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後,
坐落在楊樹浦路上的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裡人來人往。
因為地處楊浦濱江畔,商鋪雲集,
這個從工廠轉型而來的園區成了市民、遊客漫步的好地方。
最近,
前來打卡的人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變化:
園區裡的座椅背、門把手、
立柱都披上了五顏六色的毛線衣,
就連小樹也穿上了定製的毛衣,
為這個冬天增添了幾許暖意。
小樹、座椅都穿上了毛衣,這個冬天好溫暖
清水紅磚的外牆斑斑駁駁,蘊藏著深沉的歷史感;鋸齒型狀的屋頂錯落有致,傳遞出別具一格的建築風味。
記者走進這片開放型園區,發現這些色彩鮮豔的毛衣分布在中央大道兩旁的多個區域。有的用不同色塊進行拼接,看起來鮮豔奪目。有的紋理細密,還勾上了花邊,用絨球、中國結裝飾點綴,溫馨可愛。
記者了解到,現場的50件毛衣都是用牛奶棉圍巾線編織而成的。這種毛線比較粗,摸上去厚實溫暖,還能防潮。坐在裹了毛衣的座椅上,後背和身體不再感到寒冷。
商鋪入口的門把手和樓宇立柱是人們頻繁觸碰的地方,毛衣的存在隔絕了寒涼的觸感。園區裡色彩繽紛的毛衣與路人身上的毛衣相映成趣,對於披上毛衣的小樹來說,這個冬天也變得溫暖了許多。
看到這些可愛的毛衣作品,前來遊玩的市民很是驚喜,爭相在編織作品區拍照留念。也有高校老師前來打聽,詢問學生作品有沒有機會一起參與活動。小小毛衣的出現,把園區變成了網紅打卡點。
愛心媽媽曾是紡織人,
這些毛衣承載著她們的特殊情懷
這些毛衣從何而來?記者發現,每件作品上都有一塊標牌,上面寫有作者的姓名。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營銷總監徐思嫻告訴記者,這些毛衣大部分出自上海紡織博物館的數十位愛心媽媽志願者之手,還有一小部分來自社會徵集。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由原上海市第十七棉紡織廠改建而成,其前身為1921建成的裕豐紗廠。新年將至,我們結合這段歷史背景,發起了這次編織活動,希望這些毛衣能給園區的冬天增添溫暖,為遊客驅走寒意。」徐思嫻說。
組織愛心媽媽織毛衣的上海紡織博物館與國際時尚中心園區有著同樣的歷史淵源,它的前身是上海市第二十二棉紡織廠。時光流轉,棉紡織廠的機器轟鳴聲已在歲月變遷中消逝,只留下園區裡的廠房建築和博物館裡的黑白照片。博物館的愛心媽媽志願者大都到了退休年紀,有的還曾是棉紡織廠的職工,對於編織懷有特殊的感情。
得知活動消息後,她們爽快地拿起了熟悉的棒針、鉤針,將關懷和祝福織進毛衣裡。愛心媽媽宋秋月告訴記者:「每個媽媽在編織時都發揮了自己的創意,比如我自己,就把2021這幾個數字繡在了毛衣上,代表對新一年的祝福。」
園區老廠房將迎一百周年,
遊船碼頭也將建成啟用
記者獲悉,這些充滿暖意的毛衣將伴隨園區度過整個冬天,直到來年3月春暖花開時。目前,前來園區觀光的遊客都是經地面交通到達的。不久以後,隨著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遊船碼頭的建成啟用,更多遊客將乘船登陸這裡,為園區帶來更多客流。
記者看到,該碼頭位於園區南部黃浦江畔,目前還在施工建設。園區內有一幢臨江的老廠房被改建成了候船廳和售票處,靜靜等待遊客的光臨。
徐思嫻告訴記者:「用彩色毛衣迎接新年,是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眾多活動之一。2021年恰逢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建廠一百周年,園區裡還將舉辦更多有趣的活動,歡迎大家到時候一起來玩。」
來源| 新聞晨報·周到記者何雅君、楊燕嘉
編輯| 楊曉鳳
▼推薦閱讀▼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