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綠色生態、先進位造、創新發展——高質量...

2020-12-04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劉龍騰)長江之濱,武漢之南,美麗的梁子湖畔。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在武漢江夏大地鋪展。

建設生態宜居之城

時已入秋,暑熱未消。

江夏中央公園,一條沿著靚麗的城市景觀河鋪設的親水步道上,三三兩兩散步的市民悠然徜徉。

很難想像,眼前這條名為金鞭港的景觀河,曾經是又髒又臭的「龍鬚溝」,在納入江夏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後,才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江夏區地處平原和丘陵過渡地帶,濱臨長江,湖泊眾多,依山傍水,植被豐富。江夏境內大小湖泊22個,湖泊水域面積約佔武漢市一半,排名武漢市第一。有「天然綠寶石」之稱的梁子湖,水域面積370平方公裡,其中江夏區內水域面積佔三分之二。

水資源豐富,但「優於水卻憂於水」的尷尬相伴而生。2017年年初的監測數據顯示,江夏境內幾大主要湖泊,斧頭湖水質、魯湖水質持續下降,湯遜湖水質甚至降為劣Ⅴ類。作為武漢市的重要生態屏障和戰略備用水源地,梁子湖水質個別指標未達到Ⅱ類標準……

江夏山林植被豐富,但大花山、八分山、青龍山等山體有破損,猶如城市「瘡疤」;雖有山有水,但江夏空氣品質卻非全市最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倒逼江夏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儘快補齊短板,還清「欠帳」。

近年來,江夏將「生態立區」作為「三區戰略」(生態立區、工業興區、創新強區)之首,明確提出建設武漢南部生態新城。

武漢江夏藏龍島溼地公園。新華網發

「治水、治氣、增綠」三大行動,打響江夏汙染防治攻堅戰。

治水方面,從2017年起,江夏區每年拿出十多個億,用於水汙染防治與水環境質量改善。

啟動「清水入江」工程,實施「一水一策」,強力推進湯遜湖、金口後湖等劣Ⅴ類湖泊水質提升。

大力推進官方河湖長、民間河湖長、數據河湖長「三長聯動」,健全「區-街-村」三級河湖長制度體系,確保「清水入江」「清水入湖」。

強力實施「四水共治」(即防洪水、排澇水、治汙水、保供水),引入社會資本高標準建設江夏汙水處理廠,包括金鞭港在內的一部分遺留城區黑臭水體列入整治計劃。

江夏汙水處理廠。新華網發 張揚 攝

治氣方面,重點整治工業廢氣、工地粉塵、油煙廢氣等排放,整治不達標的企業一律關停或遷移。

增綠方面,加快推進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植樹復綠工程,啟動青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綠化提升工程,一批凸顯江夏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化精品同步打造。

做好「綠道、綠廊、綠山、綠城」四篇文章,推進文化大道、黃家湖大道、星光大道等道路景觀提升工程,打造綠色生態長廊。實施環山綠道步道建設和環湯遜湖綠道提檔升級工程。安山郊野公園、環魯湖運動綠道、法泗怡山美麗溼地荷園景區……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越來越多的居民和遊客體驗觀光。

通過推進「生態立區」,江夏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讓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綠色食品,享受優美宜居的環境。讓江夏大地藍天常在、青山常綠、碧水常流」成為江夏人的共識和不斷努力的方向。

打造先進位造之城

初秋時節,上汽通用江夏廠區一派忙碌景象。現代化流水線上,不同汽車組件有序運行,裝配完的整車依次下線並進行一系列嚴格檢驗。

全智能柔性生產線,可以同時接受多個車型上線裝配,總體產能已恢復到疫情之前正常水平。在這個工廠,每分鐘就有一輛嶄新的車輛下線,然後通過園區大道進入碼頭,通過滾裝船發往四面八方。

從2015年投產至今,上汽通用江夏工廠已累計生產各類乘用車280多萬輛。為了成功引進該項目,江夏區創造了項目從落戶到投產僅用不到3年時間、投產當年即滿產的「江夏速度」。

上汽通用江夏廠區。新華網發

經過數十年發展,江夏工業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從農業大縣到工業強區的跨越式嬗變。特別是近年來,江夏區大力推進「工業興區」戰略,已形成汽車及零部件、現代裝備製造、光電子信息、移動互聯、生物醫藥及現代物流等五大主導產業,首次入圍「中國百強區」。

除了通用汽車項目,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巨頭也落子江夏,中車軌道交通、武船重工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紛至沓來。

在新興產業培育上,江夏區依託BAT、海康威視、中車、海工大研究所、P4實驗室等項目,打造新能源、移動網際網路、生命健康等產業集聚地,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實現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2000億元以上,移動網際網路、先進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突破1000億元。

江夏金港產業園博世華域。新華網發

 構築創新發展之城

創新發展不足,曾是江夏「切膚之痛」。

2016年度中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百強區排名中,湖北有三家上榜,身為全省縣域經濟「八連冠」的江夏卻「名落孫山」。

「究其根本,主要是我區創新驅動發展重視程度、投入力度不夠。」江夏區委書記王清華在2017年全區三級幹部大會上講話時指出。

江夏區意識到,要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必須走「創新強區」之路。

近年來,一系列改革創新探索,在江夏落地開花。

農房貸改革試點,2018年貸款餘額突破6億元,被媒體廣為報導;五裡界「四化同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排名,躍升至全市第一;「三鄉工程」(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小朱灣樣本,被中央媒體聚焦報導。

成立江夏區新民營經濟發展局,出臺黃金「十三條」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組建江夏區科投公司,注資5000萬元設立專項發展基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陽光創谷、騰訊武漢研發中心、創谷展示中心建成投用,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如雨後春筍……

村民在苗圃基地勞作。新華網 張潘 攝

8月的一天,江夏區山坡街建國村,一大片生機勃勃的小樹苗綠意盎然。村民王雲珍正在苗圃地裡勞作,她腳下的這片苗木基地,是江夏區南北合作的一個示範項目。

打開江夏區經濟地理版圖,北部地區與中心城區接壤,毗鄰光谷,承接產業轉移優勢明顯,已形成4個開發園區,經濟實力雄厚。南部地區受地域、交通、資金、技術、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制約,長期依靠農業經濟,缺少工業支撐,發展明顯落後。

如何破解南北均衡發展難題?

江夏區大膽探索「南北合作資產收益扶貧」,充分利用北部開發園區良好的市場優勢、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南部貧困街道充足的自然資源,推進「以北帶南、以工哺農、以企扶村」新模式,為南部地區發展強化「造血」功能。

藏龍島、廟山、大橋三個北部工業園區,分別與舒安、湖泗、山坡三個南部街道結對合作。雙方出資組建合資公司,北部出資金,南部出資源,南部通過資源入股享受經營紅利。

2018年以來,南部三個街道46個貧困村,每個村每年均能獲得12萬元的分紅收入。村集體有了分紅保障,也開始尋找更多農業項目加快發展。

山坡街和舒安街,依託苗木基地等帶動村民增收;湖泗街則圍繞生態循環養殖,各村種植的凌霄花、半夏、中藥材漸成氣候。

湖泗街道辦事處主任陳新文認為,南北合作帶動了落後地區加快發展,也為破解區域協同發展課題進行了有益探索。(原文新華網:胡誠、張潘、劉桔、但俊、姜亮平)


相關焦點

  • 「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江夏童周嶺村:村灣變美 「莊主」扎堆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中宣部組織開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中,武漢市江夏區被納入調研範圍。為探尋江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性成果,8月中下旬,新華網先後深入到江夏區經濟開發區、工業製造企業、創意產業園、汙水處理廠,以及多個街道、村灣進行採訪調研,推出「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系列報導。
  • 「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江夏大路村:花果之鄉 有車有房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中宣部組織開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中,武漢市江夏區被納入調研範圍。為探尋江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性成果,8月中下旬,新華網先後深入到江夏區經濟開發區、工業製造企業、創意產業園、汙水處理廠,以及多個街道、村灣進行採訪調研,推出「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系列報導。
  • 以「綠色思維」賦能綠色製造 生態普惠平臺上線_易車網
    高屋建瓴 放眼未來 中國汽車產業的「綠色方案」會上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昆帶來精彩講話,對汽車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和引領意義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他從引導綠色消費理念、助力消費安全角度出發,闡釋了「中國生態汽車認證」體系的出臺對汽車消費市場帶來的積極影響。
  •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同仁堂邁向高質量發展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對中醫藥行業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中醫藥行業的老字號企業,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將帶頭落實好重要指示精神視為重要責任與使命。目前,同仁堂集團正努力推動百年老字號邁向高質量發展。
  • 「綠色+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綠色+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1-0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質量發展:珠海如何布局創新鏈產業鏈?
    珠海經濟特區,從建立之初,便深深鐫刻著高質量發展的基因。上世紀末,當「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工業化發展模式席捲南粵大地之時,珠海沒有走一條拼環境、拼資源、拼速度的傳統發展道路,而是選擇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這為珠海培育了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土壤。
  • 西寧:把綠色發展作為成長坐標-光明日報-光明網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西寧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時刻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認識「生態似水,發展如舟」,通過頂層設計、統籌推進、創新機制,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之路
  • 鄂託克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綠色發展見證精彩「蝶變」
    先後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低碳產業試點園區、增量配售電業務改革試點園區、國家綠色園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區。19年來,鄂託克經濟開發區始終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護生態、建平臺、調結構、聚產業、促轉型,用汗水和成就見證了高質量綠色發展的精彩「蝶變」,書寫了鄂託克經濟開發區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全面小康 追夢之路」調研行】江陰:綠色發展贏得「金山銀山」
    作為全國百強縣,近年來,江陰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色調,在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努力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 寧夏水投集團: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寧夏力量
    引來黃河水,圓了寧夏百萬貧困群眾飲水安全、脫貧致富的小康夢想。秦渠、漢渠、唐徠渠,寧夏境內引黃古灌區黃河文化遺產熠熠生輝。黃河,寧夏因之生、因之興、因之美,寧夏各族兒女依戀她,呵護她,感恩她。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 創新打造鄉村振興「江夏樣本」,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2020年,區內50平方公裡田園綜合體核心規劃區基礎設施基本完成,美麗鄉村示範帶建設也將在明年進入驗收階段,「巢」已築好「鳳」自來,全區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立足田園生態、踐行農旅結合、發展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江夏樣本」已然成型,江夏區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風馳電掣、逐浪前行!
  • 聚焦核心產業 對接高端需求 創新驅動邁向高質量發展--安泰科技迎...
    秉承「創新推動科技進步,材料改善人類生活」的使命,上市二十年來,安泰科技年營業收入從3億上多漲至最高50多億元,產品涵蓋先進功能材料及器件、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製品、高品質特鋼及及焊接材料、節能環保與高端科技服務業四大核心領域,主要服務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廣泛應用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與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高性能醫療器械及設備、高檔數控工具機及機器人
  • 人民日報頭版再聚焦上海高質量發展:先行先試,打好創新牌
    率先轉型的上海,擺脫對投資、房地產、重化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依賴,產業結構巨變,經濟結構和質量效益持續向好,有底氣在2017年的上海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這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上海不能不要製造業,而是要發展先進位造業、高端製造業。」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伊利集團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推進脫貧攻堅。6月17日,「伊起小康」脫貧攻堅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進行了籤約,並同步啟動了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未來伊利將通過「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脫貧樣板,全面助力內蒙古脫貧攻堅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綠色發展與脫貧攻堅的內在關聯
    一方面,我國提前10年完成了聯合國的減貧目標,兌現了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在中國大地上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另一方面,我國不斷創新脫貧攻堅的方法和路徑,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既保證了脫貧攻堅任務的高質量完成,使貧困地區「脫真貧、真脫貧」,又推動了貧困地區的永續發展。
  • 走在前列 書寫高水平全面小康江蘇答卷
    今天起,本報在「邁向全面小康這五年」專欄推出「喜看江蘇『十三五』發展新成就」系列報導,全面展示「十三五」以來江蘇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發展成就。敬請關注。當時光的腳步邁進2020年最後一個季度,歷史的巨輪,載著億萬人民的小康夙願,穿越困難與險阻,即將抵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彼岸。第一個百年的奮鬥目標,近在咫尺、觸手可及。為全國發展探路,是黨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
    總書記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更明確地說,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總書記的話言簡意深,內涵豐富,充滿哲理。
  • 信陽:探索實現「兩個更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進位」就是要抓住總書記視察的歷史機遇和「十四五」規劃編制,謀劃儲備大批項目,補齊工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短板弱項。「謀出彩」就是發揮信陽優勢,在生態文明建設、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等方面勇於探索、敢於創新,既為信陽爭光,也為河南添彩。 記者:高質量發展有著豐富的內涵,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方方面面。
  • 【中國夢·黃河情】對話河長劉宛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劉宛康表示,洛陽正以「生態保護為先、確保安瀾為底、統籌治理為要、傳承文化為魂、高質量發展為本」,加快建設「生態河」「平安河」「生命河」「文脈河」「幸福河」,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在洛陽落地生根提供堅實支撐。中國網記者:洛陽市是如何確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見效的?劉宛康:我們堅持生態保護為先,加快建設「生態河」。
  • 生態優先 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遼寧各地熱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各地黨員幹部群眾紛紛表示,區域協調發展不僅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題中應有之義,將以省委全會精神為指引,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區域協調發展中,找準自身定位,有效發揮比較優勢,在協調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積極探索實踐,全力打造遼東綠色經濟區。「既提氣鼓勁,又方向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