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
近日,紹興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春節禮物——每人一件手工編織的毛衣。這一批40多件毛衣,全是由一位暖心的「毛衣奶奶」何月仙一針一線親手織的。
記者看到,這些毛衣顏色各異,花紋不一,大小不同。隨手拿起一件,毛料舒適厚實,拎在手裡沉甸甸的。「孩子們已經換上了新毛衣,都很開心,非常感謝老人的一片心意。」市兒童福利院鄭麗華說。
昨天下午,在越城區城南街道華僑新村,記者見到了何月仙。她今年86歲,頭髮花白,精神矍鑠。她原本是一名縫紉工,退休後賦閒在家。老人說,織毛衣是她的一大愛好,平時也會織一些毛衣送給街坊鄰居。聽記者提起給福利院孩子贈毛衣的事情,老人還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贈送這批毛衣的背後,也有一番波折。
2018年11月,天氣轉冷,何月仙想織些毛衣送給有需要的孩子。在老伴的建議下,老人想到了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於是,她花費近2000元採購了一批新的毛線,開始為孩子們編織毛衣。織了幾件之後,老人在女兒的陪同下去了一趟市兒童福利院,想看看孩子們的體型,為他們量身定製一些毛衣。然而,到了福利院,老人卻被保安人員擋在門外,最終也沒見到孩子。「雖然當時感覺被人潑了冷水,但總算得知孩子們的年紀在4歲到20多歲之間,我又開始盤算要給20歲的孩子織2件、17歲的織5件……」老人回憶道。
後來,在華僑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老人終於與市兒童福利院取得聯繫,可以把毛衣親手送給孩子。得知此事後,老人非常興奮,放棄打麻將等業餘活動,全身心投入到織毛衣中,日夜趕工。當時,老人每天早晨4點起床,完成基本的洗漱鍛鍊後,便開始織毛衣。她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七八點,一周左右完成1件。
40多件毛衣,每件都要不同。老人在花紋上動足了腦筋。為此,她專門買了兩本花紋、編織針法書來學習。「孩子們年齡不同,我想著他們有不同的喜好,於是儘量選擇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編織花紋。」何月仙說。一開始,老人為孩子做了一批比較薄的毛衣,但覺得冬天還會冷,一件這麼薄的毛衣肯定不夠,於是她又去羊毛市場挑選了一批加厚的毛線。春節到來前,老人終於織完了所有毛線,並把兩大箱毛衣親手送到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