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張曉盈
楊一月
責任編輯:周一偉
微信編輯:張曉盈
張萌,作家,青創智慧集團董事長,出版有《人生效率手冊》《加速:從拖延到高效》《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等。
11月25日,聯合國婦女署公布了一項最新數據: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女性從事家務和家庭護理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她們中的很多人喪失了就業和教育機會。聯合國婦女署副總幹事安妮塔·巴蒂亞說:「我們花了25年為之努力的一切,可能在這一年之內就會失去。」
作為北京市三八紅旗手,作家張萌說,自己從2017年開始就聚焦女性職業問題,當時發起了「又忙又美」勵志女性人物選拔計劃,希望幫助「女性群體都能做更好的自己」,讓「又忙又美」成為當代女性不斷學習提升的前進目標。
夢想照進現實,需要完善的機制
參加比賽的選手行業分布廣泛,有繁華都市女性代表,也有二三線城市代表,有公務員、創業者、職場小白、普通職工,也有網際網路大V等。張萌認為,「忙」是說一個人要擁有專注的一份事業,這份事業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你的職業,「因為做這件事情本身,你就會覺得很開心,所以這就是你的世界」;「美」則包括兩個類型的美,一種是內在美,張萌稱為「利他之心」,就是對他人具有關愛感。一種是外在美,就是你自己喜歡的一種形象設定,這種形象設定是讓你覺得最舒服和最愜意的。
張萌說,在他們選拔計劃的參與人員中,有大量的人在自己的小生活圈中越活越糟糕,進入這個集體後開始轉變。
「一個人要改變其實最難的是堅持。那麼加入我們她會發現她不是自己一個人。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早起,你可能找不到你身邊要早起的人,但是加入我們會發現有人陪你一起早起,即使不在一個城市,通過網際網路的力量也能彼此陪伴,加油打氣,建構起兩個生命的連結,這是非常有生命力的,這個過程會讓他們在生命中收穫更多鼓勵和肯定。」張萌說。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女性選擇加入?張萌認為,她們是希望被更多的群體認同,希望在一個組織中感受到自己被認可,得到在原本的生活圈層中得不到的認同感。張萌使用了各種方式去凝聚大家,幫助她們獲得參與感和認同感:幫助她們調整生活方式,包括堅持早起、護膚項目、一起塑造身材,還有頭腦訓練和一起創業等等。
「我覺得正是通過這些線上線下、類型不同的活動,讓很多女性一起找到了堅持的力量。夢想照進現實可能只是靈光乍現,需要完善的機制,需要組織的力量,讓它能夠去持久地發光發熱,從而影響更多的人。」她說。
張萌在女性事業上有一個計劃,她要把每一個參與者變成一個「群主」,成為一個發光體。
「如果每一個參與者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去照亮更多的人,那麼這個過程就會變得非常與眾不同。因為她照亮了很多人,所以很多人會跟隨她一起,於是她就會堅持得越久,從一個參與者變成領袖,這種感覺會讓每一個人走得更遠。」張萌說。
寫作是人生習慣,更是分享的途徑
張萌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名外交官,張萌說,自己完全沒想到會成為暢銷書作家。
「其實寫作是我的生活習慣,我是從小學開始寫作的。因為我以前是住校生,兩周才能回一次家,可是我媽又不太希望我跟她缺少思想溝通交流的機會,所以她要求我每天必須寫日記,不寫完日記不能睡覺,寫作就變成了我的一個生活必需品。」
在母親的要求下,張萌開始了持續性地寫作。在完成繁忙的課業後,即使已經是半夜,張萌還會坐在唯一亮燈的洗手間門口寫日記。張萌說:「後來,寫作變成了我的習慣,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在堅持。」
張萌認為人的思維有四個境界,第一層境界是動物性思維,就是人的本能。第二層境界叫理性思維,人開始用思維模型去構建自己的世界了,會比較輕鬆地去做好很多事兒。第三層是哲學科學思維,走到這個境界,會有很多思辨性的思考。第四層則是空靈思維。
「看書,事實上是進行思維修煉的過程。」張萌說,「(寫作是)用一種方式把自己的思考輸出,透過文字助力更多人在思維上取得進步。所以我覺得寫作是一個『利他』的行為,這是我寫作的初衷,也是我每年堅持出版一本書的初衷。」
當被問及覺得自己的作品裡最滿意哪一本書時,張萌笑著給出了一個答案:「當然是下一本。」有趣的是,張萌的下一本書,也許是自己某一本已出版書籍的升級重構版。在張萌這裡,一本書的出版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她經常重讀過去出版的書,發現有不滿意或是覺得能更上一層的地方,就重新再寫一遍。
「我經常發現現在的思維與過去的相比更完善,我的書反映我最新的思想,所以我選擇重寫一遍。而且我很多的讀者是從第一本書開始跟我一直走過來的,讀了這麼多年還一直重複去讀,這些書在某段時間會幫助他們構建解決問題的能力。既然是這樣,我會要求自己的作品不斷升級,不斷使用最新的案例。」
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創作,與讀者共成長
張萌的書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這些案例都是她在與讀者的溝通交流中不斷積累下來的。
「我寫完書喜歡去辦讀書會,一般都是線上讀書會,這樣可以接收到大量讀者的反饋。我大部分書裡用的案例都是讀者的案例,也許是上一本書中自己當時的思考,很多人透過書跟我產生連接,我知曉了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想法,甚至他們的困境。」張萌說。
很多作家是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寫書,無論小說或是散文,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張萌的寫作特色是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進行寫作創作。她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讀者為她的書提供給養和賦能,同時又通過讀書群、讀者見面會等方式,不斷與讀者進行交流,讀者與讀者之間也在不斷交流互動,然後再帶動更多的讀者加入這個圈子。
在張萌看來,這種創作方式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方式之一。「因為如果可以一直堅持寫作下去,我會看到讀者在成長,他們也能見證自己的成長、見證同伴們的成長。一個人思維的改變往往需要時間,而透過時間我們就能看到一個人成長的力量。」
張萌覺得,自己的書是一個載體,通過書連接了一個群體又一個群體,「然後我就會發現其實生命看起來都不太一樣,每個人的起點不同,但是人生往往要經歷的磨難是相通的,我把它稱之為『一個人的英雄之旅』。通過讀書去補充你的閱歷,增長你的見識與才幹,讓思維修煉得更強大,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得更強,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成了更厲害的自己。」
丨審核:楊月
丨覆核:周偉
熱切歡迎你——青年創作者們,和我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中國青年作家報》為周報,每期 16 版,設有對話名家、文學評論、一封來信、當事人說、志願文學、我的親朋、大美河山等主題板塊。來稿字數不限,因為我們有容量無限的新媒體平臺。題材不限,因為我們不想限制你的想像力。年齡不限,因為青春不老。歡迎文、圖、音視頻投稿:zgqnzjb@cyd.cn。歡迎關注《中國青年作家報》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