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數十位媽媽給小樹、座椅織毛衣,背後原因更暖

2020-12-16 瀟湘晨報

冬日午後,

坐落在楊樹浦路上的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裡人來人往。

因為地處楊浦濱江畔,商鋪雲集,

這個從工廠轉型而來的園區成了市民、遊客漫步的好地方。

最近,

前來打卡的人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變化:

園區裡的座椅背、門把手、

立柱都披上了五顏六色的毛線衣,

就連小樹也穿上了定製的毛衣,

為這個冬天增添了幾許暖意。

小樹、座椅都穿上了毛衣,這個冬天好溫暖

清水紅磚的外牆斑斑駁駁,蘊藏著深沉的歷史感;鋸齒型狀的屋頂錯落有致,傳遞出別具一格的建築風味。

記者走進這片開放型園區,發現這些色彩鮮豔的毛衣分布在中央大道兩旁的多個區域。有的用不同色塊進行拼接,看起來鮮豔奪目。有的紋理細密,還勾上了花邊,用絨球、中國結裝飾點綴,溫馨可愛。

記者了解到,現場的50件毛衣都是用牛奶棉圍巾線編織而成的。這種毛線比較粗,摸上去厚實溫暖,還能防潮。坐在裹了毛衣的座椅上,後背和身體不再感到寒冷。

商鋪入口的門把手和樓宇立柱是人們頻繁觸碰的地方,毛衣的存在隔絕了寒涼的觸感。園區裡色彩繽紛的毛衣與路人身上的毛衣相映成趣,對於披上毛衣的小樹來說,這個冬天也變得溫暖了許多。

看到這些可愛的毛衣作品,前來遊玩的市民很是驚喜,爭相在編織作品區拍照留念。也有高校老師前來打聽,詢問學生作品有沒有機會一起參與活動。小小毛衣的出現,把園區變成了網紅打卡點。

愛心媽媽曾是紡織人,

這些毛衣承載著她們的特殊情懷

這些毛衣從何而來?記者發現,每件作品上都有一塊標牌,上面寫有作者的姓名。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營銷總監徐思嫻告訴記者,這些毛衣大部分出自上海紡織博物館的數十位愛心媽媽志願者之手,還有一小部分來自社會徵集。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由原上海市第十七棉紡織廠改建而成,其前身為1921建成的裕豐紗廠。新年將至,我們結合這段歷史背景,發起了這次編織活動,希望這些毛衣能給園區的冬天增添溫暖,為遊客驅走寒意。」徐思嫻說。

組織愛心媽媽織毛衣的上海紡織博物館與國際時尚中心園區有著同樣的歷史淵源,它的前身是上海市第二十二棉紡織廠。時光流轉,棉紡織廠的機器轟鳴聲已在歲月變遷中消逝,只留下園區裡的廠房建築和博物館裡的黑白照片。博物館的愛心媽媽志願者大都到了退休年紀,有的還曾是棉紡織廠的職工,對於編織懷有特殊的感情。

得知活動消息後,她們爽快地拿起了熟悉的棒針、鉤針,將關懷和祝福織進毛衣裡。愛心媽媽宋秋月告訴記者:「每個媽媽在編織時都發揮了自己的創意,比如我自己,就把2021這幾個數字繡在了毛衣上,代表對新一年的祝福。」

園區老廠房將迎一百周年,

遊船碼頭也將建成啟用

記者獲悉,這些充滿暖意的毛衣將伴隨園區度過整個冬天,直到來年3月春暖花開時。目前,前來園區觀光的遊客都是經地面交通到達的。不久以後,隨著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遊船碼頭的建成啟用,更多遊客將乘船登陸這裡,為園區帶來更多客流。

記者看到,該碼頭位於園區南部黃浦江畔,目前還在施工建設。園區內有一幢臨江的老廠房被改建成了候船廳和售票處,靜靜等待遊客的光臨。

徐思嫻告訴記者:「用彩色毛衣迎接新年,是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眾多活動之一。2021年恰逢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建廠一百周年,園區裡還將舉辦更多有趣的活動,歡迎大家到時候一起來玩。」

來源| 新聞晨報·周到記者何雅君、楊燕嘉

編輯| 楊曉鳳

▼推薦閱讀▼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時評|高中男生教室給媽媽織圍巾走紅,「別人家的孩子」怎麼煉成?
    一樁小事之所以能引發高度關注,除了男孩子織毛衣比較少見之外,更在於此舉背後所蘊藏著的孩子對母親的深情,一針一線都灌注了對媽媽的愛。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感謝父母師長的養育教誨之恩,本是人倫常情。但在物質化、快節奏的時代,不少嬌生慣養的孩子身上卻缺失了這份感恩之情。
  • 男生織給媽媽的這條圍巾,暖在哪?
    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報導,近日,杭州市餘杭中學一高中生在教室織圍巾的畫面被老師拍下。老師問圍巾是給誰織的,男孩害羞地說:「是給我媽。」這條溫暖的視頻,立刻被廣泛傳播。  「誰說生兒子沒有小棉襖穿」「真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孩子真有孝心」……網友們對這個小暖男稱讚不已。
  • 東營:「愛心媽媽」編織「愛心毛衣」
    在利津縣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的會議室裡,利津縣義工服務中心的愛心媽媽們正在交流著織毛衣的技巧。這些毛衣是織給37名孤困兒童的。12月1日,由利津縣民政局主辦,利津縣義工服務中心承辦的「愛心編織送溫暖」活動正式啟動。本次活動是利津縣首例本土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社工項目,針對37名義務教育階段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孤兒、留守兒童提供社會服務。
  • 為暖而生,向暖而行——「恆愛行動」15周年成果綜述
    當4年前收到由老師為她編織的「恆愛」毛衣時,她緊緊抱住老師,悄悄地喊了一聲「媽媽」。「那一刻,我內心的一道堅冰可能慢慢開始融化了。一件毛衣對於很多孩子也許就是冬天拿來防寒的東西,但對我來說,這種溫暖仿佛有媽媽懷抱的溫暖。雖然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兒,但我知道這個社會是充滿愛的……」馬曉婷說。
  • 一年織了40多件毛衣送給福利院的孩子們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近日,紹興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春節禮物——每人一件手工編織的毛衣。這一批40多件毛衣,全是由一位暖心的「毛衣奶奶」何月仙一針一線親手織的。老人說,織毛衣是她的一大愛好,平時也會織一些毛衣送給街坊鄰居。聽記者提起給福利院孩子贈毛衣的事情,老人還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贈送這批毛衣的背後,也有一番波折。2018年11月,天氣轉冷,何月仙想織些毛衣送給有需要的孩子。在老伴的建議下,老人想到了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於是,她花費近2000元採購了一批新的毛線,開始為孩子們編織毛衣。
  • 《織毛衣用的毛線》錦毛虎-協助拍攝
    以前的人們都是自己在家織毛衣,花費的時間比較長,都是父母織給兒女穿。織毛衣用的毛線【第1幅圖】此作品由泰州攝影愛好者山先生在著名的哈爾濱地區拍攝織毛衣用的毛線【第2幅圖】此作品由金華攝影愛好者唐先生在著名的珠海地區拍攝
  • 老媽想要孫子要不得,只好把愛都給貓仔,還織毛衣給它!
    把全家人的心都徹底收服了據貓奴喬治亞Georgia描述每當有人回到家時坦克會熱情地出來迎接不斷撒嬌討摸就像狗狗一樣喬治亞在家排行老么現在和媽媽住在一起喬治亞的媽媽一直很期待抱孫可雖然喬治亞有幾個兄弟姊妹但目前為止都沒有生小孩的計劃現在坦克就變成家裡唯一的小朋友媽媽只好把疼孫子的勁全使在坦克身上
  • 南通「毛衣奶奶」為孩子送溫暖:四年手織160件毛衣
    南通「毛衣奶奶」為孩子送溫暖:四年手織160件毛衣 2020-11-09 16:54:56今年的毛衣要寄到陝西寧強縣,給山裡的伢兒(南通話,孩子)穿。」11月9日,家住江蘇南通崇川區幸福家苑的顧金珍像往常一樣打開「織心社」的大門,坐在門口一邊織毛衣,一邊和路過的鄰居閒聊。  今年70歲的顧金珍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毛衣奶奶」。她從2016年起,四年裡共親手編織了160餘件毛衣,為南通市福利院、貧困山區的孩子送去溫暖。「毛衣奶奶」顧金珍在整理織好的毛衣。
  • 評論媛觀察 | 高一學生給媽媽織圍巾,最美不過寸草心
    當老師問起圍巾是給誰織的時候,這位男孩害羞地解釋說:「是給我媽媽。」男孩羞怯的笑容和珍貴的心意感動了許多網友,成了冬日裡的一則讓人動容的暖聞。視頻走紅後,也有網友提出了疑問:這條圍巾會不會是給心儀的女生織的?因為不好意思才說是給媽媽?有記者進行了求證,校長為男生澄清說,圍巾的確是給母親的生日禮物,並且是在媽媽的知情下進行的。
  • 《哈利·波特》:巫師們也愛織毛衣!盤點魔法世界的編織達人們
    2020-12-24 14:33:45 來源: 喵小斯的文化club 舉報   在魔法世界,織毛衣似乎是巫師們非常喜歡的一項可以消磨時間的休閒活動
  • 當媽後,愛上給孩子織毛衣!3款棒針編織兒童毛衣,附圖解教程
    當媽後,愛上給孩子織毛衣!3款棒針編織兒童毛衣!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三款兒童毛衣,有開衫,有套頭,有連衣裙。適合不同性格的孩子穿,圖解教程很完整,喜歡的朋友記得收藏給孩子織一件哦!手織毛衣才是最暖心的衣服。
  • 精美的棒針花樣圖解29例,織毛衣、圍巾、帽子都好用,DIY手工
    如果時間上再充足些,那就織毛衣、毯子……手提包也可以紙,記得要搭一個內襯哦!小朋友也很喜歡的清晰可愛款!現在天氣暖起來了,穿地板襪是剛剛好合適的!提花毛衣是不是很好看?毛線棒針編織的毛衣,一直是溫暖牌的代言手作,你要不要給家人也來一件溫暖牌的毛衣呢?精美的棒針花樣圖解29例,織毛衣絕對好看,你用得上:記得收藏哦,更多編織花樣圖解,請來下一篇文章!
  • 內蒙古90歲「毛衣奶奶」:4年織近百件毛衣捐贈孩子們
    就是這樣簡樸的她,每年都會自費購買一批毛線回來織毛衣、帽子、襪子,有時也會購買一些羊絨衫、羽絨服,連同織好的物品一併託人送給有需要的孩子們。楊菊蓉是上海人,早年參軍入伍,1978年隨丈夫來到內蒙古,定居在了呼和浩特,退休前曾在回民區光明路街道辦事處、計劃生育辦、地方志辦公室等崗位工作。前幾年,大兒子和小女兒接連意外離世,給楊菊蓉帶來了沉重打擊。
  • 針心針意|辣媽「織女團」用巧手趕織媽媽牌溫暖
    三湘都市報12月23日訊(記者 楊潔規 實習生 何日峰)今日下午,來自長沙市雨花區天際嶺社區的10餘位辣媽聚在一起,為留守兒童編織圍巾、帽子等,辣媽們希望通過該活動讓自己重拾編織手藝,讓自己孩子也感受「媽媽牌」溫暖。
  • 【針心針意】90歲「毛衣奶奶」:4年織近百件毛衣捐贈孩子們
    就是這樣簡樸的她,每年都會自費購買一批毛線回來織毛衣、帽子、襪子,有時也會購買一些羊絨衫、羽絨服,連同織好的物品一併託人送給有需要的孩子們。楊菊蓉是上海人,早年參軍入伍,1978年隨丈夫來到內蒙古,定居在了呼和浩特,退休前曾在回民區光明路街道辦事處、計劃生育辦、地方志辦公室等崗位工作。前幾年,大兒子和小女兒接連意外離世,給楊菊蓉帶來了沉重打擊。
  • 為暖而生,向暖而行——「恆愛行動」15周年記
    一件毛衣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也許就是冬天拿來防寒的東西,但對於我,這毛衣仿佛有媽媽懷抱的溫暖。雖然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兒,但我知道這個社會是充滿愛的……」馬曉婷說。和馬曉婷相似,來自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12歲女孩魏一然從小缺乏父母陪伴,卻感受到了愛心毛衣的心靈撫慰。新冠疫情期間,她成為自治州的防疫小宣傳員。「我也想用愛守護別人,就像『恆愛』守護我一樣。」
  • 90歲「毛衣奶奶」:4年織近百件毛衣捐贈孩子們
    就是這樣簡樸的她,每年都會自費購買一批毛線回來織毛衣、帽子、襪子,有時也會購買一些羊絨衫、羽絨服,連同織好的物品一併託人送給有需要的孩子們。楊菊蓉是上海人,早年參軍入伍,1978年隨丈夫來到內蒙古,定居在了呼和浩特,退休前曾在回民區光明路街道辦事處、計劃生育辦、地方志辦公室等崗位工作。前幾年,大兒子和小女兒接連意外離世,給楊菊蓉帶來了沉重打擊。
  • 比起買毛衣,媽媽親手編織的,可愛又溫暖!(附精選圖解)
    每周二都是電視停播的日子 現在是智能電視隨便看了 十幾年前,大多數家庭看電影還是用DVD 現在電腦都不帶光碟機了 我們的時代發展很快,但也有一些永恆不變的 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溫暖 和家人一起看電視,陪媽媽一起織毛衣
  • 那個給媽媽織圍巾的男孩:愛,需要表達
    當老師問起圍巾是給誰織的時候,這個男生害羞地解釋:「是給我媽媽的。」男生羞怯的笑容和珍貴的心意感動了許多網友,成了冬日裡讓人動容的暖聞。視頻走紅後,也有網友提出疑問:這條圍巾會不會是給心儀的女生織的,因為不好意思才說是給媽媽的?有記者進行了求證,校長為男生澄清說,圍巾的確是給他母親的生日禮物,並且是在他媽媽知情的情況下織的。
  • 老照片:婦女給鬼子織毛衣,最後一張是遺臭萬年的漢奸!
    老照片:婦女給鬼子織毛衣,最後一張是遺臭萬年的漢奸! 老照片:婦女給鬼子織毛衣,最後一張是遺臭萬年的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