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華科大——因為他
2020年申請考核制博士由於疫情等原因,很多本應該出國留學深造的碩士都扎堆國內名校,造成2020年各大名校申請考核制博士名額競爭也非常的激烈,甚至非常罕見地出現一位以第一作者發表《nature》的碩士申請者,瞬間讓該名蘇州大學碩士畢業生馬瑋良成為網絡熱點,按原計劃,該名學生應該去澳洲讀博,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馬瑋良最後選擇在國內讀博,然而更令很多感到不理解,按照該名學生的學術成就,完全可以申請到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的讀博機會,然而馬瑋良卻選擇了華中科技大學,並且選擇的導師李培寧是剛剛回國的青年博導,李培寧教授作為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物理學博士,2019年剛剛回國入職華中科技大學,那麼李培寧教授的吸引力為何會引起馬瑋良的關注呢?
源自學術合作
為何蘇州大學的馬瑋良會選擇一名剛回國不久的青年博導?從馬瑋良同學發表的《nature》論文中就可以發現端倪,李培寧教授是該篇論文中作者中的一員,該篇論文屬於蘇州大學和CIC Nanogune研究中心合作的論文,CIC Nanogune研究中心則是李培寧回國前工作的單位,正是因為學術上的合作,讓馬瑋良同學在放棄出國留學深造後,直接選擇剛回國不到一年的李培寧教授。
李培寧教授屬於青年才俊
最近幾年,華中科技大學的進步非常大,主要是受到高端人才引進的裂變,從鳥巢計劃到東湖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為華中科技大學引進大量優秀的青年才俊,從李培寧教授的代表論文來看,作為物理學科的博士生導師,能第一作者發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世界頂級科技期刊,說明了李培寧教授對學術的自我要求非常高,發表的代表論文幾乎都屬於學科領域的頂刊,不是一般灌水,拿著上百篇論文灌水唬人的導師,畢竟所謂真正的科研創新都很艱難,每一篇頂刊論文背後都是多年實驗數據的積累和突破!
其實已經到達博士階段,已經非常清楚自己的選擇,博士階段選擇更重要的是高校導師水準和科研平臺,所謂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物理光學領域,並不一定比華中科技大學強多少,因此不存在放棄清華、北大而選擇華中科技大學,而是對的科研平臺和導師選擇,遠比虛名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