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都市圈,珠三角應該佔有一席之位!

2020-12-22 騰訊網

上圖是世界六大城市群示意圖,城市群也可以稱為都市圈,實際上被世人公認的四大都市圈中,我們的上海及五大湖兩個都市圈並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及緊密度。這裡面還可以看出國內經濟總量常年排首位的廣東,它所轄的珠三角核心六市也並沒有被提到書面上來。

原因在於珠三角核心六市緊密度目前來說還是不足,無論是從交通還是行政方面都是如此,所以近期各位看到的廣州規劃地鐵先通東莞,而深圳也籌劃地鐵通東莞,最終都是儘快實現廣州和深圳在交通方面的互通,這是在做交通一體化的第一步棋,相信之後就是逐步探水更高層面的互通。

龐大的都市圈能夠帶來三方面的好處:一、提高區域競爭力,城市形象更鮮明。二、有利於城鎮化快速實施,其中,以高層居住樓的方式可以容納很多進城人員。三、大量人員交往的頻繁度能夠帶來思維的活躍性,有利於創新性的東西不斷湧現出來。

當然,事物有兩面性,它也有三方面弊處:一、城市交通的堵塞。二、帶來省域內部發展的不平衡現象。三、存在著不可預估的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影響。

但就算如此,當下的人類仍然對大都市圈興趣不減,就拿頭號都市圈——東京都市圈來說,目前他們的一都三縣已經成熟,這裡的都指東京,縣指三個縣,日本的大部分縣雖然與我們的省同級,但在量方面其實相當於我們的地級市。

單單一個東京都的GDP就有108339億人民幣,整個廣東才10393億,一都三縣人口約3700萬,約相當於廣州深圳東莞三市總人口。現在東京都市圈仍在做「三期」規劃,正在把周邊5個縣納進來,最終的人口規模在4500萬左右,這已經是目前人類聚居模式的極限。

這裡說明一下,東京單獨發展壯大為「一期」,帶動並融合周邊三個縣為「二期」,如今再擴展到周邊5個縣的接壤地區為「三期」。其實我們的城市發展也基本是這樣的脈絡,比如拿珠三角廣州來說,一期先自行發展,二期再帶動融合周邊佛山、中山、清遠,三期最終擴展到更遠的江門、肇慶、雲浮、韶關等接壤地區。

我們這個民族一向都有勇拔頭籌的人文秉性,有著唐人的輝煌歷史榮光印跡擺在這裡,沒有理由讓世界都市圈名單裡沒有我們的名字,無論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都應該能榜上有名的。以下僅對珠三角進行探討,現實中就看兩個「角」誰能夠更快人一步了。

長三角有自己的長處,而珠三角也自然有獨特的優勢,早些年珠三角提出的大灣區2+6+3模式(也稱2+9模式)構思,顯示了構建世界都市圈的開始,那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這裡的2是港澳,6是珠三角核心6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而3則是江門、肇慶及惠州。

這和東京都市圈有很大不同,區別在於珠三角都市圈有2個核心城市:廣州和深圳,相信今後是兩級融合中存在著競爭,後勢看頭比較多。現在廣州和佛山城軌一體化早已經實現了,廣州目前主打的廣佛同城目視已經進展到了一半左右。

而深圳這些年也在加快腳步,地鐵今年陸續往北開通到光明、平湖,儘量往東莞方面靠,向東則是往經龍崗往坪山、惠陽延伸,正在規劃實施中,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直連惠州的惠陽了。最終廣州和深圳兩城合力打通東莞的地鐵,那麼珠三角核心六市裡基本就實現交通一體化,想像一下,單線兩百多公裡的地鐵線路顯得非常壯觀。

面對著廣佛同城,深圳實行跳躍式思維:兩三年前,跳過惠州在汕尾東部設了一個深汕合作區,目前處於與粵東汕尾的融合階段。展望未來,珠三角都市圈成型的話,在人口、面積、經濟總量方面都能躋身世界五大都市圈,對於個人來說,只有依附大都市圈,才能在各方面的資源方面獲取先機,先拔髮展的頭籌,這種趨勢是不應該忽視的。

相關焦點

  • 京津雄都市圈將比肩長三角珠三角
    陸銘:我們今天的話題首先應該區分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概念,我們在社會公眾的討論裡經常把這兩個概念混著講,因為城市群是指一組經濟上有聯繫但相對來講還比較鬆散的一群(城市),當然它在人流、物流、信息流上有比較緊密的聯繫,通常我們講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其實都是城市群的概念。
  • 仿效東京都市圈!珠三角十多條城際鐵路將改造
    可以說,廣州影響力有不斷走高之趨勢。下面這份關於廣州地鐵集團的招標公告的研讀,可從某一方面進行印證。大灣區城市群一體化進程又添助燃劑。近日,一份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地鐵城際一體化運營規劃——珠三角城際鐵路線網優化的專題研究工作,正式啟動。而隨著2021年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技術標準出臺,大家期盼的灣區城市群內「一票通達」的軌道交通「公交化」運營模式有望變為現實。
  •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長三角大時代來臨,甩開與珠三角的差距
    而在今後的經濟發展中,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發展潛能。城市群、都市圈建設每年能夠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至少0.5到1個百分點的增長動能,不僅為了應對疫情衝擊,更是為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中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中國目前擁有19個城市群、34個都市圈。經濟發展的競爭格局已經悄然來臨,走進城市群、都市圈的發展時代,多元化的經濟發展體系未來會逐步走上經濟的中心位置。
  • 長三角VS珠三角,如果一定要分出個勝負,你希望是誰?
    因此對於目前的現狀,已經初步突顯出了三大都市圈,分別為: 以南京為代表的南京都市圈,囊括了蘇中地區的揚州、鎮江和泰州; 世界一線城市上海通過他強大的經濟輻射能力已初步形成了泛大上海都市圈,是目前長三角都市圈發展相對成熟的區域; 最後則是浙江省以杭州為代表的杭州灣都市圈
  • 珠三角都市圈特色農業風生水起 已成投資新熱點
    珠三角都市圈特色農業風生水起 已成投資新熱點金羊網  作者:許靜  2020-07-10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深入推進,得益於市場廣闊、
  • 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3大城市群」,你最看好誰呢?
    眾所周知,中國最先進的三大都市圈分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這三個經濟圈都是代表中國進入世界的領袖, 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那三個誰更有實力,誰在國際上影響力更大。長三角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共計26城,國土面積21.1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5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世界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
  • 澤平宏觀: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排名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確立城市群為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並規劃建設19個城市群,但當前我國多數城市群發展尚不成熟,培育都市圈是從城鎮化到城市群的中間階段。例如,廣東將珠三角城市群劃分為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3個都市圈推動珠三角一體化進程。都市圈建設以同城化為方向,打造1小時通勤圈,圈內中小城市受益。
  • 莞惠河汕納入深圳都市圈,專家:有對標東京、紐約都市圈的意味
    1莞惠河汕納入深圳都市圈4月28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公布2020年工作計劃,在該份工作計劃中,深圳市發改委表示將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2020年以來,官方文件中已數次出現「深圳都市圈」的提法且明確提及編制相關規劃,引發了外界關注,但對於「深圳都市圈」概念的內涵,外界還未有全面清晰的了解。
  • 任澤平:2019年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確立城市群為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並規劃建設19個城市群,但當前我國多數城市群發展尚不成熟,培育都市圈是從城鎮化到城市群的中間階段。例如,廣東將珠三角城市群劃分為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3個都市圈推動珠三角一體化進程。都市圈建設以同城化為方向,打造1小時通勤圈,圈內中小城市受益。都市圈將促進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布局,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和政策協同。
  • 你好,都市圈!‖付曉東:南京都市圈對觀察中國都市圈的制度改革意義...
    雲沙龍第五期,邀請了「孟祥遠、付曉東、袁牧和葉一劍」四位嘉賓,就「創新南京,跨界綻放」這一主題展開對話,從南京都市圈的時代價值、戰略定位、政策框架、理論研究、地方實踐、企業參與等層面展開交流,對南京都市圈進行國家戰略化、生活方式化、社會變革化的公共傳播。 雲沙龍已在騰訊網直播,接下來我們將摘編部分觀點,以饗讀者。
  • 「都市圈」,正如春日朝霞般向我們走來
    而珠三角,因為情況比較特殊,所以提出了大灣區概念,而且成為國家戰略。但在廣東內部,還是將廣州、深圳、珠西、潮汕、湛茂五個都市圈分設。這其中有一個背景:大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全面地改市開始吧,地級市慢慢變成了我國行政體系中最強勢的一個層級,縣基本都附屬於市。
  • 站在風口上,環京都市圈的C位人生
    它們,都有著同樣的名字——「世界級都市圈」。 這些世界級都市圈,雖然分布在地球的四面八方,但都擁有著同樣的特點,即區域內城市高度密集,人口規模巨大,城市間具有分工明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以及密切的經濟聯繫,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最活躍、最重要的區域。京津冀都市圈就是這樣一個所在。
  • 惠州這十年:躋身珠三角第二梯隊夢碎,與東莞佛山GDP差距拉大
    2013年惠州"乘勝追擊"提出要將經濟總量從當年的2678億提升到2017年的5000億元,實現五年經濟總量翻一番,躋身珠三角第二梯隊。那麼,達到珠三角第二梯隊是個什麼樣的概念?進入2000年,國際外貿格局發生變化,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融入世界貿易體系。此時,珠三角的大門越開越大,歐美、日韓等外資企業紛紛搶灘布局。惠州緊鄰深港,擁有珠三角最多的土地資源和極佳的出海口,後發優勢明顯。
  • 摩根史坦利邢自強:中國將來或出現五個超級都市圈
    下一階段城市化的兩大焦點,一是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特別是優勢地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遊。二是,要打造智慧城市,使城市越大越安全,越便捷,越環保。具體而言,將來可能會出現五個超級都市圈,每個的平均人口到達1.2個億左右,相當於中國有五個日本這種量級的城市群,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產生的人口、人才和企業集聚效應會釋放下一階段的生產力紅利。
  • 蘇錫常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個地鐵成網的都市圈
    近年來,各大城市都在倡導城市群與都市圈的發展,而想要更好地協同發展,實現同城化發展,交通一體化是勢在必行的。交通,是城市發展重要的一環,是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的大前提。蘇錫常都市圈的發展也同樣如此。目前為止,在蘇錫常都市圈內,已經開通了京滬高鐵與滬寧城際,南沿江鐵路也會促進蘇錫常都市圈之間的聯繫。
  • 大灣區土拍持續火熱 都市圈對標東京紐約
    此外,城市擴容雖早有聲音,但遲遲未有實際行動,沉寂幾年的都市圈擴容話題近期列入日程。 近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其中「點名」廣東五大都市圈——科學制定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
  • 汕頭市名列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的第57位:廣東省非珠三角的首位
    2019年,根據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廣東省汕頭市排名在全國的第57位,這也是廣東省的非珠三角地區的首位。廣東省的珠三角地區與非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差距非常大,汕頭市即是廣東省東部的非珠三角地區,又是一個中國的經濟特區,取得這種成績也算比較中規中矩的。
  • 把龍泉山圍成「中央公園」:成都都市圈的四市同城策略
    尤其是在7月27日召開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後,推動成都與德陽、眉山、資陽3市的同城化,成為構建成都都市圈的關鍵之舉。2019年,上述4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萬億元,佔四川省比重達46.1%。
  • 葉一劍:洛陽都市圈的邏輯
    (另一個標準是洛陽的GDP超過8000億甚至破萬億),既有中心城市自身的產業集聚和品質提升,都應該是洛陽城市發展的優先級任務。在我們看來,考慮到2019年洛陽地區生產總值正式突破了5000億元大關,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2019年7.8%),2025年達到8000億元應該沒問題,而經過十年的發展,2030年突破萬億將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河南省和洛陽市為洛陽都市圈的建設做出的周期安排和針對不同時間節點提出的關鍵性指標,還是比較務實的。
  • 成都「南拓」打造創新產業 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都市圈時代 順勢而為從全球發展歷程來看,都市圈城市群越來越成為城市發展從大到強的支撐。紐約大都市帶、東京城市圈、倫敦城市群等都在國際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國也高度重視推動城市群的發展。一些觀點表示,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先後上升成為國家戰略之後,以「成渝雙城經濟圈」為核心的成渝地區,應該形成帶動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作為雙核之一的成都,其都市圈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形態和發展重心,都成為塑造中國經濟「第四極」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