師感到愉悅、輕鬆的教育教學環境,是很難留住優秀教師的。教師如果總是在一個自己不滿意的環境中工作,工作的效能也會大受影響。因此,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因素,它在學校的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師對學校領導管理的滿意度
對學校的領導管理,表示非常滿意的教師佔6.58%,比較滿意的佔50.32%,不太滿意的佔29.61%,很不滿意的佔13.49%。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教師合起來接近57%,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教師合起來超過43%。領導管理屬於學校的軟環境,它同樣對教師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如果長期處於不民主、不友好的學校管理環境中,會極大地影響教師的職業信心和職業幸福感。教師辛苦付出,換來的不是領導的認可和肯定,而是領導的吹毛求疵,百般責難,會導致有些教師破罐破摔,不再積極進取。因此,學校應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跟上現行高考改革制度的步伐。
(三)教師對學校辦學理念的滿意度
對學校的辦學理念,表示非常滿意的教師佔7.90%,比較滿意的佔49.34%,不太滿意的佔32.89%,很不滿意的佔9.87%。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教師合起來超過57%,表示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教師合起來超過40%。說明學校的辦學理念還需要改進,如果連教師都不能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那就說明學校的辦學理念是有問題的,是需要提升的。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首先需要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認同和擁護,才能真正在學校發展中貫徹執行,才能成為指導學校向前發展的風向標。
(四)教師對所在學校學生的滿意度
對所在學校的學生狀況,有2.3%的教師感到非常滿意,有39.47%的教師感到比較滿意,有44.09%的教師感到不太滿意,有14.14%的教師感到很不滿意。表示對學生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教師佔比超過40%,表示對學生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教師接近60%。說明學生的學習狀態並不樂觀。學生是制約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管理學生的難度,師生關係問題,都是讓教師感到困擾的問題。
(五)教師對陪伴家人時間和質量的滿意度
對陪伴家人的時間和質量,有3.29%的教師感到非常滿意,有19.08%的教師感到比較滿意,有43.42%的教師感到不太滿意,有34.21%的教師感到很不滿意。在陪伴家人的問題上,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教師佔到22%左右,表示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教師超過75%。說明教師的工作時間長,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受到擠佔,無法全身心陪伴家人。研究表明,高中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與一般生活滿意度呈顯著負相關,工作—家庭衝突對一般生活滿意度具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5]有些教師甚至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學校和學生身上。這也造成一些教師對待學生的耐心超過對待自己孩子的耐心。在學生身上已經將耐心消耗殆盡,到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就缺乏耐心。
(六)教師對自己目前收入狀況的滿意度
對於收入狀況,表示非常滿意的教師佔2.30%,比較滿意的教師佔21.71%,不太滿意的教師佔45.07%,很不滿意的教師佔到30.92%。表示對收入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教師合起來接近25%,表示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教師超過75%。說明收入水平還是制約教師發展的瓶頸,也是影響教師職業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保障教師的經濟待遇,提高教師的收入水平,仍然是提升教師職業吸引力,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動力的重要策略。
(七)教師對自己工作狀態和效果的滿意度
教師對自己工作狀態和效果的滿意度情況為:表示非常滿意的佔6.91%、比較滿意的佔40.46%、不太滿意的佔38.16%、很不滿意的佔14.47%。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教師合起來不到50%,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教師合起來已經超過50%。不滿意者已經超過滿意者,說明超過一半的教師是不認可目前的工作狀態的。很多教師都是出於無奈,懾於學校的壓力在超負荷工作。很多教師並不認為給學生補課、加課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所以,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必須改變。「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相信學校領導都懂,但是真正到貫徹落實的時候就會大打折扣。急功近利,低效運作,還是很多學校的工作常態。學校領導應該在教育管理提質增效方面多思考、多謀劃。
(八)教師是否有調離目前工作崗位的打算
調查顯示,有43.75%的教師有調離目前工作崗位的打算,有56.25%的教師沒有調離目前工作崗位的打算。教師一般工作5年以上心就定下來了,對職業有了基本的認同,不再總想著跳槽。而在調查中,竟然還有超過40%的教師有調離目前崗位的打算,那麼就說明兩點:一是工作強度大,二是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教師在日常教學之外,還要應付各種上級部門的非教學相關任務[6],教師成就感低。因此,適當為教師減負,保障教師的待遇,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刻不容緩。
四、減輕教師工作強度、提升教師工作滿意度的意見和建議
關於如何給高中教師減負,樣本教師給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多聽聽來自一線教師的聲音,才有可能使教師減負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一)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減少教師工作時間,降低教師工作強度,增強教師參與度,保障教師權利,淡化成績評比
樣本教師提出:①提高教師的待遇和地位就是對教師最大的減負,讓教師能感覺到勞有所得,勞有所值;②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要從落實國家各項政策做起,不要喊口號;③彈性坐班,校長應給教師一定的發言權和休息權;④縮短教師工作時間,縮短學生在校時間;⑤周末不加班,減少值班次數和時長;⑥少拿成績作對比;⑦學校嚴格執行學生在校時間的規定,高三假期不要補課;⑧給班主任計算工作量;⑨增加編制,縮小師生比例,改善辦學條件;⑩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評比、驗收;(11)改革高考制度,做到真正減負;(12)解決好語文和英語教師的早讀問題,避免重複勞動;(13)教育部門和學校要重視教師工作時間的管理,合理控制教師工作時間長度。
(二)讓教師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學方面,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淡化教育的功利性,提升學校工作效率,重視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
樣本教師提出:①能讓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備課、充電、研究教學,減少種類繁多的會議、考試和評估;②上班時間過長,留給自己的生活時間太少,一些單身教師的圈子太小,個人問題不好解決;③學校應該多從高效上想辦法,而不是延長工作時間,師生的精神狀態和身體健康狀況都需要引起注意;④建立部門領導反饋機制;⑤有些學校根本沒有幫助教師緩解壓力的條件和設施,應該在這方面多給予教師幫助,設立專門的機構定期給教師做心理測試和疏導,保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保證教學質量;⑥為教師提供健身鍛鍊場所和器材以及活動時間;⑦實實在在、真真正正辦教育,讓教師安安靜靜教書育人,不片面追求升學率,不比拼考名牌大學,走出功利教育的泥淖;⑧提高教師的生活質量,豐富教師的課餘活動;⑨希望允許作業可以以抽查的形式進行,其他撰寫的材料不要要求那麼多字數;⑩公立學校的課時能夠稍微調節一下,小科目的平均課時應該少一點,大科目應發放超課時費;(11)不能以學生成績作為主要衡量教師業績的指標;(12)允許使用電子版教案,不要收超過正常使用量的各種課件,浪費時間和精力,毫無意義。
(三)優化教學目標,精簡教學內容,控制作業量,給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空間,讓教師輕鬆教學,走出應試教育怪圈
樣本教師提出:①當前高中課本容量過大,大多數中等及以下的學生難以完成,只能是囫圇吞棗,教學目標達成難,大學的一些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並不適合大多數的中學生,不要下放到基礎教育階段;②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內容,減慢教學進度,減少學生在校的時間;③減少形式主義和不必要的作業量,讓學生真正做到主動學習,思考問題的本質;④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不要讓教師一味地講課,尤其是晚自習不要安排進班輔導;⑤開放體育館,組織教師開展多元化球類運動;⑥實行人性化管理,個性化教學,物質待遇、獎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⑦回歸放養式教學,真正讓每一個學生、教師在興趣的指引和輕鬆的環境中發揮天性,不應讓應試教育成為學生、家長、教師的負擔。
(四)改善辦學條件,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加強學生管理,維護教師尊嚴
樣本教師提出:①希望教師節有適當的福利和心理慰問,職稱評定應相對公平;②教育模式亟須改革;③希望學校有心理醫生;④減少雜事,領導管理不要呆板;⑤加強學生管理,減輕教師管理壓力;⑥重視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從而也就減輕了教師的負擔;⑦不要把各個部門的工作都推給班主任;⑧教育應該維護教師尊嚴,而不是維護學生去削弱教師的尊嚴和價值;⑨教案應該改革,書寫教案建立在上課思路清晰的基礎上,相當於頭腦中已經備好了課,卻還要再寫一遍,太佔用時間;⑩學校的精力不應放在管理教師上,而應放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11)依法施教,依照勞動法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12)辦公室人多擁擠,希望提供大辦公室,辦公桌距離拉開,桌面要大,以方便放置書籍資料、教案、電腦和學生作業。
參考文獻:
[1]懷章翠.我國普通高中教師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研究[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0.
[2]肖雯瑛.高中教師工作時間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17.
[3]陳美華,劉學偉.高中教師工作壓力的比較研究[J].中國教師,2012(9).
[4]孫月聖.高中教師工作壓力成因與對策探討——基於山東省高中教師工作狀況調研[J].中國教師,2017(8下).
[5]劉旺,馮建新,劉鳴,等.高中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特點及其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特殊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